..續本文上一頁>在他們的生命之中,
有一百個日子已經逝去了。
生命如同葉片尖端的露珠般纖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死亡,如同沒有人能夠阻止落日所投射出來、逐漸加長的陰影。你可能非常美麗動人,但你無法誘惑死亡。你或許非常有權勢,但你無法左右死亡。即使是最驚人的財富,也無法讓你購買多幾分鍾的生命。對你而言,死亡是確定的,如同對一個心髒被刀子刺穿的人而言,死亡是必定無疑的。
目前,你發現自己很難忍受被荊棘刺紮到或太陽熱度等輕微的不適。那麼在死亡時,你如何能夠忍受你必須面對的極度痛苦?死亡不像火焰即將熄滅,或水逐漸浸透土地。心識持續下去;死亡時,你的心識必須抛棄你的身體,唯一伴隨心識的,只有你過去所行之善業和惡業所留下的業的印記。之後,你的心識被迫在中陰的不同路徑中流浪。中陰是介于死亡與投生之間的過度階段,是一個令人驚懼的未知地,有時候非常黑暗、見不著光,沒有一刻平靜。在中陰期間,你有時候會聽到恐怖的聲響,或看到可怕的事物。如同一個被帶到刑場的罪犯,你或許會被閻王的使者推來拉去;他們大聲叫嚷:“宰了他!”“把他帶到這來!”那可不是一個舒適悠閑的地方。
繼中陰的可怖痛苦之後,是來世的痛苦。過去所行的惡業的結果,將是你必須承受的痛苦。自無數生世以來,你忽略佛法,造下了惡業。如同佛陀在《正法念處經》(Sutra of the Sublime Dharma of Clear Recollection)42所指出的:如果你堆積你在過去無數生世的所有四肢,縱使你只是投生爲一只螞蟻,所堆積出來的高度都比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來得高。如果你彙集你在過去生世沒有達成目標而流下的淚水,它會形成一個比地球上所有海洋加起來更大的汪洋。
42.《正法念處經》解釋我們應該如何辨別什麼樣的行爲和語言是合適的,什麼樣的言行是不合宜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時時留意言行。
有一次,一個康巴的人去見岡波巴43最重要的一個弟子竹達•邱陽(Drubthop Choyung),供養他一塊衣料,並向他請法。雖然他數度懇切的請求,但竹達•邱陽加以推遲。那個康巴人再度堅持,竹達•邱陽終于握住那個康巴人的手說了叁次:“我會死,你會死”然後竹達•邱陽又說:“這是我上師的所有教導,這是我的所有修持。只要觀修這個。我保證沒有比這個更棒的了。”
43. 岡波巴(Gampopa,Sonam Rinchen,1079-1153),出生于西藏東部。他起先被訓練培養成爲一個醫師,因而有“達波•哈傑”(Dagpo Lharje,達波的醫師)這個名號。“達波”是他居住多年的地區的名稱。在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死于流行病之後,岡波巴在二十六歲那年受戒出家。在研習和修持噶當派的教法之後,他在叁十二歲那年遇見密勒日巴,成爲密勒日巴最重要的弟子。他主要的弟子是第一世噶mb杜松•千巴(Dusum Khyenpa,1110-1170)、帕摩•竹巴(Phagmo Drupa,1110-1170)和達瑪•旺秋(Dharma Wangchuk)。
果藏巴說:
觀修死亡與無常,
你將斬斷你和故鄉的聯系,
斬斷你和親人的糾結執著,
斬斷你對食物和財富的貪戀。
死亡的念頭使你的心轉向佛法,鼓舞你精進修行,最後幫助你認清法身的光燦明晰。你修法的重點應該總是放在觀修死亡。
當你想到輪回時,如果你覺得自己仿佛搭上一艘正在下沈的船只,仿佛落入一個致命的蛇窟,或者仿佛是一個即將被儈子手斬首的罪犯,那麼這些肯定是你已經放棄了事物常住的信念之征兆。這種對無常的真正了悟開始在你的心中顯露44。如此的結果是,你將不再陷入朋友與敵人的分別之中。你將能夠突破毫無意義的散漫巨浪。你的努力精進將變得穩固強大,你的所作所爲都將以佛法爲方向。你的良善品質將前所未有地盛放。
44.觀修無常有叁根本、九思量,進而獲得叁種肯定的結論。要去思量的叁根本是:(1)死亡是肯定的;(2)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不確定的;(3)死亡時,除了佛法之外,任何事物完全沒有用處。九思量是:針對第一根本“死亡是肯定的”,(1)在過去,沒有一個人曾經逃離死亡;(2)身體是聚合而成的,注定要瓦解;(3)生命分分秒秒地消逝。針對第二根本“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不確定的”,(1)生命非常脆弱;(2)身體沒有任何持久的本質;(3)許多因素能夠引起死亡,而只有極少數的因素能夠延長或維系生命。針對第叁根本“死亡時,除了佛法之外,任何事物完全沒有用處”,(1)死亡時,親人和朋友將沒有用處;(2)財富和食物將沒有用處;(3)我自己的身體將沒有用處。叁種肯定的結論是:(1)我們應該修持佛法,因爲它肯定能夠在死亡時幫助我們;(2)我們必須即可修持佛法,因爲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死亡;(3)我們應該把所有的時間用于修持佛法,因爲其他事物沒有任何用處。
身體是心的仆人,它可以行善或行惡。你可以使用這個身體,作爲達成解脫的工具,或讓你跳入更深的輪回。切勿浪費時間。善用你現在所擁有的機會,去遇見上師和修持佛法。在過去,修行者透過聽聞死亡無常的教法、牢記和深思這些教法、透過禅修來融入這些教法而獲致證悟。如俗話所說的:
我們現在應該懼怕死亡,
因而能夠在死亡的時刻變得無畏無懼,
但我們現在反而漫不經心,
當死亡來臨時,
我們將痛苦的捶胸頓足。
阿底峽說:
抛下一切遠走,
不做任何事情,
不貪戀任何事物。
切勿過度關心今生的俗務。只要專注于佛法。每一天,都以生起獲致證悟的願望做爲開始。在傍晚,檢視你白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忏悔負面的行爲,並且回向所做的善行,以利益一切有情衆生。立下隔天要做得更好的承諾。
婆羅門優婆覺多(Upagupt)每一次生起一個負面念頭時,他會放一個黑卵石,每一次生起一個正面的念頭,他會放一個白卵石。剛開始,他累積的黑卵石占大多數。但漸漸的,透過觀照和警覺,他很快發現他只聚集白色的卵石。
第五,避免不適合的朋友,避免結交製造逆緣的朋友
5
結交損友,叁毒更強盛,
聞、思、修則退減,
慈與悲則消失,
避免不適合的朋友,
乃是菩薩的修行。
一顆水晶被放置在一塊布上的時候,不論那塊布是白色、黃色、紅色或是黑色,水晶都呈現出那塊布的顔色。同樣的,你最常結交的朋友,不論適合與否,將大大地影響你的人生和修行方向。
就這個內涵而言,不良的同伴是指兩種不同的關系:和謬誤的上師之間的關系,以及和不適合的朋友的關系。
如果你信賴的上師是一個擁有邪見、舉止失當的人,你將毀了今生和來世,完全錯失了通往解脫的道路。當一個忠誠的弟子開始和這樣一個騙子建立關系,沒有認清那個騙子的真面目,那麼他累積的所有功德,以及他的整個人生,都將被白白浪費。如同偉大的上師蓮花生大士所說的:“沒有先檢視上師,就把自己交托出去,如同飲鸠。”
至于不適合的朋友,在此指的是那些會增加你貪、嗔、癡叁種負面情緒的人,以及慫恿你去犯下惡業的人。當你和某些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或許會發現,你的缺點和煩惱只增不減,這顯示那些人或許不是真正的朋友。有一句諺語說:“當你和一個騷動的人在一起,你將被散漫席卷而去;當你和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在一起,你將失去所有;當你和一個貪圖舒適的人在一起,你將被瑣事占據;當你和一個過度活躍的人在一起,你的定力將會分散。”
一個不適合的朋友是一個喜愛消遣娛樂、完全埋首于凡庸的世俗活動、一點也不在乎達到解脫的人——一個對叁寶沒有興趣或沒有信心的朋友。你花愈多的時間和這樣的人相處,貪、嗔、癡叁毒就更加滲透你的心。即使你剛開始不同意他們的想法和行爲,但如果你花大量的時間和不適合的朋友相處,你最後將受到他們的壞習慣影響。你從事正面行爲的決心將會消減,你將浪費你的…
《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