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P9

  ..續本文上一頁的修行。

  

    8

  佛陀教導,

  下叁道無可忍耐之痛苦,

  乃是不善業之果。

  因此,即使失去生命也絕不從事惡行,

  乃是菩薩的修行。

  

   9

  叁界之喜樂如草上之露珠,

  瞬間即逝是其本質。

  求取不變之無上解脫,

  乃是菩薩的修行。

  

    10

  如果自無始以來,

  所有曾經愛我的母衆正在受苦,

  我的快樂有什麼用處?

  因此,爲了無量衆生而心向獲致證悟,

  乃是菩薩的修行。

   11

  所有痛苦無例外地來自渴求自身的快樂,

  圓滿成佛來自利益他人的念頭。

  因此,真正予以自身的快樂來換受他人的痛苦,

  乃是菩薩的修行。

  

   12

  如果一個人受到巨大貪欲的驅使

  奪取了我所有的財富,

  或慫恿他人這麼做,

  那麼將我的身體、財物,

  以及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功德回向給他,

  乃是菩薩的修行。

  

   13

  如果有人即將斬下我的頭,

  即使我沒有絲毫過錯,

  透過悲心的力量,

  擔負他所有的惡業,

  乃是菩薩的修行。

  

   14

  即使有人用各種難聽的話貶損我,

  並且在千萬個世界中到處張揚,

  出于慈悲,

  我贊美這個人的功德,

  乃是菩薩的修行。

  

     15

  在大型集會之中,

  某人用侮辱的語言揭露我隱藏的缺陷,

  恭敬的向他行禮,

  視其爲法友,

  乃是菩薩的修行。

  

   16

  被我視如己出地來關愛的人

  待我爲仇敵,

  如母親愛生病的孩子一般更加愛他,

  乃是菩薩的修行。

  

   17

  即使同僚或部屬

  出于驕慢而竭盡所能地貶損我,

  恭敬地視他們爲頭頂上的上師,

  乃是菩薩的修行。

   18

  即使遭受他人的捨棄和誹謗,

  身染重病,

  受到邪魔的侵害,

  仍然擔負一切衆生的痛苦和過失,

  不灰心喪志,

  乃是菩薩的修行。

  

    19

  雖然我具有名望,受人敬重,

  如財神般富有,

  但去了解世間的財富和榮耀缺乏本質,

  並且離于驕慢,

  乃是菩薩的修行。

  

    20

  如果沒有克服自己的嗔恨,

  愈去和外在的敵人交戰,

  敵人的數量就越多,

  因此,用慈悲的軍隊來調伏自心,

  乃是菩薩的修行。

  

   21

  感官的享受如同鹽水,

  嘗得愈多,口愈渴,

  立即捨棄所有會引生執著的事物,

  乃是菩薩的修行。

  

   22

  一切生起之現象乃心之造作,

  心的本質離于概念之限製。

  認清心之本質,

  然後停留在這認識之中,

  不造作,

  不持有主體與客體的概念,

  乃是菩薩的修行。

  

    23

  遇到讓我們欣喜的事物時,

  視它們如夏日彩虹,

  盡管美麗,但究竟不是真實,

  捨棄貪戀和執著,

  乃是菩薩的修行。

  

  

  

    24

  各種痛苦如夢中生子又喪子,

  執著妄見爲真實,令我們筋疲力盡,

  因此,遭遇逆緣時,

  視它們爲虛幻,

  乃是菩薩的修行。

  

   25

  如果希望獲致證悟的人必須連身體都布施出去,

  更何況身外之物。

  因此,不期望結果或回報地慷慨布施,

  乃是菩薩的修行。

  

    26

  如果一個人缺乏戒律而無法自利,

  那麼想要去利他是可笑的,

  因此,不留戀輪回地持戒,

  乃是菩薩的修行。

  

   27

  對于欲享善德的菩薩而言,

  所有傷害他的人如同珍貴的寶藏。

  因此,沒有怨恨地對所有人生起安忍之心,

  乃是菩薩的修行。

  

    28

  僅僅爲了自身的利益,

  即使是聲聞緣覺也要精進修持,

  如同火燒頭發的人試圖滅火;

  鑒于此,爲了一切衆生而修持精進

  ——殊勝品質的根源,

  乃是菩薩的修行。

  

   29

  知道透過以穩定“止”爲基礎的深度“觀”,

  煩惱能夠完全被降服,

  修持能夠完全超越無色界的禅定,

  乃是菩薩的修行。

  

   30

  只透過其他五種波羅密而缺乏智慧,

  無法獲致圓滿證悟,

  因此,培養結合善巧方便的智慧,

  離于叁種概念,

  乃是菩薩的修行。

  

   31

  若不檢視自己的過失,

  雖然表面上是修行者,

  但行爲可能違背佛法,

  因此,不斷檢視自己的過失,

  加以棄絕,

  乃是菩薩的修行。

  

   32

  如果我受到負面情緒的驅使,

  而論說其他菩薩的過失,

  我將墮落沈淪,

  因此,不去談論任何進入大乘之人的過失,

  乃是菩薩的修行。

  

   33

  供養和敬重可能會帶來爭執,

  使聞、思、修衰微,

  因此,避免執著于朋友、施主之家,

  乃是菩薩的修行。

  

    34

  尖刻的話語擾動他人的心,

  毀壞自己的菩薩修行,

  因此,放棄讓他人感到不悅的粗暴言詞,

  乃是菩薩的修行。

  

   35

  當情緒變成串習,

  很難用對治來戒除,

  因此,懷著觀照和警覺,

  緊握著對治的武器,

  在執著及其他負面情緒生起的刹那加以摧毀,

  乃是菩薩的修行。

  

   36

  簡而言之,不論身在何處,不論所作所爲,

  時時保持觀照和警覺,

  自問:“我的心的狀態是什麼?”

  並去利益他人,

  乃是菩薩的修行。

  

    37

  爲了解除無量衆生的痛苦,

  透過離于叁種概念的智慧,

  把所有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

  使其遠離痛苦,

  願其獲致證悟,

  乃是菩薩的修行。

  

  爲了那些希望修學菩薩道的衆生,

  我遵循聖者的教法,

  把經典、密續和論著教導的要點,

  編寫成爲菩薩叁十七種修行之道。

  

  由于我的了解淺薄,幾乎沒有學養,

  這本著作不會受到博學者的青睐;

  但它是以經典和聖者的教法爲基礎,

  所以我認爲它真的是菩薩的修行。

  

  對于像我這麼愚笨的人來說,

  要去理解菩薩偉大的事業是困難的,

  于是恭請聖者原諒我的錯誤與矛盾之處。

  

  透過從此生起的功德,

  以及透過相對與究竟之無上菩提心的力量,

  願一切衆生變得如觀世音菩薩,

  超越輪回與涅槃兩個極端。

  

  

  

  爲了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東美,一位教導經典與因明學的老師,在戊初的珍寶窟,作此《菩薩叁十七種修行之道》。

  

  這個版本的本續是以許多不同的英文版本爲基礎,其中包括一個由蓮華光翻譯小組早期的翻譯版本、康斯坦斯•威金森的版本,以及馬修•李卡德的版本。針對這些偈頌有許多不同的诠釋。在此,我們以巴楚仁波切博學多聞的弟子明雅•坤桑•蘇南,也就是卻吉•紮巴所作的論釋爲依循的標准。

  

  

  

  

  

  

  

  

  

  

  

  

  

  

  

  

論 釋

  

  導言

  

  佛陀的教法描述了許多不同的道與乘。殊途同歸地,所有的道與乘都帶領修行者從輪回的痛苦裏解脫,最後獲致證悟。但在所有的道與乘中,大乘的教法最爲深奧。盡管大乘的教法廣大而浩瀚,偉大的上師們卻以精簡的口訣教導來傳授這些教法的精義,而且能夠輕易地付諸實修。本書所要解釋的口訣教導與菩提心(bodhicitta)有關;菩提心是指爲了利益他人而求取證悟的決心。

  在任何場合,當上師傳授教法時,我們——包括傳法上師和聽衆在內——應該向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念誦祈願文,並領受他們的加持。接著,我們應該祈請八大修道車乘(Eight Great Chariots)24的所有偉大上師賜予加持;八大修道車乘是從印度傳入西藏的主要佛教傳承。你,作爲一個聽衆,應該確定自己擁有正確的發心,也就是爲了其他衆生而前來領受教法,以獲致證悟。你的所作所爲都包含這種態度,即是菩提心的基礎。

  

  24. 八大修道車乘:(1)舊譯甯瑪派(Ngagyur Nyingma)(2)噶當派(Kadam)(3)噶舉派(Kagyu)(4)香巴噶舉派(Shangpa Kagyu)(5)薩迦派(Sakya)(6)施身法暨希解派(Cho and Shiche)(7)時輪金剛(Kalachakra)(8)烏金念竹(Orgyen Nyendrub).

  

  有情衆生如同虛空般無限。我們曾經活過的生世也是無限的——因此,在所有這些無數的生世之中,我們必定曾經和每一個其他衆生結下各種因緣。事實上,每一個衆生一定至少有一次曾經是你的母親。下至最微小的昆蟲,每一個衆生所要和所嘗試去做的,都是去享受真正的快樂和自由,去避免痛苦。但絕大部分的衆生完全沒有覺察到,快樂是善業之果,痛苦是惡業之果。在努力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他們把所有時間都用于從事惡業,因此事與願違,只爲他們帶來更多痛苦。當你如此思維,你的心中自然而然地生起大悲。

  然而,就實際的層面而言,你對衆生生起悲心,對衆生是沒有用處的。因此,你做什麼才能夠真正的幫助衆生?你現在擁有一個具備所有閑暇和優勢的人身(即“暇滿人身…

《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