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P12

  ..續本文上一頁充滿自身時,我們得到四灌的文字灌頂,它指示著究竟的自性;一切身語意叁門的微細染汙盡被清除,我們領受了金剛薩埵金剛智慧的加持,並爲未來成就諸佛金剛不變之身的金剛身種下了種子。

  其後,向金剛薩埵祈願:

  

  怙主,

  我因無明與愚癡,

  叁昧耶戒已違犯。

  上師怙主爲皈依!

  無上金剛持有者,

  偉大悲心化現尊,

  諸衆最勝我皈依。

  尊前發露並忏悔,

  所犯身口意叁門、

  根本支戒叁昧耶、

  一切毀墮與缺誤。

  祈尊清除並清淨,

  惡業障蔽與串習。

  

  念完時,思維不僅是自己的汙染與障蔽被清除,所有衆生的染汙與障蔽也盡皆清淨無余。觀想金剛薩埵因我們的祈願而歡喜,面帶微笑並說道:“尊貴的孩兒啊,現在你的一切障染都已被清淨了。”接著念誦:

  

  金剛薩埵化光融入已。

  

  當本尊融入自身的同時,我們不再具有凡庸俗相的色身,而成爲金剛薩埵,並與智慧佛母雙運。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白色月輪,其上有一個藍色的“吽”字,周圍並有金剛薩埵本尊的六字心咒“唵班雜薩埵吽”(梵音:OM VAJRA SATVA HUNG;藏音om benzar sato hung)。在前方,亦即應被觀爲朝向東方的那一端,是白色的“唵”字;其右方、朝南的,是黃色的“班雜”(梵音爲“瓦佳”);其後方、朝西的,是紅色的“薩”字;在自己左方、朝北的,是綠色的“埵”字。

  從“吽”字與心咒的咒字放出無量的多彩光芒,照射到十方佛土,並向諸佛菩薩獻上無量供養。觀想諸佛納受了我們的供養,並賜予他們的加持,所有聖衆的智慧、慈悲與大力,都以光芒的形式融入自身。猶如陽光初照而綻放的蓮花花苞一般,金剛薩埵顯得更加閃耀圓滿。

  接著觀想從自己全身及所有咒字放出無量光芒,充滿周遭的整個宇宙。此時,這個宇宙不再是平凡不淨之地,而是金剛薩埵的圓滿淨土,稱爲“淨喜淨土”(the Buddhafield of Pure Joy)。而這個宇宙中的有情衆生也不再是凡俗:所有男衆都具有金剛薩埵的身形與自性,所有女衆都具有金剛薩埵智慧明妃金剛托巴的身形與自性。東方的一切衆生,盡皆成爲金剛部的白色金剛薩埵與智慧明妃;南方的一切衆生,盡皆成爲寶部的黃色金剛薩埵與智慧明妃;西方的一切衆生,盡皆成爲蓮花部的紅色金剛薩埵與智慧明妃;北方的一切衆生,盡皆成爲事業部的綠色金剛薩捶與智慧明妃;中央的一切衆生,盡皆成爲如來部(佛部)的藍色金剛薩埵與智慧明妃。所有這些衆生都不斷持誦百字明,咒音響遍虛空。

  如此一來,一切外顯、聲音與念頭也都不再凡俗,皆爲智慧的純然展現。外在世界乃是淨土,其內的衆生則是金剛薩埵與金剛托巴的顯現,所有聲音盡皆爲咒音的回響,一切念頭都是樂空合一的俱生展現。

  此時,盡己所能地念誦六字心咒。在每座修持的最後,觀想所有外在的宇宙及其內的衆生,由外到內融入自己這個金剛薩埵與智慧佛母金剛托巴的雙運身60。接著,智慧佛母融入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化光融入自己心中的咒字。這些咒字依序融人下一個咒字,最後融入中央的“吽”字。“吽”字從底部到頂端61逐漸化光,直到最後猶如虛空中的彩虹消失了一般,只剩下明空的廣大無垠。安住于此片刻,純粹處于這個絕然離戲62的境界中,不起任何的概念與執著。這正是內在的智慧、存在的不變模樣,也是究竟金剛薩埵的真實面容。

  

  60 雙運身,佛父(男性本尊)代表善巧方便,佛母(女性本尊)代表空性智慧,兩者雙運,意爲智慧與方便無二無別。

  61 這裏的收攝觀想依序爲“唵→班雜→薩→埵→吽”;“吽”的母音→小“阿”→字身→字首→月彎→明點→那達→化空。

  62 “離戲”的英文爲simplicity,意思是單純、純粹、沒有造作、不生念頭等等。

  

  其後,當你開始從這個禅定狀態中出來、心中再度生起念頭時,你應思維,所有外顯皆爲淨土,一切衆生都是本尊,所有聲音皆爲咒音,一切念頭都是智慧。由于你的心鏡經由金剛薩埵的修持法已被擦拭幹淨,所有現象也都依據各自的真實自性而清楚映照在這個鏡中。

  爲了使這樣的清淨持久,我們必須運用第四個力量,亦即決斷力。這意味我們要有絕不動搖的決心,即使賠上性命也絕不再回頭去造惡業,因爲我們今日已知這些惡業乃是造成一切痛苦與無盡輪回的根源。

  結束時,全心全意地將修持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並說:“經由此功德,願一切有情衆生迅速成就金剛薩埵境。”接著供養所有經由此修持所得的利益給一切衆生,以此做爲結行。你不應認爲如此一來,功德將有所劃分,而是每一個衆生都得到完整的修法功德。在回向功德的同時,你也應該保持離于執著與概念的狀態,清晰地了解到,在究竟實相裏,沒有所謂回向的人、被回向的對象,以及回向的作爲63。

  

  63 這便是所謂的“叁輪體空”,無論做者、受者與所做之事,盡皆自性爲空。

  

  行者必須完成十萬次的百字明持誦,以及六十萬次的六字心咒。在尚未完成十萬次百字明之前,每座重點應放在百字明的持誦,只需在結束前念誦六字心咒數次。一旦完成了十萬次百字明之後,則每座開始時念誦百字明數次,接著專注于六字心咒的持誦。

  我們應該時時憶念、觀修金剛薩埵,如同觀修諸佛一般。成就金剛薩埵的了悟境界,亦即成就諸佛的功德。更甚者,金剛薩埵的百字明乃是文武百尊64的音聲形式;它總集了金剛薩埵自身一切的智慧與大力。如果我們能每日持誦百字明二十一次,並且全然專注于甘露流下與清淨過程的觀想,任何誓戒或叁昧耶戒65的違犯,以及任何障染,必都能被清淨。我們若毫不分心地持誦一百次百字明,甚至連“無間罪”66也能相當容易地被清淨。如果修持金剛薩埵,諸佛將視你爲自己的孩兒,所有阻隔修行證量與究竟了悟的障礙都將清除無余。

  

  64 在死亡與投生之間的中陰身狀態,共有一百位寂靜尊(42尊)與忿怒尊(58尊)會出現,稱爲“文武百尊”。

  65 “叁昧耶”(Samaya)爲音譯,乃弟子與上師之間秘密持守的誓戒。

  66 “無間罪”有五種,分別是:弑親父;弑親母;弑羅漢;惡意使佛出血;造成僧團分裂。若有人違犯這五種業行之任何一種,在死亡時,將立即投生極苦之地獄,因此並無一般所稱“中陰身”的中間狀態。違犯任一無間罪者所將落入之無間地獄,是爲八大地獄之第八阿鼻地獄(“阿鼻”爲梵音,意思是無間),共有五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行無間。

  

  

  

  曼達供養

  

  在所有的修持當中,曼達(mandala)供養是積聚福德與智慧兩種必要資糧最具深義並善巧方便的方法,而沒有福慧兩項資糧,我們便無法在修行的道路迅速進展。

  如果我們對輪回俗務生起強烈的厭惡感,不斷察覺無常,同時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便能相當容易得到大手印與大圓滿真實直接的證量。然而,若我們認爲“福德是對較初階法門的修行者來說的;我只對大圓滿的修持有興趣”,並坐著凝視天空,不思維無常或輪回諸患,我們便不可能真正地努力,也不會生起真實的禅觀覺受。

  或許我們想要在精神覺受方面有所進展,並經由金剛乘的修持來達到究竟的了悟。但如果缺少福德與智慧,便無法達到這個目標。正如一位國在對方備齊無比盛宴之時才受邀參加活動一般,這位覺受與了悟的國王,唯有等到我們准備了福德與智慧兩種資糧的盛宴之後,才會莅臨自身之內。

  圓滿資糧積聚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最迅速、最容易、也最深義的方式,便是以曼達的形式來供養整個宇宙。

  曼達供養依據不同的前行傳承而有不同的方式,或是叁十七支供養67,或是七支供養68,而後者是我們在這裏所要修持的。七支曼達供養將宇宙當做曼達,包括須彌山、四大部洲、日、月的供養。而依照前譯派69、或說甯瑪派的傳承,我們也供養叁身曼達——法身、報身、化身叁種曼達。

  

  67 叁十七支供養,從中央須彌山王、東南西北四大部洲,一直到日、月、衆寶山、尊勝幢、總共叁十七種供養,所相對放置的叁十七墩供品。

  68 七支供養,包括中央須彌山王、東南西北四大部洲,日、月,總共七種供養。

  69 前譯派,或稱舊譯派,在大譯師仁千桑波(958-1055)譯經之前的教派,指的是甯瑪派,爲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

  

  在實際修持供養時,我們用一個曼達盤象征宇宙的金黃地基。如果你有財富,可以使用金製、銀製或銅製的曼達盤。若你用較簡單的方式修行,在山中閉關,那麼任何找得到的東西都可以拿來使用,例如一塊石版或木板。

  爲了象征我們要求供養的宇宙,我們將各種谷類放在曼達盤上——小麥、玉米、豌豆或稻米。如此能令所有國家享有富饒與豐收的善緣生起。我們也供養藥用谷類與植物70,以便使全世界驅除瘟疫與疾病的善緣生起。我們供養珍貴的珠寶與金屬,例如琥珀、珍珠、珊瑚、綠松石、黃金與白銀,讓我們在禅觀覺受與了悟的法財得以生起增長的善緣。

  

  70 依照傳統來說,這些包括了Arura 或是 myrobalan (拉丁文學名爲 Terminalia chebula) 這種各國通用的藥用植物,以及 Pharura(拉丁文學名爲 Terminalia berlerica)。Arura 的中文學名爲“诃黎勒”或簡稱“诃子”,佛學辭典中多譯爲“阿子”,乃藏人極爲尊崇的藥用植物,並分爲五到六種等級。Terminalia chebula 與 Terminalia berlerica 爲“诃黎勒”的同屬…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