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念處經》開示(九)▪P2

  ..續本文上一頁體的不淨,就去取相,取了相之後就把屍體搬到外面,稍微不遠處那裏就堆了一堆柴,就把屍體直接從棺材裏面反過來,直接把屍體的手腳全部反過來,然後背著;如果是出家人的話就把他的袈裟脫出來,脫出來之後就往外面一丟,很多那些比庫就會去撿,因爲這是很好的糞掃衣,因爲裏屍體的糞掃衣。他們撿了還是穿的,因爲洗幹淨,他們就可以作爲糞掃衣。

  那如果是作爲在家人的話,那麼也是就放在那邊,然後在上面再架幾個大柴,然後澆上一些油就點。點燃之後我們就可以看,當屍體燒的時候,就由一個完整的人形一直燒,燒的時候可以聽到一些爆炸的聲音,可能是內髒由于受熱而爆炸的聲音。這個時候,就可以取不淨相,就是一個屍體由好端端的一個人一直看到他變成一堆灰。

  當然,在看屍體燒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修幾樣東西,比如說我們可以修死隨念。如果是有觀智的禅修者還可以再轉修觀,修觀就跟等會兒我們這裏所講的一樣。如果是修止的話,他可以取那些火,他可以修火遍,取火相修火遍。所以一般上來說我們習慣上去看葬禮或者參加葬禮我們的目的是爲了修習不淨,而且初衷之止也是叫(asubhakammaññhàna)或者(asubha-bhàvanà)就是不淨業處或者修不淨。

  這是一種很好的修不淨的方法,因爲特別是在家人,有時候當他死了放一、兩天之後,會發現到有時候嘴巴也張開了,舌頭也稍微吐出來了,而且氣味很臭;不過,修出家人可能不淨相反而比較難取,我看過一些大長老,他們去世了放好幾天但是好像還是仍然象睡著一樣。

  當我們能夠取到不淨相之後,我們就可以數數地取不淨相,取屍體的「厭惡、厭惡.......」這樣來達到修止的目的。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對有禅那的人來說,他要取不淨相就更容易了。對有禅那的禅修者來說,他不一定要到墳場裏面去修,他可以先從導師那邊拿到了修不淨業處的指示,然後他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禅堂坐下來,然後可以先入自己喜歡的定。比如說修阿那巴那,專注自己的呼吸,然後依次地進入初禅、第二禅、第叁禅、第四禅,從第四禅出定之後他有非常明亮、晃耀的光,這個時候他決意說:「他要取一具他曾經看到過的樣子最醜陋或者最難看的屍體。」因爲禅那之光的支助,所以他很輕易地看到他過去曾經看到過的最難看的屍體。然後他就取了屍體的相,他不應當去看屍體的頭部或者看他的腳部,他應當好像正在看屍體,屍體平放著躺著,他正在看。

  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對修止業處的禅修者來說,男性的禅修者不應當取女性的屍體,女性的禅修者不應當取男性的屍體,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是我們用肉眼去看屍體的話,屍體會很醜陋,比如說臉青,開始發紫或者變成黑褐色等等,有時候會流一些很髒的液體,但是當我們的定力提升以後,這種很難看的相慢慢地就會不見了,然後我們看到的好象一個很胖的臉産生在那邊一樣。所以如果是定力不夠,如果男衆取女衆的相的話,假如不如理作意的話很容易會生起貪欲,對于女衆也是一樣的道理。不過在修vipassanà的階段就沒所謂了,反正男衆、女衆那個時候他都可以取。

  當一位禅修者可以取到不淨相之後,他就持續地去觀照那個屍體,要把他當成屍體,然後專注他的不淨相,一直要專注他的不淨或者他是厭惡的,持續地把這種不淨相保持在心中。比如說他可以持續地修「不淨、不淨、不淨......」這個時候屍體的相就好像變成一團光,白色的,然後一個屍體就躺在那裏。他持續地這樣保持對屍體的專注,這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他出定之後他再查有分,他將能夠查到五種禅支。因爲對有禅那的人來說,他要修不淨是很容易的,他可以在一座當中就可以完成。但是,修不淨、以不淨爲止業處來修習,最多只能證得初禅,他不能證得更高的定,只能證得初禅,這是修止的方法。

  那如果他要再轉修觀呢?他可以嘗試觀照這個不淨的屍體,因爲不淨的屍體其實依照《阿毗達摩》來說只是一堆時節生色而已,屍體是沒有生命的,因爲沒有生命所以他也沒有業生色;因爲沒有心的活動,所以沒有心生色;因爲他不再吃任何東西,所以沒有食生色。他只是一堆時節生色,就好像草木一樣。這個時候他應當對這一具屍體先修四界分別,當他見到色聚之後,他再分析這些色聚,然後直到見到究竟色法之後,他再觀照這些色法的無常、苦、無我、不淨,特別是這個時候他可以修不淨相,爲什麼呢?

  因爲屍體裏面的這些色法,它的顔色是很髒的,它的香裏面的氣味是很臭的,它的味道也是很難聞的,所以我們可以依照這樣來修習,乃至到它的觸覺也是很令人厭惡的,比如說如果我們用手指去碰碰屍體,都會感覺到不想去碰,是不是?所以它的地界也是非常肮髒的。我們可以依這樣,特別是對它的這些色法的不淨,然後一直觀它的無常、苦、無我、不淨相,這樣的方法來對外在的屍體修不淨。

  不過,有時候禅修者也可以觀照外面的屍體,會發現到有時候他也會透明,爲什麼?按照道理來說,觀照外面的屍體他是不可能會透明的,爲什麼?因爲外在的屍體只是一堆時節生色,他沒有業生色,只有業生色才會有透明的。如果他見到了有透明的話,這個時候他稍微應當把定力再退一退,不要去注意他的透明,然後他將會見到原來是屍體裏面的蟲,可能他看到了屍體裏面的蟲的業生色,所以他會發現:哦,原來屍體會透明其實並不是屍體本身有業生色,而是那些蟲。

  如果是他見到那些蟲之後,他還可以修蟲聚相。他觀照其實這具屍體裏面有很多蟲,這些蟲是極厭惡的,現在他成了一具蟲的樂園。蟲在那裏唱歌、在那裏跳舞、在那裏開舞會、在那裏快樂的生活。然後他再觀這些蟲的不淨跟屍體的不淨,依次地來修觀。

  我們再回到經文,這裏講到了當一位比庫他在墳場裏面見到了死的屍體,他可以隨自己的意願先入定,然後再觀這些屍體,然後取屍體的不淨相而進入初禅。當他進入之後出來,他再比較于這個身體:「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這裏又有兩種修行方法,就注意這一段話。第一種修行方法是修死隨念的方法;第二種方法是修vipassanà,修觀的方法。它們之間稍微有點不同。

  修死隨念的禅修者也是以修不淨想爲開始。如果一位禅修者要修死隨念,他必須要先以外在的屍體就是死屍取相,然後依外在的死屍取到的不淨相而進入初禅,出定之後他再決意說:他現在要見到自己的屍體。然而剛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一點困難,于是他就把剛才所取的那具屍體的相,把他的臉稍微換成自己的臉,換成自己現在的臉,然後他要看到自己的屍體。

  然而,當他看到現在的樣子的時候,他持續地對著自己的屍體修死隨念,往往當他看到現在的樣子的時候還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不過他應當要不斷地憶念說:「我必定會死!我必定會死!我必定會死……」或者說他可以憶念:「死是必然的!死肯定是會到來的……」或者說:「生命是不確定的,而死亡是確定的……」

  他可以用任何一句憶念自己的死,然後他再想,當這一具屍體(自己的屍體)有分已經停止了,而命根也斷絕了,那個時候就死了。然後他就持續地看著自己的屍體的「死,死,死……」一直就看著他,當他發現到面前這具屍體已經不再像活的那麼亮,而且他查他的有分,已經是漆黑的一團。然後這個時候,他就只見到自己的死屍,往往這個時候,禅修者有時他願意的話,他可以看他的臉,他會發現到他的臉可能是已經變得很蒼老了,或者說有時候比較年青,也許這個時候,他可以知道他將會在什麼時候,大概是哪一個年齡段會死掉,因爲這個時候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死和死屍。

  如果有些禅修者見到了自己的死屍的話,他會生起一種悚懼感。生起這種悚懼感就是我們修死隨念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經常憶念死的必然性,死亡隨時都會到來。通過這樣來提醒我們,因爲悚懼感是生起精進的近因,直接的原因。假如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那麼他很難提起精進。這種是屬于修死隨念的方法。

  在經文裏面說到:

  「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這段話主要是指修過患隨觀。因爲當他見到了外在的屍體的那種死亡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厭惡,然後他再對比自己這個身體,這個時候他會見到其實這個身體也是非常厭惡的,充滿種種過患的,因爲這個色身,這個四大所造的色身,必然有一天會象他那樣,也是會變得腫脹、變得青淤、變得膿爛,會流膿,而現在所看到的外在的這個屍體將必然會在自己的這個身體裏面發生。由此他深深地看到這個四大的色身的過患,以此來修習過患隨觀,而提起過患隨觀智。所以,在這裏的這段經文主要是指修過患隨觀智的方法,前面那一段可以依他來修止,然後接著再轉入修觀。

  同時,我們也應當要注意下面那一段話:

  「如此,或于內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內外身隨觀身而住。」

  這個也是屬于修觀的方法。他不僅要修內觀,而且要修外觀、修內外觀。如果一位禅修者,當他觀照自己的屍體之後,他觀照了未來自己的這個身體必然會變成一具象外在那種屍體那樣的厭惡、那樣的醜陋、那樣的肮髒、那樣的不淨;然後他也必須要再用同樣的方法去觀照自己所愛的人、所喜歡的人。

  因爲如果是取自己的身體,他將會對自己這個色身的那種貪愛會減低,會鎮服對自身的貪愛。然而他也必須要取外在的自己所喜歡的、所執著的人,然後也觀照他的屍體而來斷除、來鎮服對他人的貪愛。他應當看自己喜歡的人現起一具屍體或者直接看他的屍體,然而看到屍體之後,他也同樣地對比外在的一具屍體是非常肮髒的、非常恐怖的、非常厭惡的、非常不淨的。這個時候,假如…

《《大念處經》開示(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