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念处经》开示(九)▪P2

  ..续本文上一页体的不净,就去取相,取了相之后就把尸体搬到外面,稍微不远处那里就堆了一堆柴,就把尸体直接从棺材里面反过来,直接把尸体的手脚全部反过来,然后背着;如果是出家人的话就把他的袈裟脱出来,脱出来之后就往外面一丢,很多那些比库就会去捡,因为这是很好的粪扫衣,因为裏尸体的粪扫衣。他们捡了还是穿的,因为洗干净,他们就可以作为粪扫衣。

  那如果是作为在家人的话,那么也是就放在那边,然后在上面再架几个大柴,然后浇上一些油就点。点燃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当尸体烧的时候,就由一个完整的人形一直烧,烧的时候可以听到一些爆炸的声音,可能是内脏由于受热而爆炸的声音。这个时候,就可以取不净相,就是一个尸体由好端端的一个人一直看到他变成一堆灰。

  当然,在看尸体烧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修几样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修死随念。如果是有观智的禅修者还可以再转修观,修观就跟等会儿我们这里所讲的一样。如果是修止的话,他可以取那些火,他可以修火遍,取火相修火遍。所以一般上来说我们习惯上去看葬礼或者参加葬礼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修习不净,而且初衷之止也是叫(asubhakammaññhàna)或者(asubha-bhàvanà)就是不净业处或者修不净。

  这是一种很好的修不净的方法,因为特别是在家人,有时候当他死了放一、两天之后,会发现到有时候嘴巴也张开了,舌头也稍微吐出来了,而且气味很臭;不过,修出家人可能不净相反而比较难取,我看过一些大长老,他们去世了放好几天但是好像还是仍然象睡着一样。

  当我们能够取到不净相之后,我们就可以数数地取不净相,取尸体的「厌恶、厌恶.......」这样来达到修止的目的。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对有禅那的人来说,他要取不净相就更容易了。对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他不一定要到坟场里面去修,他可以先从导师那边拿到了修不净业处的指示,然后他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禅堂坐下来,然后可以先入自己喜欢的定。比如说修阿那巴那,专注自己的呼吸,然后依次地进入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之后他有非常明亮、晃耀的光,这个时候他决意说:「他要取一具他曾经看到过的样子最丑陋或者最难看的尸体。」因为禅那之光的支助,所以他很轻易地看到他过去曾经看到过的最难看的尸体。然后他就取了尸体的相,他不应当去看尸体的头部或者看他的脚部,他应当好像正在看尸体,尸体平放着躺着,他正在看。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对修止业处的禅修者来说,男性的禅修者不应当取女性的尸体,女性的禅修者不应当取男性的尸体,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我们用肉眼去看尸体的话,尸体会很丑陋,比如说脸青,开始发紫或者变成黑褐色等等,有时候会流一些很脏的液体,但是当我们的定力提升以后,这种很难看的相慢慢地就会不见了,然后我们看到的好象一个很胖的脸产生在那边一样。所以如果是定力不够,如果男众取女众的相的话,假如不如理作意的话很容易会生起贪欲,对于女众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在修vipassanà的阶段就没所谓了,反正男众、女众那个时候他都可以取。

  当一位禅修者可以取到不净相之后,他就持续地去观照那个尸体,要把他当成尸体,然后专注他的不净相,一直要专注他的不净或者他是厌恶的,持续地把这种不净相保持在心中。比如说他可以持续地修「不净、不净、不净......」这个时候尸体的相就好像变成一团光,白色的,然后一个尸体就躺在那里。他持续地这样保持对尸体的专注,这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出定之后他再查有分,他将能够查到五种禅支。因为对有禅那的人来说,他要修不净是很容易的,他可以在一座当中就可以完成。但是,修不净、以不净为止业处来修习,最多只能证得初禅,他不能证得更高的定,只能证得初禅,这是修止的方法。

  那如果他要再转修观呢?他可以尝试观照这个不净的尸体,因为不净的尸体其实依照《阿毗达摩》来说只是一堆时节生色而已,尸体是没有生命的,因为没有生命所以他也没有业生色;因为没有心的活动,所以没有心生色;因为他不再吃任何东西,所以没有食生色。他只是一堆时节生色,就好像草木一样。这个时候他应当对这一具尸体先修四界分别,当他见到色聚之后,他再分析这些色聚,然后直到见到究竟色法之后,他再观照这些色法的无常、苦、无我、不净,特别是这个时候他可以修不净相,为什么呢?

  因为尸体里面的这些色法,它的颜色是很脏的,它的香里面的气味是很臭的,它的味道也是很难闻的,所以我们可以依照这样来修习,乃至到它的触觉也是很令人厌恶的,比如说如果我们用手指去碰碰尸体,都会感觉到不想去碰,是不是?所以它的地界也是非常肮脏的。我们可以依这样,特别是对它的这些色法的不净,然后一直观它的无常、苦、无我、不净相,这样的方法来对外在的尸体修不净。

  不过,有时候禅修者也可以观照外面的尸体,会发现到有时候他也会透明,为什么?按照道理来说,观照外面的尸体他是不可能会透明的,为什么?因为外在的尸体只是一堆时节生色,他没有业生色,只有业生色才会有透明的。如果他见到了有透明的话,这个时候他稍微应当把定力再退一退,不要去注意他的透明,然后他将会见到原来是尸体里面的虫,可能他看到了尸体里面的虫的业生色,所以他会发现:哦,原来尸体会透明其实并不是尸体本身有业生色,而是那些虫。

  如果是他见到那些虫之后,他还可以修虫聚相。他观照其实这具尸体里面有很多虫,这些虫是极厌恶的,现在他成了一具虫的乐园。虫在那里唱歌、在那里跳舞、在那里开舞会、在那里快乐的生活。然后他再观这些虫的不净跟尸体的不净,依次地来修观。

  我们再回到经文,这里讲到了当一位比库他在坟场里面见到了死的尸体,他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先入定,然后再观这些尸体,然后取尸体的不净相而进入初禅。当他进入之后出来,他再比较于这个身体:「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这里又有两种修行方法,就注意这一段话。第一种修行方法是修死随念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修vipassanà,修观的方法。它们之间稍微有点不同。

  修死随念的禅修者也是以修不净想为开始。如果一位禅修者要修死随念,他必须要先以外在的尸体就是死尸取相,然后依外在的死尸取到的不净相而进入初禅,出定之后他再决意说:他现在要见到自己的尸体。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一点困难,于是他就把刚才所取的那具尸体的相,把他的脸稍微换成自己的脸,换成自己现在的脸,然后他要看到自己的尸体。

  然而,当他看到现在的样子的时候,他持续地对着自己的尸体修死随念,往往当他看到现在的样子的时候还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不过他应当要不断地忆念说:「我必定会死!我必定会死!我必定会死……」或者说他可以忆念:「死是必然的!死肯定是会到来的……」或者说:「生命是不确定的,而死亡是确定的……」

  他可以用任何一句忆念自己的死,然后他再想,当这一具尸体(自己的尸体)有分已经停止了,而命根也断绝了,那个时候就死了。然后他就持续地看着自己的尸体的「死,死,死……」一直就看着他,当他发现到面前这具尸体已经不再像活的那么亮,而且他查他的有分,已经是漆黑的一团。然后这个时候,他就只见到自己的死尸,往往这个时候,禅修者有时他愿意的话,他可以看他的脸,他会发现到他的脸可能是已经变得很苍老了,或者说有时候比较年青,也许这个时候,他可以知道他将会在什么时候,大概是哪一个年龄段会死掉,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死和死尸。

  如果有些禅修者见到了自己的死尸的话,他会生起一种悚惧感。生起这种悚惧感就是我们修死随念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忆念死的必然性,死亡随时都会到来。通过这样来提醒我们,因为悚惧感是生起精进的近因,直接的原因。假如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么他很难提起精进。这种是属于修死随念的方法。

  在经文里面说到:

  「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这段话主要是指修过患随观。因为当他见到了外在的尸体的那种死亡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厌恶,然后他再对比自己这个身体,这个时候他会见到其实这个身体也是非常厌恶的,充满种种过患的,因为这个色身,这个四大所造的色身,必然有一天会象他那样,也是会变得肿胀、变得青淤、变得脓烂,会流脓,而现在所看到的外在的这个尸体将必然会在自己的这个身体里面发生。由此他深深地看到这个四大的色身的过患,以此来修习过患随观,而提起过患随观智。所以,在这里的这段经文主要是指修过患随观智的方法,前面那一段可以依他来修止,然后接着再转入修观。

  同时,我们也应当要注意下面那一段话: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

  这个也是属于修观的方法。他不仅要修内观,而且要修外观、修内外观。如果一位禅修者,当他观照自己的尸体之后,他观照了未来自己的这个身体必然会变成一具象外在那种尸体那样的厌恶、那样的丑陋、那样的肮脏、那样的不净;然后他也必须要再用同样的方法去观照自己所爱的人、所喜欢的人。

  因为如果是取自己的身体,他将会对自己这个色身的那种贪爱会减低,会镇服对自身的贪爱。然而他也必须要取外在的自己所喜欢的、所执着的人,然后也观照他的尸体而来断除、来镇服对他人的贪爱。他应当看自己喜欢的人现起一具尸体或者直接看他的尸体,然而看到尸体之后,他也同样地对比外在的一具尸体是非常肮脏的、非常恐怖的、非常厌恶的、非常不净的。这个时候,假如…

《《大念处经》开示(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