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處經》開示(二)
寶峰禅寺禅修營
2007年6月18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等覺者! (叁遍)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各位禅修人員們:
在上一次講到了,當時世尊住在古盧國(Kammàsadhammaü)的小鎮上。在這個鎮上當時的居民們都具有很好的慧根,他們都在非常精進地修各種不同的念處,他們把很多時間都用在修行上。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因緣,有了這樣好的聽衆,他們都具備了受法的功德。因此,世尊來到這裏講了很多的經典。這部《大念處經》(Mahàsatipaññhàna suttaü),就是佛陀在這裏開示的關于如何修行二十一種證悟阿拉漢的方法。
那個時候,世尊就稱呼諸比庫,提醒諸比庫注意之後,佛陀就開章明義,開門見山的說了這一部經的最主要的內容。也就是准備講的內容:就是四念處。
那個時候佛陀就說:
ßEkàyano ayaü, bhikkhave, maggo sattànaü visuddhiyà, sokaparidevànaü samatikkamàya dukkhadomanassànaü atthaïgamàya ¤àyassa adhigamàya nibbànassa sacchikiriyàya, yadidaü cattàro satipaññhànà.û
「諸比庫,此一行道,能清靜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槃,此即是四念處。」
首先佛陀說:“bhikkhave”,bhikkhave是呼格,是稱呼當時的聽衆,以比庫爲主的聽衆。這裏的比庫是巴利語直接的音譯,古代我們通常稱爲「比庫」,它是由梵語bhikùu而來的。在這裏比庫一詞是指精進地修行佛法的人。當然,佛陀在講開示、在講經的時候,除了比庫之外,還包括有比庫尼(bhikkhunã),還包括有男的居士(upàsaka)、女的居士(upàsikà),還有沙馬內拉(sàmaõera)、沙馬內莉(sàmaõerã),甚至還包括了諸天(deva)和梵天人(Brahman),等等。
然而,佛陀在講經的時候,他通常不是一呼就呼全部人,他都是呼“bhikkhave”。在這裏,他是指以比庫爲主的所有的聽衆。因爲在這所有的聽衆當中,比庫是指已經把身、心奉獻出來,把生命奉獻于法,把身、心都投入于禅修的這一類人。因此在種種的修行人當中,在種種的各種聽衆當中,比庫可以說是最崇高的,在佛陀的教法裏面,除了佛陀之外,比庫他是最崇高的,因此,當世尊稱呼“bhikkhave”,就是諸比庫的時候,已經把以比庫這群人爲首的所有的聽衆都包括在內了。
就像我們說道:「國王來了」。國王來了,通常我們指的只是國王,然而國王還是包括其它的隨從,包括他的侍衛、包括一些大臣等等。
所以,佛陀在講經典的時候絕大部份的情景是:他雖然是對大衆說的,但是他還是用bhikkhu、bhikkhave來指他所聽的主要對象。
除非佛陀是對單獨一個人講,比如有時候跟阿難達(ânanda),對阿難達一個人說,這個時候他就沒有對其他人。如果是對很多人說的話,佛陀通常都會用比庫代表所有的聽衆們。所以,這裏比庫是這樣的意思。
Ekàyana magga,我們翻譯成「一行道」,古代或者乃至現在有的人翻譯成「一乘道」,其實這種翻譯有點不正確的,爲什麼呢?因爲稍微看錯一個字就翻譯錯了。我們應當注意ekàyana它不是ekayàna,長音和短音稍微差別一下,意思就不同了。巴利語ekà是一或者單獨的意思。因爲ekà是長音的,ekàyano它的原型是àyana,àyana是行走、走向、路途、道路的意思。所以ekà再加àyana它就變成一行;再加上magga,magga也是道路、道的意思;所以從它的字面直譯是一行道。
然而,爲什麼會翻譯成「一乘道」呢?「一乘道」的巴利語是eka yāna magga,ekà是一,yāna是車輛,乘的意思,比如說到:大乘(mahāyāna),古代翻譯成摩诃炎。Mahā是大,yāna是車,車輛的意思。所以大乘是很大的車,偉大的車的意思。這裏的mahā不是大量,而是非常偉大、非常雄偉、崇高的意思。所以mahayāna大乘是這樣來的。所以呢,yāna是指車,eka+yāna就變成一乘,再加magga變成一乘道。然而,我們應當注意這裏並不是Ekayāna,而是Ekàyana,所以它的長音短音稍微在另外一個地方它的意思就不同了。
由于它的長短音不同,所以翻譯不同,翻譯不同,結果解釋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什麼是ekàyanamagga?它的意思就是單向道、獨行道、單獨的道路或者通向唯一之道。
對此在義注裏面就舉了以下五種解釋?
1、單行道。如果說ekàyanamagga,它的意思就是這一條道路是單向的,而不是雙向的路。
比如說佛陀在《法句經》裏面說到:
「有一條道路是通向涅槃的,另外一條道路是通向利得的(就是世間的名聞利養的)」。
做爲佛弟子的比庫,知曉了這二條道路之後,不應當追求利得,恭敬,而應當走向離欲。所以,對于ekà àyana magga,它是單向的,它是導向離欲的、不是導向世間名聞利養的、不是導向恭敬的、不是走向輪回的、而是走向出世間的。所以這裏的叁項:
1、Ekà是單獨、單一的,àyana是方向的、走向,magga是道路。這是第一種解釋。
2、第二種解釋是獨行的道路。Ekà是單獨,àyana是行走,magga是道路。爲什麼呢?
因爲四念處這條道路應當是單獨行走的,單獨就是以遠離獨處之心而舍離了人群,舍離了衆會,人的聚會。修行應當是單獨的,而不是很多人在那邊談話、聊天、在那邊共聚,這樣子修行的,而是應當遠離、獨處(paviveka,asa§veka)。同時,àyana是前進,或者說由此輪回走向涅槃的意思,所以這裏說的ekà àyana magga是這樣的意思。
3、第叁種解釋是獨一之道。這裏ekà,是獨一的意思,這裏的獨一是指最聖者,也就是我們的世尊――佛陀,因爲世尊乃一切有情之中的最聖者,由于是世尊所開創的道路,所以,我們稱爲是獨一之道。
雖然說在這條道路上也有其它的人行走,比如說,世尊指示的這條道路還有很多他的追隨者,他的弟子們也行走于這條道路上。然而,因爲這條道路是佛陀首先發現的,他所開創的,因此,以世尊所開創故,我們稱爲獨一之道。所以這裏的獨一是指世尊的意思。
4、第四種意思是獨有之道。Ekà是獨有,因爲四念處是世尊的正法律中才有的,是一切的外道所沒有的,所以這裏的ekà,就是我們的佛法當中,佛陀的教法當中、世尊的正法律的意思。
5、第五是通向唯一之道。雖然在剛開始禅修的階段,有很多種不同的入門的修行方法,然而,到後來它們都只通向「唯一」。這裏的「唯一」是「涅槃」。因爲導向唯一最勝的涅槃,所以我們稱爲一行道。
因此,我們知道從巴利的字面意思,ekà àyana magga翻譯成一行道,它是指單向的道路、單獨的道路、獨有的道路、或者通向唯一的道路以及我們從注解、義注(aññhakathà)裏面分析它的意思都是一行道,然而現在有些人翻譯成是唯一的道路,就變成說,不是非常精准。因爲唯一的道路,「唯一」好象有排它性,然而我們從巴利字面意思或從義注來分析它都是指獨一的,單獨的,或者通向涅槃的道路。它並沒有說除此之外,其它東西都排除在外的意思。所以我們應當要稍微了解一下。
所以這裏ekàyanomaggo的意思就是一行道。
一行道可以清淨有情,這裏的清淨有情(sattànaü)是複數,是諸有情的意思;visuddhiyà是能夠清淨諸有情。這裏的清淨不是指用水去冼,所謂的有情,也不是清淨有情的身體,不是說我們冼幹淨身體就可以清淨,也不是象有些外道一樣,他認爲說在恒河裏面或者在大河裏面,他們每天去洗澡去浸恒河的水,就可以把他的罪孽、可以把他的業障清除掉,不是這樣的意思。
所謂的清淨有情是指清淨有情的心這樣的意思,而不是去清淨身體。因此,佛陀說:
「衆生並不是由于身體的汙染而汙染,也不是通過清淨自己的身體而得到淨化。」
佛陀是這樣說的:
「衆生由于內心的汙染而汙染,是由于心的清淨而衆生能夠清淨。」
這個是具足一切知智的佛陀所教導的,這裏的清淨是這樣的意思。
接著,超越愁和超0越悲。soka是憂愁的意思,paridevà是悲、悲傷,samatikkamàya是爲了能夠導向超越,超越什麼?超越憂愁(soka)、超越悲傷(paridevà)。超越憂愁、超越悲傷的例子在義注裏面就有幾個故事來說明。
先說超越憂愁的故事。有一個武將叫做山達帝大臣(Minister Santati)的故事,山達帝是巴斯那地(Pasenadi,古譯波斯匿王)的一個首相大臣,巴斯那地是高沙喇(Kosala,古譯憍薩羅國)的國王。有一次,邊境出現了叛亂,于是巴斯那地就派山達帝大臣作爲首席將軍,帶…
《《大念處經》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