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念處經》開示(叁)

  《大念處經》開示(叁)

  寶峰禅寺禅修營

  2007年6月19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等覺者! (叁遍)

  

  各位法師、各位同學,各位居士大德們:

  我們今天晚上將繼續來討論《大念處經》(Mahàsatipaññhànasuttaü),在上一節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佛陀對諸比庫說的那句話,那句話是引出這一部經所要講的內容,它就是:

  「諸比庫,此一行道,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槃,此即是四念處。」

  四念處也就是一行道(ekàyano maggo),玄奘大師古代翻譯成一去道,所以玄奘大師也注意到,他並沒有翻譯成一乘道而翻譯成一去道。而四念處就是一行道,在這裏一行道也就是四念處。那我想問問大家,我們經常會提到的出世間、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那請問大家這四念處或者一行道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或者說是世間道還是出世間道?世間道?出世間道?到底是哪一樣呢?是世間道還是出世間道?有沒有出世?沒有。爲什麼?

  如果說是世間道也好,如果說是出世間道也好,我們在這裏再講一個故事:在古代曾經有兩位都是叁藏持者,叁藏持者稱爲Tipiñaka或者說稱爲Tipiñaka-dhara,在現在上座部佛教國家能夠稱爲Tipiñaka-dhara的叁藏持者跟我們中國古代稱爲叁藏法師他們稍爲有點不同。在古代我們中國曆史上、佛教史上有幾位稱爲叁藏法師的,比如說最有名的是唐叁藏,叫什麼名字?玄奘法師。對,他被稱爲叁藏法師,還有呢?義淨叁藏也是,再往前呢?鸠摩羅什,鸠摩羅什是不是?姚秦呢?姚秦叁藏鸠摩羅什。古代中國的叁藏法師他往往是通達了經、論或者說他對佛教的貢獻很大,對經、論非常通達,所以有時候由皇帝封給他一個封號,叫做「叁藏法師」。

  比如說我們唐朝時候的唐玄奘,他被封爲叁藏法師。但是如果按照現在的標准來說,用上座部的標准來說,他是相當于一個論師,而義淨法師他是相當于一個律師,然而這裏的律師也不等于上座部嚴格意義上來說的論師或者律師,爲什麼呢?

  我們先講講目前上座部仍然會有的這種封號。在泰國我並不清楚,但是在斯裏蘭卡跟在緬甸,特別是在緬甸,現在仍然有稱爲Tipiñaka-dhara的這一種比庫、這種大長老在。在上座部佛教國家自古以來都有很多能夠背誦叁藏的這些大長老,在佛教史上曾經有第四次結集,在斯裏蘭卡舉行的,斯裏蘭卡有一個叫馬答勒(Màtale)的一個小鎮裏面舉行的。

  那時就有背誦叁藏的,乃至到十八、十九世紀緬甸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敏東王的時候仍然有背誦叁藏的,然後自古以來一直都沒有建立一種考試的製度,然後緬甸1948年獨立之後,當時烏奴(Nu, U)是任當時的首相,他就很想要舉行一次叁藏的結集,他把這個消息向斯裏蘭卡發布了之後,當時斯裏蘭卡的那些大長老他們說:「你們國家如果沒有出背誦叁藏的大長老,你們就沒有資格舉行叁藏的結集。」

  那結果就在幾年之後,緬甸就出了一位能夠背誦叁藏的,就是在1953年,當時明昆西亞多(Bhaddanta Vicittasàràbhiva§sa)他就在1953年通過了可以說是到目前爲止最難考試的這種考試製度,他通過了這個考試,這種考試就是背誦叁藏。

  背誦叁藏是這樣背的,比如說把叁藏聖典全部(背誦)而且他不是用緬文背的,是用巴利語背的,他們背誦叁藏的時候是這樣的,比如說現在在緬甸叁藏一共四十次,在泰國四十五次,在斯裏蘭卡是五十七次還是多少次,反正就是用那種相當于這麼大的、再小一點,差不多這麼大的,一本就那麼厚的。要背的時候呢,就是那些主考的那些大長老們,他們從任意一本叁藏裏面抽一本出來,然後任意翻到一頁然後讀一段,應考者要立刻接下去,這樣的考試所以是最難考的。同時明昆大長老他不僅僅通過了背誦而且他也通過了默寫的考試,也就是他能夠把叁藏默寫出來。

  因爲明昆大長老(明昆西亞多)他已經通過了這項考試,結果就爲整個緬甸取得了舉行第六次大結集,也就是(Chaññha Saïgàyana)的資格,然後就在1956年,當時佛陀入滅2500周年紀念日的時候,第六次結集就圓滿地結束。那所以呢,這一種在緬甸稱之爲Tipiñakadhara的榮號,他是真材實料這樣考過來的。之後,明昆西亞多他又設立了一個專門訓練背誦叁藏的一個學校。

  據2003年的統計,從1953年到2003年五十年間,緬甸一共出了九位能夠背誦叁藏的大長老。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叫做(Sumingalalankara),他在27歲就能夠背誦叁藏,他在前年年底十二月份剛剛去世,可能患病,才60多歲他就去世了,他是最年輕就通過叁藏考試的一位大長老。目前,在緬甸有四位還在世能夠背誦叁藏的比庫,最近幾年,就是從2003年到現在這幾年是否又出了一些能夠背誦叁藏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這個數據是2003年緬甸政府,也就是宗教部它所統計的數字。而至于能夠背誦一藏的、背誦兩藏的、背誦幾部經的,比如說背誦一藏的就有一百多位,就是能夠背誦整部叁藏的其中一種的。

  所以這裏所說,我們在這個故事裏面講到的叁藏是指能夠背誦叁藏,當時就有一位叫做Cåëanàga,就是小龍叁藏(Tipiñaka-Cåëanàga)。當時他說:「四念處是八聖道分當中的前行道。」他的意思是什麼呢?前行道的意思就是在證悟涅槃、在證悟聖道之前的世間行道,是屬于世間道、世間法。他的老師也是Tipiñaka,他的名字叫做Cåëasuma(小須摩叁藏長老),Cåëasuma是他的老師,當時他說:「念處之道是合行道。」也就是說世間跟出世間兩者都是。

  當時Cåëanàga就仍然堅持說:「尊者,四念處是世間行道,是單行道。」他的老師說:「不是的,是雙行道。」也就是世間、出世間兩者都是。那他們兩位都沒有達成共識,就是有一個以爲是單行道、前行道,一個以爲是合行道,最後他們倆就沒有達成共識地分開了。

  那他的老師Cåëasuma,他就在去浴室准備洗澡的時候呢,他在路上就開始背經典,就是背這部《大念處經》,當他背到了,佛陀當時說到了:「諸比庫,無論任何的人修行此四念處達到七年者。」當他誦這部經文的時候,他就醒悟了,佛陀說修行四念處達到七年,如果說是出世間道的話,是不可能修行七年的,唯有世間之道才可能修行七年,爲什麼呢?因爲出世間道心只有一個心識刹那,僅僅這一個心識刹那,它已經足夠斷除相應的煩惱了,所以它不可能維持七年之久,因此,他知道他的學生說的是對的,而他自己是錯的。

  當他認識到他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然後那天正好是陰曆的初八,因爲上座部佛教自古以來到現在都有一個傳統,就是每到一個月的四個齋日,就是初八、十五、跟黑月的八號、跟十五號或者十四號,相當于我們農曆的二十叁跟月底最後一天,都有向信徒說法、開示的傳統。

  那天所有的信徒已經集會了,正好輪到他的學生Cåëanàga開示,當Cåëanàga坐上法座,誦了准備要講經的偈頌之後,他的老師就站在講臺的後面,用大家都可以聽得到的聲音說:「âvuso,Cåëanàga,」(就是朋友,Cåëanàga朋友啊,)他的學生Cåëanàga就轉過頭來說:「呃,尊者是什麼事呢?」于是他說:「我說的四念處是合行道是不正確的,你說的四念處是前行道才是正確的。」

  從這個故事裏可以看到,古代的那些大長老們爲了法,他們並不是爲了面子,他可以當衆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話,他就會依法而不是依情面。當時Cåëanàga長老他很感慨,他就說:「象我的老師這麼樣精通叁藏、能夠把叁藏背下來的人都會混淆有些觀點,那麼以後的那些梵行者就更不用說了。」

  于是他就引用了《無礙解道》裏面說的一句話,就是說:

  「念處之道是前行道,稱爲唯一的道路。」

  然後他又引用了《法句經》的一句話就說:

  「諸道中八聖道最勝,諸真理當中(諸谛中)四聖谛是最勝的,一切的雙足當中具眼者是最勝的,(雙足是人類,具眼者是佛陀,是最勝的。)離欲能夠勝一切的苦,這是唯一的道路,再沒有其它能夠令見清淨之道,依此道路而行,能夠使魔王迷惑。」

  所以,從這個故事裏面我們就可以知道,四念處這種修行的方法是屬于世間道、世間的修行方法,也說明了我們大家其實已經很了解四念處了,四念處爲什麼說是世間行道呢?因爲四念處是偏重于修觀的(vipassanà),雖然說在四念處裏面也有講到修止,我們修止、修禅定,這種定是屬于世間定。我們修慧,觀照一切的行法是無常、苦、無我,這種慧也是屬于世間慧。無論是觀身,這個身是無常、苦、無我、不淨,或者觀受爲無常、苦、無我,觀心爲無常、苦、無我,或者觀各種心所爲無常、苦、無我,這種觀…

《《大念處經》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