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峰禅寺禅修營(第一期止觀禅修營結營)▪P2

  ..續本文上一頁票,生個胖兒子,能夠找到如意郎君,這種呢是有愛染,有汙染的布施。

  如果說相信業果法則,我有好的業我造了善業就能夠有善的果報,這種布施稱爲有智慧的布施。假如這種布施是在臨終的時候成熟的話,有智慧的布施,它將會使你帶來來生投生爲叁因結生者。而且當時你的布施是非常歡喜的話,你來生的結生心很可能是叁十四種名法,就是屬于悅俱智相應的欲界善心。因此我們要求在做布施的時候,在做任何善事的時候要歡喜的去做,不要麻木,要歡喜的去做,要有智慧的去做,不要沒有智慧。同樣做一件事情,有智慧跟沒有智慧差別很大。

  就舉剛才布施的例子,你隨順著人家去布施,你並不知道布施有什麼意義,人家問你說:「你爲什麼要布施?」你回答:「不知道,我想布施就布施了。」或者回答:「我有錢呀,我爲什麼不布施?」沒有這樣的智慧,他去做布施。結果又有另外一種人,他知道、相信業果法則,他對佛、法、僧叁寶有信心,很恭敬的去布施,有智慧的去布施,那假如兩個人同時都在同一天同一個地方做布施,一個沒有智慧的布施,另外一個有智慧的布施,又假如這兩個人都是以這種善業、這種布施的善業在他臨終時成熟去投生的話,他們兩個都有可能投生爲人或者天人,那一個他不知道爲什麼要布施,只是說我想布施就布施的人,他在他的下一生投生是二因結生者。學過《阿毗達摩》的人都知道,二因結生者是不可能在那一生當中證得任何禅那和道果的。即使他再努力的禅修也不可能。而叁因結生者,他在那一生可以證得禅那,也可以證得道果。所以這個就是叁因跟二因不一樣。不要看他只是那麼一念之差,好象差不多,其實真正的果報是差很遠的。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善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受叁皈五戒,先可以思維佛、法、僧的功德,先要思維業果、業果法則、因果,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很容易使自己的心生起智慧。這樣的話,不一定非要到寺院才能做,任何時候善行都可以做。只要你是很有智慧地做,很高興的,很歡喜地做。比如說,在做布施的時候,你在布施之前很歡喜,在布施的時候很歡喜,做了布施之後對自己所做的善行感到很滿意,那這種布施是很殊勝的,能夠帶來很大的果報的布施。

  然後是對于持戒,對于持戒來說,其實戒只是五種行爲的規範,如果我們稱爲五戒有的人聽起來似乎感覺到好象有些嚇人:「哇,五條戒!五條枷鎖!五條枷鏈!鎖住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其實,五戒巴利語叫做sikkhàpadaü,sikkhàpadaü是學處,是我們應當去學習的地方,samàdiyàmi應當受持,我應當遵守這五條學習的行爲規範。sãla本身也是行爲的意思,習慣,行爲。所以,這五種行爲習慣,作爲人都應當去遵守的。

  布施這種善業能夠成熟的話,它能夠帶來富貴的果報,它可以使人很有錢,地位很崇高,它可以使人很容易賺錢,賺到錢,或者投身于富貴的家庭,布施的果報。而持戒的果報可以使人能夠保持人身,保住人身,甚至可以投生爲天界。可是持戒畢竟還是欲界的善業,所以它只能夠投生到欲界,如果連五戒這五條做人的根本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人身很難保。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要持好五戒已經是很難了。

  現在的社會,偷盜到處都是;邪淫,比比皆是;詐騙,欺妄,更是觸目驚心;對于那些喝酒啊,吸毒啊更是社會的隱患;殺業也是很重,試看哪一個餐館沒有殺業?墮胎啊,這些都是很重的殺業。所以,我們可以預計,這些造盡惡業的人,他們下生的去處是哪裏。有的人,可能會想: 「啊,現在的社會都是這個樣,這是大潮流。」

  千萬不要隨波逐流,隨波逐流很容易墮落。五戒,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如果你有慈悲心,多點增長慈悲心,你對五戒的第一條殺生戒,你就還是可以持的,而且持好。

  對于第二條不與取,只要不是屬于你的,你想都不想,盜心都不起,不要貪那些非份的,不要貪那些不是屬于你的,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條戒守好。

  對于不欲邪行,只要沒有資格跟你發生性關系的,你就杜絕,如果結了婚的話,對于有家室的,已經成家的話,你應該忠于自己的伴侶,維護好自己的家庭,這是一個家庭倫理的基本點,根本的立足點,不要貪圖一時的快樂,而帶來無盡的痛苦。現在可能是一時得逞,但是它的果報是很大很大的。

  而對于妄語,只要是不真實的,只要是虛妄的,你說出來或者用動作做出來的就成了。而我們只說真實的話,只說有利益的話,只說有意義的話,別太多費話,更不要花言巧語。

  而對于第五條,不服用酒類等麻醉品,就是放逸之因的諸酒類。只要你沒有太多的不正當的應酬,就很容易持到,很容易持好。

  有一個做老板的,一般上來說,一個人如果做一個公司的董事長或者總經理的話,他經常會有很多應酬,對于這條戒來說,應該來說是很難的。然而當他成爲佛弟子,他從此以後再也不飲酒,甚至他身邊的很多那些客戶都知道,他晚上不出去應酬的,如果要請他吃飯只能在中午。這樣的話,反而他更容易贏得客戶的信賴。因爲客戶認爲他是真實可信的。如果真的是用煙、酒交的朋友或者所維護、維持那種關系,往往是在有酒有肉的時候是朋友,真正患難的時候,大家可能是見面都不認識了。而對于這一條戒來說呢,如果是女性也許會比較容易持,對于男性來說,不要太多的無所謂的那些應酬還是可以持好。

  其實這五戒是保住人身的根本。五戒都持不好,那未來肯定會很差,很悲慘。也就是持好這五種行爲的規範,這五種行爲的規範是維護一個社會安甯的基本點。而且對于佛弟子來說他更應當歡喜的持。持戒其實並不用說要求很苛刻,只要外緣來的時候,你不去做,你拒絕它。這個就是持戒了。而且對于在家人來說,不要頻頻的去訪問那些根本是增長貪嗔癡的那些網站,不要頻頻上那些聊天室啊,聊QQ啊。非常多都是沒有意義的。做爲一個佛弟子,他能夠越擔心、越內向、越守護好自己的心,那麼對于持戒來說是很容易的。

  守心是根,流露出來的言行自然就能夠合乎于規範,合乎于法,合乎于佛陀的教導。因此,我們對于持戒,我們經常應當守持好戒,持好戒之後,然後每天你都應當省思你的戒在今天是不是清凈,如果是清凈的話,你會感到有一種心靈的甯靜,無言的歡喜。

  也就是佛陀所說的:

  「一切的戒都有不後悔的目的和功德!」

  只要你把戒持好,你就會無悔,特別是讓你在臨終的時候,如果你想到你今生惡貫滿盈,你做惡多端,你的心不會甯靜的。當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省思到自己的戒是很清凈的,自己的行爲沒有什麼可指責的,那其實那個時候可以說是什麼時候死去都是沒有什麼所謂的。因爲身正不怕影邪。

  所以持戒要歡喜的持,要經常的持,要把戒持清凈、持好。持好戒之後,我們就要禅修。禅修是在布施、持戒的基礎上更上一層,對于布施來說,任何時候都可以,非佛教徒也可以布施。對于持戒來說,也是,雖然說持戒會比布施更難,但是,持戒相對于布施更殊勝,而禅修就比持戒來說更殊勝。因爲有些人他可以經常去布施,有些人他可以不去做一些會傷害到自己、受到良心譴責的行爲。但是,他們沒有培育訓練自己的心,那禅修就是訓練心,讓心平靜,讓心清凈,增長智能的方法。

  禅修基本上可以分爲兩大類的禅修方法。一類是修止,一類是修觀。修止的方法是讓心平靜,讓心專注的方法。而修觀的方法是智慧的方法,是用智慧來觀照世間的方法。對于平時來說,對于在家人來說,他平時應當多保持正念。

  保持正念有兩種意義:第一種,就是如果你學的是阿那巴那念。那麼在你自己只要有正念,在正念生起的時候,你就把你的心專注在呼吸上,那個時候你就有了正念了,而且那個時候你就是在禅修了。因此,禅修如果我們是專注阿那巴那的話,只要有呼吸我們就可以禅修,禅修是沒有時間,空間限製的。你可以在行、在住、在站立、在坐的時候、在躺臥的時候、在坐車的時候、在走路的時候,只要你正念生起,你就可以禅修。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也是正念的方法,對你當下的狀態能保持清醒、保持覺醒,也就是我們昨天晚上介紹的,當你生氣的時候,你知道你生氣,生氣是不對的;當你高興的時候,你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你生起了貪愛,生起了貪染,你也知道,你知道這貪染,這種貪染就會減低。要守護好心,守護好根門,這個其實屬于正念。因此呢,這種方法也不用限定時間,也不用限定空間,也不用限定姿勢,不是說我坐在這邊的時候,我才這樣保持正知,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不用,不是的。經常保持正念的人,他的心很敏銳的;經常保持正念的人,他的心其實是很清醒的,因此,正念非常重要。我們對于自己的身心狀態要始終保持清醒覺知,保持明覺,這就是屬于正念的修持方法。

  如果說,對于修習vipassanà的禅修者的話,他可以時時觀照究竟的色法,究竟的名法,它的無常、苦、無我,這個是屬于是修觀的方法,但是修觀的方法對于在坐的絕大部分的可能是太高了點。然而,修正念的方法是很容易的,修正念的方法如果你修阿那巴那,那麼你正念生起,你就專注在阿那巴那,如果你是修四界分別,那你任何時候也是可以啊。四界分別也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限製啊。走路的時候你就觀照推動,腳步的那種動,你伸手的時候那種動,你站立的時候那種支持,或者那種重。這些都可以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躺臥的時候,那種支持,跟那種重,也是可以觀的,是不是?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任何的造作,也沒有任何的限定。只要你的正念生起就可以修,這個就是禅修。

  所以,在這一段時間你學的是什麼方法,你就可以把你所學的帶回去。特別是昨天晚上,跟大家討論修習慈愛的方…

《寶峰禅寺禅修營(第一期止觀禅修營結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