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慈愛的方法最後教的那個也是沒有時間限製,沒有空間限製的,是不是?在坐車的時候,你看到誰你就可以對誰散播慈愛,你在家裏的時候,你坐在沙發上也可以對你的家人,對你的鄰居散播慈愛,這個也是沒有時空的限製的,是不是?這也是一種禅修,只要你把你的心放在法上,只要你的正念生起,只要你如理作意,你就是在禅修。因爲你在訓練自己的心,你讓自己的心清凈,讓自己的心向善,讓自己的心向法。致身于正道,這個就是叫禅修。
所以真正懂得禅修的人,他可以無時無刻在禅修。而且禅修的方法太多了,我剛才一舉就舉了那麼多,是不是。你可以專注自己的呼吸,可以修四大,這是對于修四大的來說,又可以修慈心,還可以回到當下覺知自己的身心,這些都是禅修。所以我們學到了法,學到了它的技巧,也應當學會擅用,學會靈活地使用。不是說禅修營結束了,可以開始說話了,正念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然後,你明天離開寶峰寺就跟自己所學到的法說拜拜了,不是這麼樣的。禅修營的結束往往是新的開始,應當把法帶回去,把法帶走,不要放在這裏,放在這裏我收不到,我是送給你們的,要把業處帶回去,一直都帶著,不要忘記。
因此,我們要知道,我們禅修,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保持著正念。而且,也有些禅修者可能會想,現在這十天,短短的這十天,我能夠做什麼啊,反正我一回去可能就會很忙,其實不要看這短短的十天,也許在這十天裏面你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巴拉密。
真正的禅修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我們可以思維一下輪回,我們輪回了多久了,我們輪回的歲月,我們可以用一年、二年、叁年、四年、一世、兩世、叁世、四世、十世、百世、千世、萬世、千萬世、億世來數嗎?不能!我們可以用一劫、二劫、叁劫、四劫、十劫、百劫、千劫、萬劫來數嗎?不能!輪回太漫長了,在輪回當中所積累的習氣,所造的善或不善的業,特別是所造的不善業,那些所形成的那種不良的行爲、不良的思維模式,你就想要在短短的十天當中把它消的一幹二凈嗎?那你豈不是把自己估量的太高了?然而巴拉密是可以點滴積累的,如果有的,可以更多,沒有的可以從零開始做起。只要我們的精進是正精進,我們所修的方法是正確的,你的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你所有的這些努力只要你是朝向于法、朝向于解脫,都不會白費。而且我們的巴拉密不嫌多,越多越好,甚至有的時候,我們說我們甯可修多點時間、長點時間,修多幾世、修多幾劫,就好象菩薩一樣,他有能力很快的證得阿拉漢果,把一切的煩惱斷盡,然而,他爲了積累巴拉密,他又重新花了四阿僧祗及十萬大劫的時間去積累他的巴拉密。
因此,巴拉密就好象我們的本錢一樣,我們的資本一樣。資本不嫌多,我們的巴拉密也不嫌多,積越多越好。即使你是沒辦法坐在那邊磨,我只是在那裏打妄想,我只是在那裏昏沈,我只是在那裏動來動去,即使是這樣,只要你能夠坐得住,你還是在修忍巴拉密,khanti巴拉密,是不是?至少你不會追隨著你自己的心,你想走動就去走動,你想要聽音樂就去聽音樂,你想要逛街就去逛街,是不是?如果你爲法你爲禅修所付出的努力,這就是精進巴拉密,是不是?只要我們擅用,懂得用,我們都能夠積累很多的解脫道糧,菩提資糧。
而且,我想在這裏呢,就結合我們修行的巴拉密就講一講我們每天所作的回向。我們在每天,如果是聽法,或者說受戒的時候,我們都會帶大家念一段回向文,是不是?回向文有兩段,其中一段就是禮敬叁寶的,另外一段就是令斷盡煩惱,以及回向給衆生的。我在這裏,先解釋第一段。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Buddhaü påjemi.
Imàya,就是以此,通過這個。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通過法隨法行。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dhammà是法,ànudhamma是隨法,pañipattiyà是行道,實踐,修行,在義注裏面解釋什麼叫做法隨法行呢?隨法是依照戒、定、慧的法,這是屬于世間法。而行道pañipatti,行道就是實踐,去做、去修行,去禅修,dhammà是什麼?是出世間法。也就是我們順著,依照著戒、定、慧的次第而修行向著涅槃的目標前進,向著斷除煩惱,向著出世間的目標而行道、而實踐。通過我們禅修,用實際的行動來對佛陀表示恭敬,而不只是拿香、拿花、拿蠟燭、拿燈、拿物質,我們是用實踐來對佛陀表示恭敬。所以這個buddhaü påjemi,buddhaü是佛陀,påje是禮敬,是恭敬,供養的意思。mi是我。我們通過實踐,通過對法的實踐來禮敬佛、對佛陀表示恭敬,表示供養。
第二句: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Dhammaü påjemi.
依此法隨法行,對于法的實踐,我禮敬法,我對于佛陀的教導,我對于法,表示恭敬,表示尊重,表示禮敬。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Saïghaü påjemi.
Saïghaü是僧,古代翻譯成僧伽sa§gha 。påjemi是禮敬。透過對法的實踐,依照戒、定、慧而向著出世間、向著涅槃而努力、而精進,透過這種實踐來禮敬僧。也就是對佛、法、僧的禮敬;也就是透過自己的實踐,透過對佛陀的教導,發出內心的禮敬。
Addhàimàyapañipattiyà jàñi-jarà-maraõamhàparimuccissàmi 。
Addhà是確實的,腳踏實地的。imàya通過這個,透過這個,pañipattiyà透過這一種修行,這一種行道,這一種禅修。jàñi是生,jarà是老,衰老;maraõamhà,maraõ是死亡,amhà從死亡中,從生、老、死中; parimuccissàmi,sàmi的意思是我將,它是表示未來的,一種未來,動詞,我將;pari究竟的,mucciss是muccati是解脫,釋放出來,也就是從生、老、死中解脫出來。所以,什麼是對佛、法、僧最高的禮敬呢?是禅修!透過禅修我們將能夠解脫生、老、死。
然後我們再解釋第二句: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這個,這種,me我的,pu¤¤aü這裏的pu¤¤aü是功德,善行的意思,無論你做的是布施,做的是持戒,做的是禅修,是聽聞佛法,是服務僧團,乃至到禮敬比庫,禮敬長老等等,都是功德。乃至到你對別人所做的善行你說Sàdhu,你隨喜別人的功德也是屬于功德。所有這些功德,Idaü me pu¤¤aü。àsava是漏,也就是煩惱,諸漏。kkhayà是完全地盡了,完結了,沒有了、斷盡了,耗盡了。 vahaü是導致,導向。hotu願望。也就是願我所做的這種功德能夠導向,斷盡一切的煩惱。
接著下面一句:
Ida§ me pu¤¤a§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Ida§這個,這些,me是我的 pu¤¤a§是功德,nibbàna,nibbàna是什麼?是涅槃。涅槃叫作nibbàna巴利語,nibbànassa 就是爲了涅槃,涅槃的。 paccayo是助緣, hotu是願。他的意思就是願我所做的這些功德能夠成爲證悟涅槃的助緣。這裏所說的諸漏的斷盡,所說的證悟涅槃。包括了種種的修行的目的,既包括了行解脫道的,也包括了行菩薩道的。解脫道的目的也是爲了斷盡諸漏,斷盡一切煩惱,爲了證悟涅槃。行菩薩道的也是爲了斷盡一切煩惱,究竟的斷盡一切煩惱。如果是行菩薩道的禅修者來說,究竟斷盡一切煩惱是在證悟無上正等覺的那一剎那,就斷盡一切煩惱,也是證悟涅槃。所以,這種回向是適合于一切行者的。
我們都知道我們造的善行在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它能夠帶來果報。同樣的,如果我們把這種善行,如果是導向涅槃的話,它所帶來的果報它就能夠推使你,促使你走向涅槃,證悟涅槃。
一般上來說,我們知道現在世間上的人,特別是現在社會,很多人都很有福報,他們錢多的是,他們有地位,有名氣,有學問,這些都是他們的福報。然而,他們在享受過去的福報的同時有多少個人懂得積累福報呢?現在,你看看這些有錢人,他們很多人都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樣樣都來。那你看這種福報值得我們羨慕嗎?他所得的福報是成爲他斷盡煩惱的助緣還是成爲他墮落的助緣呢?你認爲他有錢,這些錢是讓他造成他墮落的助緣呢?造成他以後更痛苦的助緣呢?同樣的,如果我們現在布施,我們沒有發願,那麼這種布施可能在你以後輪回當中成熟,成熟了你可以得到很大的果報,這個果報假如你沒有發願能夠斷除煩惱,能夠導向涅槃的話,它很可能就成爲你墮落的…
《寶峰禅寺禅修營(第一期止觀禅修營結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