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峰禅寺禅修營(第一期止觀禅修營開營)▪P2

  ..續本文上一頁ü),是稱頌叁寶功德的;接著是《應作慈愛經》(Karaõãyamettasuttaü),這部經在上座部佛教非常流行,因爲裏面的經文非常優美,要求我們要對一切衆生散播無限的慈愛;接著我們將會念誦《蘊保護經》(Khandha Parittaü),因爲我們住在森林裏面,因此自然而然就會遇到一些蛇啊,毒蟲啊等等,所以用Khandha Parittaü念誦,對這些有傷害性的動物散播慈愛,希望大家都能夠相安無事,不要互相傷害;然後接著會念誦《大勝利吉祥偈》(Mahàjayamaïgala Gàthà);接著還有《無畏偈》(Abhayagàthà);之後再念誦諸天的《回向和隨喜》文(Pu¤¤ànumodanà),大家必須以恭敬的心來聆聽這些佛陀的語言,聆聽佛陀的教示。

  (尊者誦保護經)

  (參考附件《Paritta》)

  (誦經結束時大家說薩度!薩度!薩度!)

  好,我們已經受了叁皈依、八戒以及念誦了《保護經》,下面我們將來講授接著我們應當修行的禅修方法,除了個別的人已經教了他們比較特別的方法之外,其它人都是依照我現在講的這種方法去禅修。

  下面,我想跟大家講一講修行阿那巴那的禅修方法。阿那巴那是巴利語,它的意思是入息跟出息,或者是我們說的呼吸,古代簡稱安波念,有時也翻譯成安那波那念,但它原來的巴利語就是ânàpàna。我們要修習阿那巴那,說起來是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因爲阿那巴那就是我們的呼吸,如果我們專注自己的呼吸,那你就可以說是在修習阿那巴那念了。然而,如果我們要修習阿那巴那,有的禅修者如果是自己瞎摸,或者說只是看了一點書,然後他就自己去禅修的話,也許會因爲個人的心態啊,或者個人的理解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在這裏我們雖然說阿那巴那非常簡單,只要我們專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禅修,但是還是最好是有一位導師在旁邊指導會更加理想。

  修習阿那巴那我們可以分爲兩種修行方法,一種是專門的,專修的方法;另外一種是散修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的方法。專修的方法是指找一個地方坐下來,屏絕萬緣,一心專注,這樣的修行方法;而散修的方法就是在行,住,坐,臥的時候,只要專注在自己的呼吸,專注在自己的業處,那也是一種禅修的方法。

  在這裏我想先講一講專修的方法,專修的方法我們根據佛陀講的《大念處經》(Mahàsatipaññhànasuttaü),除了《大念處經》之外,在很多地方都講到,在《律藏》裏面的巴拉基嘎(pàràjika,波羅夷)的第叁條,講「殺人戒」的製戒因緣裏面,佛陀也教導了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在經藏裏面《相應部》專門一個相應是講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的,在論藏裏面也有講到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因此,我們知道阿那巴那這種修行方法在佛陀的教法當中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修行阿那巴那念,我們可以按照《大念處經》裏面佛陀的教導。佛陀在經典裏面說到:

  「諸比庫,于此,比庫前往阿蘭若,前往樹下,或前往空閑處,結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現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1、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2、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3、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4、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在《大念處經》裏就講到了修習阿那巴那念的幾個步驟,這幾個步驟就是:

  第一是入出息。

  第二是長短息。

  第叁是全息。

  第四是微息。

  在《大念處經》裏就講到這幾個修行的步驟,我們如果要修習阿那巴那念就必須要根據佛陀的這一段教示、教導來實踐。

  在這段佛經裏面,佛陀首先提出我們修阿那巴那念要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前往森林、樹下、空閑處,安靜的、在沒有噪音的、盡量避免一些幹擾的地方,能夠使心更加平靜,更容易甯靜下來、專注的地方,找到這個地方之後呢?我們再結跏趺坐,坐下來,我們在禅修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坐姿。

  首先,我們坐的時候可以找一張比較舒服的、比較軟的墊子,坐得舒服,然後將臀部稍微墊高一點,最理想的是墊大概四指高,墊高之後,我們就坐下來,坐下來之後就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坐的習慣,如果你能夠雙跏趺坐,那是最理想的,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話,單跏趺坐也可以,再者散盤也可以,如果還不行的話,可以一只腳在前面,一只腳在後面,這樣的坐姿也可以。總之,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坐姿必須得注意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就是必須得舒適,因爲坐姿舒適,就可以避免很快就酸、麻、痛等等,這樣不舒適的感覺。第二個要點就是必須得坐得持久,也就是坐的時候,不要經常換腿,頻頻的換腿,如果能夠坐半個小時不換腿那很好,那就爭取坐40分鍾,50分鍾,一個小時,乃至更長時間可以不換腿,因爲經常換腿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專注,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定力,而且如果在剛開始的時候已經習慣了經常性換腿,以後如果有能力入禅的話,在禅那當中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感覺到腿會很痛,影響到你自己的定力,那時你就不得不從定中出來換腿,這樣的話就很沒有必要了。因此,在剛開始的階段,我們要練習先把腿坐好。因此大家要注意這兩個要點:第一個要坐得舒適、舒服;第二要坐得持久,然而也不是說如果疼痛不可以換腿,但是這是在不得已的情況,比如說當腿已經痛到影響了你的定力,已經沒辦法再繼續專注,這個時候應當很有正念的、輕輕的、慢慢的換腿,換了腿之後,立刻要把心專注回自己的業處。

  然後把腿坐好之後,我們就要按照《大念處經》中講的正直其身,要注意到「正直」這兩個字,正是必須得不歪,不要歪斜,不要把身體倒向一邊,或者頭歪到一邊。很正常,因爲每個人的呼吸不同,所以你會發現在禅堂裏面各種各樣的姿態都有,但是如果我們開始坐的時候,應該要求姿勢要端正。

  第二要直,這裏的直是指自然的直,自然的平直,但不用平,不用繃直,是保持正直,就是避免歪,避免脊椎骨彎曲和壓到胸口,應該保持正直的姿勢。假如一個禅修者經常是彎著腰禅修的話,久而久之,他會發現胸口痛啊,脊椎痛啊,很多問題出現,所以我們在剛開始禅修的時候就必須先調身,把身體調好之後就接著檢查他的身體還有沒有一些地方,一些部分是繃緊的、是緊張的,或者說是僵硬的,如果是的話,我們必須得把那個地方放松,不要讓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繃緊,放松之後,我們保持身體處于很自然的,很輕松的狀態。

  這樣,我們就可以慢慢地把心念放下,決定說,這個時候我應當放下萬緣,把那些雜務、事情都放在一邊,只是專注在我們的呼吸上。然後,就開始感覺這裏(鼻孔的出口處)的呼吸。感覺自己的呼吸,我們可以在鼻孔的出口處這一帶感覺,每個人的感覺點可能不盡相同,有的人可能會感覺到在鼻頭這邊,有的人會感覺到在人中這一帶,有的人會感覺在嘴唇上方,每個人都不同。

  然而,沒必要強求每個人都一樣。你可以在這附近的哪一點、哪一個地方感知到呼吸,你就在那一個地方覺知自己的呼吸,然而應當注意不要跟隨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隨呼吸出去體外,應當只是在這個區域裏專注呼吸就夠了,同時我們也應當知道不是專注這裏的接觸點,而是去注意接觸點上面的呼吸。因此,我們心的所緣是呼吸,不是接觸點。

  能夠這樣,在這邊專注呼吸的時候,就只是覺知它,覺知呼吸,呼吸進你知道呼吸的進,呼吸出你知道呼吸出,就覺知呼吸的進、出,然而應當知道我們不應該去改變呼吸。有的禅修者可能會感覺到我的呼吸不明顯,因此他就刻意要做些深呼吸,或者說使呼吸變強,不應當這樣做,而有些人感覺到我的呼吸太粗了,我還是一直在呼吸,我應當讓自己的呼吸變得更緩慢,那麼他又去控製自己的呼吸,也不應當這麼做,我們不應當去控製呼吸,不應當讓呼吸變得更加明顯、更加強烈,也不應當讓我們的呼吸變得更加緩慢,變得更加輕柔。

  呼吸是怎麼樣的,我們就怎麼樣去知道它,應當只是知道自然的呼吸,而不應當去幹涉它,如果能夠這樣的專注于自然的呼吸,那麼我們只是把心放在鼻孔出口處這一點,只是知道呼吸就可以了,知道它的進,知道它的出。如果有些人他認爲說:我想默念可不可以?也可以。那麼他就默念,當入息的時候他知道我入,出息的時候他知道出,那這樣就是入、出,入、出,就在鼻頭這一帶覺知呼吸就可以了。

  有些禅修者在禅修的時候可能還是會有妄念,紛紛擾擾。妄念有幾種程度,如果說,妄念是很輕微的話,那麼我們要學會正念正知。一旦妄想起來,我們就讓這些妄想根本幹擾不了我,只是心的習慣,偶爾會放一下,就猶如我們在衣服上發現了一些不太明顯的髒,我們就把它拍,一拍就完了,就不要再去注意它,同樣的,我們就讓心在那邊輕輕的把它一抹,然後就不要再管這些妄念了,只是專注在呼吸上。

  如果說妄念更多、更雜、更亂,這個時候《清淨道論》就教導我們應當可以用數息的方法,數息就是我們數自己的呼吸,數自己的入出息。當我們入息的時候我們知道入,出息的時候知道出,在出之後我們心中默念一,然後入、出二;入出叁……一直數到八,或者數到十,如果習慣數到十的,也不勉強,可以數到十,如果沒有固定的話,我們建議數到八,因爲它在提醒我們一直都要培育八聖道分。

  我們從一數到八,入、出、一;入、出、二;入、出、叁;入、出、四;入、…

《寶峰禅寺禅修營(第一期止觀禅修營開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