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P2

  ..续本文上一页ü),是称颂三宝功德的;接着是《应作慈爱经》(Karaõãyamettasuttaü),这部经在上座部佛教非常流行,因为里面的经文非常优美,要求我们要对一切众生散播无限的慈爱;接着我们将会念诵《蕴保护经》(Khandha Parittaü),因为我们住在森林里面,因此自然而然就会遇到一些蛇啊,毒虫啊等等,所以用Khandha Parittaü念诵,对这些有伤害性的动物散播慈爱,希望大家都能够相安无事,不要互相伤害;然后接着会念诵《大胜利吉祥偈》(Mahàjayamaïgala Gàthà);接着还有《无畏偈》(Abhayagàthà);之后再念诵诸天的《回向和随喜》文(Pu¤¤ànumodanà),大家必须以恭敬的心来聆听这些佛陀的语言,聆听佛陀的教示。

  (尊者诵保护经)

  (参考附件《Paritta》)

  (诵经结束时大家说萨度!萨度!萨度!)

  好,我们已经受了三皈依、八戒以及念诵了《保护经》,下面我们将来讲授接着我们应当修行的禅修方法,除了个别的人已经教了他们比较特别的方法之外,其它人都是依照我现在讲的这种方法去禅修。

  下面,我想跟大家讲一讲修行阿那巴那的禅修方法。阿那巴那是巴利语,它的意思是入息跟出息,或者是我们说的呼吸,古代简称安波念,有时也翻译成安那波那念,但它原来的巴利语就是ânàpàna。我们要修习阿那巴那,说起来是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因为阿那巴那就是我们的呼吸,如果我们专注自己的呼吸,那你就可以说是在修习阿那巴那念了。然而,如果我们要修习阿那巴那,有的禅修者如果是自己瞎摸,或者说只是看了一点书,然后他就自己去禅修的话,也许会因为个人的心态啊,或者个人的理解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虽然说阿那巴那非常简单,只要我们专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禅修,但是还是最好是有一位导师在旁边指导会更加理想。

  修习阿那巴那我们可以分为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专门的,专修的方法;另外一种是散修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的方法。专修的方法是指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屏绝万缘,一心专注,这样的修行方法;而散修的方法就是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只要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专注在自己的业处,那也是一种禅修的方法。

  在这里我想先讲一讲专修的方法,专修的方法我们根据佛陀讲的《大念处经》(Mahàsatipaññhànasuttaü),除了《大念处经》之外,在很多地方都讲到,在《律藏》里面的巴拉基嘎(pàràjika,波罗夷)的第三条,讲「杀人戒」的制戒因缘里面,佛陀也教导了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在经藏里面《相应部》专门一个相应是讲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的,在论藏里面也有讲到阿那巴那的修行方法,因此,我们知道阿那巴那这种修行方法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占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修行阿那巴那念,我们可以按照《大念处经》里面佛陀的教导。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到: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1、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2、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3、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4、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在《大念处经》里就讲到了修习阿那巴那念的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就是:

  第一是入出息。

  第二是长短息。

  第三是全息。

  第四是微息。

  在《大念处经》里就讲到这几个修行的步骤,我们如果要修习阿那巴那念就必须要根据佛陀的这一段教示、教导来实践。

  在这段佛经里面,佛陀首先提出我们修阿那巴那念要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前往森林、树下、空闲处,安静的、在没有噪音的、尽量避免一些干扰的地方,能够使心更加平静,更容易宁静下来、专注的地方,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呢?我们再结跏趺坐,坐下来,我们在禅修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坐姿。

  首先,我们坐的时候可以找一张比较舒服的、比较软的垫子,坐得舒服,然后将臀部稍微垫高一点,最理想的是垫大概四指高,垫高之后,我们就坐下来,坐下来之后就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坐的习惯,如果你能够双跏趺坐,那是最理想的,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话,单跏趺坐也可以,再者散盘也可以,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一只脚在前面,一只脚在后面,这样的坐姿也可以。总之,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坐姿必须得注意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必须得舒适,因为坐姿舒适,就可以避免很快就酸、麻、痛等等,这样不舒适的感觉。第二个要点就是必须得坐得持久,也就是坐的时候,不要经常换腿,频频的换腿,如果能够坐半个小时不换腿那很好,那就争取坐40分钟,50分钟,一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可以不换腿,因为经常换腿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专注,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定力,而且如果在刚开始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经常性换腿,以后如果有能力入禅的话,在禅那当中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感觉到腿会很痛,影响到你自己的定力,那时你就不得不从定中出来换腿,这样的话就很没有必要了。因此,在刚开始的阶段,我们要练习先把腿坐好。因此大家要注意这两个要点:第一个要坐得舒适、舒服;第二要坐得持久,然而也不是说如果疼痛不可以换腿,但是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比如说当腿已经痛到影响了你的定力,已经没办法再继续专注,这个时候应当很有正念的、轻轻的、慢慢的换腿,换了腿之后,立刻要把心专注回自己的业处。

  然后把腿坐好之后,我们就要按照《大念处经》中讲的正直其身,要注意到「正直」这两个字,正是必须得不歪,不要歪斜,不要把身体倒向一边,或者头歪到一边。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呼吸不同,所以你会发现在禅堂里面各种各样的姿态都有,但是如果我们开始坐的时候,应该要求姿势要端正。

  第二要直,这里的直是指自然的直,自然的平直,但不用平,不用绷直,是保持正直,就是避免歪,避免脊椎骨弯曲和压到胸口,应该保持正直的姿势。假如一个禅修者经常是弯着腰禅修的话,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胸口痛啊,脊椎痛啊,很多问题出现,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禅修的时候就必须先调身,把身体调好之后就接着检查他的身体还有没有一些地方,一些部分是绷紧的、是紧张的,或者说是僵硬的,如果是的话,我们必须得把那个地方放松,不要让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绷紧,放松之后,我们保持身体处于很自然的,很轻松的状态。

  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地把心念放下,决定说,这个时候我应当放下万缘,把那些杂务、事情都放在一边,只是专注在我们的呼吸上。然后,就开始感觉这里(鼻孔的出口处)的呼吸。感觉自己的呼吸,我们可以在鼻孔的出口处这一带感觉,每个人的感觉点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到在鼻头这边,有的人会感觉到在人中这一带,有的人会感觉在嘴唇上方,每个人都不同。

  然而,没必要强求每个人都一样。你可以在这附近的哪一点、哪一个地方感知到呼吸,你就在那一个地方觉知自己的呼吸,然而应当注意不要跟随呼吸进到体内,也不要跟随呼吸出去体外,应当只是在这个区域里专注呼吸就够了,同时我们也应当知道不是专注这里的接触点,而是去注意接触点上面的呼吸。因此,我们心的所缘是呼吸,不是接触点。

  能够这样,在这边专注呼吸的时候,就只是觉知它,觉知呼吸,呼吸进你知道呼吸的进,呼吸出你知道呼吸出,就觉知呼吸的进、出,然而应当知道我们不应该去改变呼吸。有的禅修者可能会感觉到我的呼吸不明显,因此他就刻意要做些深呼吸,或者说使呼吸变强,不应当这样做,而有些人感觉到我的呼吸太粗了,我还是一直在呼吸,我应当让自己的呼吸变得更缓慢,那么他又去控制自己的呼吸,也不应当这么做,我们不应当去控制呼吸,不应当让呼吸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也不应当让我们的呼吸变得更加缓慢,变得更加轻柔。

  呼吸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怎么样去知道它,应当只是知道自然的呼吸,而不应当去干涉它,如果能够这样的专注于自然的呼吸,那么我们只是把心放在鼻孔出口处这一点,只是知道呼吸就可以了,知道它的进,知道它的出。如果有些人他认为说:我想默念可不可以?也可以。那么他就默念,当入息的时候他知道我入,出息的时候他知道出,那这样就是入、出,入、出,就在鼻头这一带觉知呼吸就可以了。

  有些禅修者在禅修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有妄念,纷纷扰扰。妄念有几种程度,如果说,妄念是很轻微的话,那么我们要学会正念正知。一旦妄想起来,我们就让这些妄想根本干扰不了我,只是心的习惯,偶尔会放一下,就犹如我们在衣服上发现了一些不太明显的脏,我们就把它拍,一拍就完了,就不要再去注意它,同样的,我们就让心在那边轻轻的把它一抹,然后就不要再管这些妄念了,只是专注在呼吸上。

  如果说妄念更多、更杂、更乱,这个时候《清净道论》就教导我们应当可以用数息的方法,数息就是我们数自己的呼吸,数自己的入出息。当我们入息的时候我们知道入,出息的时候知道出,在出之后我们心中默念一,然后入、出二;入出三……一直数到八,或者数到十,如果习惯数到十的,也不勉强,可以数到十,如果没有固定的话,我们建议数到八,因为它在提醒我们一直都要培育八圣道分。

  我们从一数到八,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

《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