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

  宝峰禅寺禅修营

  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

  2007年6月5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禅修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将进入2007年度宝峰禅寺的止观禅修营,因为我们的禅修营要求是以戒、定、慧的次第来禅修,因此如果大家要禅修各种各样的业处,首先就要求戒清净。戒分为在家人的戒以及出家人的戒,然而对于所有的戒来说,三皈依是得戒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受戒之前我们必须先三皈依,然后再受八戒。

  八戒在巴利语中叫uposathasãlaü或者叫aññhaïga uposathasãlaü。aññhaïga是八支,有八条。uposatha古代翻译成布萨,是由梵文poùadha而来,巴利文是uposatha,sãlaü是戒。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讲一下三皈依以及八戒。其实三皈依和八戒是一体的,不同的戒都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三皈依和五戒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三皈依和八戒也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如果要受沙马内拉(sàmaõera)或沙马内莉(sàmaõerã)的出家戒也是依三皈依而得戒的,但是受比库戒或比库尼戒(upasampadā)就是依僧团的羯磨而得的,他就没有固定的受戒,只是由僧团经过表决,如果是僧团没有异议,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他就自然地成了比库,比库尼。

  在我们现在这次禅修营里就要求每位禅修者都必须得守持八戒。戒在我们的戒条里面是sikkhàpadaü,sikkhà是“学”,学习的“学”;padaü原来的意思是脚,是足,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是句子、文句,在这里的意思,我们称为“学处”,也就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理解成因为有了戒学,依此学我们能够走向解脱,走向涅槃。因此这里的学处是解脱的前行,是解脱的第一步,唯有我们先清净自己的戒(silaparisuddhi),我们才能够谈到更上一层的禅修。

  在八戒当中第一条Pàõàtipàtà veramaõã(离杀生学处):pàõà是一切有生命的,pàõà本来的意思是呼吸,有呼吸的生命;tipàtà是断除,杀害;veramaõã是远离。

  第二条Adinnàdànà(离不与取学处):adinna是没有给予的;àdàna是拿,拿没有给予的。

  第三条Abrahmacariyà(离非梵行学处):brahma是清净,梵;brahmacariyà是梵行,在这里的梵行是指没有两性关系,没有任何的性关系;abrahmacariyà是非梵行,也就是男女之间的关系;veramaõã是远离。因此在受八戒的期间应当远离一切男女的关系。

  第四条Musàvàdà(离妄语学处):musà是虚妄的,不实的;vàdà是说话,言语;musàvàdà是妄语,虚妄语;veramaõã是远离。

  第五条Surà-meraya-majja-pamàdaññhànà(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surà是果实、米、粮食等酿的酒;meraya是果子、花等等所酿的酒;majja是各类的酒、酒精等等;pamàda是放逸的意思,也就是迷醉、陶醉、麻醉;ññhànà是依处,因,在这里是导致迷醉的因,包括各种各样的酒类。

  第六条Vikàlabhojanà(离非时食学处):kàla是时间,时段;vikàla是非时,什么是非时呢?从日影过天中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明相出现这段时间,称为vikàla,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切诸佛及诸阿拉汉都不用餐的时间,因此称为vikàla;bhojanà是吃食物;veramaõã是远离。

  第七条其实是两条学处的合二为一,在沙马内拉和沙马内莉的十戒里就分为两条,所以这里是两段:

  第一段是Nacca-gãta-vàdita-visåka-dassanà(离听观跳舞、唱歌、音乐、表演学处):dassanà是看,观看;nacca是跳舞;gãta是唱歌;vàdita是音乐;visåka是演奏,表演。去观看、去听各种各样的歌舞、表演,导致放逸的,导致迷醉的,都是属于这一条学处所涉的,因此应当远离(veramaõã)。

  接着的第二段是Màlà-gandha-vilepana- dhàraõa-maõóana-vibhåsanaññhànà(离穿戴、妆饰、装扮之因的花鬘、芳香、涂香学处):màlà是花蔓;gandha是香;vilepana是涂香;dhàraõa是穿戴;maõóana是装饰,打扮;vibhåsana是庄严;ññhànà是原因;veramaõã是远离。因此这条戒包括应当远离穿戴、装饰、打扮等等的花蔓、香、涂香等学处,在这条戒里面就包括我们平常所用到的那些有香味的洗头水、洗澡的香皂、涂香、口红、种种化妆品;还有穿戴的,比如戴金戒指、手环、手珠、项链、耳环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这条学处所涉的。

  第八条Uccàsayana-mahàsayanà(离高、大床座学处):uccà是高的意思;sayana的意思是床座、卧具,但是这条从律藏里看它并不只是指床,而是指座位。这里的uccà的度在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里面提到这个是超过了善逝的八指量(四个手指并排这样的高度,我们称为四指高,就这么八指高的三倍,就是善逝的八指量)。接着Mahàsayanà,mahà是大的意思;sayanà是床。所以直接的意思是大床,然而从律藏里面看来并不是指大张的床,这里的mahà是指豪华的、高贵的。在律藏里面提到了有十八种是属于大床,比如铺了棉花的床、垫子,铺了羊毛(单面的羊毛、双面的羊毛)、铺象背的毯子、铺马背的毯子、两边有红枕的、上面有华盖的床,都属于这条学处所涉及的。

  如果一位禅修者远离了杀生;不与取;非梵行;妄语;服用麻醉品;远离了非时食;远离了观听歌舞,远离了装饰、打扮、穿戴;远离了高大床座,那么他就守持了八戒。这八戒是我们修习密集止观的基础,因此要求大家在整个禅修营期间都必须严守这八戒。

  在这八戒当中,我将会给大家受一种只要大家受了这八戒,不破任何一戒,那么这八戒就还是有效的。八戒的受法有两种:一种是当长戒来受,就是如果一受,那么他就会坚持一直守持下去;而另外一种是一日一夜受,就是假如现在受,那么到了第二天明相出现这种戒就自动失效。然而我现在给大家受的是,只要大家严持不犯,这个戒就会一直有效的。

  在受三皈依以及八戒时,我将会依照巴利的传统,依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用巴利语来给大家受。巴利语我们相信是佛陀在世时的语言,这种语言虽然古代并不叫巴利,巴利的意思并不是语言的名称,巴利的意思是圣典,是佛典的意思。然而因为这种语言后来在印度本土失传了,它只是在斯里兰卡和缅甸以记载圣典的方式出现的,因此后来就把这种语言称为圣典语,也就是巴利语。然而在我们的传统里面,我们的习惯里面,巴利是指圣典,只是指三藏,因此我们说到的巴利语,是圣典语,佛典语,或者叫三藏语,同时也称为佛语(Budda-bhasa),或者弟子的语言(Sāvaka-bhasa)。因为现在佛陀已经般涅槃了,然而这种语言仍然在佛弟子当中使用,在佛弟子当中被学习,因此我们将按照上座部佛教的传统,用巴利语来为大家受三皈依和八戒。

  那在受三皈依和八戒的时候,大家先对三皈依和佛法僧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八戒的持与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基础上再来受戒。

  那么大家手上都有一份《三皈依及伍波萨他八戒》文,下面附有翻译,我们念的时候就只念巴利语,我先念一句,大家跟着念一句。凡是要参加禅修营的都必须受八戒,为了恭敬法,恭敬戒,大家可以跪在地上。大家可以拿着,看着那张纸,但还是以我的发音为准,因为巴利语跟英文发音不完全一样,我在这里将依照斯里兰卡的发音。好,大家合掌,跟随我念,先念三次求受三皈依以及八戒文。

  (参考附件《伍波萨他八戒》)

  大家归回座位。

  下面我将依照斯里兰卡的传统,为这次的禅修营,为大家念诵《保护经》(Parittaü)。念诵保护经,首先,我将念诵的是《邀请诸天闻法文》(Dhammassavaõa devatàbhisammantanapàñha),同时也希望诸天来护持我们这次禅修营,我将邀请诸天;接着会《礼诵三宝》(Ratanattayànusati),忆念和礼诵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然后念诵的是《大吉祥经》(Mahàmaïgalasuttaü);接着是念诵《宝经》(Ratanasutta…

《宝峰禅寺禅修营(第一期止观禅修营开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