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的分類》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夠在今生帶來果報,而第二弱的可以在下一生帶來果報,但假如因緣都不具足所造下這種業成熟的條件,那麼,它就將成爲無效業,也就是它只是造業,但是沒有機會成熟。

  而在中間的五個速行心所造下的業,能夠從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後的任何一世成熟,只要還在生死輪回,這種業永遠都不會成爲無效業,直到那一個衆生、那一個人或天證入了般涅槃,所以這種業稱爲無盡業,就是無窮無盡的。這裏的無盡是伴著生死輪回的,只要還在生死輪回當中,只要還回投生,他還要往生,會生必定會死,只要會有生死之間的生命,就要經受過去所造下的業帶來的果報,這稱爲無盡業,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知道這叁種業跟我們的心息息相關,所有的業是由我們的心造作的,而造作的強度又直接會跟它帶來的果報有關系。

   現在我們再來講依果報成熟時間而劃分的四種業的第一種——現法受業。現法受業是今生能夠帶來果報的業,今生帶來果報的業往往比較少,然而也不是完全沒有。一個人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造了一些業,往往在他晚年的時候有可能會成熟帶來果報,有一句話叫做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一個人如果經常爲非作歹、造惡多端,往往可能會在中年或晚年他就能夠感受到年輕的時候所造的那種惡業所成熟的果報。

  如果我們經常造作善業,善業在我們的速行裏經常地生起,在每一個速行裏面必定會有第一個速行心,這個速行心如果在我們以後有機會成熟的話,它帶來的果報,那麼我們在今生就會體驗到。如果我們造下的業是很強或者所緣是很強的話,甚至很快就可以感受到果報。

  在這裏呢,我就想講的是衮那的故事。衮那是一個很窮的窮人,是一個佃農,他住在王舍城裏面,幫富翁sumana工作,他經常很辛勤地勞動,而衮那呢,他也是叫做古達拉難達滿達的父親,他幫sumana打工。?

  有一天已經是放假了,就是節慶的日子,他的主人放他一天假,但由于太窮了,因此他仍然到田裏面去工作,希望能夠通過勤勞的勞動賺多點吃的。于是那天一大早,他就扛著鋤頭、犁耙到田裏去工作,到了上午的時候呢,他的妻子就帶著食物,准備送到田裏去給他。當這個佃農在工作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原來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就在田林不遠處禅坐。那個時候衮那覺得很高興,于是就把身上所帶的齒木(就是牙枝,古代沒有牙刷,而用牙枝,大概是一條這麼長木頭,一邊切成很尖,一邊錘成纖維,可以用來挑牙,也可以用來清潔牙齒)跟水就拿去供養Sàriputta尊者。那個時候Sàriputta尊者正好入滅盡定,入滅盡定出來之後呢,他接受了這個農夫衮那所供養的牙枝跟水,然後Sàriputta尊者就離開了。當他離開的途中又正好見到衮那的妻子給丈夫送飯,這個女人見到Sàriputta尊者,很高興,因爲他們都很尊敬Sàriputta尊者,對他有信心。那個時候衮那的妻子想:“啊!我們太窮了,我好不容易有東西時,又沒有遇到適合供養的人;而遇到適合供養的人時,又由于太窮了沒有東西供養。今天非常好,既遇到值得供養的人,同時我也帶有適合供養的東西”。那個時候她很高興地把所帶的飯菜全部倒到Sàriputta尊者的缽裏面去,然後她再回到家,再給丈夫做飯。當妻子再次送飯來的時候呢,他們兩個就談起了,他們今天每個人都供養了Sàriputta尊者,一個是供養水和牙枝,另外一個呢是供養飯菜,他們都感到很高興。雖然飯是吃晚了一點,但是他們很高興。由于要繼續勞動,所以吃完飯之後,衮那就在田頭的樹下,枕著鋤柄睡覺。等他醒過來的時候,他的眼睛都傻了,他發現自己耕過的地全部變成了金塊,變成了金光閃閃的黃金,但是他並沒有高興,爲什麼呢?因爲按照當時的王法,所有在地裏面見到的寶藏或黃金,一切都是歸國王所有的,所以他就去通知國王,國王就派了使臣拉了幾輛車到他的田頭。但是當那些士兵們把金塊一丟進車裏,立刻就變成泥土。後來呢,只要那些士他說這個是給衮那的,金塊才沒有變成泥土,如果一說是給國王的,立刻就變成泥土。這些士兵就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回去禀告了國王,國王也感到很奇怪,後來一問原來才知道,這其實是衮那的果報,因爲那些黃金應該是屬于他的。于是國王就下命令說:所有地裏的黃金是屬于衮那的,而且把衮那也封爲(bahudhana塞毗),就是多財長者,封他是長者。

  從那個時候開始呢,衮那的命運就完全改變了,他不再是一個佃農,不再是一個很下賤的農民了,而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長者了。從那個時候起,由于他很有財富,經常可以繼續他的布施行爲。從這個例子來說呢,就是很明顯的現法受業的例子,爲什麼會有那麼快的、明顯的果報呢?因爲當時衮那跟他的妻子,他們很窮,但是他們對于佛陀、對法、對僧人有信心,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業果法則也應該有信心,而且應該有戒行。他供養的是如法的物品,特別是所接受的受施者是一位阿拉漢聖者,而且剛剛進入滅盡定出來,往往一個人如果剛供養進入滅盡定出來的人,他所得的果報很快在今生就將能夠成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這種由于在今生造下的業,在今生就能得到果報,這稱爲現法受業。

   我們再講第二種業是次生受業,次生受業就是在下一生將能夠帶來果報的。我們再接著剛才那個類似的故事,Mahàkassapa馬哈咖沙巴尊者(舊譯摩诃迦葉尊者)有個習慣,就是在托缽的時候有哪個習慣呢?(衆答:到窮人家裏去托缽)對!他很喜歡到窮人家裏去托缽。但是Subhåti蘇菩帝尊者(舊譯須菩提)呢,他也有另外個習慣,他專門要到富人家去托缽,爲什麼呢?我們在這裏講個Mahàkassapa馬哈咖沙巴尊者的故事就可以知道。Mahàkassapa尊者經常喜歡到窮人家去托缽,因爲他知道,他托了缽,接受那些窮人的供養之後,那個窮人將很有可能在今生,命運就會改變,很可能不到下一生就帶來果報。正是因爲如此,所以Mahàkassapa尊者托缽時喜歡站在的那些窮人的門前,他先入滅盡定很快出來之後才接受供養,這樣的話會使那些窮人在今生、在當生就能帶來果報。

  在這裏我們講一個在下一生帶來果報的故事;有一天Mahàkassapa尊者穿好了袈裟,拿著缽去托缽,在他托缽之前,他進入了滅盡定(滅等至)nirodha-samapatti,從定中出來之後呢,他就看到了一個很貧窮的農婦在田裏勞動,而且他知道這個女人將會在今天死去。爲了憐憫她,Mahàkassapa尊者托缽走到田頭,就站在田頭。當這個農婦正在田裏面做工的時候,她發現站在一旁的Mahàkassapa尊者,那個時候,她就把她帶來的午餐很歡喜地倒在Mahàkassapa尊者的缽中,而且爲她這種布施感到很高興後,繼續去工作。Mahàkassapa尊者托缽得到了食物之後就離開了,這個農婦還是很高興地在那邊做工,然後等她收工回家的路上被一條毒蛇咬死了!由于這個農婦供養Mahàkassapa尊者的時候,她的心很清淨,而且她是剛剛供養完不久,結果就在當天下午被毒蛇咬死了,因爲她供養Mahàkassapa尊者的這個功德使她投生到天界去。當她投生到天界之後呢,她成爲一個天女,很漂亮的、很尊貴的天女。她想:“嗯?怎麼我現在有這麼大的福報?我怎麼能夠成爲天女?”然後她再觀察,發現到原來她的前一世,就在她臨死的那一天上午她把她的飯菜供養給Mahàkassapa尊者。因爲這種業,使她今生投生爲天女。當時她爲了報恩,想要去幫助Mahàkassapa尊者,但是她又知道Mahàkassapa尊者有個特點,不喜歡親近女人,因爲他在結婚之後,有一個很漂亮的妻子,但是從來沒有同床過,于是她就知道Mahàkassapa尊者不喜歡女色,見到女人就躲得遠遠的。于是她就等Mahàkassapa尊者出去托缽的時候,就進到他的孤邸裏清掃,幫他清理所有的那些家當,清理得幹幹淨淨後才離開。Mahàkassapa尊者一天回來,發現怎麼那麼奇怪,好象有人幫他清掃,第二天也是這麼樣。後來,他出去之後呢,又突然回來,他發現原來一個天女在那裏幫他收拾東西,在幫他清掃。因爲Mahàkassapa尊者就住在山上的一個小茅棚(孤邸)裏面,他爲了避免人家譏謙,就把那個天女呵斥走了。Mahàkassapa尊者說:“你一個女性,不能夠這樣單獨來我的孤邸裏,從此以後我這裏不用你打掃,你以後不用再來。”很不客氣,結果那個天女很傷心在那裏哭,她沒辦法,因爲遇到Mahàkassapa尊者這樣性格的人,只能是把她攆走。從這一個故事裏,我們也可以知道這是次生受業。次生受業的例子很多,就是在今生造下的業下一生帶來果報。

  在很多禅修者修到緣起的時候,會發現到自己今生能夠投生爲人,很可能往往是前一世造下的善業,而且從很多禅修者的例子可以發現很多是布施的業成熟,使他今生投生爲人。比如說供養僧團或者說去禮佛,去供養佛塔等等,這樣的業使他今生投生爲人。而由于前一世所造下的業今生帶來果報,這個稱爲次生受業。這樣的例子已經可以說不勝枚舉。

  我們再講無盡業,無盡業就是今生造的業,不但在下生能夠帶來果報,而且在下下一生、再下一生,這種果報一直會沒完沒了,這稱爲無盡業。

  我們在這裏講一個在佛陀在世的時候的故事,這故事就是從Therīgàthà《長老尼偈》裏面來的。《長老尼偈》第四十偈頌講到了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住在Pàñaliputta巴嗒厘子(古代翻譯成華室城),那裏有一個長老尼叫伊西達西,她講述…

《《業的分類》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業的分類》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