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則不具名付郵寄來。有一次我收到一件絲質下裙,是粗糙的手工織成的,似乎是地方性的手工藝品,它顯然是從泰國東北寄來的。這件下裙非常耐穿,我一直把它穿到不能穿爲止。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還是期望藉這個機會表達我對布施者的謝意。
【譯注五】紅榄李:屬使君子科植物,生長于熱帶海濱,樹皮及樹葉可提取染料。
小孩和蚊子的幹擾
我們請求維護安甯,受到相當的尊重,只有一些不清楚或不懂事的人,偶爾會誤闖我們的住處。雖然這種事不算稀奇,但大部分的人都相當體諒,只有很特別的急事,才會到解脫自在園來。在此我們也要對這些人的護持表示謝意,對他們所做的功德,我們感激不盡。話說回來,若有人因公務、修學或參訪偶爾來到此地,我們是歡迎的。
但小孩子好像總是要製造問題的,很明顯的,當一個孩子要某樣東西時,他就不管一切了。因此禅修中心如果有任何東西會吸引孩子,自然就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幹擾。有些孩子會來解脫自在園偷魚,可能抓回去養或煮來吃,他們也射鳥,有時還會摘蔬菜或蘑菇。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叫它消失,它們的存在就像薪柴或其他用途的木材一樣,自然而豐富。籌建禅修中心時,若一開始就能設法避免或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對在此修行的比丘及沙彌將會助益良多。要抵擋有強烈欲望又健忘的小孩,可是一點也不好玩,除非這個地方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才不會出問題。因此,有時候我們會考慮把吸引他們的東西清理掉或移位,評估起來這樣還是比損失物品值得。
有些天然的幹擾如鳥叫聲,還不致于構成問題,因爲它們像風聲或海浪聲一樣,沒有什麼意義,我們很快就熟悉了,而且把它們當作修學的對象。
但有些事必須耐心探討。像解脫自在園有許多蚊子,幾乎無日不見,不過沒有瘧蚊,這裏的蚊子大部分體型較小,是從鹹水溝裏孳生出來的。爲了防止被叮,我們必須認識它們的天性和防範之道。白天一只蚊子的影子也沒有,但一到傍晚,它們就來了。爲了防止它們飛入住宿區,我們的方法是在外面待一陣子或很晚才開燈。在蚊子出現的時段,我們必須准確地排定時間,以配合它們的習性,最後,就好像蚊子並不存在似的。然而根本的解決之道是疏通水溝,消除蚊子繁殖的地方,這個方法效果不錯,值得采用。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蚊子的幹擾有時可以防範我們睡得超過身體的需要。
睡眠只是身體暫時休息
除非生病,否則睡眠時不用蚊帳、床褥、枕頭,好處多多,它會使我們思緒開闊、身心輕安,醒來時能如實地知道:睡眠只是身體暫時休息,而不會去追求或沈溺于舒適的享受之中,另外,它也訓練我們把意識保持在最清醒的狀態。
但這只是對專心修行的比丘與沙彌而言,如果有其他的研究或工作幹擾修行,成果就可能差多了。打坐時若能保持心平氣和,身心會比睡眠更舒暢,也就不會想睡覺,那時就甯願藉站立、經行或輕松地靜坐來恢複精神、保持清醒,因爲這樣比較有趣,也比較舒適。由于身體像瑜伽行者一樣很少移動,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睡眠。一般人不了解,以爲睡這麼少是不正常的,人若沒有試驗過這種生活,確實無法理解。打個比方,當人生病時,靜靜地躺著很少移動,會發現自己只需很少的睡眠,甚或根本睡不著,准確地說,這失眠其實是疾病所引起的,它和前述的安詳、舒適正好背道而馳。
刻苦的環境增加享受沈思的機會
我們身處解脫自在園,對它的一切感到滿意,絲毫不以爲苦,根本的原因是我們調整自己的心念去適應它,但有些外界人士卻認爲解脫自在園的生活太過苛刻,甚至是一種折磨。
事實上,凡是能轉化心念,照見通往寂靜之道的人,會希望住在像解脫自在園這樣的地方,或更刻苦的環境。因爲在這種環境下,外界的幹擾較少,同時較有機會享受沈思和內心生起的光明。
如果有任何比丘與沙彌對學術研究或其他基本知識有興趣或有所專精,最後也必定會遷居到較不受幹擾的地方。
居所若太舒適,常會使我們投注大量時間與精力在享樂中或設想如何美化它,至少也會爲了想照顧好它而用神過多,這對行者沒有任何好處。更糟糕的是,許多出家人盲目地以擁有豪華住宅爲樂,認爲它是名譽之類的代表,因此,這些人就像世俗人,而不是深思的行者。如果社會大衆普遍被這種觀念所誤導,這個宗教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成爲該國的不祥之物,而這將是物質與精神二方面的損失。
比丘與沙彌的「玩具」
現在,我想談談比丘與沙彌的「玩具」。
「玩」和「玩具」似乎永遠伴隨著人類,即使是最窮困的人,也擁有一些「玩具」,或者會把他們僅有的某些東西當作「玩具」,有錢人則「玩」較貴重的東西。出家人也和在家人一樣有「玩具」,只是在家人如果對便宜或具有自然美的東西不滿意時,會轉向貴重的物品,如古董或寶石。聖人也有他們的「玩具」,即禅那(jhana)和叁摩缽底(samapatti),他們和甚深的禅那共同「嬉戲」,敏捷地離開一個境界,進入另一個境界,就像運動選手練習困難動作,或享受創造新動作的樂趣。
至于新出家的人或離禅那境界尚遠的行者,究竟應該「玩」些什麼呢?我建議小沙彌「玩」知識性的東西,或者密切觀察圍繞在我們四周的大自然,如鳥、魚、樹、花等,這樣他們可以學得多,又因更詳細認識繁殖、發芽、成長等現象,而增長生物學知識;至于很難觀察到的事物,如白蟻和蚯蚓,沙彌便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觀察。
有時候我會建議他們「玩一玩」建築,並且學習應用工具或製造工具,這樣對他們日後製造實物模型或承擔實務工作會更方便。任何可用來對聲、光、電或機械進行科學研究的器材,只要找得到,我也建議他們去找來「玩」或找來實驗,我鼓勵沙彌盡可能去做,或示範給他們看。雖然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玩具,但可以舒緩人們愛好玩具與遊戲的本能,也能夠以實物取代玩具來研究,不但不會困擾心靈而且效果更好。
對于年資較長的比丘和沙彌,我建議他們進一步觀察自然,直到與自然合而爲一,對玩具和實物不再有分別心。只要好好安排,即使是一席談話,或問題討論,或根據語言規則作發音練習,甚至弘法訓練,都是很有趣的,同時也可避免比丘和沙彌把寶貴的光陰虛擲了。
不苟言笑或無暇自我娛樂,會使人忽視某些神經和肌肉,甚至可能使人局部退化,或直接開啓疾病入侵之門,即使是修行圈內的人也要妥善解決這種問題,而不能置之度外。我認爲有些人在禅修中心反而生病──有精神上的疾病或心胸狹小──多多少少和漠視這個問題有關。參加禅修訓練的同修和想要設立禅修中心的人,都應該謹慎思索這問題。
仔細觀察親身經曆的一切
講完了「遊戲」,我接著談真實的事和嚴肅的任務。
在解脫自在園,那些可以安頓自己專注學習的人,會把這份專注延續到日常生活中,而漸有清明、法喜的感覺,也能盡量不生煩惱。某些特殊的、仍需他人教導的比丘和沙彌,也應立志遵循這種指導。
我們牢記並依止以下的原則: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忍耐堅毅、持戒清淨、立志自利利他。
每天我們一再提醒自己,仔細觀察親身經曆的一切,包括吃飯、睡覺、看、注視、聽、聆聽、遊戲、閑晃或與人溝通等等。將這一切拿來學習,我們很快就能如實知見事物的真相,以致與外界溝通可以不執著、不痛苦,而能努力工作,以達成這個業報未盡的五蘊身應盡的義務,並且對自己所作的每一個動作了了分明。這些觀察活動必須持續,直到我們了悟無上的真理,那時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再觸動我們的好奇心了【譯注一】。
【譯注一】了悟無上的真理,則對一切都如實知,所以沒有任何事物是不知道、不了解的,也因此就不再觸動好奇心。
充實知識與弘法技巧
解脫自在園有一個小型圖書館,這個圖書館與在達拉鎮的法施圖書館無關。它的館藏有佛書和巴利文書籍,包括叁藏教典(Tripitaka)、論書(Atthakatha)和佛學課程的教科書,另外也有一些適合年輕比丘和沙彌學習的普通教科書。
如果他們有閑暇,可以去學習能增長知識的一般學科,如數學、文學等。我們認爲不論比丘或沙彌,如果期望自己知識充足、有多方面的才華,基本上應該先熟悉世間學問,才能正確地思考。相對的,只學習目前所安排的課程是絕對不夠的,因爲這些課程只適合已有世間生活經驗的人。
換一個最正確的方式來說:可能的話,教育應該是要針對各個不同的人來設定課程,這比任何方法都好。
閑暇時,我們也訓練比丘和沙彌的弘法技巧,例如寫各種不同的詩。有些人天生缺少文字創作的能力,但在和有這方面能力的人一起切磋琢磨一陣子後,漸漸就具有創作的技巧。另外,練習與發表文字作~也有助于創作能力的培養。
如果紙張充裕,我會常鼓勵新進學員寫作並且彼此傳閱。有些人在空閑時也以秘書或助手的角色,幫我抄寫或校對即將發表于《佛教》雜志(法施社的期刊)的文章,從事這項工作時,他們可以借機學習對該文提出批評,這對他們要很快地培養出掌握泰文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良師益友的鼓勵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深深地了解到,要成爲一個真正善良或優秀的人是需要時間的,只受一般教育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還要兼顧身心兩方面的威儀訓練,包括內在與外在的自律,這是因爲這兩方面訓練所需要的時間差不多等長。此外,學習一陣子之後,學習者往往會覺得無聊,所以需要不斷地有良師益友的安慰和鼓勵。而良師益友得靠平常密切的觀察,才可能知道學員…
《解脫自在園十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