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的社會主義▪P3

  ..續本文上一頁事物自然的真相 ──緣起法;二是道德意義。

  

  prakati有兩層意思:一是自然的本質,是以遵循自然法則爲准則,例如要身體處于自然的狀況,就要順其自然地吃飯、站立、行走、睡覺、沐浴和排泄;另一種則關系到人類要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人類應該互相合作,世事才能順其自然地運行。(注四)

  

  

  

  <自然的德性>

  自然的德性(戒)或事物自然運行的法則,是一種適當或合于中道的倫理道德,它與過度的貪求不同。

  

  凡是想「吃得好、住得好」的人,他們有無窮的欲望,總是一再地擴張自己的欲望,直到他們富比天神。凡是有「吃得好、住得好」這種觀念的人常感覺不足;而那些主張「吃、住夠了就好」的人,則代表中道,不論他們怎麼做,都會依中道而行。而且處于自然或平衡的快樂中,他們從不覺得匮乏,也不會自私。(注五)

  

  

  

  <道德秩序>

  所謂道德秩序,佛使尊者認爲它涵蓋了克製個人野心和所有自私的欲望。這種和合的共同體(Sanghaniyama)是萬物的本質(prakati)、實相(dhammasacca)和自然狀態。世事處于本然的狀態,同時也讓其他事物回歸本來面目,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和合共同體。佛使尊者認爲佛法的社會主義就是事情的自然狀態,也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互動、互爲因緣的道德社會和自然的秩序,這一切都包含在佛法裏,因此,對佛使尊者來說,佛教本質上就是社會主義。

  

  如果我們確實奉行佛教,就可以在自己本性中發現社會主義的傾向,我們應該將人類同胞視爲正在生、老、病、死中受苦的朋友,所以不能抛棄他們,這才是真正應該實踐的純正社會主義的理想,而不是爲了政治、私欲等不義之利才利用他們。(注六)

  

  

  

  以法的社會主義拯救人心與世界

  [去除自我爲中心的執著]

  佛使尊者認爲,由于縱容煩惱主宰自己,我們已遠離了純正的社會主義和自然狀態,結果使人類的心智發展受到阻礙,尤其是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發展,除了吃、睡、生育方面比動物好以外,其他與動物無異。(注七)人類以自我爲中心的想法,使我們不知事物的真相反而增加個人的痛苦,並使我們的行爲愈來愈缺乏同情心,進而造成社會的病態。

  

  現代的社會缺乏同情心,因爲人們變得自私且執著于「我」及「我所有」;忽視上帝要世人互愛的願望,也就是說,在我們想到個人利益前,應先考慮到社會的利益。(注八)

  

  佛使尊者認爲社會問題的根本起因是人類的自私貪婪 ──人們總是盡可能地爲自己積聚財物。(注九)因此,雖然社會問題不能簡化爲個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必須是改變一個人物質化的觀念和以自我爲中心的執著。

  

  佛使尊者分析人類的狀況與叁藏經典中《起世經》(Agganna Suttanta)的圖案非常相似,此經是所謂「創世紀的書」。它認許經由人民選舉,産生的正義統治者(法王dhammaraja),此法王具有智慧和能力,爲已被人類貪婪所破壞的世界帶來秩序,這種道德和社會混亂的狀況,是因自然和諧一體的原始狀態墮落而造成的。雖然佛使尊者並沒有特別引用該經的經文,但他認爲「自然」是一種圓滿、一體及和諧的原始狀態,這圖案和《起世經》的經文不謀而合,而他認爲當今道德和社會的混亂是由自私、貪婪所引起的,也與該經的說法一致。

  

  

  

  [建立互不傷害的政治製度]

  就政治體製而言,佛使尊者和其他泰國自由的佛教思想家都批評馬克斯主義及資本主義。佛使尊者認爲這兩種主義都屬于「非法」(adhammic),二者都不同于法的社會主義。這兩種政治理論將世界分爲二邊:一是共産主義集團,另一是資本主義集團。如此一來,人類共同體的觀念就完全被破壞了,更甚者,以今天的科技而言,將世界分成二元化的方式(指共産主義、資本主義),有可能導致人類完全的毀滅。

  

  當人類墮落成這樣,我們怎能說他們還是人類呢?……不論是共産主義或資本主義,不論那一邊都有足夠能力來殲滅對方,但他們還是宣稱有能力解決世界的問題。他們這種對峙的情況就像以怨報怨,用髒水來洗髒東西一般。(注十)

  

  正當共産主義和資本主義使世界面臨毀滅之際,佛教徒特別有責任將佛法社會主義的明燈帶給這個世界。

  

  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需要來思考這問題,因爲世人已經失去了人類共有的人性。他們盲目且嗜殺成性,假借社會主義之名,實質上卻是以非法的方式互相摧毀對方。真正的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合乎佛法、妥協、互相溝通上,並且建立出一種防止互相傷害的政治製度。(注十一)

  

  

  

  <共産主義的非法性>

  在佛使尊者的文章裏,將共産主義「非法的」性質歸因于當權者的殘酷,他們完全不尊重個人的差異;而自由民主主義「非法的」性質則在于太強調個人主義。而在下文將論述到的法的社會主義,它既尊重個人的差異,也認爲個人是整體的一部分。佛使尊者把共産主義視爲具有仇恨並向他人宣泄憤怒的一種主義(注十二),因爲它摒棄「純正的社會主義」和「世俗的社會主義」,不但用軍事武力來強迫他人,並想借著武裝沖突來解決世界問題。這樣的舉動在佛使尊者看來,幾近瘋狂;再則,他認爲馬克斯主義哲學有一根本的錯誤,馬克斯主義認爲財富分配不均是問題的主要根源,所以必須透過武力和權力來解決問題。然而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

  

  自然法則是強調不取多于自己需求的方法。因爲如此一來,人們會基于慈悲,將多余的物質分享他人,人們將只取自己所需要的,多余的就歸給社會。(注十叁)

  

  

  

  <自由民主主義的非法性>

  然而自由民主主義也沒有好到那裏,它的哲學是個人利益比整體社會利益重要,因而,造成人心的自私和貪婪。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潛伏著禍害,因爲它增長人們的欲望,並且促使人們去求取多于自己所需的物質。這種理論與作法違反法的社會主義。佛使尊者雖然認可某種程度的經濟差異,但他主張財富應和慷慨相配合。換句話說,在法的社會主義裏,不容許像資本主義社會那麼大的貧富差距,而且富者會受到宗教和道德的影響長養慈悲心,願意布施他們的財富,而不是因政府強迫才布施。(注十四)他舉例說:

  

  在佛教的傳統裏,有財富的人(sredthi長者)相當不同于今日的資本家。非佛教者的財富觀是要累積超過個人所需的物質;然而在佛教的傳統看來,財富是依照一個人擁有布施場的多寡來決定。布施場是個公共場所,貧困的人可以在那裏得到他所缺乏的物質,一個人擁有愈多的布施場,表示這個人愈富有,因爲富人剩余的財富和他所雇用的許多傭人、工人,可以形成一種社會服務的布施場。然而非佛教徒的富人,只是道道地地的資本主義者,他們累積無盡的財富,並且再投資,同時壓榨勞工,爲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反之,在佛教中,富人雇用員工一齊爲整個社會的利益努力。(注十五)

  

  

  

  法的社會主義的原則

  正如前面所說的,佛教的社會主義是以佛法爲基礎,根本上是佛法化的,也就是說,它不應被視爲是共産主義或自由民主哲學。佛使尊者認爲法的社會主義內含于事物的本質中,因此,法的社會主義(法的和合共同體dhammika sanghaniyama)這名詞,可以說確切地表明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道德法(戒法siladhamma)。由于當今世界人類遠離了這種理想,所以我們要努力恢複這本來的狀態,使理想早日實現。

  

  法的社會主義有叁項基本原則:(一)整體利益原則;(二)戒律和布施原則;(叁)尊重和慈悲原則。第一項原則關系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第二項原則管理個人的行爲;第叁項原則指引人們對生命具有正確的態度。

  

  

  

  [原則一──整體利益]

  佛使尊者以目前的危機說明第一項原則:

  

  因爲當前的問題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它關連到整個社會,所以我們必須對准問題的源頭 --「社會」來探究。任何爲社會群體所製定的製度,都是爲了社會整體的利益,而不只是爲了個人或特定人士的利益,如果將個人利益放在社會利益之上,那麼社會問題將不能有效解決,因爲問題的症結就出在社會是以整體的方式來運作的。(注十六)

  

  整體利益的原則涉及生命的各個層面。例如身體中各組織如果不爲整體利益而工作的話,就會産生疾病,而村莊的福祉也須依靠村民和各村莊間的合作才能獲得。

  

  整個宇宙就是個社會系統,天空中無數的星星共處于這個社會系統中,因爲他們各居其所,恪遵社會系統,因此,可以生存下去。我們的小宇宙包括太陽、地球在內的行星也構成了一個社會系統,所以,不會相撞。(注十七)

  

  簡而言之,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單獨存在,每個個體都是群體中的一份子,不論是原子、分子、人類、社會或是宇宙都彼此相依共存。(注十八)總之,這就是自然之道,或事物真正的生成之道。

  

  

  

  [原則二──戒律和布施]

  事物本來的理想狀態也根據戒律而運作,即根據個體和群體間的關系而行動,並不是孤立的。就群體或社會而言,個人應限製或減少會侵害團體利益的行爲。此原則的積極面是分享和布施,就如佛使尊者所提的富人之例一樣,佛使尊者也曾說以前的人比較能注意到每件事互存互依,形成整體的情形:

  

  我們的祖先知道事物間相依共存的原則,因此教導我們盡力去做有益全體共存的…

《法的社會主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無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