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緣起▪P9

  ..續本文上一頁、愛、取,就會産生有和生,而完成一次緣起的流轉。緣起不斷地在每人每天的生活中運作,就像前面所提的落榜考生,或因男朋友而煩惱的年輕女孩,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例子。

  

  剩下的問題是,我應該如何解釋,才能讓你們了解在受出現之前,就已具足了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和觸。

  

  這並不算困難,罪魁禍首就是受。我們都已經很明白受是怎麼回事──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發生。但如果你想知道更詳細的受,就得往回推溯:受來自觸,觸來自與境相應的六入(專爲該境而造作的六入),六入來自名色(專爲該境而造作的名色),名色來自某一識(專爲該境而造作的識),識來自行)專爲該境而造作的行),行來自無明。無明則爲這一輪轉的開端,只要去除無明,其余就不會發生,也就是那將要受苦的名色、六入、觸、受都不會發生,反而只是無苦的現象。因此只要有無明,就製造出受苦的名色、六入、觸和受。

  

  我再一次強調並且提醒各位,要仔細了解日常用語和法的語言二者之間的不同。生這個字在日常用語中的定義,是從母親子宮內生出,但在法的語言中,生是指某種事物的生起,它的作用是會産生苦,也就是說以無明爲基本原因。就如此刻名色還未生,因爲「我」、「我所有」還未發生作用,雖然你坐著,很專心地聽經,但並沒有産生愛和取,所以緣起尚未發生,只是處于自然的狀態罷了。至目前爲止,所有我提到的都是爲了讓各位先了解,緣起使用的是法的語言,它是有特別意義的,不要與日常用語混淆了,否則就會産生誤解,尤其是生這個字。

  

  【譯注六】記載于《中部》雙大品愛盡大經(《漢譯南傳大藏經》第9冊,359頁),及《中阿含經》第二○一經後品嗏帝經(《大正藏》第1冊,767頁下~768頁中)。

  

  【譯注七】喜(nandi)意指耽著、歡喜,以貪心耽著于樂受,以瞋心耽著于苦受,以癡心耽著于不苦不樂受。

  

  

  緣起是四聖谛

  

  我想告訴各位的另一個重點是:緣起其實是更詳盡的四聖谛。緣起的流轉──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集──相當于四聖谛的「集」。

  

  緣起的還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純大苦聚滅──相當于四聖谛的「滅」。

  

  佛陀在其他地方也以同樣的方式說明苦及滅苦的方法(八正道),緣起是更詳細說明的四聖谛。它不只是簡單地由愛引生苦,而把苦的生起分析爲十一種狀況來說明,同樣地,也用此十一種狀況來說明苦的滅,不只簡單地說明愛滅,而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等十一種狀況滅盡,這就是詳細且廣泛的解釋。所以,緣起就是四聖谛。

  

  

  

  

  以違反緣起法則的方式解釋緣起

  

  

  

  緣起中沒有自我存在

  

  現在我們來看看一件極重要的事──被錯誤解釋的緣起既不屬于佛教,也沒有什麼好處,說實在的,它只導致傷害。

  

  將緣起解釋成貫通叁世是錯誤的,絕非依據巴利經文的原則,無論是根據經文的文字或意義來判斷,都是錯誤的。

  

  如前面所提到的,根據經文,佛陀說緣起是相依相續的,其中並未加入任何東西。緣起始于無明,繼續發展直到最後受苦,在其中並沒有摻雜任何東西,摻雜任何東西就是違背經文的原則。

  

  根據佛陀教誨的意義來看,我們很容易就可看出貫通叁世的緣起說法是錯誤的。佛陀教導緣起是爲了摧破邪見,破除人們對「我」、「人」、「衆生」的執著,所以才說明緣起是輾轉相續的十一種狀況的連結,其中並沒有自我的存在。

  

  現在有人將緣起解說爲同一主體貫通于叁世之中:一個人過去世的煩惱,會導致今世某一時刻受業報;而今世的業報又會産生新的迡o,導致來世受業報。

  

  當緣起被如此教導,就會演變成有個自我、靈魂、衆生或人在輪回流轉,就如同漁夫之子嗏帝比丘陷入邪見的例子。佛陀教導緣起,是爲了不要讓人們存有自我,相反地,我們郄教導有個自我。佛陀已經很清楚地把原理說出來,我們郄偏偏重新創造出有個自我的解釋。

  

  因此,我們要拿「四大教法」(mahapadesa)做爲判斷的准繩,它告訴我們,若以自我存在的觀點解釋緣起是錯誤的,因爲佛陀教導「無我」。因此若你能認識到緣起沒有自我存在,才是正確的,如果你認爲有個自我或緣起貫穿叁世,就是錯誤的,這將會誤導大家産生有「我」的觀念。如果直接以巴利經文的原則來解釋,緣起是輾轉相依相續的,別對巴利經文有任何修改,就不會産生自我,這才是正確的。

  

  

  

  錯誤的解釋何時産生

  

  好!繼續來談談,爲什麼會産生錯誤的解釋?它在何時産生的?

  

  現今,泰國、緬甸及斯裏蘭卡都依據《清淨道論》這部論著的解說方式來教導緣起,西方學者也完全接受這種延續叁世的觀念而高談闊論。簡單地說,凡是有佛教徒的地方,都同樣教導著延續叁世的緣起。我正在努力說明,緣起絕非延續叁世,雖然這些與衆不同的話也許會引起全世界的反彈,但是我們依然要說明這個錯誤的解釋如何産生,它又是何時開始的。

  

  很難知道這錯誤的解釋是何時開始的,但錯誤很容易被發現,因爲它違背原始巴利經文,違反緣起要摧毀自我觀念的目的,因此可以認定它是錯誤的。過去的一位泰國僧王桑柯拉(Somdet Phra Sangkharaja)認爲錯誤的解釋始自一千年前。他不相信緣起延續叁世的說法,而教導人們緣起只是一世的流轉,但他並未十分確定,所以這件事情就被擱在一旁,而沒有深入探討,然而他堅持認爲,緣起已被錯誤解說了一千年。我贊成僧王桑柯拉這點看法,但我想再另外說明的是,這個誤解可能超過一千年,因爲《清淨道論》這本論著已流傳一千五百年了。

  

  《清淨道論》以叁世的觀點來解釋緣起。覺音在《清淨道論》中指出,這本論著依據傳統的解釋寫成,後面我會引用這段覺音所說的話。如果他在一千五百年前撰寫《清淨道論》,那麼這種錯誤的解釋在更早于一千五百年前就必定很流行了!依我看,可能在第叁結集,即佛曆叁百年(西元前二四叁年)之後就開始了。所以,這種錯誤可能已經有二千二百年了,而不是如桑柯拉所說的只是一千年,過後我會交待清楚。

  

  如果你想知道確切的日期,則需要考古研究的證據,那將是件滿困難的事。而我們現在必須知道的是,爲什麼會有錯誤的解釋?希望各位好好聽著,佛陀所教化的原則,是不可能貫通叁世的,但爲什麼會出現貫通叁世和有個主體的解釋,以致脫離佛陀教法的軌則呢?

  

  我假設這樣的誤解可能是在不知不覺中産生的,因爲無知與誤解,人們就開始猜想、推測法義,他們並沒有企圖故意作錯誤的說明。如我們所知的,甚至佛陀都認爲緣起甚深難解,佛曆叁、四百年左右,人們已經不了解根本的教理,他們的思想開始與原始法義産生分歧,分歧愈來愈嚴重,直到後來完全背離。由此可看出,沒有人故意引生錯誤的見解,而是無知使然啊!

  

  現在讓我們再以另一種方式來看,佛教內部可能有條害蟲正在一點一點慢慢地咬噬它【譯注一】?可能在佛教中有個叛逆的內奸,故意把佛教的根本原理──緣起,扭曲爲印度教或婆羅門教中的常見。佛陀所教導的緣起絕對不主張有一個自我、靈魂、梵我(atma)或其他類似的東西。如果有人把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解釋成貫通叁世或有個主體,那麼他就能成功地同化佛教。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存心不良的人或團體,那就表示他們故意如此解釋緣起,製造出讓佛教産生「主體」觀念的機會,這樣婆羅門教就能間接而迅速地並吞佛教。這是我從負面的角度推測的。

  

  另一種推測是,可能有輕率或愚蠢的人以有限的知識,去解釋自己還不能了解的緣起,由于他還不了解,就可能無法察覺錯誤。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也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結果緣起都被扭曲了。

  

  【譯注一】佛門常語:「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是指獅子爲森林之王,所向無敵,但自身之蟲兒卻可以咬齧獅子之肉,直到死亡。比喻唯有佛教教義宣揚的真理,可以震伏世間一切邪見,但卻不敵佛門內部不肖份子的侵蝕,甚至滅亡。

  

  

  

  錯誤地解釋緣起,使佛教衰滅

  

  你知道爲什麼佛教會在印度消失嗎?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解釋。例如,因爲外敵入侵壓迫佛教。但我不認爲是這樣,我想佛教從印度消失的主因是因爲佛教徒錯誤地解說法義,將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解釋爲印度教或婆羅門教叁世輪回及梵我的思想。我相信,這才是使佛教從印度很快消失的真正原因。當緣起錯解爲有個主體或自我時,印度的佛教就完全消失了,而且什麼都不遺留,只是印度教的附屬品罷了。

  

  錯誤的解釋必定是從一些這類的情況開始,而這事件是不是有意造成的呢?這就難以得知了。婆羅門教爲佛教之敵且想並吞佛教是一個事實,因此很可能有人故意要毀滅佛教,我無心誹謗婆羅門教,但是這種推測的可能性很高。佛教並不主張常見,它不說有個「人」、「我」或「衆生」,沒有「人」在生死輪回中流轉。佛教中無「人」、無「衆生」,但現在既然把緣起解說成貫通叁世,就有個流轉其〞滿u衆生」或「人」,這實在是佛教真正的滅亡!

  

  …

《生活中的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法的社會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