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論釋義破空品第十

  百論釋義破空品第十

   昔嘉祥大師敘《破空品》大意雲:“此品非但是一論之玄宗,亦方等之心髓。言約而義顯,辭巧而致深。以之通正則正無不通,假之摧邪則無不屈。可以降天魔製外道,折小乘挫大見。依之伐惑即累無不夷,用之行道即觀無不照。能發朦人之慧,生讷者之辯。實調心之要方,亦忏洗之明術。余息慈之歲玩此希微,將耳順之年秉爲心境”。這裏不僅提出了此品的重大意義,還標明是實踐調心的“要方”,修心觀法的“明鏡”,可見此品意義是多麼重要吧!大師言巧義深,辭藻豐華,難可盡識,今略述數條簡明要義。

   一者此論若就叁段分法,《破神品》明我空,從《破一品》到《破常品》明法空,今此《破空品》辨空也空。《維摩徑·問疾品》曾以此叁門爲調心的要方,今提婆還用此叁門爲破病的妙術,所以經論佛菩薩教化衆生的法門是一致的。

   二者,此論若就兩段分法,初段《舍罪福品》有二:一是舍罪,二是舍福。這是顯正,破邪有二: 一是破有見,二是破空見。從《破神品》到《破常品》是破有見,今此《破空品》是破空見。因爲空和有是二邊的偏見,今此《破空品》的破空見。因爲空和有是二邊的偏見,偏見是障中道的根本,破除空有二邊才能顯示中道實相。

   叁者,就能破所破分辨,從論初以來,破一切法,一切法是所破的對象,名爲所破,《舍罪福品》末,外人問道,依福舍罪,依何舍福?論主答言:“無相最上”。這一回答,是說依無相真空舍福,《破神品》以下也是依空破一切法,故無相空義貫通始終是能破。此論不僅破所破的有見,同時又破的空法,故是能的雙忘,破立俱息,正顯諸法實相。

   四者,就賓主明義,初品是提婆立宗外人攻難。提婆初品立“惡止善行”二義,外人頻頻責難,結果是難無不通,責無不屈。從《破神品》以來,是外人立宗,聖天興難,外人立宗,立無不破,通無不塞。今《破空》一品又是外人攻難,破聖天立空,論主不受有立,故外人作難,難無不摧,責無不通,一論始終都是提婆的勝利。

   五者,依此品明斷煩惱義。佛法一切大小乘各宗皆言有煩惱可斷,有智慧能斷,故說以無礙道正斷,解脫道遮斷,乃至佛智所斷等。皆是有所得意。若依此呂,明不立不破,就是無有煩惱可斷,也無明慧能斷。故經雲:“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有解?若能悟得無縛無解,法性平等,才能真正斷除煩惱,證大菩提。

   六者,上來正破一切凡夫外道,今此一品名爲釋破,所以名爲釋破者,是解釋破的真實意義。上來批破神我,因爲凡夫外道都執著有個我,其實並沒有我,只是顛倒妄想認爲有個神我,上來破一異等法,實際也沒一切法可破,只是顛倒妄想認爲有一異等一切法,今破只是爲製止衆生的顛倒妄想,故言破耳,雖破實無所破。如下文說:譬如愚人見熱時炎,妄生水想,逐之疲勞。智者告言,此非水也,爲斷彼想,不爲破水。”又《維摩經》說:“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今同樣是這個意思,爲說明破即無所破,故是釋破。

   所言破空者,凡有二義:一者外道等先執萬化爲實有,經過上來辯論研討一無所有,我法江空,外人聽了又執有空,墮有空邊。爲破外人空見故言破空。二者,論主初品明依福舍罪,依空舍福。從《破神品》到《破常品》研討了人法都非實有,以釋成空義,空義既成,依空舍福的意義便明顯,若是利根外道,從此空門便入正道,但鈍根的人又複執空,此空便不是入道入門,今此一品破除此空,令入正道,故言破空。

   甲一 破外人的斷滅空

   乙一 破外人謂論主有能破的空

   外曰:應有諸法,破有破:若無破,余法有故一一修妒路

   汝破一切法相,是空若有,不應有一切空,以破有故;是破有故,不名破一切法。若無破,一切法有。

   就此有兩番回答,明外人破于能破,即爲二意;第一番問答破外人謂論主用空破有,明有能破的空,欲破此空而立有諸法。第二番問答破外人謂論主用有破諸法,明各執彼此故。今初番先問,即是攻難。外人攻難有二意:一作有能破難,二作無能破難,這是有無二關。“應有諸法,破有故”。這是就有能破攻難論主。原來外人執有,論主以空破有,上來外人以有救有救不得,今外人捉空來救有,用意還是立有以破空。故言“應有諸法,破有故”。站在外人的邊凡有五意:一者,既有你的能破,便有我的所破,這是一切皆有,怎能說一切皆空?二者,你說諸法皆無實體,故一切皆空,假若能破是有,這怎能說一切皆空。叁者,你有能破,我有所破,彼此都是有,我的所破既被你能破而破,你的能破也應被破,因爲彼此平等,互相批破,你若破我,我也破你,爲什麼說你是能破,我爲所破?四者,若能破所破二俱是有,應俱是所破,沒有能破,既無能破也無所破,既無能破所破,何有勝負,哪有屈申?五者,若能破所破皆是有者,你枉設叁空,舍福義壞依空舍福的意義便不能成立。

   “若無破余法有故”。這是外人就無門以破能破,也有五義:一者,若無能破何能破我,既無能破我義都成。二者,若無能破,有無是相對的,待于無能,則便有所。叁者,無你能破,有我所破我是有見,無你能破你是空見。我有所破不失因果,無你能破無有罪福便成邪見,故經雲:“甯起身見如須彌,不起空見如芥子”不因爲有身見墮惡道故。五者,若無能破也無能申,你爲何要建立中觀,欲破邪顯正呢?

   內曰:破如可破一一修妒路

   答上有無二難,雖答外人有無二難而不作有無回答,若作有回答,便受其有難,若作無回答,便著其無難。今答名反擲答,反擲答者,是將問題推給外人,讓外人作答。比如雙方踢球,對方把球踢過來,今還把球踢給對方。大意是:外人立一異情塵等法是所破,論主以空破有,空爲能破,今外人欲破論主的能破,是故問道:你能破的空,是有?是無?若有能破,必有所破,一切皆有,故“應有諸法”。若無能破能破無故,余一切法應有。今將此有無二問還反問外人,你有所破沒有?你若有可破,我就有能破,以我的能破,破你的可破,如上諸品便是,你若沒有可破,我也無有能破,故言:能“破如可破”。又諸法本無實體,你執爲實有,這是妄計爲有,所破的有不能破立,你又執有能破,欲破此能破,這將所破和能破都推給外人,前就外人研求所破了不可得,今就外人尋求能破也不可得。你自執有能破,又以有無二義破此能破,此能破自無,不須我破。又你計有所破,又以有無二,義破此能破,此能破自無,不須我破。又你計有所破,計有能破,皆是你的虛妄分別,皆是所破,故言“破如所破”。又你所破是有,我能破是空,以空破有,是空有相待,你的有既不能成立,我能破的空也不保留,空也是空,故言“破如可破”。

   汝著破故以有無法破是破。汝不知耶?破成故一切法空無所有,是破若有已墮可破中空無所有;是破若無汝何所破!如說無第二頭,不以破故便有;如人言無,不以言無故有,破可破亦如是。

   注文有二:一是敘外執,二是答外難。“汝著破故”就是敘述外人上來實無可破而執可破,也實能破而執著有能破。實無所破能破,無而謂有,反而要以有無二義破此能破,豈不可笑!這也是釋反擲義。“汝不知耶”?以下第二答外難,“破成破一切法空無所有”,這是說能破若有,便破一切法皆空,哪裏還有諸法的存在的余地,這是答外人“應有諸示,破有故”。外人此意:若有能破便有所破,能破所破皆有,不應是空,故今釋言:此破若有,便破一切法爲無所有,是諸法皆空。又“是破若有已墮可破中”,本來所破是有,能破是空,假若能破是有,則早已墮入所破中成爲無有。這有二義:一者外人欲破能破,這只是妄想,明空不可破。二者釋明偈叁意,空是無所有,空不名有,空也複空,故言“破如可破”即是能破如可破,所破空故能破也空。依外人的本意,欲破能破的空建立所破的有,天親的釋意,既不能令外人立有,也不許外人破空。“是破若無,汝何所破?”外人以有無二人欲破能破,天親還以有無二義回答,能破若有便破盡一切法,故言“破成故一切法空無所有”,今言“是破若無,汝何所破”?你能破無所有嗎?既不能破無所有,又怎能破我能破的空。“如說無第二頭,不以破故便有”,是舉喻說明,人只有一個頭,第二個頭是沒有的,不因爲說要割你第二個頭,就有第二個頭,“破可破”也是這樣,能破和所破本非實有,不因爲說要破,就有能破和所破。

   外曰:應有諸法,執此彼故一一修妒路

   汝執異法故說一法過,執一法故說異法過,是二執成故,有一切法。

   外人的目的還是立有諸法,以有彼此的不同證明有諸法。前一番破法外人謂論主用空破有,意在破空,今此一翻破外人謂論主用有破有,意在立有。外人問有二義:“應有諸法”立外人的所破,“執此彼故”,明有論主的能破。如破一異兩品,外人說有一瓶叁法一體,論主便說叁法異體而破叁法一體。《破異品》中,外人主張叁法異體,論主用一家道理破叁法異體。數論師主張因中有果生果,論主就破他的因中有果生果,勝論師主張因中無果生果,論主就破他的因中無果生果,乃到根塵常無常等也是這樣,這就是“執此彼故”。既是彼此主張的不同,就是有諸法。

   注文中只舉一異二義,以說明有彼此的不同。

   內曰:一非所執異亦爾一一修妒路

   上文外人說:“執此彼故”,就是說論主有時執異破一,有時執一破異,執此又執彼,豈無諸法?今論主回答道:一不是我所執,異也不是我所執,我都無所執,哪有主張!執作定解,就是主張。前文數論師主張叁法一體,我就其所說,研求叁法一體不可得,次勝論師主張叁法異體,尋求研計也無所有,我何嘗有執!我若執一體,便同僧…

《百論釋義破空品第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百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