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论释义破空品第十

  百论释义破空品第十

   昔嘉祥大师叙《破空品》大意云:“此品非但是一论之玄宗,亦方等之心髓。言约而义显,辞巧而致深。以之通正则正无不通,假之摧邪则无不屈。可以降天魔制外道,折小乘挫大见。依之伐惑即累无不夷,用之行道即观无不照。能发朦人之慧,生讷者之辩。实调心之要方,亦忏洗之明术。余息慈之岁玩此希微,将耳顺之年秉为心境”。这里不仅提出了此品的重大意义,还标明是实践调心的“要方”,修心观法的“明镜”,可见此品意义是多么重要吧!大师言巧义深,辞藻丰华,难可尽识,今略述数条简明要义。

   一者此论若就三段分法,《破神品》明我空,从《破一品》到《破常品》明法空,今此《破空品》辨空也空。《维摩径·问疾品》曾以此三门为调心的要方,今提婆还用此三门为破病的妙术,所以经论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法门是一致的。

   二者,此论若就两段分法,初段《舍罪福品》有二:一是舍罪,二是舍福。这是显正,破邪有二: 一是破有见,二是破空见。从《破神品》到《破常品》是破有见,今此《破空品》是破空见。因为空和有是二边的偏见,今此《破空品》的破空见。因为空和有是二边的偏见,偏见是障中道的根本,破除空有二边才能显示中道实相。

   三者,就能破所破分辨,从论初以来,破一切法,一切法是所破的对象,名为所破,《舍罪福品》末,外人问道,依福舍罪,依何舍福?论主答言:“无相最上”。这一回答,是说依无相真空舍福,《破神品》以下也是依空破一切法,故无相空义贯通始终是能破。此论不仅破所破的有见,同时又破的空法,故是能的双忘,破立俱息,正显诸法实相。

   四者,就宾主明义,初品是提婆立宗外人攻难。提婆初品立“恶止善行”二义,外人频频责难,结果是难无不通,责无不屈。从《破神品》以来,是外人立宗,圣天兴难,外人立宗,立无不破,通无不塞。今《破空》一品又是外人攻难,破圣天立空,论主不受有立,故外人作难,难无不摧,责无不通,一论始终都是提婆的胜利。

   五者,依此品明断烦恼义。佛法一切大小乘各宗皆言有烦恼可断,有智慧能断,故说以无碍道正断,解脱道遮断,乃至佛智所断等。皆是有所得意。若依此吕,明不立不破,就是无有烦恼可断,也无明慧能断。故经云:“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有解?若能悟得无缚无解,法性平等,才能真正断除烦恼,证大菩提。

   六者,上来正破一切凡夫外道,今此一品名为释破,所以名为释破者,是解释破的真实意义。上来批破神我,因为凡夫外道都执著有个我,其实并没有我,只是颠倒妄想认为有个神我,上来破一异等法,实际也没一切法可破,只是颠倒妄想认为有一异等一切法,今破只是为制止众生的颠倒妄想,故言破耳,虽破实无所破。如下文说:譬如愚人见热时炎,妄生水想,逐之疲劳。智者告言,此非水也,为断彼想,不为破水。”又《维摩经》说:“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今同样是这个意思,为说明破即无所破,故是释破。

   所言破空者,凡有二义:一者外道等先执万化为实有,经过上来辩论研讨一无所有,我法江空,外人听了又执有空,堕有空边。为破外人空见故言破空。二者,论主初品明依福舍罪,依空舍福。从《破神品》到《破常品》研讨了人法都非实有,以释成空义,空义既成,依空舍福的意义便明显,若是利根外道,从此空门便入正道,但钝根的人又复执空,此空便不是入道入门,今此一品破除此空,令入正道,故言破空。

   甲一 破外人的断灭空

   乙一 破外人谓论主有能破的空

   外曰:应有诸法,破有破:若无破,余法有故一一修妒路

   汝破一切法相,是空若有,不应有一切空,以破有故;是破有故,不名破一切法。若无破,一切法有。

   就此有两番回答,明外人破于能破,即为二意;第一番问答破外人谓论主用空破有,明有能破的空,欲破此空而立有诸法。第二番问答破外人谓论主用有破诸法,明各执彼此故。今初番先问,即是攻难。外人攻难有二意:一作有能破难,二作无能破难,这是有无二关。“应有诸法,破有故”。这是就有能破攻难论主。原来外人执有,论主以空破有,上来外人以有救有救不得,今外人捉空来救有,用意还是立有以破空。故言“应有诸法,破有故”。站在外人的边凡有五意:一者,既有你的能破,便有我的所破,这是一切皆有,怎能说一切皆空?二者,你说诸法皆无实体,故一切皆空,假若能破是有,这怎能说一切皆空。三者,你有能破,我有所破,彼此都是有,我的所破既被你能破而破,你的能破也应被破,因为彼此平等,互相批破,你若破我,我也破你,为什么说你是能破,我为所破?四者,若能破所破二俱是有,应俱是所破,没有能破,既无能破也无所破,既无能破所破,何有胜负,哪有屈申?五者,若能破所破皆是有者,你枉设三空,舍福义坏依空舍福的意义便不能成立。

   “若无破余法有故”。这是外人就无门以破能破,也有五义:一者,若无能破何能破我,既无能破我义都成。二者,若无能破,有无是相对的,待于无能,则便有所。三者,无你能破,有我所破我是有见,无你能破你是空见。我有所破不失因果,无你能破无有罪福便成邪见,故经云:“宁起身见如须弥,不起空见如芥子”不因为有身见堕恶道故。五者,若无能破也无能申,你为何要建立中观,欲破邪显正呢?

   内曰:破如可破一一修妒路

   答上有无二难,虽答外人有无二难而不作有无回答,若作有回答,便受其有难,若作无回答,便著其无难。今答名反掷答,反掷答者,是将问题推给外人,让外人作答。比如双方踢球,对方把球踢过来,今还把球踢给对方。大意是:外人立一异情尘等法是所破,论主以空破有,空为能破,今外人欲破论主的能破,是故问道:你能破的空,是有?是无?若有能破,必有所破,一切皆有,故“应有诸法”。若无能破能破无故,余一切法应有。今将此有无二问还反问外人,你有所破没有?你若有可破,我就有能破,以我的能破,破你的可破,如上诸品便是,你若没有可破,我也无有能破,故言:能“破如可破”。又诸法本无实体,你执为实有,这是妄计为有,所破的有不能破立,你又执有能破,欲破此能破,这将所破和能破都推给外人,前就外人研求所破了不可得,今就外人寻求能破也不可得。你自执有能破,又以有无二义破此能破,此能破自无,不须我破。又你计有所破,又以有无二,义破此能破,此能破自无,不须我破。又你计有所破,计有能破,皆是你的虚妄分别,皆是所破,故言“破如所破”。又你所破是有,我能破是空,以空破有,是空有相待,你的有既不能成立,我能破的空也不保留,空也是空,故言“破如可破”。

   汝著破故以有无法破是破。汝不知耶?破成故一切法空无所有,是破若有已堕可破中空无所有;是破若无汝何所破!如说无第二头,不以破故便有;如人言无,不以言无故有,破可破亦如是。

   注文有二:一是叙外执,二是答外难。“汝著破故”就是叙述外人上来实无可破而执可破,也实能破而执著有能破。实无所破能破,无而谓有,反而要以有无二义破此能破,岂不可笑!这也是释反掷义。“汝不知耶”?以下第二答外难,“破成破一切法空无所有”,这是说能破若有,便破一切法皆空,哪里还有诸法的存在的余地,这是答外人“应有诸示,破有故”。外人此意:若有能破便有所破,能破所破皆有,不应是空,故今释言:此破若有,便破一切法为无所有,是诸法皆空。又“是破若有已堕可破中”,本来所破是有,能破是空,假若能破是有,则早已堕入所破中成为无有。这有二义:一者外人欲破能破,这只是妄想,明空不可破。二者释明偈三意,空是无所有,空不名有,空也复空,故言“破如可破”即是能破如可破,所破空故能破也空。依外人的本意,欲破能破的空建立所破的有,天亲的释意,既不能令外人立有,也不许外人破空。“是破若无,汝何所破?”外人以有无二人欲破能破,天亲还以有无二义回答,能破若有便破尽一切法,故言“破成故一切法空无所有”,今言“是破若无,汝何所破”?你能破无所有吗?既不能破无所有,又怎能破我能破的空。“如说无第二头,不以破故便有”,是举喻说明,人只有一个头,第二个头是没有的,不因为说要割你第二个头,就有第二个头,“破可破”也是这样,能破和所破本非实有,不因为说要破,就有能破和所破。

   外曰:应有诸法,执此彼故一一修妒路

   汝执异法故说一法过,执一法故说异法过,是二执成故,有一切法。

   外人的目的还是立有诸法,以有彼此的不同证明有诸法。前一番破法外人谓论主用空破有,意在破空,今此一翻破外人谓论主用有破有,意在立有。外人问有二义:“应有诸法”立外人的所破,“执此彼故”,明有论主的能破。如破一异两品,外人说有一瓶三法一体,论主便说三法异体而破三法一体。《破异品》中,外人主张三法异体,论主用一家道理破三法异体。数论师主张因中有果生果,论主就破他的因中有果生果,胜论师主张因中无果生果,论主就破他的因中无果生果,乃到根尘常无常等也是这样,这就是“执此彼故”。既是彼此主张的不同,就是有诸法。

   注文中只举一异二义,以说明有彼此的不同。

   内曰:一非所执异亦尔一一修妒路

   上文外人说:“执此彼故”,就是说论主有时执异破一,有时执一破异,执此又执彼,岂无诸法?今论主回答道:一不是我所执,异也不是我所执,我都无所执,哪有主张!执作定解,就是主张。前文数论师主张三法一体,我就其所说,研求三法一体不可得,次胜论师主张三法异体,寻求研计也无所有,我何尝有执!我若执一体,便同僧…

《百论释义破空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百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