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遍瓶亦應遍。若分有者,虛空但是分,無有有分名爲虛空,是故虛空非遍非常。
注文有四意:一雙疊、二雙定、叁雙難,四雙結。“若瓶中向中虛空”這是雙疊,瓶中向中二處的虛空。“向中”謂洞中或屋中,這就是釋偈本“分中”二字。“是中虛空爲都有耶?爲分有耶?”這是雙定,反問外人你那瓶中虛空是都有十方整體的空呢?還只是一部分的空呢?定住外人的空義總不出這兩種。“若都有者”以下雙破二義:一者若瓶中空都有十方整體的空,則十方虛空盡在瓶中,瓶外應無虛空,這就不遍不常。若以爲瓶中的空是遍十方都有的整體空,那瓶也要遍十方都有,空既是遍常,瓶也應遍常,這是就都有責難外人。二者“若分有者虛空但是分”這是說若瓶中的空是部分有的話,這空只與瓶大小相結合成爲部分,這正釋偈本中“分合”二字,那虛空只是一部分一部分的,沒有什麼遍常整體的虛空。這是正破,就是偈本中所說的“分不異”。所以注文最後說:“是故虛空非遍亦非常”,這是雙結。
丙二 破虛空住處
外曰:定有虛空,遍相亦常,有作故一一修妒路
若無虛空者則無舉無下,無去無來等,所以者何?無容受處故。今實有所作,是以有虛空,亦遍亦常。
前一番是破虛空的體,今是破虛空的用。偈本先疊虛空遍常的體,“有作故”是說明虛空的作用。虛空是容納的作用,因爲有虛空,人們才可以上舉下俯,才可以有去來造作等活動,若無虛空容納的作用,人就動彈不得,便無作爲了。
內曰:不然,虛空處虛空一一修妒路
若有虛空法應有住處,若無住處是則無法。若虛空孔穴中住者,是則虛空住虛空中,有容受處故,而不然,是以虛空不住孔穴中。
論主總有二破,一破虛空還住在空中,次破虛空住在實中。外人既言人物皆住在無礙的虛空中有所作爲活動,若無虛空容納便不得有所作爲活動,由此可知虛空是人法的活動住處。今次問虛空,虛空既是實有的一法,也應該有它的住處,虛空住在何處?若言虛空無住處,今問別的事物皆有住處爲什麼虛空獨無住處?又若言虛空無住處,那虛空便是無法,就是沒有虛空。你若定言有虛空法,虛空應有住處。若言虛空有洞穴中住,在霄漢中住,這是虛空還在虛空中住,那應有兩種虛空:一是能住的虛空,二是所住的虛空。若有兩種虛空,虛空便有部分,有能住的部分,有所住的部分。若虛空可分成部分,便是無常和不遍。
亦不實中住,何以故?實無空故一一修妒路
是實不名空,若無空則無住處,以無容身受處故。
第二破虛空住在實物中,實物中充滿礙物,如鋼鐵石頭中間無有空隙,無有容納處,故虛空不在實中住。前明虛空住在空中,便墮能所二空,今避免能所二空,住在實中,實中不能住,故進退爲難。又實中無空,空則不遍,若實中有空,則不名實。
複次,汝方作處是虛空者,實中無作處故則無虛,是故虛空亦非遍亦非常。
這是天親的演破。外人前文說“有作故”證有虛空,可以去來造作活動,實中不能造作活動便無虛空,故知沒有又遍又常的虛空。
丙叁 破虛空相
複次,無相故無虛空。諸法各各有相,以有相故知有諸法,如地堅相,水濕相,火熱相,風動相,識知相,而虛空無相是故無。
一切諸法皆有相狀,故知有諸法,如地水火風識五大各有各的相狀,而虛空沒有相狀,故知虛空是無。
外曰: 虛空有相,汝不知故無,無色是虛空相。
第二外人救。虛空有二相,一者標相,二是體相。對比有爲是有,便知無爲是無,就是用有爲法作爲無爲法的標相,故言“無色是虛空相”,就是以無色處爲虛空的標相。二是消滅有相法而得空無,這是空的體相。空有二相,而你不知,說爲無相。
內曰:不然,無色名破色,非更有法,猶如斷樹,更無有法,是故無有虛空相。複次虛空無相,何以故?汝說無色是虛空相者,若色未生是時無虛空相。複次色是無常法,虛空是有常法,若色未有時應先有虛空法,若未有色無所滅,虛空則無相,若無相則無法,是故非無色是虛空相,但有名而無實。諸遍常亦如是總破。
第叁破救,文有叁段,都是破虛空體相的,虛空無體,哪有體相?第一就是無體破。外人說:虛空有相,無色處是虛空相,天親破道:“無色”處只說明是沒有色,不是說更有什麼東西,比如說伐樹,此樹被伐斷運走了,就是說此樹沒有了,另外還能說明什麼?這怎能說明有虛空相?複次虛空無相,第二段文明虛空無相,本對有相,說明空相,比如滅了色相,名爲空相,假若本來就沒有色相可滅,又如何對比證明有虛空相?可見虛空本來無相。“複次色是無常”以下,第叁就常破空相。色是無常法,故有生滅相,虛空既是常法本來已有,已有的法不可見不可觸。故知本來無相本來無有。破虛空相一章無“修妒路”者,應知這是天親的義破,龍樹《中觀論·觀六種品》廣破虛空相,故提婆此論省略,天親爲充實《百論》故又詳細。
乙二 破時間
外曰:有時法、常、相有故一一修妒路
破時間是常。大破虛空後破時者,外道見識淺識與世人相同,見年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故謂時間是常。又時間前推無始,後思無終,故言時法是常。外道釋時間有兩家不同:一者執時間是常、是萬物的了因,了謂了解也是明了,因時間的四季不同,可以了知萬物生長的情況不同。《智度論》說:時是不變因,時體是常故名不變。又萬物自有生滅去來,而時體無有變易,故名不變因。二者又有外道計別有時體,是無常法,能生萬物也能殺萬物,如草木禾苗,春生冬死,名爲萬物的生殺因,如有偈雲:“時來衆生熟,時去則摧促,時能覺悟人,是故時爲因。”佛法中也有兩種說法,譬喻部說別有時體,非色非心,其體是常而法是無常,但法在時中生存活動,其次毗昙、成實、唯識、中觀各家,皆言時無別體,因法假名時。此論外人立時是常,屬前第一種說法。偈本外人立義有叁:一明實有有時法,二明時體是常,叁憑相可知,如憑借草木花果等知有春夏秋冬四季。
有法雖不可現見,以共相比知故信有。如是時雖微細不可見,以節氣花實等故知有時。此則見果知因。複次,以一時不一時久近等相故可知有時。無不有時是故常。
注文先釋偈本“相有故”釋二種相,一是標相,以借別的物事相對比得知名爲標相,如“有法雖不可現見,以共相比知故信有”。這裏是比如見人在走,從東村到西村,但人看不見太陽在走,只見東出西落,這樣,雖看不見太陽在走,將人比日,就知道太陽也在走,這是以標相推理比知有時。“複次,一時不一時久近等相故可知有時”,這是舉時間的體相說明有時。若以一小時爲“一時”,兩小時叁小時等就名爲“非一時”。一日爲近,百年爲久,這都是時間的概念。
內曰:過去未來中無,是故無未來一一修妒路
此文破叁世時間是常,而正提住外人過去是常以破未來。過去時既是常,既過去時定住在過去,不轉作未來,過去從不屬從未來中所轉,即未來中無過去,故言“過去未來中無”。以過去定住在過去,不轉作未來,“是故無未來”,若約叁世說,此處尚欠兩句,一是應有“過去現在中無,是故無現在”。二是應有“現在未來中無,是故無未來。”偈本只是舉始及終爲言耳,只是捉住過去破未來,文含此義,在言省略。
如泥團時現在,土時過去,瓶時未來,此則時相常故,過去時不作未來時。汝經言:“時是一法是故過去時終不作未來時,亦不作現然時。”若過去作未來者則有雜過。又過去中無未來時,是故無未來。現在亦如是破。
注文有四:初一明叁世時相不同而體是常。第二正破未來時,破未來時又有二:一過去不轉作未來破,二過去轉作未來破。第叁過去時中無未來時破。第四例破現在時。“過去時不作未來時”,就是說過去時不轉作未來時,理由是外人主張時法是常,常法是不能改變的。又你外道經中說時間是一常法,既然是一種常法,那麼,過去便定住過去,怎行能轉變成未來呢?本來一年四季周而複始是可以轉變的,但若說時間是常就不能轉變,所以小結說:“是故過去時終不作未來時”。不但不能轉作未來時,同樣也不能轉作現在時,因爲常法是不能轉變的。其次,假若說過去時能轉變作未來時,這有兩種過錯,一是違反外人時法是常的宗旨,自相矛盾;二是未來時有雜亂的過失。這未來時是由過去轉變過來的,故含有過去的成分,未來時又會轉變成現在。故又有現在的成分,這豈不是雜亂嗎?故轉也不是,不轉也不是。“又過去時中無未時故無未來時”這是第叁就過去時中無未來時破未來時,都是以過去時破未來時。“現在亦如是破”。這是第四例現在時,這就是說:破未來時如上文所說,現在時也應這樣破,應當說:“過去時不作現在時,汝經言時是一法,是故過去時終不作現在時,亦不作未來時。若過去作現在者,則有雜過。又過去中無現在時,是故無現在。這都是以過去時是常,破未來時和現在時,若無未來時和現在時,也就不會有過去時,所以過去,未來和現在時皆不得成立。
外曰:受過去故有時一一修妒路
汝受過去時,故必有未來時,是故實有時法。
上文論主捉住過去是常,明過去定住在過去,過去不轉作未來,故未來中無過去,也是過去中無未來,故未來中無過去,也是過去中無未來,故言“過去未來中無,故無未來。今外人說:你只是不承認有未來,但接受說有過去,若有過去,必有未來。
內曰:非未來相,過去一一修妒路
此文我國古代有叁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說:“非”字就是無,意謂既無未來何有過去:故言“非未來相,過去”。第二種釋雲:我先說是無未來相耳,不是接受你說的過去…
《百論釋義破常品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