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陀▪P13

  ..續本文上一頁緣。據摩诃僧只律卷一說:有“攝僧;極攝僧;令僧安樂;折伏無羞人;有慚愧者得安隱住持,不信者能信;正信者得增益;于現法中得漏盡;未生諸漏令不生;正法久住”的十種因緣。…坦十者,是釋尊製戒律的動機與目的;而正法久住,可說是最後的目的,從正法久住的觀點說:佛弟子要有組織的集團,才能使佛法久住世間。這偕團的組合,釋尊是把它建築在律製的基礎上,嚴格的紀律,成爲攝受僧衆的向心力”。

  現在把這十種因緣,簡單的來予以說明。攝是攝受,亦即是組織,就是要攝受僧衆,定要把僧衆強有力的組織起來,而且要組織得極爲嚴密,不容有絲毫的松懈,所以稱爲“攝僧、極攝僧”。如何得以強有力的嚴密組織

  這當然足以律製爲其大木。僧團的律製,等于國家的憲法,爲促進僧團和合的不二法門。如沒有共同遵守的律製,你要這樣,他要那樣,行動、語言、意見不能一致,僧團當中那裏還會有和樂的“氛

  可見嚴格的律製最爲重要。

  有了嚴格的律製,爲僧衆共同遵守,大家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做的,自然各安其分的,不致做出毀法亂紀的勾當,引起彼此問不必要的料紛。如此就能“合僧安樂”的精進修學佛法,不會終日爲人我是非而分心,道業也就一天天的增進。其中縱然有些不安分的份子,因有鐵一般的嚴格律製,有誰做了違犯僧團的事,就得接受有力的製裁,如不心悅誠服的接受,很可能的被逐出僧團,所以無羞恥的僧人,不得不爲律製之所折伏!

  真心爲道而來參加僧團的,大都是具有高度的慚愧心,不特不會做出有違律製的事,亦不樂意見到僧團的亂糟糟,所以願在融洽和合的僧團中,安安心心的精進爲法,免因僧團的紛亂,退失自己的道心,是爲“有慚愧者得安隱住持”。僧團中的純潔份子,如紛紛的退出僧團,是即顯示這個僧團,有了極爲嚴重問題。所以如何使真心爲道的得以安心的修道,亦是僧團所當特別注意的課題,而能做到這一點的,亦爲嚴格的律製是尚。

  佛法的流行世間,是流行于廣大社會中的,離開了社會人群,何有佛法的流行

  可是世人的認識佛法,甚至進一步的信奉佛法,不是由于佛法的理論高超,而是由于僧衆的德行卓越,如果僧團不能做到和樂清淨,世人對于佛法就要另眼相看,不特不會信奉佛法,甚至認爲佛法非是。這末一來,佛法流行,當然成爲嚴重問題。所以要在廣大社會中,做到“不信者令信烏、“正信者得到增益”,僧團的和樂清淨,該是必要的前提。

  合社會人群的信奉佛法,不用說是重在利他,但佛法從來不忽略自己,所以在僧團中的每個成員,還得爲淨化自己的身心,追求究竟的解脫自在,努力不懈的修學佛法。佛法的修學本在個人,但在健全僧團中修學,所謂以衆靠衆的,易達身心的清淨,因而, “于現法得漏盡”、“未生諸漏令不生”。換句話說:已生的煩惱可以使它斷除,未生的煩惱可以使它不生,確實完成身心的淨化,真切得到個己的解脫,實現最初學佛的目的!

  “和樂清淨的僧團,能適應璟境而獲得社會的信仰,能淨化身心而得個人的解脫;不忽略社會,不忽略自己,在集團中實現自由,而佛法也就達到“久住”的目的。釋尊以律法攝受僧衆,把住持佛法的責任交給他,僧團爲佛法久住的唯一要素,他與佛陀、達磨鼎立而稱爲叁寶”。“正法的久住,要有解脫的實證者,廣大的信仰者;這都是要依和樂清淨的僧團而實現”。佛陀建立清淨僧團的深心悲願,時至末法的今日,我們還得有所體認。

  四 在王舍城的教化

  佛爲少數僧衆建立了僧團,由于僧團的和樂清淨,大家一心的趨向解脫,以致博得社會的好感,而且在佛的慈風化雨之下,不特廣大人群接受佛陀的敵化,並有很多的異致徒,加入風紀嚴肅的僧團中來。如佛到摩竭陀國去宣傳覺吾,經過王舍城西不遠的伽耶山,知道山中有聞名四海的叁位同胞的苦行高士,其名叫做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都是學識淵博,道行高超的人,所以國內人們對他們都很敬重,向他們受教的人也是很多。他們是奉事火神的,經中稱爲事火外道,與西方波斯國的拜火教有點相近。大聖佛陀爲了濟度他們,特自登山去尋訪他們,首先所訪的是優樓頻螺迦葉。大概由于天色晚了的關系,釋尊請求在此逗留一宿。當時大迦葉波回答說:“你要在此住一宿本沒有問題的,不過這兒只有一個火窟,是大毒龍所止住的,除此更沒有別處可供你住,爲了你的安全,我想你還是另覓妥當的地方休息”。

  迦葉波雖是這樣的婉拒,但佛仍然再叁的請求,而且終于走進火窟中去住,正念不動的結跏跌坐。可是到了夜間,毒龍遙見釋尊,不禁嗔怒勃發,立即口吐毒焰,使得整個窟內,大火燃燒起來。佛陀不但沒有畏懼之情,且入火光叁昧遍身出火,使毒焰一點不能觸及佛的身體。經過一個短時期,火焰就全部熄滅。毒龍感于佛陀的威力,知道佛是不會被毒害的,懷著一股慚愧的心情,垂頭爬到佛的面前,竭誠的表示歸順。

  大迦葉波遙見窟中,曾于夜間熾然火起,慨歎的認爲佛已被毒龍的火焰活活的燒成灰燼,特于清晨懷著哀憐的心情,率領衆弟子到窟中去看個究竟。那知事實大爲出其意料的,不但釋尊沒有被活活的燒死,毒龍反而被降伏盤身在缽中。大迦葉波深爲詫異,認爲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得到的,一定有他最高深的道行,才能把這毒龍降服,于是不顧自己當時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怎樣崇高的地位,亦不問自己是怎樣的年高德重,乃向年輕的釋迎牟尼請教。

  當時釋迦牟尼開示他說:“外在的火不論是怎樣的猛烈,都不足有所畏懼的,最可畏懼的足吾人內在的火,亦即所謂貪嗔癡的叁毒大火,如這大火燃燒起來,一切都會眼著燃燒,你這祭壇上燃著的火算得什麼

  老實告許你:你們奉事火神不是正當的辦法,亦不能因此而得身心清淨自在,你們如要得到身心清淨自在,唯有立即撲滅尚在身心中燃燒著的叁毒之火,一日叁毒之火沒有撲滅,一日不能得到自在清淨,這是最爲要緊的”!

  佛陀指出他們事火的非是,同時又爲他們說四聖谛理。聽得他們個個動容,認爲真理確在這裏,于是大迦葉波接受佛的敔化,願意悔改過去的錯誤,將向來所用的各種事火器具,毫無吝惜的抛入河中,率領五百弟子一同投入佛門轉奉佛教。接著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受大迦葉波的影響,亦各率領二百五十弟子投入佛門修習梵行。迦葉波叁兄弟及其弟子加入佛教陣營,佛陀率領這一千余弟子,浩浩蕩蕩的進入了首都王舍城。

  佛陀一行進入了王舍城,城內人民知道釋迦牟尼已經得道成佛,叁迦葉波亦投入佛門爲佛的弟子,惹起全城人士轟動起來,大大的予以注意和驚歎。特別定叁迦葉波依大沙門出家學道,起初更是令人半信半疑,因他們是受全國人民素所尊敬的叁大高士,甚至有人把他們看成是阿羅漢,怎麼忽然成爲釋迦牟尼的弟子

  及至後來真的看到迦葉波叁兄弟現身說法,當衆宣布事火的非是,並略述他們從佛出家的經過,認唯佛法可得解脫二運才疑團盡釋。

  由于有迦葉波叁位高士做榜樣,于是全城人民爭先恐後的,都來虔敬的歸依佛門,成爲佛陀座下的弟子,使得佛門有了更光輝的前途。國王頻昆娑羅得到這個大喜消息,立即無限愉快的率領群臣和家族,到城中去迎接佛陀的到來。頻昆娑羅王一見到佛陀,即跪在佛的腳下,向佛陀誠意的祝福。同時當衆宣布:從現在起,放棄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信仰,改信能得解脫的佛教,做個極虔誠的佛教徒,並願爲佛教的外護。由此可以想見佛陀的感化力。

  這位改變信仰的頻昆娑羅王,當時也還不過是個叁十多歲的青年國王。自他歸依佛後的數十年中,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初願,總是一直的熱心事佛,對于佛教中人竭力加以衛護,曾經貢獻不少力量傳揚佛教。由于摩竭陀是當時印度著名的強大王國,加以文化程度亦比其他各國高,因而在佛法的弘揚上,確實得到有利的發展,何況還得到國王有力的護持

  所以以摩竭陀爲中心的弘化工作,很快的就向四方傳播出去,成爲佛教有力的據點!

  當時城中有位迦蘭陀迦長者,有塊面積很大的竹園,原是借給婆羅門徒用的,現在特地收同敬獻佛陀。頻昆娑羅王爲求佛陀常住在國內教化,不甘落于長者之後,乃撥巨款在竹園內,建立一座規模宏大的精舍,以供佛陀及佛弟子在那裏居住,這就是後世佛徒所豔稱的竹林精舍。頻昆娑羅固是諸國王中第一個歸佛的國王;他所建築的竹林精舍亦是佛教最初的伽藍。這精舍,不但是佛教化強大據點之一,亦是佛及僧衆經常夏安居的理想場所。

  佛及弟子們住在竹林精舍,經常到王舍城去軟化,也許由于頻昆娑羅王歸佛的關系,在短短的兩個月內,佛教的勢力伸展到整個王舍城,不但有很多人歸依在佛陀的座下,而且有很多人離開家庭來從佛出家。于是清淨僧團也就逐步擴大,成爲有力的教團。

  當時王舍城中有個教團,是由刪閣耶所領導的,其下有兩個出色的教徒,從他修道以追求真理,可是不論怎樣都不能得到真理消息。及至刪閣耶離開了人間世,他們各自率領二百多個弟子,成爲兩派的有名宗師,分區軟化極得人望。可是他們仍然爲得不到真理消息而苦惱,不過他們的感情卻極爲融洽,于是相約誰個得到真理的消息就告訴誰。

  一天,舍利弗到王舍城去行乞,在一個城門口,碰到了阿說示比丘,覺得他的威儀慈容,迥然不同于一般常人,知道定是一個有道的行者。于是走到他的面前,很誠摯的向他問道:“你是從什麼人修學的?你的老師平時對你說些什麼道理

  可不可以告訴我一點”?

  阿說示很客“的回答說:“我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佛對我們說的道理很多,因我是個進入佛門未久的初學,了解得還不怎麼深入,只好將佛所常說的四句話轉告于你:“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一向具有高度智慧的舍利弗…

《人間佛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