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陀▪P17

  ..續本文上一頁慈悲的對她們說:“你們既是這樣誠意的發心出家,我不得不勉強的滿足你們願望,但我要向你們舉出八個條件,你們如能接受而嚴格的遵守,現在就讓你們加入教團爲僧”。波閣波提等一心出家學道,只要達到出家學道的目的,什麼條件都不成問題的,所以她們歡欣的齊聲說:“請佛說出你的八個條件,我們絕對無條件的嚴格遵守,自信是不會有所違犯的”。從這亦可看出她們要求出家是如何的熱切。

  佛見她們這樣爽快的答應,就說出如下的八敬法,亦名八敬戒,亦名八尊師法,亦名盡形壽不可過法。一、已經年高百歲的比丘尼,見到新受戒的初歲比丘,應起恭敬禮拜,敷清淨座請坐。二、比丘尼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任意的罵謗比丘。叁、比丘尼不得舉比丘罪,說比丘過失,比丘得舉比丘尼罪,說比丘尼過失。四、式又摩那(學女)已學六法戒,要想進求具足戒,應從衆僧求受大戒。五、若比丘尼犯僧殘罪,應于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痙。六、比丘尼于每半月內,當于僧中請教授人,開示指導應行律法。七、夏安居時應往比丘衆所,若住止處無有比丘,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八、夏安居圓滿,應當詣僧中,求自態之人,行真切忏侮。如此八法,若能盡形壽的奉行不懈,恭敬尊重的無所違越,不特對你們有很大的利益,就是對正法住世亦不會有何影響。波閣波提等聽了佛說八敬法,立刻同報世尊說:“這是你老爲防止正法不致變成混濁的一番苦心,我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現我代表大家向佛陀保證,我們絕對盡形壽的頂受奉持,決不辜負你老的慈心德意”!佛之所以嚴格立此八敬法,中含卷第二八瞿量彌經說:“阿難!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正法當住千年,今失五百歲,余有五百年”。關系正法如此重大,佛陀怎不小心謹懼

  尼衆僧團既巳建立,隨後陸續來出家的,當然也就漸多起來。如耶輪陀羅、蓮華色、曠野等諸長老尼,都成爲尼衆中的傑出者。特別是蓮華色的出家,實有感于愛欲倒亂。因她發現過去與母曾共一夫,後亦與女同一佳婿,以致覺得生死迷亂,竟然到達這個程度,不能不說是衆生的顛倒,于是認爲不出家修道以斷愛欲,像這樣的倒惑是無由得息的,便離開她所熱愛的丈夫,走到只樹給孤獨園的門口。聽佛爲圍繞的大衆說法,不禁有所領悟,忘記了饑渴疲乏,要求從佛出家勤求解脫。佛合波閣波提比丘尼,度蓮華色出家受具足戒。她能不忘初心的勤行精進,因而越愛欲河,成阿羅漢具八解脫。從此容光煥發,有勝于出家前。是以當時女衆的出家,能修行證果的,可謂不成問題。因爲男女生理上所表現出的不同形態,並無礙于同樣可以修道解脫。佛對女衆出家初示相當的躊躇,並不是認爲她們不是道器,而是爲了正法久住著想,其中絲毫沒有輕視女性的意念存在,這是我們所當知道的。

  八 內讧外患的逼來

  世間事往往是相成相反的,沒有始終一帆風順的下去。當感化的區域日漸擴張,教團的勢力日漸增大,外在的壓力固然一天天的逼來,內部的紛爭也就一天天的明朗,使得內外都産生了嚴重問題。幸而,內部的紛爭不久趨于安定,外來的禍患反證佛德崇高,並未影響佛教的發展,能說這不是佛陀的偉大德化

  對于宗教領袖或宗教徒的破壞,最佳的武器莫過于利用女人。佛在世時就曾受到這樣的打擊。如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爲無數大衆宣說法要,有個宿罪深重的摩那只女,是極端信奉外道的信徒,她受外道的愚弄擺布,在腹部系帶一個木盂,使肚子隆隆的鼓起,參加到大衆中去聞法。可是當大衆聽得入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時,她覺得佛法這樣的感人,如不再破壞還等待幾時

  于是從座位站起來,指著鼓起的大肚皮,對著廣大的聽衆說:“你們只知釋迦會善爲說法,以爲他是一個大覺者,不知他與我的特殊關系,使我懷孕已有了幾個月,請看我的肚皮就可證明,決不是我來陷害他的。釋迦!你與我有這樣深的情義,爲什麼現在只顧說法,對我事不作妥善安排”

  時在會的聽法大衆,不論對佛有信仰或無信仰的,都將目光投射到佛的面上,看看佛有怎樣的反應表情。當然,聽衆中的正信佛徒,絕對不會以爲是真,但不是佛教信徒的邪見者流,看到這一幕活生生的事實,自以爲佛與該女有著不尋常的關系,所以對佛另眼看待。

  可是佛在當時,仍然不動聲色的安坐在法座上,根本沒有把這當作一同事,以待事實證明女子的誣謗。就在這個當兒,在佛後執扇而瘘的釋提桓因,深惡此女妄興惡意的謗佛,乃變化一只白鼠,攢入該女的腹部,咬斷系盂的布袋,木盂滾落到地下,發生震天的大聲,尋有一人從座而起,手執木盂對該女說:“這就是你欲誕生的嬰兒嗎”

  不僅使該女慚愧得無地自容,亦使意欲破壞佛陀聲譽的外道邪衆,遭遇到一次羞辱的失敗,不自覺的向佛表示真誠的忏悔,確認佛是德高須彌的聖哲。

  佛陀經過這次事情,沒有退失度衆悲心,照樣到處弘法利生,但是邪見深入的外道徒衆,並沒有死掉破壞佛教發展的一念心,仍然尋求機會子佛打擊,而所耍的手段還是利用女人,因爲這對宗教領袖,最易受到無情傷害。當時有個相當出衆的青年女子孫陀利,在外道首領花言巧語的勸誘下,願經常的出入于祗園精舍,名義當然是爲見佛聞法,可是走了一個短時期,外道以爲機會已經來臨,特地出重金雇殘暴不仁的凶手,在一個黑暗無光的晚間,當孫陀利走到祗園精舍附近時,出其不意的一刀結束她的生命,並將她的死屍埋在那裏。到了次日向外宣稱,有個漂亮少女失蹤。政府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偵騎四出尋覓,終于在祗園附近,發現孫陀利的死屍。因而外道更振振有辭的,說孫陀利經常在祗園走動的,一定是祗園中的僧人或領導者,所做出的不法好殺行爲。人命關天,政府對這嚴重的人命案,必須予以公正的處理,不能讓不法之徒逍遙法外,以杜絕慘殺案的再度發生。

  對佛及僧衆具有高度信心的人,當然不會輕信這些無稽的爛言,但也總希望這個惡毒陰謀,有個早日揭穿的一天,免得外人疑神疑鬼的,以爲這個悲劇發生在精舍裏。後來波斯匿王,雖令限期破案,但若不是罪惡昭影的暴徒,內部發生金錢的爭執,無意中透露了謀殺的經過,始知這是外道所唆使的,目的在于嫁禍佛陀,使佛陀再也沒有面目,在舍衛城及各地弘宣正法,佛法自然也就沒有人信奉,達到他們破壞佛教的目的。結果,真相揭露,佛沒有被破壞到,反而自顯自己的醜,使佛法更如日麗中天的,受到廣大人群的信奉!

  外道發現這個好計未能得逞,再商其他的辦法來陷害佛陀。時舍衛城有個財産豐富的長者,名字叫做申日,由于他的善根薄弱,只知虔誠的事奉外道,不知對于佛陀的尊敬。外道看到申日這樣的誠心,就與他相互商議道:“現在佛受國王、大臣、長者以及全國人民恭敬尊重,我們簡直是沒有立足的余地,長期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接著,外道向長者獻計說:“你可請佛來到家中應供,但于飯中置放毒藥,複于門中掘五丈深的火坑,使來應供的佛陀,不是跌落火坑而死,就是受用毒飯而死”。這是雙料致釋尊于死地的方法,不能不說他們計謀的毒辣。而邪見熏心的申日長者,竟無保留的接受外道的毒計。

  那知佛到來時,火坑變成蓮池,池中蓮華湧現,佛及弟子一一踏著蓮華而過,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害。長者見到計謀敗露,深知佛是具大德者,誠惶誠恐的項禮佛足,向佛自陳自己的錯誤,請佛不要用已放了毒藥的飯食,另外再行煮新鮮的飯食。可是佛令長者,仍持毒藥飯來,經過佛的咒願,毒性皆自俏去,吃了一點沒有受到傷害,可知佛爲世人所不能害的。

  心胸狹窄而排他性又極強烈的異教徒,用種種卑劣不正當的手段對付佛陀,都沒有收到實際破壞的效果。可是他們仍然不死心,仍用其他的方法來找麻煩,而且迫害越來越厲害,但是總歸無法達其目的,因爲威德巍巍的佛陀,不是世問任何人所能中傷得到的。

  外患不久固然息滅了,內爭亦沒有持續太久,隨又如水乳一樣的和合無間。僧團內部發生爭執的經過是這樣的:約在佛成道的第九年,亦即佛壽四十叁歲的那年,佛及弟子們在拘睃彌城外瞿師羅園過夏安居時,有個比丘做了錯誤的事而不自知,持律比丘見了,認爲他確曾有所違犯,于足就在衆中,舉出他的罪之所在,被舉的比丘高聲抗說:“我沒有犯罪,你舉罪不成,你是非法舉,不能做成羯磨”。這末一來,有的站在舉罪的一邊,有的站在被舉的一邊,立刻形成兩個不能調和的集團,彼此互相爭執成爲僵持的局面。舉罪比丘乃將實情向佛報告,佛特設法爲之和解,勸說雙方忍讓不爭,更不可互求長短的誹謗罵詈,並從此因緣集雙方比丘于一堂,爲說長壽王本生故事:“告誡大家怎樣的息诤,不要一味的堅執己見,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唯有忍辱無诤,況且你們定爲求解脫而來,怎能如世人一樣的作無謂的爭執

  怎麼不能像長生太子與梵施王的還共和合”!

  佛陀慈悲的說了上面的一番話,接著又諄諄的告誡說:“汝等出家爲道,同一師,同一學,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樂住。止!諸比丘!莫共鬥诤,共相罵詈,誹謗,互求長短。和合莫共诤!同一師學,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樂住”。可是燼管佛陀這樣的慈悲教誡,但爭執的諸比丘,不特不誠意接受,反而大膽的對佛說:“世尊!你老但自安住,這是我們之間的事,你老是大法王,不必問這些事,我們的鬥诤,我們自身會處理的”。

  佛見諸比丘這樣的無理可喻,知道一時不能使他們息诤,只好由他們自己反省自覺,獨自走去般那曼閣寺林,在村人所架的茅舍過夏安居。林中有阿冤樓陀、難提、金昆羅叁人,非常和合的用功修行。佛知道了就去與他們同住,並贊美他們的和樂合作精神,認爲唯有像這樣的融洽無間,才算是真正和合的僧團。如果一個團體,經常吵吵鬧鬧,黨同伐異的,像拘啖彌比丘那樣的相互…

《人間佛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