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名只树给孤独园,亦即一般说的只洹精舍。这精舍,据有部律说,佛在世时,有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十二游经则说,有十二佛图,七十二讲堂,三千六百间屋,五百楼阁。不但是个可容千人的大精舍,而且是个堂皇庄严的佛寺。不但长者对这精舍的建造很满意,就是只陀太子亦因自己的名字放在精舍的称号上,更是感到满心的欢喜,大家均认佛为精舍定名,是最大智慧的表现。
只树给孤独园建成以后,须达多很快慰的迎请佛陀及诸僧众到来,展开佛教的弘化工作。当佛及诸弟子安定的住了下来,首先来礼谒佛陀的是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他木久闻佛是人间的觉者,但从未见过佛,在他的七日中,以为佛是很年老的,但一见后,只不过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不免对佛的觉悟,感到高度的怀疑,认为年轻人不可能证觉的。于是对初来时的崇敬心,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佛为挫抑他的高傲狂态,特地开示他对年轻人的不可蔑视。蔑视青年人或看不起任何他人,都不是做人之道,做人应很谦虚的平等看待一切,特别是贵为国王的,更要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少的一视同仁,以为全体人民谋取最大的福利,让人人过著安居乐业的生活。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番开示,觉得佛陀的法昔,的确是不同凡响,不愧为人间觉者,实是人类的救星,于是对佛生起真诚的信仰,热切的请求做个佛的弟子,发心归依三宝,从此成为佛教最有力的护法,使佛教的声势更为播及四方。
从此,佛以摩竭陀与憍萨罗一一国为南北雨大中心,往复游化于恒河两岸的中印度诸国,用巧妙的譬喻,该博的事例,兴趣深长的因缘谭等,不择僧俗贤愚,不嫌贫富贵贱,不问男女老少,不别根性利钝,向所有的不同阶级,不同人众,说其各各适应的正法,教化社会的每个人群,使得受化的人群,不论是接触到佛陀的圆满而崇高的人格,不论是听闻到佛陀的甚深而微妙的说法,无不感到心满意足的接受佛化,归投到佛的座下,成为佛陀的弟子。是诸在俗弟子,到处奉献精舍或林园。如昆舍法在东园奉献鹿子母讲堂,或赴王舍城对岸吠舍离城,在城外大林建立重阁讲堂,或在西方憍赏弥城,建立瞿史罗园精舍等,因而使得教团更为扩大发展,闻风来归的信徒更为众多,各国国王信奉三宝的,确亦不在少数。这固得力于佛陀的完美人格,而佛所宣扬的真理之昔,尤为广大人群所信服,认为真理确是在佛陀的一面,唯有依止佛陀和奉行正法,才能真正得到真理的消息,所以纷纷的归依三宝信奉佛陀。
佛于成道后,弘化的道场,除了竹林、祗园二大精舍经常说法,还有如上所说的各个精舍和讲堂,亦是佛陀止住的说法处。其外,如王舍城外的灵鸶山和温泉林,吠舍离城外的牛角林,拘尸那揭罗城外的娑罗林,迦昆罗卫城外的尼拘律园等,甚至很多的山岗和林园,皆是佛陀随缘化度之所。总之,当时印度,东自瞻波,西至憍赏弥、摩偷罗,南自摩竭陀,北至迦昆罗卫,皆是佛陀游化的区域,可说圣迹遍于恒河两岸。受到法益群众,真是无法估计。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教团,是怎样有力的向四方发展,成为印度最具威势的教团,亦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教团。可是这个教团,在佛陀领导下,不论游化到什么地方,教团所需要的一切,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乃至一般日用品,都能得到信众的无私供奉,甚至有时一日达数百车之多,不能不说这是佛陀伟大的感化力!异教见到佛教教团的势力扩张和强大,自然会有异样的感受,因而佛教的外患,也就渐渐的迫来,这到下面再说。
七 尼聚教团的成立
初期从佛出家的都是男众,不见有个女人来从佛出家。到了佛的父王骂崩以后,佛暂住在迦昆罗卫城外尼拘律园,追思父王的逝去,以尽自己的孝道。想不到有一天,佛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突然率领五百释迦族的妇女,来到佛陀所住的尼拘律园。她们不是空手而来,还带来新做的两件袈裟,至诚恳切的供养佛陀。为满她们所愿,并使得广大福,佛陀接受过来,一件留著自用,一件代为施僧。在佛的观念中,自己亦是僧数,供养僧亦即等于供养了自己,而且这样供养所得的功德更大,所以佛不自私的全据为已有。佛在这个时候,当然亦会略为她们开示,到了开示完毕,佛以为她们就要告辞回去,那知她们不但不同去,摩诃波阁波提,反而向佛来个要求,请佛慈悲邻愍她们,让她们亦出家加入教团,以期在佛法的修学中,亦获得身心的大解脱,免长期的在生死中漂流!她们在净饭大王驽崩以后,似亦感到生死可畏,积极要求出家。
她们满以为佛会慈悲应允,那知佛竟毫无考虑的予以婉拒,说明学佛求生死的解脱,不一定要出家才能完成,在家修学同样可达目的。同时还对她们说:“不是我不慈悲你们,出家本是一件好事,但因过去诸佛没有女人随佛出家,未来诸佛想亦实行不许女人出家制度,我怎能例外的让女人出家?你们千万不要再向我提出这个要求,是无法接受你们这个要求的,你们应该立刻回去在家修学,如能安心的在家修学,假定我在尼拘律园,我会经常的指导你们,让你们稳步的踏上解脱大道”!摩诃波阁波提等,受到佛陀这样的拒绝,并未挫折出家的意志,仍继续的向佛恳求,可是经过再三的恳求,亦为佛陀再三的拒绝,始终没有达到出家的目的,只好珠泪暗流的礼别同去。佛是一位大觉者,知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一定还再来请求。为了避免她们的无谓料缠,在父王丧事治理完毕,就沿著恒河向东南而下,止宿于大林精舍,继续的进行自己度化众生的工作,不再为这女人出家的事操心!
佛去别处弘化,问题并未解决,立志出家的波阁波提等,在佛走了以后,仍然商讨如何出家的办法,以实现出家的初愿。大家商讨的结果,不论佛陀的许不许可,就自动的剃去了头发,著起了袈裟,追随在佛陀后,到达大林精舍,但不敢立即进去,只在门外痛哭流涕,希望以悲痛之泪,来感动慈悲佛陀,收留她们做个出家佛干。当她们采取这个行动,运用这个战术时,刚好阿难亦来到这个门前,看见波阁波提等这个狼狈情形,不仅感到大大的惊奇,而且深心极大的不忍,于是就问她们为什么如此
波阁波提代表大家说:“我们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只是想来从佛出家,日前曾向佛请求过,但未得到佛陀许可,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自动的削去头发,现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请你代向佛请求,无论如何请佛陀慈悲,满足我们出家的心愿,现在我们已经到这里,如不能达到出家目的,我们亦不想活著离去,生存世间亦没有意义”!波阇波提一边说一边哭,其他女众亦以泪洗面的立在一旁。
阿难见她们这样诚挚而坚决的要求出家,深深的打动了他的心弦,毫不犹豫的允代向佛说项,立即回到精舍内走向佛前,报告在门口所见的实情,并请佛陀慈悲接见波阁波提等。佛陀听说波阁波提等到来,知道又是为出家来求见的。于是佛对阿难说:“我不想接见她们,你要她们快回去,迟了恐赶不同家”!阿难听佛这样说,大大的感到意外,进一步的对佛说:“她们这次到来,似想从佛出家,而且态度坚决,连头发都刹去,看来怪可怜的,佛陀素极慈悲,怎可忍心拒绝
我看佛陀还是慈悲一下”!“不错,对于她们应该慈悲、同情、怜憨,但对一切众生又将怎样
我的正法住世又将怎样子现在固有很多众生还没有听到正法
未来众生更需要正法的指引,如果我慈悲她们,使正法流行受到影响,令广大众生无法得道,岂不是个更大损失
我为此事曾经多方面想过,总觉得是弊多于利的,我看你不要再为此事向我多说什么,你快到门口要她们立刻回去”。佛向阿难这样指示。
阿难虽经佛陀这样指示,但觉自己任务未能完成,似乎无法向她们作交代,于是进而对佛陀说:“兹来求出家的,不是普通女人,而是你姨母所率领的,特别是佛的姨母,她的淑德贤慧姑且不谈,单抚养你佛的长大成人,其恩德已经难以报答,现如拒绝她们出家,外人对佛作何感想
岂不要说佛是忘恩负义者
对佛的说法教化,岂不是要受影响
无论对佛本身及波阁波提等说,我都难以说出要她们同去的话,足以佛对这有重考虑的必要”!“你说姨母波阁波提对我有恩,我不但绝对承认,而且是无时或忘,我对她宣说正法,已经是向她报恩,至她要求出家,我实碍难照准。这不是说她出家后,不能如法的修行,不能证觉到果位,而是为了她们的出家,影响未来的教团很大,所以我不得不倍加慎重,我不能因自己的亲属,特地大开方便之门,让女众出来家为尼,如果稍为大意一点,结局真是不堪设想。阿难!你听我话,仍是要她们回去,不要再在此耽搁”。佛又这样的对阿难说。
尽管佛陀是这样说,阿难并未因此死心,仍然向佛苦苦哀求,甚至说出如果她们因此死去,岂亦限睁睁的由她们去,况且佛陀的出世,是为的度化众生,她们也是众生之一,而且是众生中的人类,怎么可以不子摄受?佛陀为此沉思了好一会,感到自己辛勤所得的大法,终于难逃不幸的法运,只好无可如何的逼不得已的对阿难说:“事情到了这个程度,一切由于因缘所转,只好一切随顺因缘,我所转的微妙*轮,亦唯听其自然发展,能流行到什么时代,就流行到什么时代,现在我亦不去多所计及,你要她们进来和我谈谈”!阿难得到佛陀这么一语,如释重负的飞也似的走出门口,很兴奋很快慰的对她们说:“你们的愿心可能实现,现在佛要和你们相见,你们应赶快的进去,接受佛陀的指示,不要有负佛陀的慈意”。五百善女人,听到阿难这样说,立即无限欢喜的,在波阁波提的领导下,走到大林精舍去,向佛陀头面接足的致最敬礼,并向佛陀表达最虔诚的感谢之意。
佛陀接受她们礼足后,再看她们可怜的样子,当不忍再拒她们所求。可是佛本其崇高智慧,深知女人的种种习“,为不使引导众生的大法,因她们的入道而沦亡,特以有条件的接受她们所求,所以很…
《人间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