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慈悲的对她们说:“你们既是这样诚意的发心出家,我不得不勉强的满足你们愿望,但我要向你们举出八个条件,你们如能接受而严格的遵守,现在就让你们加入教团为僧”。波阁波提等一心出家学道,只要达到出家学道的目的,什么条件都不成问题的,所以她们欢欣的齐声说:“请佛说出你的八个条件,我们绝对无条件的严格遵守,自信是不会有所违犯的”。从这亦可看出她们要求出家是如何的热切。
佛见她们这样爽快的答应,就说出如下的八敬法,亦名八敬戒,亦名八尊师法,亦名尽形寿不可过法。一、已经年高百岁的比丘尼,见到新受戒的初岁比丘,应起恭敬礼拜,敷清净座请坐。二、比丘尼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任意的骂谤比丘。三、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说比丘过失,比丘得举比丘尼罪,说比丘尼过失。四、式又摩那(学女)已学六法戒,要想进求具足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若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于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痉。六、比丘尼于每半月内,当于僧中请教授人,开示指导应行律法。七、夏安居时应往比丘众所,若住止处无有比丘,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八、夏安居圆满,应当诣僧中,求自态之人,行真切忏侮。如此八法,若能尽形寿的奉行不懈,恭敬尊重的无所违越,不特对你们有很大的利益,就是对正法住世亦不会有何影响。波阁波提等听了佛说八敬法,立刻同报世尊说:“这是你老为防止正法不致变成混浊的一番苦心,我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现我代表大家向佛陀保证,我们绝对尽形寿的顶受奉持,决不辜负你老的慈心德意”!佛之所以严格立此八敬法,中含卷第二八瞿量弥经说:“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余有五百年”。关系正法如此重大,佛陀怎不小心谨惧
尼众僧团既巳建立,随后陆续来出家的,当然也就渐多起来。如耶轮陀罗、莲华色、旷野等诸长老尼,都成为尼众中的杰出者。特别是莲华色的出家,实有感于爱欲倒乱。因她发现过去与母曾共一夫,后亦与女同一佳婿,以致觉得生死迷乱,竟然到达这个程度,不能不说是众生的颠倒,于是认为不出家修道以断爱欲,像这样的倒惑是无由得息的,便离开她所热爱的丈夫,走到只树给孤独园的门口。听佛为围绕的大众说法,不禁有所领悟,忘记了饥渴疲乏,要求从佛出家勤求解脱。佛合波阁波提比丘尼,度莲华色出家受具足戒。她能不忘初心的勤行精进,因而越爱欲河,成阿罗汉具八解脱。从此容光焕发,有胜于出家前。是以当时女众的出家,能修行证果的,可谓不成问题。因为男女生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并无碍于同样可以修道解脱。佛对女众出家初示相当的踌躇,并不是认为她们不是道器,而是为了正法久住著想,其中丝毫没有轻视女性的意念存在,这是我们所当知道的。
八 内讧外患的逼来
世间事往往是相成相反的,没有始终一帆风顺的下去。当感化的区域日渐扩张,教团的势力日渐增大,外在的压力固然一天天的逼来,内部的纷争也就一天天的明朗,使得内外都产生了严重问题。幸而,内部的纷争不久趋于安定,外来的祸患反证佛德崇高,并未影响佛教的发展,能说这不是佛陀的伟大德化
对于宗教领袖或宗教徒的破坏,最佳的武器莫过于利用女人。佛在世时就曾受到这样的打击。如有一次,佛在舍卫国为无数大众宣说法要,有个宿罪深重的摩那只女,是极端信奉外道的信徒,她受外道的愚弄摆布,在腹部系带一个木盂,使肚子隆隆的鼓起,参加到大众中去闻法。可是当大众听得入神,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时,她觉得佛法这样的感人,如不再破坏还等待几时
于是从座位站起来,指著鼓起的大肚皮,对著广大的听众说:“你们只知释迦会善为说法,以为他是一个大觉者,不知他与我的特殊关系,使我怀孕已有了几个月,请看我的肚皮就可证明,决不是我来陷害他的。释迦!你与我有这样深的情义,为什么现在只顾说法,对我事不作妥善安排”
时在会的听法大众,不论对佛有信仰或无信仰的,都将目光投射到佛的面上,看看佛有怎样的反应表情。当然,听众中的正信佛徒,绝对不会以为是真,但不是佛教信徒的邪见者流,看到这一幕活生生的事实,自以为佛与该女有著不寻常的关系,所以对佛另眼看待。
可是佛在当时,仍然不动声色的安坐在法座上,根本没有把这当作一同事,以待事实证明女子的诬谤。就在这个当儿,在佛后执扇而瘘的释提桓因,深恶此女妄兴恶意的谤佛,乃变化一只白鼠,攒入该女的腹部,咬断系盂的布袋,木盂滚落到地下,发生震天的大声,寻有一人从座而起,手执木盂对该女说:“这就是你欲诞生的婴儿吗”
不仅使该女惭愧得无地自容,亦使意欲破坏佛陀声誉的外道邪众,遭遇到一次羞辱的失败,不自觉的向佛表示真诚的忏悔,确认佛是德高须弥的圣哲。
佛陀经过这次事情,没有退失度众悲心,照样到处弘法利生,但是邪见深入的外道徒众,并没有死掉破坏佛教发展的一念心,仍然寻求机会子佛打击,而所耍的手段还是利用女人,因为这对宗教领袖,最易受到无情伤害。当时有个相当出众的青年女子孙陀利,在外道首领花言巧语的劝诱下,愿经常的出入于祗园精舍,名义当然是为见佛闻法,可是走了一个短时期,外道以为机会已经来临,特地出重金雇残暴不仁的凶手,在一个黑暗无光的晚间,当孙陀利走到祗园精舍附近时,出其不意的一刀结束她的生命,并将她的死尸埋在那里。到了次日向外宣称,有个漂亮少女失踪。政府得到这个消息,立即侦骑四出寻觅,终于在祗园附近,发现孙陀利的死尸。因而外道更振振有辞的,说孙陀利经常在祗园走动的,一定是祗园中的僧人或领导者,所做出的不法好杀行为。人命关天,政府对这严重的人命案,必须予以公正的处理,不能让不法之徒逍遥法外,以杜绝惨杀案的再度发生。
对佛及僧众具有高度信心的人,当然不会轻信这些无稽的烂言,但也总希望这个恶毒阴谋,有个早日揭穿的一天,免得外人疑神疑鬼的,以为这个悲剧发生在精舍里。后来波斯匿王,虽令限期破案,但若不是罪恶昭影的暴徒,内部发生金钱的争执,无意中透露了谋杀的经过,始知这是外道所唆使的,目的在于嫁祸佛陀,使佛陀再也没有面目,在舍卫城及各地弘宣正法,佛法自然也就没有人信奉,达到他们破坏佛教的目的。结果,真相揭露,佛没有被破坏到,反而自显自己的丑,使佛法更如日丽中天的,受到广大人群的信奉!
外道发现这个好计未能得逞,再商其他的办法来陷害佛陀。时舍卫城有个财产丰富的长者,名字叫做申日,由于他的善根薄弱,只知虔诚的事奉外道,不知对于佛陀的尊敬。外道看到申日这样的诚心,就与他相互商议道:“现在佛受国王、大臣、长者以及全国人民恭敬尊重,我们简直是没有立足的余地,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接著,外道向长者献计说:“你可请佛来到家中应供,但于饭中置放毒药,复于门中掘五丈深的火坑,使来应供的佛陀,不是跌落火坑而死,就是受用毒饭而死”。这是双料致释尊于死地的方法,不能不说他们计谋的毒辣。而邪见熏心的申日长者,竟无保留的接受外道的毒计。
那知佛到来时,火坑变成莲池,池中莲华涌现,佛及弟子一一踏著莲华而过,没有受到丝毫的损害。长者见到计谋败露,深知佛是具大德者,诚惶诚恐的项礼佛足,向佛自陈自己的错误,请佛不要用已放了毒药的饭食,另外再行煮新鲜的饭食。可是佛令长者,仍持毒药饭来,经过佛的咒愿,毒性皆自俏去,吃了一点没有受到伤害,可知佛为世人所不能害的。
心胸狭窄而排他性又极强烈的异教徒,用种种卑劣不正当的手段对付佛陀,都没有收到实际破坏的效果。可是他们仍然不死心,仍用其他的方法来找麻烦,而且迫害越来越厉害,但是总归无法达其目的,因为威德巍巍的佛陀,不是世问任何人所能中伤得到的。
外患不久固然息灭了,内争亦没有持续太久,随又如水乳一样的和合无间。僧团内部发生争执的经过是这样的:约在佛成道的第九年,亦即佛寿四十三岁的那年,佛及弟子们在拘睃弥城外瞿师罗园过夏安居时,有个比丘做了错误的事而不自知,持律比丘见了,认为他确曾有所违犯,于足就在众中,举出他的罪之所在,被举的比丘高声抗说:“我没有犯罪,你举罪不成,你是非法举,不能做成羯磨”。这末一来,有的站在举罪的一边,有的站在被举的一边,立刻形成两个不能调和的集团,彼此互相争执成为僵持的局面。举罪比丘乃将实情向佛报告,佛特设法为之和解,劝说双方忍让不争,更不可互求长短的诽谤骂詈,并从此因缘集双方比丘于一堂,为说长寿王本生故事:“告诫大家怎样的息诤,不要一味的坚执己见,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唯有忍辱无诤,况且你们定为求解脱而来,怎能如世人一样的作无谓的争执
怎么不能像长生太子与梵施王的还共和合”!
佛陀慈悲的说了上面的一番话,接著又谆谆的告诫说:“汝等出家为道,同一师,同一学,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乐住。止!诸比丘!莫共斗诤,共相骂詈,诽谤,互求长短。和合莫共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利益佛法安乐住”。可是烬管佛陀这样的慈悲教诫,但争执的诸比丘,不特不诚意接受,反而大胆的对佛说:“世尊!你老但自安住,这是我们之间的事,你老是大法王,不必问这些事,我们的斗诤,我们自身会处理的”。
佛见诸比丘这样的无理可喻,知道一时不能使他们息诤,只好由他们自己反省自觉,独自走去般那曼阁寺林,在村人所架的茅舍过夏安居。林中有阿冤楼陀、难提、金昆罗三人,非常和合的用功修行。佛知道了就去与他们同住,并赞美他们的和乐合作精神,认为唯有像这样的融洽无间,才算是真正和合的僧团。如果一个团体,经常吵吵闹闹,党同伐异的,像拘啖弥比丘那样的相互…
《人间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