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陀▪P18

  ..续本文上一页斗诤,共相诽谤骂詈,合僧乱不安,那里还像追求解脱的僧团

  佛陀发现到这点,觉得和合的僧团,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喜爱斗诤的,不免略感到失望,但愿他们的一群,有一天觉悟过来,现在暂予以默扩,做自己度化工作。正在这一个时候,舍卫城的给孤独长者,请阿难恭迎佛陀同园,佛就领众比丘归还祗园精舍。斗争的一群比丘,在释尊默然离去后,反省到自己的不是,又复不得信众的同情,乃自动的同去舍卫国,向在祗园精舍的世尊忏悔,愿无条件的灭此诤事,并愿以后不再斗诤,相互关顾的精进行道。佛即手指一只独行的野象,对诸来忏侮的比丘说:“无意和合相处的人,就如那只象的独行,是多么的凄凉

  又多么的孤单”

  诸比丘听佛这样说,更加友善的,一心一德的,在和合的僧团中,过著无诤的生活。至此,一个一分为二的破裂僧团,就又重行归于统一。在僧团中,最重要的是和乐无间,不能发生相互的斗诤,即或有时有著思想上的差异,亦当为保持僧团的和合设想,不可任性的坚执己见,以使僧团的发生分裂!

  佛教在当时的发展,虽遭遇到内外困境,但并未削弱佛教在各化区的势力,而且东至瞻波,西至憍赏弥、摩偷罗,南自摩竭陀国境,北至迦昆罗卫城,凡是佛的圣迹所到的地方,无不受到广大人群的热烈欢迎,其归依信奉佛陀、达摩、僧伽的,上至国王大臣,下至一般庶民,更是陆续的纷至杏来,而且他们的发心归依三宝,都是自发自动的,立志参加这觉人济世的宗教运动。其在家信众的模范人物:著名的优婆塞,有摩竭国王频昆娑罗及阿阇世,憍萨罗国王波斯匿,频王的侍医耆婆,波斯匿王大臣梨师达多弟兄,摄理迦昆罗卫国国政的摩诃男,舍卫城的豪商须达多,贫苦工人出身的难提波罗;著名的优婆夷,有频王妃韦提希,匿王妃末利,阿赊阁国有称王妃胜鬘,须达多妻善生,舍卫城的昆舍法,吠舍离城的贱业妇庵摩罗等。其他在家的男女信众,当然还乡得不可胜数。是诸信徒,不特热切的信敬三宝,奉献一切,并且诚挚的护持三宝,严街道场,如佛不是觉者怎会有这样大的感化力

  

  九 提婆达多的自立

  佛从忍辱无诤中,克服了内讧外患,木可顺利的继续做其度生的工作,但想不到在佛七十二岁的那年,突然发生了提婆达多脱离僧团自立的大事,不能不说是天大的大事。由于这件大事的发生,僧团固然受到极大的震撼,就是社会以及国家,亦都受到相当的困扰,因而有予以详为说明的必要。

  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与阿难陀为同胞的兄弟,亦是佛陀的从弟,在释尊少年受学时期,曾与释尊角力过一次,虽说他身高一丈五尺四寸,其力又是硕大无比,但终敌不过释尊的非凡体力,所以深知佛陀的武艺精强,文事超群。到佛成道后的第六年,同归故乡的迦昆罗卫,父王见到佛弟子的形貌不够庄严,为了光辉佛陀的左右,特劝族人青年貌美者从佛出家,一时发心愿追随佛陀的不少,提婆达多也是其中的一人。由于得到这些族人的出家,而且都n、《经过挑选了的,于是对僧团的发展,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动力。

  提婆达多具有高度的天资,学问既是非常的广博,个性又是非常的豪迈,自守更加是白洁无瑕。从佛出了家后,亦颇能守本份,经常修精苦的头陀行,甚至在十二年的长时期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可以说得上是僧团中的一重要分子。虽则如此,但他自视甚高,总以为自己超人一等,每欲以领导者自居,由于有这错误的一念存在于心,不免常常表现与众不同的特色,时欲以自己代替佛陀领导僧众,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就耿耿于怀的莫能释然!

  提婆达多脱离僧团自立,原因固然是很多的,而他具有反叛的性格,实为最主要的因素。具此反叛性格为因,假藉些微小事为缘,于是他走上独立自主的路线。

  经过传说是这样的:释尊有一年率诸弟子在拘啖弥城夏安居,于此期间,不但佛陀受到信徒的诚敬供养,就是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劫宾那等诸弟子,亦得到信徒的上好供养,独提婆达多没有受请应供,他不知这是信徒的意思,以为佛陀故意的冷落他,于是对佛深致不满,认为你是刹帝利族,我同样是刹帝利族,你是王太子出家,我也是王太子出家,况且我们是堂兄弟,有著血统上的关系,为什么舍利弗等可受供养,唯我不能受信徒供养

  真是岂有此理,愈想愈为“恼!于是心怀异志,想要另谋发展,不愿再在佛陀座下呆下去!

  相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向佛请求如何学习神通,佛知他为贪著世间利养而求神通,佛没有开示他如何学习这一法门,只是要他好好的修无常、苦、空、无我之义。他又以为佛恐自己修成神通,会超过佛而感到羞耻,所以不愿教他这一法门,因而更觉佛陀的自私,不足为人天师。于足去请舍利弗及目犍连指示,他们都知他的动机所在,同样要他修四非常义,不要贸然的学习神通。他亦以为他们怕自己会胜过他们,所以不肯教他学神足通。后来去找阿难,吐露自己心声,因为阿难在有学位,不知他的用意所在,就老实的告诉他修神通法,他离阿难以后,依所指示去修,很快的修成了神通,于是在教团中,兴风作浪起来。

  他得神通以后,离开拘啖弥城,飞往王舍城去,知道频昆娑罗王是佛最忠实的弟子,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他的意志,于是运用新得的神通力,诱惑王太干阿阇世。阿阇世见他有种种神变,以为他是一个得道圣僧,就诚心诚意的归信了他,并且对他非常恭敬尊重,要什么东西就供养什么。他为另树旗帜和佛陀对抗,特请阿阇世在伽耶山新造一个精舍,以便收徒蓄众。由于他的相貌与释尊极为相似,加上得到阿阇世太子的支持,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不合有乏,所以参加其教团的人,不久就得到五百众。看看自己的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于是异想天开的,大胆妄为的,竟劝阿阇世太子杀死父王自立为新王,而他亦欲谋害佛陀自立为新佛,所谓新王新佛并治。正因如此,所以后来佛子,总以恶逆太子的自立与反叛提婆的自立相提并论,实因他们当时,确是一个要做新佛,一个要做新王,而要做新王的阿阇世杀父,亦的确是由提婆的诱引,提婆亦实行暂时达到做新宗教领袖的目的。

  提婆的行动背叛长年师事的佛陀,自创佛所不许的别义,搅乱敔团的融洽和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无法予以否认。可是这种行为,在精神上来说,无异是欲扼杀佛陀,不特如此,而且后来在事实上,确有三次谋杀佛陀的举动。以致造成“出佛身血”的五逆罪之一。如有一次佛在耆阁崛山下坐禅,不知怎的被提婆发现,提婆以为谋害佛陀的大好机会到来,于是就走到山上,运用他的大力量,推下一块巨大的石头,以为这样可使佛陀碎骨粉身。那知巨石快要滚到佛陀身边时,立刻成为一粒一粒的碎石,端坐不动安然如恒的佛陀,仅有一个脚趾被小碎石击中流了一点血,其他根本没有受到伤害。提婆达多见到这次害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又收买七八个恶汉暴徒,行刺在石窟中坐禅的佛陀。他们本来凶煞恶煞的,以为一定可解决佛陀,那知他们见到佛陀的威德庄严,立刻就受到高度的感动,不特不再有杀佛的动念,反而归依在佛陀的座下,成为佛陀最忠实最虔诚的佛子。

  巨石击不死佛,暴徒受佛所化,照理应该同心转意的承认佛陀的伟大,那知恶见熏心的提婆达多,未放弃置佛陀于死地的恶念,于是就想以狂象践死佛陀。原因他已深知人是具有人情味的,很易受到感动而放弃计划的,但是象特别是狂象,狂陆发作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人,遇到它要想活命,绝对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向阿阇世太子调用狂象,以便随时结束佛陀的生命。一次,佛率领弟子在王舍城外托钵乞食,本是威仪庠序的次第而乞,不意忽有醉乱的狂象,从城中飞也似的奔出,而且向佛的托钵行列急驰而来。同行北丘见到这个惊险万状的现象,要求佛陀随同他们迅即离开,以免受到狂象的袭击,造成无谓的生命牺牲。但是佛陀仍然无畏的、优闲的、如法的次第乞食,并未如比丘们一样的感到惊慌。不一会,狂象奔驰到佛的身边,当大家正为佛陀生命安全感到担心时,想不到奔驰而来的狂象,见到安然无畏的佛陀,不但不伤害佛陀,并且很驯良的跪在佛陀的面前,接受佛陀慈手的抚摸!

  提婆屡次害佛都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就又想到争取佛弟子的来归,以瓦解佛陀所组合的清净僧团,到了他的僧团瓦解没有群众做基础时,那里还能成为宗教的领袖子想到这点,他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对他所领导的教团,严格的规定极为清苦的生活,以期博得当时祟尚苦行的群众信仰与尊敬。这就是提婆所唱说的五法是道:一、应终身的穿著粪扫衣,不得穿华丽的服装;二、应止住于树下石上或草庵,不得仕堂皇的厉舍;三、应绝对的茹素,不得食荤腥的饮食;四、应如法的次第乞食,不接受施主的别请;五、应每日一食,余时不得食。这五法,在苦行者看来,当然是难得的,但在佛陀看来,所谓衣食住等,应是一切自由,不必严格规定,因与离垢无关,设若太过拘束,反而妨碍正道,不能趣向涅槃,;佛法是以正道涅槃为目的的,怎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计较

  是以在提婆向佛宣说五法是道时,佛没有说这不好,且赞美他这样行是难得的,但要人人如法奉行,事实足就难以牧到。

  对这五法是道的论题,提婆与佛辩论了好久,但提婆始终不自反省,佛看他这样无理可喻,乃就寂然的予以默槟,不再和他谈论这问题。而他在佛离开后,竟向僧众宣布说:“我所规定的五法,是真正的解脱道,有谁可以遵守的,请立即的跟我走,我会领导你们进入涅槃城的”!那知他烬管这样声嘶力竭的呼唤,但佛弟子没有一个愿意眼著他走,他只好没趣的偕著自己弟子离去,想要引诱佛弟子的阴谋未能得逞!不特如此,追随提婆的五百弟子,由舍利弗、目键连的设计,复又归投到佛的座下。原因目连显示神通,身子宣…

《人间佛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