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陀▪P4

  ..續本文上一頁于欲樂的享受不夠,只要在欲樂方面給子他的滿足,可能就不會再有出世的想法,淨飯大王當時亦不外此想。爲了改變太子的出家思想,父王盡力的想出種種辦法,以使太幹的生活過得舒服快樂,且特別的選派了大批男女,在太子的前後左右,隨時聽候調派侍奉,不特物質享受不愁缺乏,還有種種娛樂逗他開心。

  淨飯大王雖這樣的以現世欲樂羁糜太子,但因太子生來具有厭惡浮華欲樂的性格,始終不爲這些欲樂所動,仍然不時的離開那些宴樂嬉戲的璟境,獨自走到後花園的樹下,木然的坐在那裏,深思人生的問題,大有不解決人生的問題,誓不罷休的態勢。

  五 耶輸陀羅的爲妃

  關于太子完婚的年齡,經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十六歲,有的說是十七歲,有的說是十九歲,有的說是二十歲。不過一般都說是十七歲完婚的,現在我亦采用此說。

  到了太子十七歲的那年,淨飯大王決意爲他完婚,以杜絕他的出世之想。當時願嫁給太子爲妻的,在同族中是有很多淑女的,但經淨飯大王的嚴密選擇,終于娶了耶輸陀羅爲妃。

  耶撩陀羅是佛母的親族,生于拘利國的首都天臂城,爲善覺王的愛女,其母是淨飯大王的妹妹,名叫甘露,所以她與悉達多太子,可說是表兄妹。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說:“耶輸陀羅,顔容端正,聰明智慧,賢才過人,禮儀備舉。有如是德,堪太子妃一。如以現在的話形容:“她生得美麗如花,賢淑明慧,堪稱絕代佳人”。舉行婚禮的吉日,整個迦昆羅衛城,不特到處張燈結彩,點綴得多姿多辨的,而且街頭人聲鼎沸,充滿一片歡樂“氛,其熱鬧的盛況,堪稱是空前的。

  以世俗的立場說:太子得到這樣一位溫柔美貌的妻子,對她自然非常的鍾愛,所以這對新婚夫婦,過著與常人一樣的生活,經過一個短短的時期,居然有了愛情的結品,到了十月懷胎期滿時,生下一男孩,取名羅喉羅。

  這叁號訊的傳出,雖爲全國所樂聞,但最感到欣慰的,還是淨飯大王。在他以爲:我是這樣的慈愛太子,太子亦必愛念他的兒子,況且還有這麼一個賢淑端莊的妻子

  從此可能打消他的出世妄念,而我的王位也就不愁沒有人繼承,釋迦族的天下也就永爲我的子孫統治下去。其老懷的高興,真是無以複加。

  淨飯王雖則有了這個滿懷希望的想法,但仍不時的恐怕太子出乎常情的遠走高飛,爲使太子死掉離塵出世的這條心,特再用盡心機的增加他的欲樂享受,所以爲之建築熱際、雨際、寒際的叁時殿。是諸宮殿的建造,是由全國名家設計的。“其中畫棟雕梁,堂皇瑰麗,亭臺樓榭,各具特色。規模的壯大,建築的壯麗,世間無匹。宮中的布置和設備,也曾煞費苦心。周圍遍植奮花異卉,不分四時,總是花香飄溢”。

  除了璟境布置得巧奪天工,使人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樂以忘憂,而且還征集了無數歌姬舞伎,日夜不停的在宮中表演舞影歌聲,使太子無時無刻的不感到聲色娛樂,逐漸忘掉人間不美滿的一面,不再生起出世的觀念。

  以宗教的立場說:太子不但對這人間的一切逸樂,根本不感絲毫的興趣,就是于行、住、坐、臥中,終日與其妃在一道,亦未曾有過世俗的意念,亦即從來沒有進行過夫婦之道。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說:“時王日日問諸采女:太子與妃相接近否

  彩女答言:不見太子有夫婦道”。

  爲什麼會如此

  因在太子的腦海中,總覺有個問題不得解決,以致內心時刻感到不安,那裏還有情緒去享受世俗的欲樂

  這個嚴重的人生問題,白天固然盤旋于腦際,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更如潮水般的湧上心頭,逼得自己不得不去思想這個問題的解決。

  有的時候,太子又這樣想:我在富麗堂皇的王宮中,過著極爲舒適的生活,但是外界的廣大人群,是不是一樣的會有我這樣的享受

  還有我現所享受的人間欲樂,能不能長期的爲我之所保有?不說這些物質的享受,就算我這活潑潑的生命,能夠永恒的生存下去嗎

  從現實世間看:花兒有開有謝,月兒有圓有缺,生命又怎能永遠的住世?況且社會有不平等的森嚴階級,我們能讓它這樣長期的對立下去,不想辦法來填平階級的鴻溝嗎

  越是這樣向人生的深處去想,越不能安于現實環境的享受,更想跳出舞影歌聲的宮庭,去做一自由自在人。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爲太子妃的有叁人,就是水光長者的女兒瞿夷爲第一夫人,移施長者的女兒耶惟檀爲第二夫人,釋長者的女兒鹿野爲第叁夫人。正因太子妃有叁,聽從父王爲立叁時殿。十二遊經雖有這樣的記載,但一般皆以耶輸陀羅爲太子妃,而這亦即第二夫人的耶惟檀,在俗曾經生子羅喉羅,後來出家爲比丘尼,于諸比丘尼中具慚愧第一。

  六 四門遊觀的所見

  在花團錦簇生活下的悉達多太子,看來似乎過得很寫意的,而實內心有著無限的空虛,所以不時的想走出宮阙,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真面目,作爲自己探討人生真谛的借鏡。可是淨飯大王,感于過去帶著太子巡遊各地的經驗,總是不大樂意讓他到外面去走動,用各種借口婉拒太子的請求。現在太子再度向父王表示要到外面走走的意念,淨飯大王欣然的答應了他的請求。原因以爲現在的太子,不但有了美貌的夫人,而且有了可愛的兒子,所過的生活又是這樣的安定,那裏還會有過去那種離塵出俗的意念

  于是決定讓太子到外界呼吸一些新鮮空“,以免長期在宮中過著沈靜生活。

  淨飯大王有了這樣一個決定,立合群臣准備豪華的座車,整頓出遊的各種儀仗,以便太子隨時出外遊觀。同時深知太子是善感的,爲了避免太子的觸景傷情,再度引起去追求正覺的意念,“于是通令全國臣民,修平了城門的大路,大街小巷也要打掃得幹幹淨淨,商店和住戶的外表都要加以裝飾,通衢大道還要張燈結彩,打扮得光彩奪日,表現得喜“洋洋”。

  淨飯大王亦可說是想得很周到的,除了外觀裝飾得煥然一新,就是路上行人亦子特別注意,舉凡衣衫褴樓的,老態龍鍾的,貧病交迫的,死亡出殡的,在太子出遊的這天,都不准在路上通行,以免影響太子遊興。

  到了一切准備就緒,認爲無礙太子遊行,所有聽候差遣的侍從人員,立即前呼後擁的,請太子坐上華麗的座車,浩浩蕩蕩的向東門走去。“太子車驽所經的地方,旌旗招展,燈色輝煌,居民們夾道致敬,歡聲雷動。附近鄉鎮中的百姓,聽說太子出城,因爲平日仰慕他的盛名,都紛紛趕來膑仰豐辨,湊湊熱鬧”。從這亦可看出太子是多麼的得人望。如對王位有所愛好的儲君,兒到人民對自已這樣的擁戴,必會感到沾沾自喜,但釋迦太子對權位沒有占有欲,雖對人民的熱情,報以感念的微笑,然並未被這熱鬧的場面,沖昏了自己的頭腦,所以在人群的包圍中,仍很冷靜的向前行進。

  在向前行進中,太子坐在車上,極目四面觀望,忽兒一位白發垂垂的老人,手扶一枝拐杖,踉跟跪跪的,舉步唯艱的,喘息不停的,向著太子這邊走來,樣子好像很辛苦的。這老人的形象,展現在太子的眼前,使太子有了異樣的感觸,因太子的生命力,正在充沛的時代,從未想到人會有這種形象,于是便向駕車的侍從問道:叁剛面來的這個人,頭是這樣的雪白,背是這樣的偃傻,行是這樣的艱難,究竟由于什麼原故會變成這樣”

  

  駕車的侍從聽到太子這樣的問話,一時真的不知怎樣回答才好,但又不能不答覆,想了一會然後說道:叁這是一個年紀已經邁向老境的人,生理機構的一切機能,都已衰退到難以支持,所以變得這樣老態龍鍾”。

  太子接著問道:“他本來就是這樣的

  還是後來變成這樣的”

  侍從回答說:“不!此人在過去的時候,也曾經過嬰兒、童子、少年、青年、壯年的階段,由于日月的遷謝不住,時間的不肯饒人,所以變成這樣形枯色衰,飲食不能消化,“力虛弱到極,行動相當困難,看樣子,是不久于人世的了”。

  太子聽了侍從這樣說,對于人生有深一層的感觸,所以接著又問:“像這樣的年老力衰,是唯他一個人這樣子還是一切人都這樣”

  駕車的侍從老實同答說:叁道不是那個人如此的,而是一切人皆如此的,因爲這是人生必需經過的階段,誰也無法可以避免得了的”。

  太子聽了這番說話,不禁感到全身震栗,內心暗暗這樣想道:“衰老的命運既然遲早亦要降臨到我的身上,那我現在所有的快樂和享受,又有什麼意義”?當時太子深深的體悟到老是人生的大苦,再也提不起興趣繼續遊觀,因而愁思不樂的對侍從說:“我們現在立刻同宮,不要再到什麼地方遊玩”。

  隨來的侍從,聽說要回去,當然遵照太子的意思,轉過頭來踏上歸途。但是心中都在想:剛剛出來爲什麼又紐紐要回

  大家不免感到奇怪,誰也不知太子這時的內心,已爲人生衰老的悲哀之所籠罩。

  在歸途中,人們的歡聲依然不停,街上的彩燈依舊燦爛,只是太子的內心,與初出來的時候,有著顯著的不同,不特不能表現出微笑,而且充滿了極大憂傷,對于各種景物的看法,也就有了異常的感覺。在一般看來,這是一次失敗的出遊、,在太子看來,這次出遊有很大收獲,即對現實人生增加了認識。如對老人的態度,世人見了生起嫌惡之心,太子見了生起人不能免的觀念,于是斷盡壯年的憍逸。對于宮中各種的娛樂,産生更加厭惡的心理。

  淨飯大王所以應允太子的出遊,日的是望太子增加欲樂的耽著,不致再想到去求永脫輪回的苦難,那知結果適得其反,不能不爲太子的出處更爲擔心,但除了給太子增加更多欲樂的享受,其他也想不出什麼特殊的辦法,可使太子安心的繼承王位以統領國家。

  過了不久的時間,太子又想到要出遊,淨飯大王想到上次出遊東門的不歡而回,本不願再許太子的外出,可是想到這可能是一時的現象,不妨讓他再出南門去玩一趟,也許會使太子同心轉意,甘願做個人間的輪王。

  淨飯大王想到這點,就又興高彩烈的,慎重其事的,准備太子出遊南門的事宜。上次太子是見到年邁的老人,而感到憂愁不樂的,…

《人間佛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