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遠古篇▪P8

  ..續本文上一頁下,終于丟了一分錢到和尚的缽裏。但是當他回頭看到這位身上、臉上都是雪花的和尚時,心裏不禁爲之一震。因爲和尚接到這一分錢,即恭敬合掌,深深地鞠躬、致謝。武士內心非常感動,覺得眼前這位和尚就如一尊活菩薩,但爲了顧及武士的尊嚴,他沒有表示什麼就離開了。

   當大雪融化後,四處都是積水,結果釀成大水災,許多災民饑寒交迫,在生死邊緣中掙紮。鐵眼和尚看見這樣的災情很不忍心,就將預定要刻經的錢拿去買米,而且吩咐寺裏的出家人將米分成一小包、一小包,鐵眼和尚親手將米交給災民,並親切地慰問大家。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災民愈來愈多,寺裏的人每天爲了打包米糧,手都磨破流血了,但是每每想到成千上萬骨瘦如柴的災民,正等待著這一小包米以度日,每個人就會加快速度分裝包米;最後,因爲災民實在太多,刻經的錢全都用光了。

   刻經的錢用光後,鐵眼和尚只得再度四處奔走,籌募刻經的錢。有的人對于他救濟災民的行爲頗爲贊佩,所以又隨力贊助;但是,有的人卻很不諒解,認爲他利用刻經名義做其它的事。因此,也招來許多毀謗、辱罵;甚至還有人拿石頭丟他,罵他是個騙子。盡管如此,鐵眼和尚仍然抱著堅定、忍耐的意志,絲毫不退縮。

   刻印大藏經,需要好幾萬塊的版木及上百位的刻工,而且版木需用木質堅硬的櫻花木,才能長久保存。爲了救濟災民,幾度間斷刻經工作,時間愈拖愈長,鐵眼和尚內心也愈來愈焦急,于是加緊腳步,勸募刻經所需的經費。

   此時,那位曾經丟一分錢給鐵眼和尚的武士,得知有位和尚爲了救濟災民,未能順利進行刻經的工作,內心激起一股震撼,他想:這位和尚好偉大,他就是幾年前向我勸募的那位和尚吧

  武士覺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菩薩;因此,內心發了一個善願:我一定要幫助他,讓他早日完成這個心願。

   于是,武士就從奈良運來九萬塊的櫻花木。有了木材的供應,上百位刻工立即展開工作,等到完成經書時,前後已花費十多年的時間。這部大藏經共有一千六百一十八部,七千叁百叁十四卷,據說收藏于日本黃壁山萬福寺萬藏院內。

   鐵眼和尚以無比的仁心、信心和毅力,不顧毀譽,終于完成印經弘法的大願。只要堅定自己的志願,問心無愧,精進不懈,就能有所成就。

  榮西和尚

   真正能賜福給人的,

   不是泥雕木塑的神,而是實際聞聲救苦的人。

   日本京都有一座寺院——「建仁寺」,由榮西和尚所創建,這是日本臨濟宗的發祥地。(榮西和尚,爲日本臨濟宗始祖,他融合天臺宗、密宗、禅學而形成日本的臨濟宗。)榮西和尚十四歲即剃度出家,十九歲學天臺宗教義,並學密教。他是一位精進的修行者,爲了追求真理,曾先後兩次到中國的天臺山求法,進入臨濟宗的叢林參學,苦心鑽研佛法。

   在他第二次到中國研習臨濟宗禅法之後,回日本時,所乘坐的船剛駛離海岸不遠,突然天色一暗,刮起一陣狂風,使得海面怒濤洶湧。此時,海面上沈現一個閃閃發亮的物體,經船工打撈起來發現是一尊不知名的神像。

   榮西和尚很恭敬地將神像供奉在船頭,並且虔誠禮拜。奇怪的是原本滿天烏雲、強風大浪,竟然于瞬間平息,天氣也轉晴了。因此同船的人對神像也生起恭敬心,跟著一起禮拜。

   榮西和尚說:「恭喜大家平安脫險了,我不知道這尊神像如何稱呼,但是神像的雕工真好,滿臉笑容;笑就是歡喜,歡喜就是福,所以就稱他爲福神吧!我要把這尊福像請回日本供養。」

   榮西和尚回鄉之後,便在京都籌建「建仁寺」,寺門外即供養這尊福神,榮西和尚稱他爲「惠彼壽」福神,因爲他帶給大家平安、福壽。

   榮西和尚回日本之後,即專心弘揚臨濟宗教的禅法,而且對「惠彼壽」福神很恭敬,信衆來祈福時,也一定虔敬地祈求福神賜福給他們。

   有一天,來了一位衣衫藍縷、淚流滿面的男子,虔誠地祈求福神賜福給他。男子喃喃地說:「我家很窮,最近孩子都沒東西吃,如果只是我一個人挨餓,我還可以忍耐,但是看到一群孩子天天哭喊肚子餓,我實在于心不忍,祈求福神,請您賜福給我吧!」

   榮西和尚在一旁看到這種情形,就問說:「你是不是常常來?」

   男子說:「是啊!我每個月至少都來一次。」

   榮西和尚又問:「那你的生活還是一直沒改善嗎

  」

   男子說:「是啊!可能是我祈求的心不夠虔誠吧!」

   榮西和尚若有所思地說:「是嗎

  」

   男子回答:「嗯,應該不是!因爲我是打從內心真誠地祈求,或許是我曾做錯事吧!雖然我覺得自己沒犯過什麼大錯,但小過錯可能難免,只是我不自知。我一定是哪裏犯了錯,才得不到福神的賜福。」

   榮西和尚聽了,覺得他是一位忠厚老實的人,于是就把福神後面的金環拿下來,想要送給這位家境窘困的人。弟子們看到榮西和尚的舉動都很驚訝地說:「師父,您這樣做會不會觸怒福神呢

  」

   榮西和尚說:「不會,福神就如活菩薩,他很慈悲,當他面對一個如此忠厚虔誠又生活困苦的人,一定也很想幫忙,所以我代他布施,讓他們能夠改善家庭環境。」

   榮西和尚用雙手把金環送給那位男子,說:「你把這件東西拿去,可以換錢買米。」男子非常歡喜,接過金環,一再地叩頭感恩。

   榮西和尚的慈悲與善行,能「入理顯事」(即深入、通達佛理實相,契合世間因緣事相,實踐真理。)進而達到「事理圓融」的境界,因此,他在日本民衆心中,相當受尊崇。

   其實,當時真正能賜福給民衆的是榮西和尚而不是那尊「福神」。因爲他能夠身體力行,真正實踐弘法濟世的精神。

  最澄和尚

   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難、珍惜因緣,

   終究能迎刃而解。

   天臺山國清寺,是名聞天下的佛教聖地,位于浙江省天臺縣東部,爲天臺宗的發源地(天臺宗又名法華宗)。天臺宗不但在中國影響深遠,也大大地影響了日本的佛教。

   在公元八百年左右,有位日本僧人,法號「最澄」,他立下心願,要將中國天臺宗的宗教觀帶回日本流傳。

   最澄和尚十叁歲即出家,從小聰明過人。不但看遍寺裏所有的經書,而且對于經書的內容也能深入了解。他最崇敬中國的鑒真和尚,因爲鑒真和尚曾先後受日僧及日本天皇的邀請,且深感日本乃與佛法有緣之國,因此遠渡重洋到日本弘法。雖然經過多次的海難,最後雙目也因而失明,仍然沒有改變他到日本的心念,後來,日本天皇诏賜鑒真和尚爲「傳燈大法師」。由于受到鑒真和尚的精神影響,最澄和尚下定決心要到中國參訪。

   當時,從日本到中國需經由海道才能抵達,在海上會遭遇什麼風險,誰也無法預料。

   最澄和尚出發沒多久就遇上大風,船只決定返回,最澄和尚和他的弟子只好跟隨另一艘船出發。可是,到達九州島時又遇到大風暴,致使船只觸礁,因此,他們在九州島停留了幾個月。

   在無法航行的幾個月中,最澄和尚就利用時間雕刻佛像。起程時,便帶著尚未完成的佛像上船,繼續雕刻。不料,中途又遇到強烈的臺風,船只被打得東倒西歪,船上的人驚慌失措,不知怎麼辦才好

  

   這時有人說:「船上不是有位和尚,天天在雕刻佛像嗎

  是不是請他來爲大家祈禱

  」最澄和尚對大家說:光依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祈禱吧!」

   大家爲了保命,都跟著最澄和尚虔誠地念佛,過了不久,不可思議地竟然風平浪靜了。可是,船帆和船舵都遭到破壞,船只就在海上隨風飄蕩。大家又饑又渴地在海上飄流五十多天才上岸。

   最澄和尚病倒了,經過半個月的調養,終于漸漸康複。然後他們又備嘗辛苦,經由陸路長途跋涉才到達天臺山。

   在天臺山期間,最澄和尚很用心地學習中國文字和語言,因此,很快就能夠順利深入佛理,了解妙法的精粹。指導他的師父看到他每天精進用功的修學態度,也非常佩服、感動。

   有一天,指導師父就說:「在二百多年前,天臺大師(即智顗大師,爲天臺宗的原創者,由于長期隱居于天臺山,因此,當時的人都尊稱他爲「天臺大師」。)要圓寂時曾預言,將來天臺的教法會流傳到東方。現在果然有你從日本前來,而且如此用功、專心投入,天臺的精神一定可以由你傳承到日本,你應該再深入研究。」

   于是,指導師父就帶他到藏經樓外說:「只可惜藏經樓的門因鑰匙遺失,已經二百年沒開過。」最澄和尚聽了,趕緊從僧袋中拿出一支鑰匙說:「是否可以用這支鑰匙試試看

  」結果,門鎖竟然被打開了。

   指導師父很吃驚地問:「這支鑰匙爲何會在你身上呢

  」

   最澄和尚說:「我在日本比敘山修學時,在一次大興土木、擴建寺院時,突然發現地上有一支鑰匙。當時覺得很好奇,便把它撿起來,往後就一直帶在身邊。」

   指導師父說:「你注定是要將天臺教義帶回日本的人,這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天臺大師的預言終于證實了。」

   後來,最澄和尚果真把天臺教義傳回日本,成了日本天臺宗的始祖,比叡山則成爲他傳教的道場。

   這就是信心、毅力、勇氣叁者合一所成就的結果,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難、珍惜因緣,終究能夠迎刃而解,好的因緣永遠會在我們身邊。

  鳥獸報恩

   衆生本具佛性,

   即使是鳥獸,也有真誠的感恩心。

   佛陀的僧團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方法——

   有位比丘說:「在某個婆羅門道場裏,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務熱忱,他任勞任怨地爲五百位婆羅門修行者張羅飲食,並且將道場布置得整潔又美觀,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專心修行。」

   比丘們聽了,都覺得這位修行者的精神,實在很令人敬佩。

   佛陀走近他們,問道:「你們在討論什麼啊

  」大家向佛陀恭敬禮拜後,詳…

《遠古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