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古篇▪P7

  ..续本文上一页他,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但是他从身上拿出一本《佛陀本生经》说:「老师父,您常常讲佛陀的本生故事给我听,也鼓励我要有毅力和勇气;人生终有一死,不管是年轻或年老,总是有这么一天。如果没有亲身体验,面对生死,如何训练勇猛精进的心念

  所以还是让我去吧!」

   老师父平常确实是这样教导他,现在他要去尝试,如何阻挡呢

  只好默默地看着他往山林走去。

   在深山里,有许多熊、狼、虎、豹出没,他不断勉励自己——要镇定,要鼓起勇气,就这样一步步不断地往前走,直到最荒僻的地方,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来。

   此时,太阳已下山,星星、月亮在天空闪闪发光;他静坐着默默地念佛;由于心念寂静,不论虫鸣、鸟兽之声或山泉的潺流之音都非常动听、清晰。甚至也有熊、狼等野兽的脚步声缓缓走近,但是,他学习佛陀「舍身饲虎」大无畏的坚定意志,所以非常冷静。即使有令人生畏的大黑熊从旁经过,他仍旧安然不动,直到天边出现曙光。

   远处树林的那端,似有人影,他仔细一看,竟然是老师父。老师父走到他的面前,慈祥地说:「你的心愿应该达成了吧

  」。

   他心想:天刚亮,老师父就来到眼前,可见老师父半夜就赶路到山上来。他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好好精进修习,才不孤负老师父的爱护与教导;后来这位修行者成为大名鼎鼎的禅师——明惠法师。

   这篇故事的涵义,并非鼓励大家舍身于猛兽之口,而是强调诵经要诵于口、入于心,更要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实际付出时所需要的勇气和毅力,进而尽力发挥自己的生命良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源信和尚

   心镜要用智慧和耐力来磨,

   才能清澈明净,光可鉴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个小男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往生了,因此由母亲独力抚养。

   有一天晚上,小男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一座大寺院,寺院后面有一座藏经楼。里面除了有很多经书之外,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镜子;但是镜面上大多布满了灰尘。看到这么多镜子,小男孩想着;如果我能拿一面镜子送给妈妈,那该多好啊!

   当小男孩有了这个念头时,藏经阁外面进来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看到小男孩就说:「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

   小男孩赶紧跑到老和尚面前,恭敬地行礼说:「这里有这么多镜子,我很希望能拿一面回去送给妈妈。」老和尚很慈祥,随手就拿了一面镜子给小男孩。那是一面很小且布满灰尘的镜子。小男孩心想:「我要的是那面很大且发亮的镜子啊!」不过,他还是很恭敬地接受了。

   老和尚看出小男孩有些迟疑,就问道:「怎么啦

  」

   小男孩老实地说:「谢谢您!可是,我想要的是那一面很大、可以照人的镜子啊!」

   老和尚说:「有这面小的就可以了,你要把它『养』大,时机成熟时可以拿到横川去擦拭、磨光。」说完,老和尚就不见了。

   梦醒后,小男孩告诉妈妈梦里发生的事。妈妈对他说:「这是一个好梦!人人心中都有一面心镜,只要勤于擦拭就会发光。你梦见横川,说不定以后可能会到横川参修。」小男孩听了,觉得「横川」将是自己可以磨心镜的地方,于是默记在心。

   过了几天,小男孩和村里的孩童相约到附近的河边玩耍。那里有两条河,相距不远。奇怪的是其中一条河流水清见底;另一条河水却很污浊。这时,有一位和尚在污浊的河水中洗钵。

   小男孩看了,心想:这位老和尚可能是从外地来的,不知道还有一条清澈的河水。便叫道:「和尚,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很清澈的河水,您可以去那里洗啊!」

   和尚看到小男孩长得清秀聪慧,即回答:「平常人会有分别心,但干净或秽浊的水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

   小男孩听了,脱口而出说:「哦!是这样啊!但是您洗钵不是因为钵脏了才要洗吗

  我认为,脏的钵应该用洁净的水来洗才会干净,这可能是我心境的分别吧!」

   听了小男孩的话,和尚发觉自己刚才说的话竟然前后矛盾——他因为钵脏了才拿去洗,这就是分别啊!在分别之中又说不分别,真是自相矛盾!于是,和尚便回头寻找小男孩。

   小男孩正在河边数石头,和尚便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要数石头

  看看!这一望无际的大地都是石头,无量无数,你数得完吗

  」

   小男孩抬起头说:「石头是数不尽。但是,无量无数也是从一开始呀!」

   再次听到小男孩如此聪慧的答话,和尚知道小男孩是个可造之才,如果让他埋没于村野,实在太可惜了。因此,要求会见小男孩的母亲,希望将小男孩带到比教山去栽培。

   小男孩的母亲了解出家修行,将来可以奉献于人群,就答应和尚让他出家。到了比叡山,小男孩从小沙弥的规矩开始修习,直到长大成为一位青年比丘,他的法名叫做——源信。

   源信比丘不但十分用功,而且聪慧过人。二十多岁时,寺院即派他到城内为城主说法。他很高兴,于是写信回去告诉母亲:「我终于成功了,我已经有资格进城为城主说法……」母亲却回信骂道:「没出息!我希望你在那里修学能磨亮、养大你的心镜,以利天下众生。你竟然只因为可以为一位城主说法便得意忘形,实在是太没出息了,将来怎会有所成就呢

  」

   看到母亲的来信,源信非常惭愧,下定决心到比叡山深处——横川去进修。由于他潜心努力,后来就在比叡山一带宏扬教化,成为日本僧界的一位大教育家;他的道德昭彰,普受大众景仰。

   我们的心中也都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必须靠自己去磨、时时勤拂拭,才能光亮照人。

  空也和尚

   「专则诚,诚则灵」,

   专一精诚,无坚不摧!

   日本有位空也和尚,喜欢到各地游访、唱诵弥陀圣号以劝化民众;也常铺路架桥、修建寺宇……等,德行深受大众尊敬。

   当时,日本发生了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被感染的人往往高烧不退,终致死亡;而未被传染的人则因心理作祟,认为自己可能已得病,竟真的躺在床上一病不起,最后病逝,弄得人心惶恐,不知所措。

   空也和尚看到这种情形,就每天用车载着一大桶的酸梅汤,沿路喊道:「酸梅汤,有病的来喝,没病的也可以来喝!酸梅汤,有病除病,没病可预防!」由于大家一向对空也和尚抱持恭敬心,也非常信任他,就纷纷拿着杯子前来喝酸梅汤。

   对于那心理作祟的病患,空也和尚则亲自将酸梅汤端到他们面前,说:「喝下去病就会好起来!」当他们喝了酸梅汤后,空也和尚就说:「你已经好了。」病患果真就能下床走路,并且很有信心地表示:「我绝对不会被传染。」

   对已被传染而发高烧的人,空也和尚便对他们说:「心情放轻松,要有信心。喝下酸梅汤,就会渐渐好起来。」并为他们虔心念佛,也教他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些被传染的病患,有的喝了三、五天的酸梅汤后,竟然也康复了。

   这次的传染病,空也和尚的酸梅汤发挥了很大的疗效,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有人问空也和尚:「酸梅汤为什么对传染病有如此的神效

  酸梅汤真的能治病吗

  」

   空也和尚展颜笑道:「这是治心病的万能药。」

   大家不太明白,又问:「酸梅汤的疗效,真有这么好

  」

   空也和尚说:「不是酸梅汤的药效功力强,是『专一精诚」的效果啊!」

   空也和尚因待人心专意诚,慈心、悲行让人深信、尊重,在人人心目中已建立不可动摇的地位;大家对他所说的话都非常信任,自然能引导人产生诚恳和专心的信仰。

   所以,误以为自己有病的人喝了酸梅汤,信心大增,心结解开,病也就好了。而受传染发烧的人,若缺少水分,病毒就会愈发猖獗,而酸梅汤具有杀菌力,大量喝下酸梅汤后,身体有了水分的补给,自然高烧就会退。再加上虔诚的信心,所以,病人恢复得很快。此即所谓的「专则诚,诚则灵」。

  铁眼和尚

   不因毁誉而改变所立的志愿,

   则有志者事竟成。

   三百多年前,日本有位铁眼和尚,他十三岁即出家,并且以坚定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日本大藏经的翻刻而名闻天下。

   日本冬天时常下大雪,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冰雪之中。在京城外有一条江,江上有座桥,除了进京城的人会经过这座桥外,少有行人。当时铁眼和尚为了筹募翻刻大藏经的经费,常常站在桥边,请路人发心捐助。

   严寒的天气,常常冻得铁眼和尚全身颤抖,但他仍穿着蓑衣,以宏亮的声音向往来的行人呼吁:「请各位大德发心,做做好事,捐一点钱来印经!」路上的行人看到铁眼和尚如此艰辛,非常钦佩他的精神毅力,便或多或少捐了一钱;但是也有人以不屑的眼光或视而不见的态度、快步从旁经过。

   有一天,一位武士及其侍卫骑马经过,铁眼和尚看到武士就很快地走上前说:「请等一下,我是铁眼,发愿要翻刻一部大藏经。这部大藏经能净化人心、拯救人类,所以请你发发心。」

   武士却说:「和尚,你疯疯颠颠地站在大雪中有什么用

  要刻一部大藏经是非常浩大的工程,就单靠你一个人,凭着一分钱、两分钱的累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说完武士又继续向前走。但是铁眼和尚锲而不舍地追到马前继续对武士说:「我需要好几万块的木片来刻经,现在经书就要开始进行了。所以请你发发心啊!」

   武士不耐烦地说:「我以为你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现在已经很晚了,不要挡住我的去路,不给就是不给。」说完掉头就走,而随行的侍卫甚至将和尚推倒在雪中。铁眼和尚爬起来,看到队伍走远了,就不停地追,马一直跑,和尚也一直追,不知不觉已追到城门外,他再次对武士说:「请你发发心,希望你能成全这个善愿。哪怕是一分钱,我也很感激你。」

   多么固执的人啊!武士心想。在不得已的情况…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