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终于丢了一分钱到和尚的钵里。但是当他回头看到这位身上、脸上都是雪花的和尚时,心里不禁为之一震。因为和尚接到这一分钱,即恭敬合掌,深深地鞠躬、致谢。武士内心非常感动,觉得眼前这位和尚就如一尊活菩萨,但为了顾及武士的尊严,他没有表示什么就离开了。
当大雪融化后,四处都是积水,结果酿成大水灾,许多灾民饥寒交迫,在生死边缘中挣扎。铁眼和尚看见这样的灾情很不忍心,就将预定要刻经的钱拿去买米,而且吩咐寺里的出家人将米分成一小包、一小包,铁眼和尚亲手将米交给灾民,并亲切地慰问大家。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灾民愈来愈多,寺里的人每天为了打包米粮,手都磨破流血了,但是每每想到成千上万骨瘦如柴的灾民,正等待着这一小包米以度日,每个人就会加快速度分装包米;最后,因为灾民实在太多,刻经的钱全都用光了。
刻经的钱用光后,铁眼和尚只得再度四处奔走,筹募刻经的钱。有的人对于他救济灾民的行为颇为赞佩,所以又随力赞助;但是,有的人却很不谅解,认为他利用刻经名义做其它的事。因此,也招来许多毁谤、辱骂;甚至还有人拿石头丢他,骂他是个骗子。尽管如此,铁眼和尚仍然抱着坚定、忍耐的意志,丝毫不退缩。
刻印大藏经,需要好几万块的版木及上百位的刻工,而且版木需用木质坚硬的樱花木,才能长久保存。为了救济灾民,几度间断刻经工作,时间愈拖愈长,铁眼和尚内心也愈来愈焦急,于是加紧脚步,劝募刻经所需的经费。
此时,那位曾经丢一分钱给铁眼和尚的武士,得知有位和尚为了救济灾民,未能顺利进行刻经的工作,内心激起一股震撼,他想:这位和尚好伟大,他就是几年前向我劝募的那位和尚吧
武士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菩萨;因此,内心发了一个善愿:我一定要帮助他,让他早日完成这个心愿。
于是,武士就从奈良运来九万块的樱花木。有了木材的供应,上百位刻工立即展开工作,等到完成经书时,前后已花费十多年的时间。这部大藏经共有一千六百一十八部,七千三百三十四卷,据说收藏于日本黄壁山万福寺万藏院内。
铁眼和尚以无比的仁心、信心和毅力,不顾毁誉,终于完成印经弘法的大愿。只要坚定自己的志愿,问心无愧,精进不懈,就能有所成就。
荣西和尚
真正能赐福给人的,
不是泥雕木塑的神,而是实际闻声救苦的人。
日本京都有一座寺院——「建仁寺」,由荣西和尚所创建,这是日本临济宗的发祥地。(荣西和尚,为日本临济宗始祖,他融合天台宗、密宗、禅学而形成日本的临济宗。)荣西和尚十四岁即剃度出家,十九岁学天台宗教义,并学密教。他是一位精进的修行者,为了追求真理,曾先后两次到中国的天台山求法,进入临济宗的丛林参学,苦心钻研佛法。
在他第二次到中国研习临济宗禅法之后,回日本时,所乘坐的船刚驶离海岸不远,突然天色一暗,刮起一阵狂风,使得海面怒涛汹涌。此时,海面上沉现一个闪闪发亮的物体,经船工打捞起来发现是一尊不知名的神像。
荣西和尚很恭敬地将神像供奉在船头,并且虔诚礼拜。奇怪的是原本满天乌云、强风大浪,竟然于瞬间平息,天气也转晴了。因此同船的人对神像也生起恭敬心,跟着一起礼拜。
荣西和尚说:「恭喜大家平安脱险了,我不知道这尊神像如何称呼,但是神像的雕工真好,满脸笑容;笑就是欢喜,欢喜就是福,所以就称他为福神吧!我要把这尊福像请回日本供养。」
荣西和尚回乡之后,便在京都筹建「建仁寺」,寺门外即供养这尊福神,荣西和尚称他为「惠彼寿」福神,因为他带给大家平安、福寿。
荣西和尚回日本之后,即专心弘扬临济宗教的禅法,而且对「惠彼寿」福神很恭敬,信众来祈福时,也一定虔敬地祈求福神赐福给他们。
有一天,来了一位衣衫蓝缕、泪流满面的男子,虔诚地祈求福神赐福给他。男子喃喃地说:「我家很穷,最近孩子都没东西吃,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挨饿,我还可以忍耐,但是看到一群孩子天天哭喊肚子饿,我实在于心不忍,祈求福神,请您赐福给我吧!」
荣西和尚在一旁看到这种情形,就问说:「你是不是常常来?」
男子说:「是啊!我每个月至少都来一次。」
荣西和尚又问:「那你的生活还是一直没改善吗
」
男子说:「是啊!可能是我祈求的心不够虔诚吧!」
荣西和尚若有所思地说:「是吗
」
男子回答:「嗯,应该不是!因为我是打从内心真诚地祈求,或许是我曾做错事吧!虽然我觉得自己没犯过什么大错,但小过错可能难免,只是我不自知。我一定是哪里犯了错,才得不到福神的赐福。」
荣西和尚听了,觉得他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于是就把福神后面的金环拿下来,想要送给这位家境窘困的人。弟子们看到荣西和尚的举动都很惊讶地说:「师父,您这样做会不会触怒福神呢
」
荣西和尚说:「不会,福神就如活菩萨,他很慈悲,当他面对一个如此忠厚虔诚又生活困苦的人,一定也很想帮忙,所以我代他布施,让他们能够改善家庭环境。」
荣西和尚用双手把金环送给那位男子,说:「你把这件东西拿去,可以换钱买米。」男子非常欢喜,接过金环,一再地叩头感恩。
荣西和尚的慈悲与善行,能「入理显事」(即深入、通达佛理实相,契合世间因缘事相,实践真理。)进而达到「事理圆融」的境界,因此,他在日本民众心中,相当受尊崇。
其实,当时真正能赐福给民众的是荣西和尚而不是那尊「福神」。因为他能够身体力行,真正实践弘法济世的精神。
最澄和尚
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难、珍惜因缘,
终究能迎刃而解。
天台山国清寺,是名闻天下的佛教圣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东部,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天台宗不但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大大地影响了日本的佛教。
在公元八百年左右,有位日本僧人,法号「最澄」,他立下心愿,要将中国天台宗的宗教观带回日本流传。
最澄和尚十三岁即出家,从小聪明过人。不但看遍寺里所有的经书,而且对于经书的内容也能深入了解。他最崇敬中国的鉴真和尚,因为鉴真和尚曾先后受日僧及日本天皇的邀请,且深感日本乃与佛法有缘之国,因此远渡重洋到日本弘法。虽然经过多次的海难,最后双目也因而失明,仍然没有改变他到日本的心念,后来,日本天皇诏赐鉴真和尚为「传灯大法师」。由于受到鉴真和尚的精神影响,最澄和尚下定决心要到中国参访。
当时,从日本到中国需经由海道才能抵达,在海上会遭遇什么风险,谁也无法预料。
最澄和尚出发没多久就遇上大风,船只决定返回,最澄和尚和他的弟子只好跟随另一艘船出发。可是,到达九州岛时又遇到大风暴,致使船只触礁,因此,他们在九州岛停留了几个月。
在无法航行的几个月中,最澄和尚就利用时间雕刻佛像。起程时,便带着尚未完成的佛像上船,继续雕刻。不料,中途又遇到强烈的台风,船只被打得东倒西歪,船上的人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时有人说:「船上不是有位和尚,天天在雕刻佛像吗
是不是请他来为大家祈祷
」最澄和尚对大家说:光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祈祷吧!」
大家为了保命,都跟着最澄和尚虔诚地念佛,过了不久,不可思议地竟然风平浪静了。可是,船帆和船舵都遭到破坏,船只就在海上随风飘荡。大家又饥又渴地在海上飘流五十多天才上岸。
最澄和尚病倒了,经过半个月的调养,终于渐渐康复。然后他们又备尝辛苦,经由陆路长途跋涉才到达天台山。
在天台山期间,最澄和尚很用心地学习中国文字和语言,因此,很快就能够顺利深入佛理,了解妙法的精粹。指导他的师父看到他每天精进用功的修学态度,也非常佩服、感动。
有一天,指导师父就说:「在二百多年前,天台大师(即智顗大师,为天台宗的原创者,由于长期隐居于天台山,因此,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天台大师」。)要圆寂时曾预言,将来天台的教法会流传到东方。现在果然有你从日本前来,而且如此用功、专心投入,天台的精神一定可以由你传承到日本,你应该再深入研究。」
于是,指导师父就带他到藏经楼外说:「只可惜藏经楼的门因钥匙遗失,已经二百年没开过。」最澄和尚听了,赶紧从僧袋中拿出一支钥匙说:「是否可以用这支钥匙试试看
」结果,门锁竟然被打开了。
指导师父很吃惊地问:「这支钥匙为何会在你身上呢
」
最澄和尚说:「我在日本比叙山修学时,在一次大兴土木、扩建寺院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支钥匙。当时觉得很好奇,便把它捡起来,往后就一直带在身边。」
指导师父说:「你注定是要将天台教义带回日本的人,这是多么殊胜的因缘,天台大师的预言终于证实了。」
后来,最澄和尚果真把天台教义传回日本,成了日本天台宗的始祖,比叡山则成为他传教的道场。
这就是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合一所成就的结果,任何事只要不畏困难、珍惜因缘,终究能够迎刃而解,好的因缘永远会在我们身边。
鸟兽报恩
众生本具佛性,
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
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婆罗门修行者张罗饮食,并且将道场布置得整洁又美观,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专心修行。」
比丘们听了,都觉得这位修行者的精神,实在很令人敬佩。
佛陀走近他们,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啊
」大家向佛陀恭敬礼拜后,详…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