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古篇▪P9

  ..续本文上一页细报告那位修行者如何为五百人服务。

   佛陀听了,微笑地说:「你们知道吗

  那位修行者在过去生中,就已经对任何人都无所求地付出。」

   佛陀缓缓述说——

   在过去生中,这位修行者在山林里精进地修行。

   有段时间气候非常干旱,溪、沟里的水都干涸了,山林中的鸟兽没水喝,面临生存的危机。这位修行者就每天下山到很远的溪流,将竹子挖洞用来装水,以供鸟兽饮用。

   但是,他每天为鸟兽们来来回回地取水,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于是体力渐渐衰弱,但他仍然提起精神毅力,继续为鸟兽服务。

   鸟兽们对这位修行者非常感恩,却很担心他的健康状况;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回报他呢

  

   兽王说:「虽然我们的力量不大,不过可以尽我们所能——会爬树的就去摘水果;不会飞的就在地上找食物……」

   为了报恩,每只鸟兽都很尽力到处找食物,鸟儿啣来小果子、兔子找来萝卜、松鼠带来坚果,马儿采集了一堆可食的嫩叶……,修行者看了,深受感动,体会到——众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

   佛陀告诉比丘们:「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以『欢喜心』为众生服务,也是布施。」这位修行者为这么多人及鸟兽服务,所凭借的是诚恳的爱心和坚忍的毅力;这就是殊胜的修行。

   只要人人抱持「感恩心」彼此付出,就是清净祥和的世界。社会上人人都能相互尊重、彼此关怀,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光明与温馨。

  狐狸的传闻

   持戒可防非止恶;修定则心中无疑;

   有慧即能明辨是非。

   从前,在日本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老的师父和一位小沙弥,老师父很喜欢下棋,每次只要一下棋就忘了时间。有一天,隔壁村庄有人往生,要请老师父去做法事。老师父正在下棋,于是就说:「等我下完这盘棋就去!」但是又一盘接着一盘地下,直到下午才急急忙忙地赶去隔壁村。

   当法事结束时天色已晚,主人留老师父过夜,因为如果要赶回去,一路上需经过树林、山丘,回到寺庙已经太晚了,不能不注意安全。但是老师父心想:寺里只有一位小沙弥,如果不回去,小沙弥会害怕,于是婉拒了丧家的好意。丧家只好准备面食和供养金给老师父,老师父带着东西就加紧脚步上路了。

   经过树林时,天色已经暗了。这时他突然听到一些声音,回头看,原来是一只毛色黄黑相间、长得很瘦弱的狗。老师父想赶走牠;但是狗却不愿离开,反而停下来和老师父大眼对小眼地相望。老师父为了赶路,只好继续走,而狗也继续跟在后面。

   这时来到一个村落,他就问正在路灯下打陀螺的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这只狗是谁家的

  」结果,没有人知道狗的来历。他又继续走,狗也继续跟着,渐渐地天色暗到已无法看清前面的路了。

   老师父盘算着:还得走过一座小山丘,一定要有手提灯才行。于是来到一间熟悉的店面——想借手提灯。但又觉得无故借东西不太好,只好先问:「现在还有麻糬吗

  」老板娘说:「正好剩下五粒。」老师父就请她包好后才问说:「妳有没有手提灯

  」于是老板娘找出了一只手提灯,又准备一支蜡烛借给他。

   他又问老板娘:「妳知道附近有人养狗吗

  」老板娘回答:「我不知道谁家有养狗,但是,曾听说刚才你走过的那条路上有狐狸,常常会出来装神弄鬼。」老师父听了心中起疑,一手拿着食物,一手拿着手提灯继续赶路,而狗仍然跟着他;想到那位老板娘的话,不免怀疑跟在后面的狗是不是狐狸变的

  于是愈走愈害怕,脚步也跟着加快了。

   走着!走着!老师父发现手上的麻糬不见了,心想是不是被狐狸偷走了

  愈想愈可疑,因此快到寺庙时他就一直大叫小沙弥的名字「净观!净观!」小沙弥赶紧来开门。他回头一看,狗仍跟在后面,就对小沙弥说:「快!快点拿扫把来,狐狸在后面。」

   小沙弥拿了扫把出来,并告诉他:「狗咬着东西。」老师父定晴一瞧,原来是他掉的麻糬,就说:「赶快拿过来。」小沙弥悠哉悠哉地走过去,一手摸摸狗的头,一手把麻糬拿起来交给老师父,老师父对小沙弥说:「那是狐狸啊!你不怕吗

  」小沙弥说:「可是牠很乖呀!不像狐狸。」老师父因为心中有疑念,便叫小沙弥拿着扫把将牠赶走了。

   老师父安下心来才想到问小沙弥:「刚才我叫你时,你好像是从钟楼上下来的

  」小沙弥说:「对啊!我自己一个人好无聊。」「那你到钟楼就不会无聊了吗

  」小沙弥说:「我到钟楼可以敲钟,然后就有嗡……嗡……的声音,好像您在对我说话,我的心就能安定了。」

   老师父听了心中震了一下,于是回过头想看看那只狗还在不在

  但是,狗早就离开了,他就对小沙弥说:「静观,赶快拿稻草铺在大殿旁。一小沙弥问:「要做什么

  」老师父说:「刚才那只是狗,不是狐狸,牠很瘦,一定是没东西吃。而我的麻糬掉在地上,牠还能原封不动地咬回来!可怜的狗,牠一定饿坏了,赶快去找牠回来。」

   老师父心中忏悔,不应轻易就被那位老板娘的一句话所影响,而怀疑狗是狐狸,使自己失去定力。小沙弥自己一个人在寺里,虽然无聊,却会去敲钟,把嗡嗡的声音当成老师父在对他说话,小沙弥的天真和智慧,令老师父很惭愧地反省:自己应该把佛陀的妙法稳稳地放在心中,将戒、定、慧三无漏学运用在日常生活里,遇到事情才不会产生疑心。

   学佛就是要学戒、定、慧,「持戒」可防非止恶;「修定」则心不起疑惑;有「慧」则能分辨是非。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小沙弥年纪虽小,却有真璞清净的智慧;瘦狗也有守分不贪的志向。至于朴实的老师父也勇于忏悔,所谓「忏悔即清净」;在那宁静的山村里,其实也潺潺地传出佛法的清流。

  贪心的小豹

   去「贪」就「简」,  

   才能摆脱「强求」的烦恼。

   佛陀曾说了一个故事——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牠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走近一看,发现大象已经死了。牠很高兴,立刻从象的鼻子咬下去,可是象鼻子就像木头那么硬!于是牠就咬了象的耳朵,却像咬到铁片一样;只好再咬象的肚子,但还是硬梆梆的;最后不得已,只好挑象的尾巴咬下去,居然也硬得像一条钢筋似的!

   小豹实在饿得发慌,不死心地绕着大象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发现象的肛门比较软,便高兴地往象的肛门一直咬、一直钻,不知不觉就钻进大象的肚子里了。

   大象肚子里有很多内脏可以吃,小豹高兴得不想出来了。于是牠就在里面大吃特吃,吃饱了就睡,醒了觉得口渴就喝象尸腹中的血水,饿了就继续吃。

   过了几天,象的尸体受到太阳照射和热风吹袭,表皮风干了,肛门也紧缩了。小豹发觉里面的空间愈来愈狭窄、黑暗,很着急地在里面挣扎乱闯,可是不论多么用力都钻不出来。

   后来,下了一场大雨,死象的身体膨胀、腐烂了,小豹使尽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冲出了象的肛门。

   小豹快乐地高喊:「外面的世界多么宽阔、自由啊!」但是牠很快就发觉——不但身体虚弱无力,而且全身的毛脱落得一根不剩!因为牠浸泡在污秽的血水里好几天,加上在里面拚命挣扎,所以全身的毛都掉光了,好像一个怪物。

   小豹感到很后悔——为什么原本生活在天宽地阔的环境中,却不知珍惜,钻入污秽的世界却自以为乐;等到好不容易出来了,已经不像原来的自己。

   佛陀告诫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着种种贪欲,欲念一起就会脱离清净的世界,堕入难以解脱的污秽境界。所以,大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被欲念所迷,免得伤害自己也无益于他人。」

   所以说,去「贪」就「简」才能摆脱「强求」的烦恼,拥有清净、安稳的人生。

  真假故乡

   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能将是非升华成教育,就是智慧。

   战国时代,有一位原藉燕国却要楚国长大的人,当他年纪渐长后,心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出生地,希望能「落叶归根」回到燕国。那时正好有位朋友前往燕国贸易,两人就结伴同行。

   这两个人,一位从来没出过远门;一位则是长年在燕、楚之间往为贸易。数天之后,他们来了一个地方,做贸易的朋友便告诉他:「我们已经到达燕国,你的故乡就快到了。」又走了一段路后,他们看见一座废墟,朋友说:「你看,这就是你们家族的宗庙。」他们看到自己的家族宗庙已残破不堪,不禁悲从中来。

   之后,他们又来到一处荒地,朋友便说:「这是你的祖先和父母的坟墓所在。」当他看到祖先、父母的坟墓,禁不住痛哭失声,久久不能自己,朋友看他这副模样,觉得好很玩,终于忍不住在一旁哈哈大笑。

   听到朋友的笑声,他生气地说:「我几十年来苦苦地思念故乡,如今看到的是残破不堪的家庙,祖先、父母的坟墓也掩没在荒烟蔓草之中,我这么难过,为什么你却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朋友说:「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啦!其实距离燕国还远有一段很长的路!」他一听朋友这么说,哀凄的情绪顿时消失,心里不禁思考着:这儿又不是真正的故乡,为什么我竟然哭得这么伤心?

   两人继续上路,几天后终于到达燕国。他如愿地见到自己真正的家庙及祖先的坟墓,但此时他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短暂在凭弔以略尽孝思。因为他已领悟到——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是心绪常随着境界走伏烦恼置了!

   故事中,思乡人并没仔细探察清楚真正祖先、家庙所在,只听朋友说:「这是你的家庙。」就悲从中来;又晚凭着一句:「这是你祖先的坟墓。」就情不自禁痛哭流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碰到类似的情况吗?常为了无中生有之事,情绪起伏、烦恼不安。其实,很多理退一步、…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