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古篇▪P6

  ..续本文上一页虽然惊异不已,却不相信父亲真的如梦境所说的,已堕入畜生道,因此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男主人往生后,他们照例每个月杀一只羊。有一天,男主人的儿子从羊栏中牵出一只羊准备祭拜树神。奇怪的是,这只羊哀哀号叫,怎么也不肯走,年轻的儿子不知道牠为什么如此哀叫,反而更用力地拉赶着羊。

   当时,正好有一位出家人经过,看到这种情形就说:「年轻人,不要强拉了!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人生轮回、相互残杀无了时,说不定你牵的这头羊就是你的父亲啊!」

   年轻人听师父一说,心里非常震惊,于是怜悯地仔细端详羊的脸,发现羊正在流泪,那神情就像梦中的父亲一样。他忍不住搂着羊,哭叫着:「父亲,您受苦了!」

   这头羊是不是男主人所投胎的,我们无法知道。但是,他利用祭拜树神作为满足口腹之欲的藉口,欺骗了家人,且种下杀生的业果,这不但造成家人的共业和不安,更会遭受果报,实在不值得呀!

  满财长者与须摩提

   具有宏观的正信,可以使全家和乐,

   推而广之,则能使人普遍得到法益。

   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舍卫国有一位具足财势、名位的好施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邻国有一位满财长者,这两位长者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来往和互相贸易。

   有一天,满财长者到舍卫城去探望好施长者。当时,好施长者的女儿来向父母请安,父亲就向女儿介绍:「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满财长者。」并叫女儿向他问讯作礼。这女孩名叫须摩提,长得很漂亮,也深具女德。

   满财长者看到她,眼睛一亮,因为他有个儿子正值适婚年龄,看到好施长者的女儿如此庄严贤慧,他觉得儿子跟她很相配。等女孩进去以后,他立即向好施长者说:「我有个儿子。你想,我们两家是否门当户对

  」

   好施长者回答:「依门风、家教而言,当然没话说:而且,若能和你结这门亲也很好,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满财长者听了感到很奇怪,问道:「我们既然门当户对,又是好朋友,为什么不可能呢

  」好施长者说:「因为信仰不同,所以不可能。」

   满财长者又问:「你们的信仰是什么

  」好施长者说:「我们全家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女儿对佛陀非常地敬重,佛陀的教义深入她的日常生活中,已无法分离。你们的信仰和我们完全不同啊!你我是好朋友,信仰不同还没关系。但是,我女儿若是嫁到你们家,可能无法和你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满财长者就说:「信仰可以分开呀!她信她的、我们信我们的,没关系!她可以继续虔诚地信仰她的佛教。」

   当时,好施长者感受到满财长者的诚意,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满财长者很高兴地回去了。不久,他们以非常隆重的排场,还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来娶亲,而好施长者也以丰厚的嫁妆让女儿嫁过去。

   迎娶队伍回到城门时,有一群外道的修行者就围过来了。原来,他们这个城有一个规矩——不能与本城以外的人有婚嫁关系。如果犯规的话,就要罚六千两。而且还要设席请客,供养六千位外道教的修行者。

   满财长者知道这个规矩,所以他很高兴地设席供养。供养之后,他还教新郎、新娘来行宗教的礼节,要礼敬这些修行人。但是,这些外道教徒,他们习惯于上身裸体,所穿的都是半身裸露的服装。

   此时,新娘须摩提一听公公说,要行他们的宗教仪式供养这修行者,她认为这不是正确的修行法门,所以坚持不肯去。不管她的公公如何恳求,新郎也多次要求,还是没办法。最后这场婚礼办得很无奈。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满财长者每天都很懊恼、闷闷不乐。

   有一天,一位婆罗门教的学者来探望满财长者,知道长者的近况后,就向长者说:「有一回,我去舍卫国时,看到僧团十分整齐、庄严,每一个人都是威仪具足、神通广大,这是一个很好的宗教。哪怕是小沙弥,出家以后也是威德俱全!」

   但是,满财长者说:「有什么好呢

  我们原来的宗教信仰就是这样的,哪有办法改变

  哪有娶一个不同信仰的媳妇,全家的信仰就要跟着改变的

  」婆罗门教长者就说:「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精神信仰,应该要更上一层楼;就像我,奉祀的是婆罗门教法,但是在我心灵上也很佩服佛法的教育,有什么不好呢

  」

   满财长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请媳妇出来;这位婆罗门教长者向她说:「妳们的教法这么好,何不请佛陀来这里说法,让妳的公公、夫婿也能够了解妳所信仰的宗教呢

  」

   须摩提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跑到楼阁外当空祈祷,请求佛陀来应供;她以最恳切的心祈祷,希望佛陀能够到满富城来接受供养。

   须摩提的祈祷,佛陀在舍卫国也感受到了,他知道须摩提在满富城有困难。于是,先让比丘陆陆续续到满富城来,最后佛陀也来了。

   僧团到达时,他们的威仪令城里的人深受震撼。佛陀受供以后,就要开始说法,这个消息,从长者家里一直传到城市外面,不断地再传下去,确实是一大盛事啊!

   佛陀在那里度化了很多人,满财长者全家也全部归投在佛法中;从此他们的信仰一致,具有正信宏观,不只全家幸福和乐,也使得那城市的人普遍得到法益。

  穷书生的传家宝

   让子女懂得布施最乐的道理,就是最好的财产。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

   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贫困,教书所得微薄,他只好远离家乡到遥远的都市教书。

   二十年后,书生好不容易积存了一些钱,就带着这些钱和一位同乡结伴回家,希望用这钱改善妻子、小孩的生活。

   返乡的路途很远,要花很多天才能到达。有一天,他们在郊外看到远处有一间茅屋,书生觉得非常口渴,就对同伴说:「前面有一间房子,我们去要一些水喝。」

   两人走到茅屋前,听到屋里有人在哭泣,他们好奇地进屋探看,原来有位妇人在床边伤心啼哭,而床上躺着一个病人。

   他们问:「这位大嫂,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躺在床上的是妳什么人

  」

   妇人回答:「他是我的丈夫,病得很严重,可是我没钱为他请大夫,看来只好卖身换些钱来医治他的病。」

   书生听了很不忍心,就对同伴说:「我们各出一些钱来帮助她,好不好

  」

   同伴说:「怎么可以!你和我二十年来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了一点钱,可以带回家乡让家人过好日子。我们如果把钱给她,回去怎么向家人交代

  你的要求我无法接受。」

   书生听了,觉得同伴说的有道理:花了二十年的长久岁月,才存了这钱,若给了她,就和二十年前一样空无一物,要是两手空空回家,怎么向家人交代呢

  他反复思量,犹豫不决。

   这时妇人又开始哭了,他实在不忍心,只好把身上的钱全都拿出来,对妇人说:「这位大嫂,我这些钱妳赶快拿去请大夫,这样妳就不用卖身了。」妇人惊喜万分,伏地叩谢救命之恩。

   书生和朋友赶回家乡时,年关将近,人人正忙着采购年货。书生两手空空,又饿又累地回到家。满怀希望的妻子看到先生终于回来了,以为能过一个丰裕的新年——孩子有新衣服穿,也有丰盛的年夜饭可吃。

   但是,书生垂头叹气地说:「有什么东西可吃吗

  我实在快饿昏了。」

   妻子说:「我正等着你买米回来呀!现在家里没有半样东西可吃。」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喝、能吃就好。」妻子看到丈夫饿成这样,赶快到屋外摘一些菜煮给他吃。

   妻子问丈夫,是不是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他就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妻子。她听了之后,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赞叹丈夫。

   「我真有眼光,嫁到这么善良的人。跟着你再吃多少苦我都愿意,只要我命还在,不管你多穷,我都会与你同甘共苦!」

   书生听了实在很感动,于是夫妻俩相互鞠躬、赞叹。三个孩子看到父母品格这么清高,也非常感动,就对父母说:「爹、娘,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用功读书,不孤负您们。」三个孩子发愤用功,长大后果然事业有成,并且经常布施行善。

   能为人付出就是福,这分付出,无形中就是子女们最好的榜样,身教是最好的教育,能让子女懂得奋发上进、乐于助人,这才是给他们最实在的财产。

   如是因、如是果;不种好因,哪能得好果?付出爱心是做人的本分,只要无所求地付出,心灵必定轻安、愉快。  

  明惠法师

   具备勇气和毅力,

   就能尽情发挥生命的良能,为大众服务。

   古时候,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非常卓越。在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三、四岁时母亲也往生了,变成孤儿的他,就寄居在伯父家。当他八、九岁时,伯父打算送他到深山古寺修行,但是,从家里到古寺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于是伯父就雇了一位马夫送他去。

   一路上,不论天气多热,他所骑的马,仍然马不停蹄地往前走。直到有湖水的地方,才沿着湖边,边走边喝水。看到这么尽责沿途都不曾休息的马儿,他深深地体会到:「必须精进不退,才能尽快到达目标。」

   经过多天的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后,终于到达古寺。由于他是一个可爱又聪明伶俐的孩子,思想比一般小孩成熟,因此,寺里有一位老师父常常讲故事给他听,尤其是佛陀本生的故事,其中有一则是描述佛陀「舍身救虎」,让他印象特别深刻;内容是说佛陀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很慈悲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在森林里,看到一只母虎带着七只虎子,因找不到食物,虎子饿得发出哀嚎声,王子觉得很不忍心,便毅然地投身饲虎。

   这段故事让他很感动,便下定决心,以后自己修行的目标也要学习、培养这分舍身救人的慈悲和胆量。

   此后,他常常一个人跑到寺外,在一块大石上打坐,训练自己的胆识。在十六岁某天的傍晚,他决定到深山去试试自己的胆量。老师父知道后便阻止…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