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产无人继承,必须纳入国库。因此,我专程去清点他的财产,结果,光是黄金就有八万斤。您能想像他的财产有多少吗?」
佛陀说:「可惜!真的很可惜啊!」
波斯匿王说:「这位婆提老者在世时,孤单一人,刻苦寒怆,不但住的环境不好、穿的衣服破旧,连吃的也很寒酸,生活极为苛吝,只知死守着钱财。虽然屯积了很多财产,可是现却两手空空地走了,家财一分一毫也没带走。佛陀,依您的慧眼来看,他舍了人身之后,究竟到哪去了?」
佛陀说:「他已经堕入啼哭地狱!(堕于此地狱受苦之人,因痛若不堪,号泣叫唤、哭啼不停,也称作叫唤地狱)」
国王听了,摇头叹气说:「婆提老者能有这么多的财产,应该很有福报的,为何死后会堕入啼哭地狱呢!」
佛陀说:「他有那么多的财产富,是过去生中所造的福。因为有久远以前,只有辟支佛的时代(辟支佛:指出生于无佛之世,但因前世修行因缘,自以智慧而得道,亦即指无师而自觉自悟的圣者。)他一时心生欢喜就供养饭食,并对辟支佛说:『若有需要的话,我都会布施给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供养后,地主心中却起了悭吝之念。觉得把东西供养出家人,倒不如把这些食物留给奴仆吃。从此,他再也不肯布施食物给辟支佛了。」
佛陀接着说:「那位地主就是现在已过世的婆提老者,因为他曾有布施辟支佛的因缘,所以有福。可是后来生起悭贪、后悔之心,因此,虽然有福拥有许多财富,却为得自用。而这辈子又不懂得布施、做善事,所以堕入啼哭在地狱。」
国王问说:「佛陀,难道婆提老者没有剩下任何一点福因吗?明明他有这么多钱,难道就这样丝毫也带不走?」
佛陀说:「比如有人种田,田里的稻子都割完了,若不再撒种子,这亩田还再长稻子吗?老者虽然一生富有,但是他不曾再造福,自然就没有福因可带走。」
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而人身难得,能为人付出便是福。人生就像一亩福田,可让我们随意耕作,能开辟多少,做多少,就要看我们是否能把握时节,及时播种,这就要靠大家的智慧了。
三种病痛
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
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
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富数一数二的大长者,但他长年都觉得身体欠安、体弱多病。虽然看遍了全国名医,甚至每天祭祀,求天赐福都无效。
须达多长者知道此事后,就去探病,并对长者说:「你求神、求天、求医,身体还是无法康复,我建议——请佛陀来看看你,了解一下病情。」
这位长者对佛法很排斥,甚至对须达多长者拥护佛陀所做的种种,感到很不可思议。虽然如此,须达多长者眼看朋友的病并未好转,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长者感到须达多长者是这么的关心他,又看在彼此的交情上,终于接受了这项建议。
透过须达多长者的安排,佛陀来到长者家,了解长者发病的起因后,佛陀对长者说:病有下列三种状况——
第一、病而不医。就是身体有了病痛却不去看医生。愈拖愈久,小病就变成大病,这种情形大多发生在贫困的家庭。
第二、医而不慎。晓得治病却不谨慎。但这种情形有时不是真正身体有病,而是心理有病;然后乱吃药、乱投医,甚至求天拜神。可是,如果心病没有治好,身病是绝对好不了的。
第三、骄恣自用,不知顺逆善恶。平常只凭自己一时之勇,贪恋酒、色、财、气,不知爱护身体、脾气又暴躁,一生病就把气发泄在别人身上。不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顺逆善恶一概无法分别。这种病人可以说是无可救药,唯有靠自己及时醒悟。
「有了病就该看医生;如果小病就紧张地乱吃药、乱投医,或者求神、祭天,这就是本末倒置。若能好好注意自己的行为;好好反省自己的心,身心能调和,那就没什么病了。」
佛陀又说:「这三种病,你是属于第二种,你没有什么大病,起来吧!动动你的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心理才会健康,也可以锻炼出真正健康的身体。」
长者听了佛陀的分析后,自己反省道:「对啊!我平常就是对生死看得太重,也太紧张了,所以每天一直吃药,一直烦恼。生病了!就赶快拜天、祭祀,可是病痛还是没有痊愈。这么长的一段光阴都在病床上度过,我应该下床到外面走走啊!」
佛陀露出笑容说:「你现在身体是不是已经好了
看!你和须达多长者俩人都很健康,你们可以发心、发愿,多为人群付出啊!」这时长者有如醍醐灌顶,当下身心清凉、自在,甚至即刻皈依三宝!
放眼看看,有多少人都被这三种病困扰着
所以有病要赶快治疗,小病不要害怕、惊慌而乱投医;更不要迷信,求天拜神;酒色财气要戒除,心中的贪瞋痴要赶快调伏,如此身心才算真正的健康。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
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断叮咛儿子要好好地守护家财,不要把财物费耗在无关的人事上,因为赚钱很辛苦!甚至特别交代守卫——若有乞丐从门前经过,不能让他靠近;若有人来求助,就和他断绝往来。
随着岁月的消逝,老富翁往生了。当时离老富翁家不远处,有一户贫困的人家。夫妻俩都是瞎子,而妻子已怀了足月的身孕、快要生产了。丈夫无奈地说:「家里穷,我自己的肚子都无法填饱了,现在妳又怀孕,将来哪有办法养育孩子呢
既然如此,妳就自己去找生路吧!」
这位贫妇只好无奈地怀着身孕,离家乞讨度日,直到将孩子生下。不幸这孩子也是个瞎子;于是她带着婴儿住在山洞,白天便出去乞食。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七岁后,就常常跟着妈妈四处乞讨。有一次妈妈病重,只好对儿子说:「今天妈妈无法出去,你就依照我平时所教的方式去乞讨;除了填饱你的肚子之外,可别忘了妈妈在这里等你带一些食物回来啊!」
乞儿依言出门去了。当他来到富翁家时,就趁守卫不注意时,偷溜了进去。刚好碰到富翁之子,他一看到乞儿进来,便怒气冲天,很生气地把守卫痛骂一顿。守卫愈想愈不甘心,就把怒气发泄在乞儿身上,将乞儿拖出大门外,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怜的乞儿被打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
有人看到乞儿可怜的模样,赶紧跑去告诉乞儿的妈妈。妈妈抱病赶来,抚摸儿子遍体鳞伤的身体,伤心地哀嚎痛哭。这一哭,便引来很多人好奇地围观。
此时,佛陀正好经过,他看到乞儿被妈妈抱在怀里,全身有多处伤口都流着血。于是佛陀慈悲地伸手揉揉乞儿的眼睛。当乞儿睁开眼睛时,竟然可以约略地看见周围的景物。
佛陀问乞儿:「这是什么地方,你记得吗
」
乞儿觉得眼前的景物非常熟悉,便脱口而出说:「这里是我的家啊!」
佛陀说:「是的,这是你前世的屋宅。过去你是这里的什么人呢
」
乞儿忆起前世的种种,感慨地说:「我前世是这里的主人!」正在谈话时,富翁之子从屋里出来,佛陀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很不孝的人。」
富翁之子莫名其妙地说:「我的父亲已经死了七年,我哪有不孝呢
」
佛陀说:「你不只不孝,更是一位十分悭贪的人。看看!这个孩子是谁
」
富翁之子说:「我不认识。」
佛陀说:「他就是你已故的父亲。七年前,他带着悭贪不舍的恶念往生,所以投胎到贫困之家,受此苦报。而你竟然不肯施舍,还叫人打他,想想看,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很不孝呢
」
富翁之子看到佛陀庄严的相貌,思考佛陀所讲的话,若有所悟地想着:父亲生前自私悭吝,招来现在的苦报,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人生哪有真正的『所有权』呢
人生确实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缘、果、报要切记呀!「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速令断。」若不小心犯错即应及时悔过;若是连悔过之心都没有,将来遭受果报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贪著口欲之灾
贪图口腹之欲而造杀业,
后果是得不偿失。
从前,在某个山区住着一家人,他们以农牧维生,家中每个人都非常克勤克俭。尽管农作物年年丰收,畜养的羊群高大肥硕,他们却舍不得享用。
当家中的男主人渐渐老迈时,他常常想,自己养了一大群羊,这辈子却从来没吃过羊肉,实在很想尝尝羊肉的滋味。但是由于他平时都教育孩子们要勤俭,将采收的农作物及豢养的牲畜尽量出售,不留着自己享用;现在自己却动了吃羊肉的念头,若是没有合适的理由,怕破例之后,孩子们会变得浪费、奢侈。男主人内心很矛盾,然而那股想吃羊肉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
有一天,男主人突然想起屋外有一棵大树,灵机一动,就对太太和子女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树神对我表示,我们的农作物年年丰收,牲畜如此肥硕,都是得力于树神的照顾。因此,树神希望我们每个月都杀一只羊来祭拜祂。」
家人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农作物能年年丰收,确实可能是树神长久以来的保佑,现在祭拜答谢树神也是应该的。从此以后,他们每个月都会杀一只羊来祭拜。
多年以后,男主人生了病,而且一病不起。那时,每当他一合上眼睛,就觉得有一群羊在他脑海里乱窜,而他病痛的呻吟、哀叫声就如羊的嚎叫声一般。更令他悲苦的是,自己因为贪欲而欺骗了家人,虽然他非常懊恼、后悔,但是,没有人能体会他的心境。带着这样的遗憾及罪恶感,男主人往生了。
办完丧事后,有一天晚上,男主人的儿子梦见父亲很落魄、悲凄地对他说:「我欺骗了你们,现在我已堕入畜生道。」儿子醒来后…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