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古篇▪P4

  ..续本文上一页陀听了这番话后,即回视周围这些掩鼻、指指点点的人。然后向大家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老人;富有的人也不是永远都富有。像这位老人,他一样是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曾过着富裕的生活。和你们年轻人一样,也曾有自己的兴趣,喜欢唱歌、跳舞,而现在却一贫如洗,全身是病。人生原本就很无常,最重要的是有慈悲的爱心,人人懂得相互关怀,这才是真正做人的根本。唯有如此,人人才能拥有安和乐利的生活。」

   佛陀随机教化,使大家听了,打从内心起了忏悔惭愧之心。因此,有的人从身上掏出钱给老人;有的人马上扶起老人,并且想好好地照顾这位老人。

   人的一生都会经过生、老、病、死,就如我们无法完全控制、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事一样,这就是佛陀对弟子的教诲——「无常观」的道理。

  境由心生

   同样的时间或环境,问题不同,

   心境就会随之变动;「一切唯心造」。

   频婆娑罗王,是中印度摩伽陀国的国王,他非常护持佛法,在王舍城建了竹精舍,供佛及弟子们居住。

   有一天,频婆娑罗王带着倦容来见佛陀。佛陀看他整个人好像一下子衰老许多,就关心地问国王说:「最近国事很繁忙吗?好久没看到你了。」

   国王说:「是啊!最近每天有忙不完的国政杂事。」

   了解国王的现况后,佛陀请国王安坐,之后便打个比喻来纾解国王的困扰,说:「如果你正专注地听我说话时,亲信们忽然匆匆忙忙地跑来报告:『国王,东边的大山要倒了!』接着南边的守军也来向你报告:『南边的大山也要倒了!』总之,驻守东、西、南、北边境和士兵都有人来报告相同的事件时,你难道会说:『等我先把其他国事处理完,再去处理那些事』吗?或是你会赶紧想办法,让大山不要倒下来呢?」

   国王听了,脸色大变地说:「佛陀,像你这种情形是非常大的事件,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啊!」  

   佛陀继续对国王说:「先别紧张!想想你的身体已日渐衰老,这是一天天接近死亡的预兆。人生无常,老、死的脚步很快就会追来;你每天都这么紧张、忙碌,可曾想过世间有哪些事让你最自在、最快乐?」

   听完佛陀所说的一番话,国王试着将心情放松,静心在回忆往事。接着,他微微在笑着告诉佛陀说:「佛陀,当我亲手布施,看到人民接到物品时脸上那分感恩的欢喜的表情,就是我最快乐自在、轻喜悦的时候;还有,在佛陀面前听法,也是我最自在快乐的时刻。」

   佛陀说:「是呀!心境的好坏、忙碌或轻松,其实都有是自己选择的。国王大事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好好调理日常生活的心念和作息。像刚才我说——如果大山从四面八方倒下时,你的心情就会紧张、烦恼;同样的时刻,当你想到去布施、助人或是听闻佛法时就很高兴,可见『一切唯心造』啊!」

   的确如此,同样的时间或环境,因为问题不同,心境就会跟着烦恼或快乐,这就是一节唯心造和证明。

  塞井记

   学佛在于心,把心照顾好,

   则日日是好日,事事是好事。

   佛陀在世时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末罗国的某个村庄,(末罗国,位于印度恒河之北)由于当地都是婆罗门教徒,所以当他们得知瞿昙沙门(瞿昙:为印度刹帝利种族中的一姓,即佛陀所属之本姓;沙门,为出家人之总称。)来此的消息后,即家家户户相互通报说:「瞿昙沙门带领僧团快到村里了,大家千万不给他们任何食物!」

   有人提出疑问:「他们虽然没有食物,但是,只要有水,就可以暂时维持生活,而我们的水井都是露天的,随时都可取用,要如何管制呢?」

   「我们把古井会都塞起来啊!」人有便如此提议。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搬了许多大石头、稻草、稻谷……把每一口水井都塞得满满的,想让佛陀的僧团没有水喝。

   佛陀的僧众们,因为走了很长的路,就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这时佛陀在阿难前去取水。但是,阿难沿途就听说村里人把水井都堵住了,想舀一瓢水都成问题,这实在让阿难很为难啊!

   佛陀看到阿难有些犹豫的样子,就问阿难为何不快去取水?阿难说:「这村里人都是婆罗门教徒,知道我们要来,就把所有的水井都堵塞了,恐怕取不到水。」

   佛陀就向阿难说:「你放心好了,有井有地方必定会的有水,听我的话,去取一些水来。」既然佛陀这和有把握,虽然阿难不太理解佛陀的意志,却也不得不去取水。

   当阿难拿着钵走到一古井旁边时,眼前出现很不可思议的景象——井水不断地昌出来,地面上流了满地的稻草、稻谷等用来堵塞水井的杂物,阿难毫不费力在随手就取了一钵,欢喜地拿回去供养佛陀。佛陀喝了一口,觉得十分甜美,因为井水经过稻草、稻谷的过滤后,喝起来特别地甘美。

   佛陀问阿难:「水从哪儿来的?你不是说井都被堵住了吗?」

   阿难说:「真不可思议啊!涌出的井水竟然能冲掉一切杂物。」

   佛陀说:「这个道理就是——水若常在,则阴塞井水亦无用;相同的道理,若有力量付出,自然就的福;人若无欲,则安然无所求啊!反之,人若无福,只有贪欲,那再怎么求都有『求不得』之苦。像这些婆罗门教徒,不懂得水的本质,偏偏要把它堵住,这不可能的呀!」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佛陀成道后,教化众生的种种辛苦,以及层层障碍。

   人生应懂得造福人群,取之于自然也用于自然,不可任意违反大自然的规律,总之,学佛在于心,把心照顾好则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事事是好事,条条道路都有是宽阔的大道。若把心门关闭则一片黑暗,事事都有障碍。

  食人的恶鬼

   三业清净,一心不动,则恶不能侵。

   佛陀在印度各国周游教化时,曾到过一个小国家。当时这个小国家的某个村庄,发生食人恶鬼出没扰乱的事件。每天黄昏时,恶鬼就会要村舍中出没捉人,受害者一天至少一个,最多也曾高达一、二十人。因此,大家都非常惶恐不安,想离开家乡到他国避难。

   恶鬼知道了,就对大家说:「就算你们离开这里,我一样能找得到。这样吧!只要你们每在供应一个人,我就让其余的人平安度过一天。」

   大家商讨的结果皆认为:反正逃也没地方逃了!只好接受恶鬼提出的条件。从此村里人天天都供应一个人,其他人虽然暂时保得一命,但是不知道什么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因此仍然担忧不已。

   有一天,轮到一位长者的家人。这位长者家财万贯,却只有一个儿子;长者夫妻面对这种情形,非常着急与哀伤,三人抱头痛哭,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用虔诚的心,祈求一切神祗的庇佑。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赶来这个小村庄。

   隔天,长者夫妇带着悲痛的心情,万分难舍地将孩子送到恶鬼住的洞口,那时佛陀已抵达洞口,由于恶鬼正好不在洞内,佛陀便直接走进洞里,在恶鬼所坐的位置上,打坐入定。长者的儿子看到佛陀那分慈祥庄严的法相,心生欢喜,就走到佛陀座前向佛陀顶礼,然后就安心坐在佛陀的身边。

   不久,恶鬼回来了。佛陀庄严的形相、威德,无形中使恶鬼生起惧怕和敬爱之心;但是,看到孩子坐在佛陀身边,他又本能在变化出许多刀剑在伤害佛陀。没想到刀剑飞到半空中,就好像落花般轻轻坠下,佛陀还是如如不动,毫发无损。

   看到刀剑根本无法伤及佛陀,恶鬼便起了瞋怒之心,即化成石头;顿时飞沙走石,但是那些沙石飞到空中,再落到佛陀的面前时,却变成了丰富的食品。恶鬼大吃一惊,直觉眼前这个人一定是位大威德者,不可损伤啊!

   因此,他来到佛陀面前说:「请问这位沙门(出家者之总称),您修的是什么法?为什么的这么大的威力?」

   佛陀说:「我只是守摄自心,三业清净、一心不动;怀抱着慈悲的大爱,这就是我修行的方法。」

   恶鬼又好奇的问佛说:「什么是新业?什么是旧业?」佛陀说:「旧业是过去起一念无明、身形造作的业。身有杀、盗、淫;口有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有贪、瞋、痴诸业。有贪瞋痴念,所以造成了身的杀、盗、淫和恶口、妄想、绮语、两舌。过去已经造成的业都叫做『旧业』。」

   「『新业』是指现在有起心动念造作之业。在还没有现形之前,如果恶念能马上断除、改过,如此即不能造新业。旧的业改过、新的业断除,就可『消业』。」佛陀很详细地为他觖说。

   恶鬼听了说:「您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现在肚子很饿,拜托您把孩子给我。」

   佛陀说:「你实在很可怜,你知道吗?过去生中你也曾出家为沙门。只因恶念一动,身形造业,因而坠入鬼身;长久以来,受尽了身心的煎熬,已痛苦不堪,现在还要日日造业,真是为可不救药,再这样下去,我想脱离鬼身将遥遥无期!」

   恶鬼听了,全身毛孔直竖,逐渐忆起:过去生中,自己曾是位发心修行的沙门。但因杀、淫的恶念未断而造业,所以落入鬼道中,苦不堪言,现在应该赶快修行才对!恶鬼善念一起,立即跪拜在佛陀面前,请佛慈济救度他。佛陀即为他开示法要,从此恶鬼去恶向善、身心皈依于正法。

   心念的力量多么强啊!旧业已造,新业不断,如何脱苦?到底业是谁给的的呢?当然是自己造的。谁能救呢?解铃仍需系铃人;要能反省、及时自拔,才能得救。

  守财奴

   人生就像福田,

   要收获美好的善种,就要用智慧去栽植。

   波斯匿王,是佛世时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后轻时,脾气暴躁而无信仰;自从皈依佛陀后,常常听闻佛陀的教化而笃信佛法,后来并成为教团的大拥护者。

   有一天黄昏,波斯匿王前去拜访佛陀。佛陀看到国王灰头垢脸、衣服满布灰尘,就问说:「国王,你为什么满身尘土?」

   波斯匿王回答说:「佛陀,因为有位婆提老者过世了,家…

《远古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溯今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