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00~108)▪P2

  ..續本文上一頁開我,心裏總不是個味道:比方說這個人沒志氣,當初說得好,現在退心了,一定是起了世俗心了;這個人一點沒感情,咱們對他這麼好,還是要走;這個人……,全想人家不好,煩惱就起來了。說句笑話,如果那時我真的死了,臨終一刻慚愧心,這樣死了不錯嘛,善哉善哉。

  菩薩是自覺覺他,人們以爲菩薩都在天上,

  他要救苦救難還得到人間來

  菩薩,全稱叫菩提薩埵,譯成中文,叫覺有情,自覺覺他,自己能覺悟,還能夠幫助別人覺悟。有人以爲菩薩都在天上,其實菩薩就在人間。有人只會向泥塑木雕撲撲拜,燒香燒給泥塑木雕。這也難怪,菩薩在人間他又沒見到,那只好向泥菩薩磕頭。

  泥塑木雕只是一個形象,如果菩薩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難還得到人間來。菩薩不會高高在天空中,像乘了一架直升飛機,看到你苦難,放下一根繩子,把你吊上來,你在直升飛機上吃飽了,再把你放下去。菩薩在人間救苦救難的故事可多了。

  菩薩在你困難時幫助你,在你迷路時指點你,

  但你留不著他,往往也見不到他人影

  菩薩在人間咱們經常會碰到,但是咱們不認識的,等他走了,想一想這個人有點特別,可是再也找不著他了。有一年我在大連船碼頭買票,隊排得長,我想到後面去排隊。也怪,排在很前面的一個人主動跟我打招呼,我又不認得他。

  他說:“你怎麼這麼晚來啊?”我說:“人家說現在船票不緊張嘛。”“哪裏,我們昨天晚上就在排隊了。”他說:“我給你買吧。”我說:“不行吧,你們昨天都編號的。”他說:“我有個證明,可以隨便買的。”我想還是小心一點:“好吧,如果你實在不能買,我那邊還是排著。”他說,“我總會給你買的,你要排就去排吧。”果然他窗口裏拿了票,看見我在旁邊,一張票就給我。

  我忽然想起來,總要謝謝人家,我就過去,“謝謝你,你上海住在哪裏?我到上海來看看你。”他說:“用不著用不著。”我想上了船我總能找到你,你總要去餐廳,可怎麼也不見這個人,我覺得很奇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4)(總第103)

  ◎ 傅味琴 講于 2002.3.15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衆生,

  就是讓衆生覺悟起來

  提要:

  ■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衆生,就是讓衆生覺悟起來

   ■ 衆生稱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難解得開

   ■ 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是把渺小的感情偉大起來

   ■ 不往內彎不往外彎,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像陽光那樣平等普照

   ■ 覺時菩薩,迷時衆生,人往高處走,才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 菩薩愛衆生猶如愛獨生子,對衆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菩薩自苦他安樂,菩薩廣度衆生,

  就是讓衆生覺悟起來

  我常碰到奇怪的事,一次下五臺山,半路裏迷路了,周圍一個人也沒見到,叁岔路口,究竟往哪一條路走,我想不起來了,多麼希望找個人問問。忽然聽到山坡上有人說話,只聽到聲音,沒看到人,我就喊:“請問,這兩條路往哪邊走?”“你往左邊走。” 當時沒感覺的,還以爲今天運氣好,所以菩薩是在人間。

  我們今天是在學菩薩行,像學生那樣一點點在學起來了,怎麼學?只要做到“自苦他安樂”,甯願自己苦,要給別人安樂,這就是學菩薩了,不算菩薩,也算有菩薩精神,有菩薩心腸。

  自苦他安樂,這就是覺悟。菩薩度衆生,是通過種種的語言去啓發人,讓人家覺悟起來,所以菩薩稱爲覺有情。

  衆生稱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難解得開

  有情就是衆生,有情就有情感。衆生爲什麼苦,就因爲有情,衆生苦就苦在有情感上。誰也沒有把你綁住,是你自己把你自己綁住的,情感好像一條繩子,你是被情感的繩子綁住了,很難解開。

  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

  是把渺小的感情偉大起來

  菩薩也有感情,不過他們是覺悟的慈悲心的感情,並不包含著凡夫的痛苦。所以修行不是從有情修到無情,如果修成無情,那就大錯特錯了。感情還是要有,把這個感情洗洗幹淨,轉一轉,偉大偉大,不要太渺小了,不要老是胳膊往裏彎。

  不往內彎不往外彎,只有有智慧的人

  才能做到像陽光那樣平等普照

  大家稱幫自己人叫胳膊往裏彎,想想也有道理,如果胳膊往外彎,骨頭不要斷掉了嗎?但是胳膊總往裏彎也像得了風癱,還是伸直好,既不往裏也不往外,平等。如果我們的感情像天空的太陽,不管什麼人,包括牛羊草全都照到,那就對了。那麼誰能做得到?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做得到,在佛教裏,太陽是表智慧。

  覺時菩薩,迷時衆生,人往高處走,

  才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我們一會兒是菩薩,一會兒又不是,叫做一時覺來一時迷。覺悟一提起來了,樣樣好,慈悲心、菩提心、歡喜心全都起來了,真像個菩薩;被煩惱迷住了,就變衆生了。其實衆生、菩薩,還不是一個人?就看你願意做菩薩還是願意做衆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往高處,這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

  菩薩愛衆生猶如愛獨生子,

  對衆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菩薩愛衆生,猶如媽媽愛獨生子。兒子吐奶了,媽一點不怕髒,她還覺得很香,會把他吐出來的奶糕刮下來,吃進去。(衆笑)她爲什麼不怕髒?因爲媽愛兒子有天性。我們學菩薩行就要培養這樣的天性,對衆生任勞任怨,始終不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31-5)(總第104)

  ◎ 傅味琴 講于 2002.3.15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

  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提要:

  ■ 衆生一起念,菩薩就知道,因爲菩薩住在衆生心裏

   ■ 衆生求菩薩,自心也會起慈悲,心變柔了,煩惱心就轉掉了

   ■ 人能認錯,就能得文殊菩薩加持,有錯不認錯,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 有錯認錯是覺悟,沒錯認錯是妄語,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

   覺悟的表現

   ■ 佛是導師,法是我們應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衆生一起念,菩薩就知道,

  因爲菩薩住在衆生心裏

  自己有了苦惱,有了煩惱,總是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求文殊菩薩麼給我智慧。磕頭是禮節,燒香是供養,嘴巴說話,人間的菩薩都聽得見,天上的菩薩只聽心音,因爲他沒有皮肉的耳朵。

  說“聽不見我給他通個信息”,你就是打手機也沒有號啊,其實你起個念頭菩薩就知道了嘛。

  說“我起個念頭,菩薩離開我這麼遠。他會知道嗎?”心的速度比光還要快了,無論多遠,你一起念頭,菩薩就知道。

  菩薩就在你心裏,你心裏一起念頭,菩薩就知道了。菩薩是住在衆生心裏的,我們的心裏就住了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當然通信息就快了。好比從前上海住房很緊張,一幢石庫門房子要住72家房客,每家之間用板隔起來,打招呼非常快,只要敲敲牆板,他就知道了。

  衆生求菩薩,自心也會起慈悲,

  心變柔了,煩惱心就轉掉了

  心裏就有觀世音菩薩,何用千裏迢迢求觀世音菩薩,嘴巴跟心是連在一起的,嘴巴說話,心也在說話,菩薩是聽你心裏說話。你求觀世音菩薩,心裏在想,“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啊”,“大慈大悲”四個字就從你心裏冒出來了,你雖然是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可是你心裏已經有大慈大悲這個觀念了,心就慢慢在變。

  “觀世音菩薩,我苦啊。”一想到自己苦,傲慢也沒有了。人在苦時都很誠懇很虛心很可憐的,心就變柔了,心想修行了。這種感應,並不是嘴巴裏聲音的感應,嘴巴的聲音也是來自心裏的聲音,心裏的聲音在轉變,慢慢你這個衆生的煩惱心、尖刁心、傲慢心就轉掉了,就出現了慈悲心。

  人能認錯,就能得文殊菩薩加持,

  有錯不認錯,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文殊菩薩也在我們心裏,你要求文殊菩薩加被,很簡單,你只要心裏想一想,“這是我的錯”,你已經得到文殊加被了。“我沒錯”,你得到魔王波旬的加被了。認個錯有什麼難呢?

  當然了,我要補充一句,不要沒錯認錯,有人沒錯也認錯,人家就要對他冒火:“這事跟你沒關系,你老說是你錯,弄得我們糊裏糊塗的,你是不是想包庇別人?”“我不是包庇人家,錯就算在我的頭上,也算是一個好事嘛。”“什麼好事?錯的人得不到教育,咱們問題也搞不清楚,還算好事!”沒錯認錯也算打妄語,我可不主張這樣。

  有錯認錯是覺悟,沒錯認錯是妄語,

  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覺悟的表現

  從前有人由于妒嫉,對我進行了誹謗,又代我去無錯認錯,我就告訴他:沒錯認錯,豈不是打妄語嗎?所以人一起妒嫉,各種各樣誹謗全出來。有了妒嫉怎麼辦?最好的辦法是贊歎。剛才我這些話主要是告訴大家,認錯是個覺悟。有錯不認錯、沒錯認錯,這都是沒有覺悟的表現。

  佛是導師,法是我們應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叁皈依。佛是我們導師,法是我們應該受的教育、應走的路,僧是引導我們往覺悟方向走的引路人。佛說了49年法,目的就是讓我們覺悟。不要把佛當成神,也不要把學法看成沒有必要,僧也不要把衆生引錯路,引到封建迷信上去,那樣佛法就完了。

  佛寶是覺;能斷除煩惱是法,有煩惱,心就不寂靜;僧是清淨,有了覺悟就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清淨,什麼是不清淨,應該把不清淨的轉變爲清淨。

  僧團應主持正法,教證二法要圓滿,

  佛法理論要通達,要從實修中去親證

  初進佛門的人,當然帶著各種各樣不清淨的習氣進入佛門,怎麼樣使他們清淨呢?一方面要爲他們說法,一方面自身做榜樣,那樣你才有引導的能力,所以說“僧爲主持正法的團體”。

  法有教證正法,就是理論跟實踐,教理要能通達,還要照佛法的指導去修,證到這樣的境…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00~10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