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修叁皈依1-1 (1)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
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提要:
·佛門要依戒爲師,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年青人朝氣蓬勃,但容易犯錯誤;老年人習氣重,容易放縱自己;中年人發
了財,更危險
·年青人覺悟快,改正缺點快,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一代
·智慧從苦難中來,但苦難的人對佛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
佛門要依戒爲師,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
大家都很忙,抽半個小時跟大家說幾句話。我在這兒過初四,然後要趕到漢川過初八,住五六天就要到嶽陽,嶽陽住五六天再回到太湖,然後再去小九華。大家在佛門裏要遵守戒律,以戒爲師,佛弟子修行要遵守僧團規矩,在佛學苑裏就叫規章製度。
要提高覺悟,不受世俗感染,懶惰成性會降低素質
人不可能不生病,生病有兩個原因:外界的細菌感染,加上自己懶惰、隨便、不愛清潔衛生,沒有保護好自己。你們修行退步也是兩個原因,一是外面世俗氣的侵犯,世俗是個肮髒的泥坑,探親回來的人差不多都變了樣,所以要提高大家覺悟,不要受世俗的感染;二是本人懶惰成性,素質降低,有了這些情況都應該馬上看病吃藥啊。
年青人朝氣蓬勃,但容易犯錯誤;
老年人習氣重,容易放縱自己;中年人發了財,更危險
這一次我在開化給大家看了五六天的病,吃了五六天的藥,結果開化文殊院大變樣,特別是青年組個個朝氣蓬勃。青年人容易犯錯誤,對青年人的錯誤我們不要計較,要允許他人犯錯誤。你們有個毛病,就是不允許人家犯錯誤。
有兩種人最容易犯錯誤,一是年青人,由于感情的奔放,對世俗不管是工作、事業、名利、乃至于男女感情,抱了很大的幻想,不知道天高地厚,無知得很。還有老年人很容易犯錯誤,說起來老年人生活經驗豐富,可是他腦子老化了,有時候控製不了自己,引起過去的習氣泛濫,而且老年多少有一點老年癡呆。對這兩種人,我們要原諒。中年人犯錯誤,完全是放縱自己,結果甘願墮落的、發精神病的、最受痛苦的差不多都是中年人。中年人發財了,更危險,現在上吊的,很多是有錢人。
年青人覺悟快,改正缺點快,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一代
青年人還有個特點,他們改正非常快。所以要抓住他的特點,而不要去抓住他們的缺點,特別是青年學生覺悟高,五四運動就是從青年人開始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要發揚他們的優點。
你們都有種看法,傅老師對好的同學好像不大關心,對表現不好的同學好像特別關心。看看事實,你們以爲這個人不好,我一關心,都變好了,覺悟得非常快。而且青年人很有能力,我們不好好地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就把年青人的優點淹沒掉了。說到底,佛教將來還是靠年青人。
智慧從苦難中來,但苦難的人對佛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
過幾天就是四月初四,是大智文殊菩薩生日,智慧是從苦難來,但是苦難的人對學法不生歡喜心也不會出智慧,所以智慧既從苦難來,也從歡喜來,希望大家一定要歡歡喜喜。四月初四我還是給大家講法,今年就跟你們講“不來不去不住如虛空”。
學修叁皈依1-2 (2)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4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培養人才是爲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提要:
·精神抖擻,面露微笑,威儀好,就能度衆生
·叁皈依觀很殊勝,你們要學,也要有個准備
·來小住的老同學,有的頭發都白了,年青時不修行,老來抱佛腳
·我年青到老,除了工作整天在寺院裏,你們抱了兒子還抱孫子
·有學大般若智慧的基礎,就可以參加叁皈依觀的學習
·人與法不契合,容易起煩惱的就學不上去
·氣量小,忍不住背後說人閑話,對大衆也是個幹擾
·培養人才是爲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精神抖擻,面露微笑,威儀好,就能度衆生
初五大家要去參加紀念趙樸初的活動,這兩天糾察要培訓一下大家的威儀,個個要朝氣蓬勃,精神抖擻,特別要面露微笑,要非常歡喜的樣子。排隊要整齊,不能有小動作,不能搖搖晃晃,走路不能跳躍。威儀好,人家就會對你産生信心,就能度衆生。經書裏有個故事:一個驕傲的王,舍利弗、目犍連都調伏不了他,馬勝比丘不以說法,也不以神通,他就是威儀好,就使得這個很驕悍的王轉變過來,信仰佛教了。
叁皈依觀很殊勝,你們要學,也要有個准備
前段時間我講了一次叁皈依觀的殊勝,非常簡略。你們跟我學法有的已十年多了,我還沒有給你們講過叁皈依觀。我今年八十一歲了,總不能拖到九十歲講,要講要聽都要做好准備。
來小住的老同學,有的頭發都白了,年青時不修行,老來抱佛腳
本來是常住同學學,因爲小住同學不頂事,小住同學自己修行,也不頂事。我昨天一下車,就看到前天來的幾個上海同學,頭發都白了,給我的感觸很多。我是二十二歲就修行了,雖然沒出家,人家說我跟出家也差不多。我頭發白了,你們在家頭發也白了,爲什麼你們年輕時不修行,一定要到年老了,老來抱佛腳呢?最後還是你們自己吃虧呀。
我年輕時雖然成了家,可整天在忙修行。你們年輕人在我這兒學了十年回家,最好不要娶老婆,你要想娶我這樣的老婆,現在是娶不到了。我家裏事都不幹,爲名爲利的事情我更不幹。
我年青到老,除了工作整天在寺院裏,你們抱了兒子還抱孫子
你們小住同學,很難爲道場做貢獻,因爲真正要派你用場了,你來打招呼:“我明天要回家了。”沒有貢獻就沒有福報,你怎麼成就啊?而常住就不回家,所以常住是主人。
即使小住同學在家裏修,如果你家裏修得好,你頭發白了,應該跟我修得差不多,可你沒修好啊,所以我常說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我雖然是在家,可是我整天都在寺院裏,在家那點時間我也整天的修行,而你們盡是忙世俗。
許多人老了甯願在家抱孫子。你現在抱孫子,將來孫子長大了也來抱你,抱著你哭: “奶奶,你怎麼死了?”年輕時不修行,到老還不修行,真是愚癡衆生啊!那麼一張張條子來請老師加持。我要是像你們這樣,我請誰加持啊?
有學大般若智慧的基礎,就可以參加叁皈依觀的學習
我各個城市的學生很多,爲了照顧到這些沒來常住的老學生,這一次學習叁皈依觀,學了文殊法的就可以參加,這樣比較有基礎。文殊法是一部圓滿的法,是大般若智慧。能海上師說:一本文殊法就能使你從凡夫修到成佛。學過文殊略法的,也可以學。叁皈依的觀修法,別擔心略法基礎不夠,因爲我講法比較慢,等到我講到時候了,沒基礎的也有基礎了。
人與法不契合,容易起煩惱的就學不上去
還有個條件,要聽得起批評,同學們提意見你不能怄氣,因爲法高了,人也要高,人不高,人跟法不契合。所以氣量小,容易怄氣、容易計較、容易煩惱的同學,不要參加,你參加了,你會覺得日子很難過。我們講究自願的,你水平不夠,學不上去,浪費時間啊。
比如說,我是初中兩年級文化,年輕時也想憑自學考大學,拿到准考證可高興啦!結果我什麼都答不出來。叫我畫一條運河,從哪裏開始到哪裏,我也畫不出來,交白卷不好意思,我就用筆“嗚─—”,隨手一畫。這麼樣去考大學,還不如不考。
氣量小,忍不住背後說人閑話,對大衆也是個幹擾
所以,如果你氣量小,忍不住,把親人看成冤家,背後說人閑話,素質低,好比初中兩年級去考大學,你是浪費時間,對參加學習的同學也是個幹擾。
凡是要參加的,你們自己做好准備,這次是高標准要求。
培養人才是爲了成就,要求高,成就就快
還有一點,我們一學就要好幾個月,我也不可能在一個道場停留這麼久,爲了滿足你們想隨行同學的要求,你們有條件的可以隨行。比如我到漢川,你也跟我到漢川。這次學叁皈依,希望你至少一個月內不要中斷,今天聽明天不聽,你這是幹了件毫無意義的事情。我培養人才,是爲了要成就,不要像居士林那樣來來去去。有的老同學,說:我二十年前就跟傅老師學法。其實他只學了兩年,間隔了十八年,學的法也忘光了。
這一次我們學叁皈依觀,目的是要成就,要求是很高的。大家在我身邊學,不要怕難,也不怕要求高,希望大家目標一致,快快成就。今天就到這裏。
學修叁皈依2-1 (3)
傅味琴講于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 2010年5月16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幹的是菩薩事業
提要:
·我們弘揚的是正法,幹的是菩薩事業
·培養才更要培養人,拿佛法去搞名利,這就毀滅了佛教
·佛門培養人才,爲什麼發展慢,因爲如今佛弟子大都留戀世俗,以追求富貴
來光耀門庭
…
《學修叁皈依(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