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P2

  ..续本文上一页开我,心里总不是个味道:比方说这个人没志气,当初说得好,现在退心了,一定是起了世俗心了;这个人一点没感情,咱们对他这么好,还是要走;这个人……,全想人家不好,烦恼就起来了。说句笑话,如果那时我真的死了,临终一刻惭愧心,这样死了不错嘛,善哉善哉。

  菩萨是自觉觉他,人们以为菩萨都在天上,

  他要救苦救难还得到人间来

  菩萨,全称叫菩提萨埵,译成中文,叫觉有情,自觉觉他,自己能觉悟,还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有人以为菩萨都在天上,其实菩萨就在人间。有人只会向泥塑木雕扑扑拜,烧香烧给泥塑木雕。这也难怪,菩萨在人间他又没见到,那只好向泥菩萨磕头。

  泥塑木雕只是一个形象,如果菩萨在天上,他要救苦救难还得到人间来。菩萨不会高高在天空中,像乘了一架直升飞机,看到你苦难,放下一根绳子,把你吊上来,你在直升飞机上吃饱了,再把你放下去。菩萨在人间救苦救难的故事可多了。

  菩萨在你困难时帮助你,在你迷路时指点你,

  但你留不着他,往往也见不到他人影

  菩萨在人间咱们经常会碰到,但是咱们不认识的,等他走了,想一想这个人有点特别,可是再也找不着他了。有一年我在大连船码头买票,队排得长,我想到后面去排队。也怪,排在很前面的一个人主动跟我打招呼,我又不认得他。

  他说:“你怎么这么晚来啊?”我说:“人家说现在船票不紧张嘛。”“哪里,我们昨天晚上就在排队了。”他说:“我给你买吧。”我说:“不行吧,你们昨天都编号的。”他说:“我有个证明,可以随便买的。”我想还是小心一点:“好吧,如果你实在不能买,我那边还是排着。”他说,“我总会给你买的,你要排就去排吧。”果然他窗口里拿了票,看见我在旁边,一张票就给我。

  我忽然想起来,总要谢谢人家,我就过去,“谢谢你,你上海住在哪里?我到上海来看看你。”他说:“用不着用不着。”我想上了船我总能找到你,你总要去餐厅,可怎么也不见这个人,我觉得很奇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4)(总第103)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

  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提要:

  ■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 众生称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难解得开

   ■ 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是把渺小的感情伟大起来

   ■ 不往内弯不往外弯,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像阳光那样平等普照

   ■ 觉时菩萨,迷时众生,人往高处走,才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 菩萨爱众生犹如爱独生子,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菩萨自苦他安乐,菩萨广度众生,

  就是让众生觉悟起来

  我常碰到奇怪的事,一次下五台山,半路里迷路了,周围一个人也没见到,三岔路口,究竟往哪一条路走,我想不起来了,多么希望找个人问问。忽然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只听到声音,没看到人,我就喊:“请问,这两条路往哪边走?”“你往左边走。” 当时没感觉的,还以为今天运气好,所以菩萨是在人间。

  我们今天是在学菩萨行,像学生那样一点点在学起来了,怎么学?只要做到“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要给别人安乐,这就是学菩萨了,不算菩萨,也算有菩萨精神,有菩萨心肠。

  自苦他安乐,这就是觉悟。菩萨度众生,是通过种种的语言去启发人,让人家觉悟起来,所以菩萨称为觉有情。

  众生称有情,苦就苦在感情上,又很难解得开

  有情就是众生,有情就有情感。众生为什么苦,就因为有情,众生苦就苦在有情感上。谁也没有把你绑住,是你自己把你自己绑住的,情感好像一条绳子,你是被情感的绳子绑住了,很难解开。

  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

  是把渺小的感情伟大起来

  菩萨也有感情,不过他们是觉悟的慈悲心的感情,并不包含着凡夫的痛苦。所以修行不是从有情修到无情,如果修成无情,那就大错特错了。感情还是要有,把这个感情洗洗干净,转一转,伟大伟大,不要太渺小了,不要老是胳膊往里弯。

  不往内弯不往外弯,只有有智慧的人

  才能做到像阳光那样平等普照

  大家称帮自己人叫胳膊往里弯,想想也有道理,如果胳膊往外弯,骨头不要断掉了吗?但是胳膊总往里弯也像得了风瘫,还是伸直好,既不往里也不往外,平等。如果我们的感情像天空的太阳,不管什么人,包括牛羊草全都照到,那就对了。那么谁能做得到?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做得到,在佛教里,太阳是表智慧。

  觉时菩萨,迷时众生,人往高处走,

  才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我们一会儿是菩萨,一会儿又不是,叫做一时觉来一时迷。觉悟一提起来了,样样好,慈悲心、菩提心、欢喜心全都起来了,真像个菩萨;被烦恼迷住了,就变众生了。其实众生、菩萨,还不是一个人?就看你愿意做菩萨还是愿意做众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往高处,这是我们修行人的目的。

  菩萨爱众生犹如爱独生子,

  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菩萨爱众生,犹如妈妈爱独生子。儿子吐奶了,妈一点不怕脏,她还觉得很香,会把他吐出来的奶糕刮下来,吃进去。(众笑)她为什么不怕脏?因为妈爱儿子有天性。我们学菩萨行就要培养这样的天性,对众生任劳任怨,始终不变。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1-5)(总第104)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5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

  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提要:

  ■ 众生一起念,菩萨就知道,因为菩萨住在众生心里

   ■ 众生求菩萨,自心也会起慈悲,心变柔了,烦恼心就转掉了

   ■ 人能认错,就能得文殊菩萨加持,有错不认错,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 有错认错是觉悟,没错认错是妄语,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

   觉悟的表现

   ■ 佛是导师,法是我们应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众生一起念,菩萨就知道,

  因为菩萨住在众生心里

  自己有了苦恼,有了烦恼,总是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求文殊菩萨么给我智慧。磕头是礼节,烧香是供养,嘴巴说话,人间的菩萨都听得见,天上的菩萨只听心音,因为他没有皮肉的耳朵。

  说“听不见我给他通个信息”,你就是打手机也没有号啊,其实你起个念头菩萨就知道了嘛。

  说“我起个念头,菩萨离开我这么远。他会知道吗?”心的速度比光还要快了,无论多远,你一起念头,菩萨就知道。

  菩萨就在你心里,你心里一起念头,菩萨就知道了。菩萨是住在众生心里的,我们的心里就住了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当然通信息就快了。好比从前上海住房很紧张,一幢石库门房子要住72家房客,每家之间用板隔起来,打招呼非常快,只要敲敲墙板,他就知道了。

  众生求菩萨,自心也会起慈悲,

  心变柔了,烦恼心就转掉了

  心里就有观世音菩萨,何用千里迢迢求观世音菩萨,嘴巴跟心是连在一起的,嘴巴说话,心也在说话,菩萨是听你心里说话。你求观世音菩萨,心里在想,“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啊”,“大慈大悲”四个字就从你心里冒出来了,你虽然是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可是你心里已经有大慈大悲这个观念了,心就慢慢在变。

  “观世音菩萨,我苦啊。”一想到自己苦,傲慢也没有了。人在苦时都很诚恳很虚心很可怜的,心就变柔了,心想修行了。这种感应,并不是嘴巴里声音的感应,嘴巴的声音也是来自心里的声音,心里的声音在转变,慢慢你这个众生的烦恼心、尖刁心、傲慢心就转掉了,就出现了慈悲心。

  人能认错,就能得文殊菩萨加持,

  有错不认错,是得魔王波旬的加被

  文殊菩萨也在我们心里,你要求文殊菩萨加被,很简单,你只要心里想一想,“这是我的错”,你已经得到文殊加被了。“我没错”,你得到魔王波旬的加被了。认个错有什么难呢?

  当然了,我要补充一句,不要没错认错,有人没错也认错,人家就要对他冒火:“这事跟你没关系,你老说是你错,弄得我们糊里糊涂的,你是不是想包庇别人?”“我不是包庇人家,错就算在我的头上,也算是一个好事嘛。”“什么好事?错的人得不到教育,咱们问题也搞不清楚,还算好事!”没错认错也算打妄语,我可不主张这样。

  有错认错是觉悟,没错认错是妄语,

  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觉悟的表现

  从前有人由于妒嫉,对我进行了诽谤,又代我去无错认错,我就告诉他:没错认错,岂不是打妄语吗?所以人一起妒嫉,各种各样诽谤全出来。有了妒嫉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赞叹。刚才我这些话主要是告诉大家,认错是个觉悟。有错不认错、没错认错,这都是没有觉悟的表现。

  佛是导师,法是我们应受的教育,僧是引路人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就是三皈依。佛是我们导师,法是我们应该受的教育、应走的路,僧是引导我们往觉悟方向走的引路人。佛说了49年法,目的就是让我们觉悟。不要把佛当成神,也不要把学法看成没有必要,僧也不要把众生引错路,引到封建迷信上去,那样佛法就完了。

  佛宝是觉;能断除烦恼是法,有烦恼,心就不寂静;僧是清净,有了觉悟就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应该把不清净的转变为清净。

  僧团应主持正法,教证二法要圆满,

  佛法理论要通达,要从实修中去亲证

  初进佛门的人,当然带着各种各样不清净的习气进入佛门,怎么样使他们清净呢?一方面要为他们说法,一方面自身做榜样,那样你才有引导的能力,所以说“僧为主持正法的团体”。

  法有教证正法,就是理论跟实践,教理要能通达,还要照佛法的指导去修,证到这样的境…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