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P3

  ..续本文上一页界。你生活中能够做到法上的要求,改变自己,你就在修了,这是真正的修。修到后来,功到自然成:你已经养成习惯,你的观点、你的个性、你的一切行为全转变了,这就是亲证。靠开悟得到的亲证,不够圆满的,开悟的人并没有成佛。要得到圆满的亲证,身口意都要在转变中求得亲证。

  今天就讲到这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1)(总第105)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

  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菩提心

  提要:

  ■ 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

   ■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

   菩提心

   ■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

   人为制造的

   ■ 宣扬钝根、业障重,非但成佛极为渺茫,连法都不要听了

   ■ 把错的养成了习气,知见也要变错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皈依佛法僧三宝颂,为华严净行品文

  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三句是皈依愿,是跟三皈依连在一起的,皈依佛法僧三宝颂,是《华严经·净行品》里的文字。

  皈依佛了,我们自己要发愿,还要引导众生

  也能体解菩提大道、发无上菩提心

  “体解大道”,就是菩提大道;“发无上心”,就是发菩提心。皈依佛了我们走的路,就是菩提大道,要迈上这条道路,必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最高,最无上,非但自己要发菩提心,还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发菩提心。

  皈依佛了,我们非但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发愿,还要对众生这样去引导。你认识理解了,你就会欢欢喜喜地走上去,只口上喊发菩提心,是远远不够的,非但菩提心不坚固,而且很难发出欢喜心来。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人为制造的

  第二句,“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首先自己要深入经藏,以求智慧逐渐增大,如海那样深广。还要愿一切众生都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现在末法时期,种种不要法的风气都是人为制造的,受了邪师邪说的影响,就会产生种种错见,违背皈依的原则,现在的皈依往往只是一个形式。要真正懂得皈依的原则,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

  宣扬钝根、业障重,

  非但成佛极为渺茫,连法都不要听了

  现在有种风气,已经在佛弟子心里普遍起了阴影,种下了很不好的种子:认为自己是钝根,业障重,即使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也轮不到自己,成佛只是说说罢了。在他看来成佛是一种非常渺茫的事,所以成佛的心很不迫切。尤其是这几年,海外进来很多磁带、VCD,影响很大,受那些不必深入经藏的言论影响,非但大家没有深入经藏的勇气,连听法都不听了。

  把错的养成了习气,知见也要变错

  这种话违背了佛的教导,违反了三皈依的原则,你自己都不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怎么会“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三皈依颂在很多地方成了早晚课时的唱唸罢了,可是每天只唱唸,不去修持实践,还反做,能叫修行吗?

  还说反话,“末法时期你想成佛,简直在打妄想”,“我们都是钝根,哪有条件去深入经藏?让别人深入好了。”如果佛弟子都让别人去深入经藏,深入经藏的佛弟子一个也没有了。所以错的不能一直存在下去,否则要养成习气,知见也要变错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2)(总第106)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提要:

  ■ 抛弃自己的知见,全照释迦佛的话去做,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 应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抛弃自己的知见,全照释迦佛的话去做,

  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僧团要和合,大家要安定团结。和,要平和;合,要合得起来,所谓六和。百姓百姓一百条心,各个不同,大家都照自己一套做,怎么合得起来的?全照释迦佛的话做,抛弃自己的知见,那不是合在一起了吗?

  在僧团里,我们自己首先要在大众中锻炼出和合的能力,还要锻炼出统理大众的能力,假如没有一个人能领导大众,僧团怎么建立?而且在统理大众上还要做到一切无碍,互相没有抵触,互相没有障碍,这个僧团方才能够很安定和合地过清净的生活。

  搞压制、物质刺激、宗派排挤,

  都不可能把佛教搞好的

  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搞不好,又不肯跟佛学,凭自己头脑里想出的一套方法,可是他想出来的办法脱离了佛教的原则,也不顶事。有的故意一层压一层,失去了佛门平等原则;有的用条件优越,吃得好,住得好,发红包包,搞物质刺激,想把矛盾摆摆平;还有的把十方丛林变成了子孙庙,凡是到这个庙的,都得做他的徒子徒孙;还有的,你和他亲近,他就对你重视,假如你提他的意见,哪怕你是对的,他就不高兴,就排挤你,不让你留。

  现在尤其是小庙,全是自己人:徒弟、师叔、师伯,要么就是住在庙里的在家人,是他爸妈亲戚。因为他怕来一个陌生人,不听他的话,又要闹矛盾,好亲戚、好朋友、好同学总好讲话。发展到后来,只许这个宗派来,不许别的宗派来。

  比如说,居士林是每个居士都可以去的,我年轻时去的上海佛教青年会,就是个居士组织,每个星期天有星期讲座,各宗各派都欢迎,都有弘扬,我年轻时各个居士林都这样。现在更应该这样,因为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居士林,你对别的宗派排斥,叫其他宗派的居士到哪里去?矛盾就从这儿开始。

  应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

  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有个地方请我去讲法,我讲了三皈、五戒、八戒、忏悔文,他们听得欢喜啊,就把我留下来,请我长期地讲。一听到戒定慧很重要,修禅定能止住妄念,达到一心不乱,就请我教禅定。

  可是有几个顽固的老太太,极力挑起风波,开头说,“我们居士林是唸佛的,怎么来一个禅宗?”把每个佛弟子都要学修的禅定说成是禅宗,就算是禅宗吧,居士林是各宗各派的居士林呀。

  等到要开课了,那几个老太太就在讲堂里唸佛、敲鼓、敲木鱼,不让大家听法。佛教协会的领导去讲,也没用,宗教局长亲自去,她们方才买一点面子,总算走了,一边走一边骂。马路对面的居民听到了,说:“喇叭里老师讲的佛法,我听听蛮有道理,所以我本来想改信佛教。听到她们骂得这么肮脏,佛教我不信了。”

  那些人又说:“以后咱们居士林请法师讲经,必须跟某某观点一样才能讲,以后来唸佛的人,如果跟某某观点不一样,不许他进唸佛堂。”就算这样到后来也不太平,在佛堂里也吵架,变成一帮一帮了。

  所以说应该按照佛的戒律、佛的教导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你是皈依三宝的,总应该懂得皈依三宝的原则。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32-3)(总第107)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6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

  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提要:

  ■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 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靠的是规章制度,“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

   ■ 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

   ■ 皈依自性三宝,要以外缘三宝来引发自性三宝

   ■ 对外缘三宝生起恭敬、敬仰、爱慕的心,就把自性三宝引发出来了

  

  僧以和合为主,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比丘虽不尽为方丈,而须练习驭众之能力。

   ~以外缘三宝引发自性三宝,自皈依佛法僧乃自性三宝皈依,众生自性乃佛,只有深信承当自性是三宝,才能信外缘三宝。

  僧以和合为主,可现在很多佛弟子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能海上师说:“僧以和合为主”。僧就是佛弟子的团体。中国的风俗一向是称出家人为僧,其实照原来的意思,佛弟子团体里的人,包括四众弟子都叫僧。团体要和合,如果兄弟姐妹吵架,爸爸妈妈心里要难过的,绝对不会说,“我最欢喜你,你吵得有道理,你应该把大哥打得半死,把二哥踢出门去,把小妹妹丢到马桶里。” (众笑)可现在好多人皈依佛了,做的事情佛都不欢喜。

  僧以和合为主,现在到处都是不和合。据说佛学院上课也是这样,今天跑两个,明天跑三个,开学时有五、六十个,学期结束,只有十几个人。怎么会跑的?因为不和合!两三句话不对头,一怄气明天就跑,跑到别的佛学院又听到两三句话怄气了,又跑。所以现在要得到和合真不容易啊!

  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靠的是规章制度,

  “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

  我们女众部同学对老师很恭敬,可是老师对你们也是非常钦佩啊,钦佩你们能够这么样的和合。女众班办学以来,第一个学期风波可厉害啦,第二学期能这样的和合那真是稀有难得。我走的地方不多可也不少,可能还没有碰到过这样和合的地方。而且你们对这个和合爱护得很好。如果有一个同学对大众有点不好的影响,你们全都会起来说话。我们有今天的安定团结付出了多少心血代价才达到的,能让她破坏吗?

  而且你们维持团结的路线也不错,不靠拉拢,也不靠什么手段,完全靠规章制度、学生守则,有法可据。所以能海上师说“戒律即是统领大众之方法”,有了戒律就有法可据,可以根据戒律或者规章制度来说话:你这个做错了,你犯了哪一条。

  比丘虽…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