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80~89)▪P2

  ..續本文上一頁,你也要講經說法呀。你能懂,是因爲法師給你講了法,你要使衆生懂,你也要給衆生講經說法呀。一講經說法,邪魔外道個個害怕。看看現實,我天天講經說法,凡是學氣功的到我這兒來聽法,要不了兩叁天他就嚇得跑掉了,因爲佛法一講,他那一套就站不住腳了。所以佛法不僅僅能使自己消除愚癡,得到智慧,能覺悟,能修行成就,了脫生死,廣度衆生,還能使外道個個怕,所以稱爲獅子吼。獅子一吼,森林裏的百獸都怕得不得了,獅子吼比喻講經說法,森林裏的野獸比喻外道。

  如今外道猖獗,魔道當世,

  你沒有佛法的智慧,咋能對付得了

  九十年代初,我在成都昭覺寺辦昭覺寺佛學院,因緣是開頭我在昭覺寺聽經,就請我到佛學院去給大家講一兩次法。其中有一位教語文的老師,我一面講他一面在寫問題,寫好交給我,要我回答:現在外道猖獗,魔道當世,應該用神通去降伏。請問傅老師,古時候的大德也反對現神通,傅老師也反對現神通,爲什麼?從那時我就開始聽到“外道猖獗,魔道當世”這句話了,他不是外道魔道,尚且要提問題來考考我,尚且有這麼難對付的場合,碰到外道魔道,可能比他還厲害了,你沒有智慧咋行?

  對付魔道、邪道、外道,

  何需神通,好比殺雞何用牛刀

  他提的幾個問題,我馬上全給他解答,我說:對付魔道、邪道、外道,何必現神通?釋迦佛就不主張弟子現神通。氣功是外道,他們很講究測,測測你的功底。如果這個學氣功的沒有什麼功夫,他也不會測,你只要跟他講一點佛法的道理,你講得好,他也會聽你的,何必現神通呢?如果這個氣功師有一點功底,還沒有走到你面前,他已經有感覺了。我碰到的氣功師都是大氣功師,他們朝我慢慢走過來,我知道他在測了,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他到我面前,態度馬上改變,雙手合掌,“傅老師,久仰大名。”殺雞何用牛刀,現什麼神通?而且現神通有不恰當的地方,你就是真的有神通,你有多大神通?現這麼一點點,要給外道取笑,“我看見過佛教的神通,就是那麼點小玩藝。”那你不是在釋迦佛臉上抺黑了嗎?比如釋迦佛一只手一伸,出五只獅子。你一只手一伸,出五只蚊子。(衆笑)度衆生是度他了生死,跳出六道輪回,不是給他看熱鬧,所以要以佛法去度。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7-4)(總第83)

  ◎ 傅味琴 講于 2002.3.8

  不學大菩薩,大乘表現在哪裏?

  光唱唸是不頂事的

  提要:

  ■ 懂佛法,何用叁宗並修?不懂佛法才會鬧分家

   ■ 佛弟子就要以獅子白象的精神來護持佛教

   ■ 不學大菩薩,大乘表現在哪裏?光唱唸是不頂事的

   ■ 佛號是佛的功德體現,是給我們學的,不是給你唱的

  懂佛法,何用叁宗並修?不懂佛法才會鬧分家

  還記得一個問題:淨土宗、禅宗、密宗,請問如何叁宗並修?我回答說:懂了佛法,你修一種,叁種都在裏邊了,何必東抓西抓?修淨土的就安心淨土;修禅宗的,好好參禅;修密宗的,顯密並修。禅宗自性就是佛,心中有佛就是念佛,禅宗脫離語言文字,就是密。修淨土宗的,你能夠念到一心不亂,就是禅;十小咒、大悲咒、楞嚴咒,這就是密。修密宗的最主張念佛,而且比淨土宗念得更多,更方便。修淨土的一般只念一尊佛,密宗要念十方佛。因爲佛很多,就以五方佛來作代表,每一方又以一尊佛作代表,又把這尊佛的名號攝在一個字上,你念這個字就是念這尊佛的佛號了。同時五方佛也代表佛的五種智慧,而且還主張,要知道這尊佛的智慧和功德。例如“雜”字表阿彌陀佛,又知道阿彌陀佛是修妙觀察智成就的。修密宗的人最講究修禅定,何必再去參禅?所以你懂得佛法了,隨便你修哪一種,都是圓滿的。不必叁種都去抓。你不懂佛法,就要分家,有的還謗法謗宗:哪一個宗最好,哪一個宗現在不行了,哪一個宗根本修不起來的……,那就造惡業了。

  佛弟子就要以獅子白象的精神來護持佛教

  所以度衆生是以法來度。外道要搗亂,衆生愚癡,你不弘揚佛法能行啊?就算你有雄心壯志,有出離心菩提心,你沒有行動,也是白費。回向時都會唸“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如果真的發菩提心,咱們都應該好好地把佛法學通,大家都起來弘揚佛法,佛法馬上就興起來了。所以文殊菩薩騎獅子,表講經說法;普賢菩薩騎白象,表佛法的事業越大越好;中間釋迦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本師,我們都是釋迦佛的弟子,就要靠獅子白象的精神來護持佛教。

  不學大菩薩,大乘表現在哪裏?

  光唱唸是不頂事的

  四大名山就是四位大菩薩的道場,全在我們中國,你們過堂的時候天天唱唸,“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你有沒有學習文殊菩薩的智慧?有沒有學習普賢菩薩的大行?有沒有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唱的時候沒有忘記,唱過了就忘了吧?因爲心裏想著吃飯。我們是大乘佛教,這些菩薩我們都要學,否則大乘表現在哪裏?光是唱唸,不頂事的。

  說:“觀世音菩薩啊,你要對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啊。我呢,就用不著大慈大悲了。文殊師利菩薩啊,我唸了你的名號了,你給我加持,讓我開智慧啊,我就用不著學了。”這樣,什麼都架空,實際利益一點也沒有。

  佛號是佛的功德體現,

  是給我們學的,不是給你唱的

  說句笑話,社會上的人有時候要精神調劑,唱唱歌,唱唱戲,進了佛門又不能唱戲,更不能唱歌,那麼就唱唱佛號吧。要知道佛號不是給你唱的,佛的號全是佛的功德的體現,是給你學的。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學普賢菩薩的大行。四宏誓願裏有一句: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最終目標就是成佛,所有的佛菩薩都希望我們成佛,如果一個佛弟子沒有成佛的志向,十方佛都不喜歡你。你就是求生他方淨土,藥師佛也希望你成佛,十二大願都是希望衆生快快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西方阿彌陀佛也希望你成佛,今天咱們所在的娑婆世界,釋迦佛也希望我們快快成佛。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7-5)(總第84)

  ◎ 傅味琴 講于 2002.3.8

  不修禅定,開發不了根本智;

  不學法得不到後得智;不肯上進,原地踏步

  提要:

  ■ 所有佛菩薩的智慧都歸納在文殊菩薩的智慧裏

   ■ 想等到快成佛時再學文殊法,好比要等到找工作時才去學文化

   ■ 不通過廣學,怎能理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初地應修好淨意菩提心和勝意菩提心,最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 不修禅定,開發不了根本智;不學法得不到後得智;不肯上進,原地踏步

  所有佛菩薩的智慧都歸納在文殊菩薩的智慧裏

  怎樣才能快快成佛?要靠佛法的智慧,我們所懂的佛法,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經文中贊歎文殊菩薩說:“諸佛佛子攝爲一”,佛子就是菩薩,所有佛菩薩的智慧都歸納在文殊菩薩智慧裏。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你要想成佛,你必須要有文殊菩薩的智慧。當來下生,一生補處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誰在指導他快快成佛?就是文殊菩薩。

  想等到快成佛時再學文殊法,

  好比要等到找工作時才去學文化

  假如你起了個念頭:文殊菩薩是金剛智,成佛的時候必須依靠文殊菩薩的智慧爲指導,我現在離開成佛還早哩,等我快要成佛的時候,我再學文殊菩薩的智慧。這就好比孩子跟媽說,“媽,我知道將來社會上工作要文化的,不過我現在還小哩,等我長大了,到社會上工作的時候我再學文化吧。”你到那個時候再學文化,年紀雖然20歲,仍然是小學一年級。我們現在就學文殊菩薩的智慧,當然是走在前面。

  不通過廣學,怎能理解“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書講以上師代表叁寶。修行初學廣”,你不廣學,不通過法師、老師給你廣大的解說闡明,你怎麼懂?比如看到《金剛經》裏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你不懂:明明有來有去,怎麼說沒有來去?難道如來站著不動,不會過來也不會過去?如果你請我解說一下,我不廣大地解說,只會照讀一句半語:“如來者,即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你聽得懂嗎?當然要把如來的法義,如來的成就解說清楚。“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指如來的法身。佛有叁個身體:法身、報身、化身。法身無相,法身光明遍布虛空,唯有這個才沒有來去。要這樣大講特講,你才會慢慢地明白。這次春節,我在佛協文教部講法,因爲要提高聽衆的水平,講得稍微高了一點,居士們已經反映有點聽不懂了。要聽多了,慢慢才懂。懂了以後,就可以簡單了,只要提一個名相,他就知道。所以初學的人不能簡單呢!

  初地應修好淨意菩提心和勝意菩提心,

  最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漸攝總,越修越略,最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第二法”,最後只有一個法,無上正等正覺。因爲如何去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你過去都已經學過了,都懂了,就用不著多給你講,所以越懂得多,修起來越是簡略。

  咱們以菩薩法來作說明,初地菩薩水平很高,智慧很大,他是真正在修菩薩道。初地菩薩主要修布施波羅蜜,又名爲歡喜地。初地菩薩修的第一個法,就要修好“淨勝意二利”,要發起淨意菩提心、勝意菩提心。淨意爲出離清淨心,勝意爲利他心。你這些都懂了,修起來了。從初地修到六地,六波羅蜜圓滿。越修上去越簡單,修到九地更加簡單了,超九地就是佛地,因爲你前面基礎都有了嘛。

  不修禅定,開發不了根本智;

  不學法得不到後得智;不肯上進,原地踏步

  初學的人往往不肯廣學,主張學得越簡單越好。當然了,剛開始因爲廣的抓不起來,先給你簡單一點,再往上,一年級課程變二年級,再變叁年級……,越學越廣,要有步驟地慢慢上去,這樣才對。如果初學的人,不肯學廣,停留在簡單上,不肯上去了,那不是原地踏步嗎…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80~8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