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名字叫觀自在,“自在”就跟你沒關系了,因爲菩薩是菩薩,衆生是衆生。(衆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就是流轉、流動,你們走路也能行的,行什麼?行深般若波羅蜜。“深”,修得深一點。“無眼耳鼻舌身意”,明明有眼睛,怎麼說無呢?哎,你把眼睛閉起來不就是無了嗎?(衆笑)。“無”就是沒有。“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鼻子,……,明明有,怎麼沒有?你業障重啊,佛怎麼會講錯呢?沒有就沒有(衆笑)。”那麼考試了,問《心經》中有幾個無?做起數字遊戲來了,這還度得了衆生,聽的人說這蠻有趣,蠻好聽的,卻仍然不懂法。
要把死的講得活起來,才能活學活用
講法要講到死的東西活起來,這樣才能活學活用啊。你不把死的東西講活了,叫人家怎麼修啊,怎麼用啊?我的理想是培養法師。法師要結合現實,結合科學,結合是非,要結合怎樣修得起來,用得上去,要這樣去教導衆生。講得辛苦一點,衆生修起來就方便一點,因爲現在衆生業障重、煩惱重、我執重、簡直是鈍根裏的鈍根。
多聞難于攝持,唸誦能攝持法義
有了慈悲心、菩提心,我們還應該在接受教育上廣學多聞。其中會出現一個矛盾,多聞了難于攝持,怎麼辦呢?就要把多聞所得的法義攝起來。通常就是攝在頌子上,這一段要領攝成一兩個字,這兩個小時法義攝成兩句話,攝成偈語來唸誦,唸誦就可以反複地熟練。所以念誦能攝持法義。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5-4)(總第33)
◎ 傅味琴 講于 2001.5.9
用音聲攝持,容易連貫下去
提要:
■ 用音聲攝持,容易連貫下去
■ 《文殊儀軌》音聲殊勝,抑揚頓挫,心情舒暢
■ 唸誦要音聲和雅,不要出怪調
■ 發什麼音,生理上就起什麼變化
■ 音聲和觀想所起作用,完全相應
■ 行儀上的攝持力,能攝持身口意叁業
■ 手指一活躍,末稍促進中樞,就不會遲鈍
能海上師說:“攝持之力,寄于音聲及儀形上,心緣名句文身,如理作意,千萬義修之,其式不殊,成就如一,蓋顯正道無二轍也。”
用音聲攝持,容易連貫下去
“攝持之力,寄于音聲及儀形上”,攝持要有力量,有的沒有力量。有的很善巧就有力量。小孩子背書,背背想想,容易中斷,其實他已經重複很多次了。假如用音聲攝持,就容易連貫下去,因爲已經定型了,跟著這個音聲轉,像敲木魚一樣,“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心輪在轉動,有一定的規律,就不會沖沖停停,結果機關槍卡殼,開不下去了。
《文殊儀軌》音聲殊勝,抑揚頓挫,心情舒暢
我們誦的《文殊儀軌》,音聲殊勝,容易熟練,一熟練了,你只要頭上引一引,整部儀軌就會一直轉下去。你固定這樣,就形成了這一整套。比如修《文殊儀軌》誦菩薩戒,開頭一段,“贊己毀他悭法財”,不快不慢,中間一段快,唸到後面,“如是惡作四十六”,更快了,誦密乘戒了,“違依止法……”又突然慢下來,唸熟了,從頭背到底,一個字也不差,因爲音聲全部固定下來了,而且有抑揚頓挫,唸起來心情舒暢。
唸誦要音聲和雅,不要出怪調
我20幾歲時,整天在上海常德路金剛道場修法,一早就去,晚上才回來。我特別喜歡唸經,唸的時候我聲音特別響。經常有遊客及燒香的人,站在大殿門口聽我唸經,我也隨便他們,他們爲什麼不走?因爲挺好聽的。
現在我太忙了,沒時間多唸經了。你們都唸不到我這樣。你們唸誦有時會出現怪調,原調被你們改變了。比如唸“護法尊。”應該是“護—法—尊”,你們兩樣,“護—法尊。”(衆笑)拐個大彎。
發什麼音,生理上就起什麼變化
傳承不能改變,曆代祖師的傳承是有道理的。音聲是個修行的方法。五明中就有聲明,什麼音生理上起什麼變化,都有講究。調也是這樣,不能人爲去創造一個調,要根據傳承。一個大修行人,他有親身體會。依傳承能起極其好的作用,如果隨便改動,非但得不到傳承的利益,在集體唸誦時會出現混亂。唸誦也不能作歌調或者像音樂那樣來研究。
音聲和觀想所起作用,完全相應
我舉幾個音聲和生理作用的例子,有個字在音聲上唸“嗡”,而在觀想上是安立在頭頂。有個字在音聲上發“阿”,在觀想上安立在喉間。有個字在音聲上發“吽”,在觀想上安立在心間。我喜歡做實驗。我跟學修禅定的同學作過實驗,我發一個“嗡”字音聲,問他們身上哪兒有感覺,回答說在頭頂有感覺,我發一個“阿”字音聲,他們說喉間有感覺,我發一個“吽”字音聲,他們說心間有感覺,跟觀想的部位完全相應。所以,通過實驗證明,佛教中的有傳承的唸誦,可以使整個生理産生感應。又如我在禅定中作加持,發聲波的時候就是發“阿”字音聲,這音聲很像獅子吼。在語輪上作加持,你們同學們講話就會講多了。
行儀上的攝持力,能攝持身口意叁業
加持很重要,不光是心理加持,音聲加持也很重要,行儀上的攝持力量也很重要,能攝持身口意叁業。唸誦是口,手印是身,作意觀想是意。邊唸邊作手印邊作觀想,即能起使身口意叁業相應的作用。又如八供是印度接待貴賓的禮節,“阿剛”洗澡水;“巴當”洗腳水;“布白”花,你看手印就像一朵花;“都白”檀香;“阿洛格”燈;……“下答”音樂,手印作敲鼓狀,這是行儀加持。
手指一活躍,末稍促進中樞,就不會遲鈍
而且你做手印的動作,腦子會聰明。手指一活躍,末稍神經促進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也活躍,就不會遲鈍。這比動腦筋促進腦子活躍好得多,人一直動腦筋,會動得頭昏腦脹。時間過了,現在下課。(2001.5.9 第13講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6-1)(總第34)
◎ 傅味琴 講于 2001.6.4
儀軌是總攝法義,完成精密攝持
提要:
■ 儀軌是把法義總攝起來,完成一個精密攝持
■ 無分別從有分別來
■ 沒有佛法,哪來無相
■ 經都可以唸,邪說不能學
■ 修《文殊法》,開智慧得辯才
■ 沒有水平不能學密
能海上師講:“密法之中,一一儀軌,時能攝身口意叁業,謂之總持。”
儀軌是把法義總攝起來,完成一個精密攝持
“密法之中,一一儀軌,時能攝身口意叁業,謂之總持。”密法都是按儀軌修。儀軌,是按照佛經把法義總攝起來,完成一個精密的攝持。如將儀軌廣開,法義非常廣大。修儀軌的人,有時間可以唸各種各樣的經典,因爲法與法是沒有抵觸的。
現在末法時期有這種風氣,說:唸了一部經,就不能再唸其它的經,否則就說是雜修。釋迦佛從來沒有這麼說過,否則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不是錯了嗎?弘揚佛法可不是弘揚你個人的偏見。如果法跟法有抵觸,那佛法豈不是不圓融?一切法體性空,所有障礙都是人搞出來的。
無分別從有分別來
很多年前,有個居士想拜某人爲師,那人要求他把原來學的法全放下,他就問:“爲什麼要放下?”回答說,“我這個法是無相,你們修的法是有相,無相不能跟有相共。”
什麼叫“無相不能跟有相共”?此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無相還不是從有相來,本身就是一個東西,有什麼矛盾障礙?比如說有分別慧也是佛法,無分別慧也是佛法。你不通過分別慧,怎麼能達到無分別慧?沒有有相,哪來你的無相?無相是不可說不可說,沒有語言文字的相,你什麼也不懂,仍是一個無知的衆生。
沒有佛法,哪來無相
如果不通過佛法的有,只保留你原來的有,那是流轉生死的有,著相的有,凡夫知見的有,煩惱的有。釋迦佛叫你去抓佛法,因爲衆生喜歡有,我就給你有,衆生喜歡抓,到我這兒來抓,不過要換一換,不要抓肮髒的,到我這兒來抓幹淨的,所以佛是善巧方便。等你抓起來了,佛才跟你說,不要著相,是一步一步來的啊。心裏沒有佛法,哪來無相?
經都可以唸,邪說不能學
無論修什麼儀軌,修完後,你喜歡唸《金剛經》、《藥師經》、《佛說阿彌陀經》、乃至四《阿含》都好,佛法全好,只能贊歎,要鼓勵人學。除非是邪說,或者借了佛法的名義,加了邪的知見,那些你一學就糟了,只要有一點點邪,學了也會中毒。
修《文殊法》,開智慧得辯才
《文殊法》不是密法儀軌,是顯密法流裏的顯法,每個人都可以修,主要的作用是能得文殊菩薩的加被,開智慧獲辯才。
沒有水平不能學密
密法不能隨便講,不到水平的人不能聽,因爲你沒有水平,聽了往往會導致退心。這一點,我是有體會的。那年清定上師剛被特赦釋放,居士們也不知道他去哪裏了,有的居士竟然用扶乩的辦法去問鬼,真好笑,結果仍然不知道。其實他回老家了,國家就在他老家的醫院裏給他安排了工作,做針灸推拿醫生。後來據清定上師的侄女說,我是第一個找到清定上師,也是第一個到清定上師那裏去的。我先講了我這幾年的情況,年輕人常有來我這兒跟我學法的,上師聽了大爲贊歎。那時醫院裏的宿舍只有一張床,晚上我跟清定上師一起睡,上師對我很慈悲,常用被子包我的腳。第二天清早一起床,上師就給我講大威德怖畏金剛,我一聽,心裏起疑惑,還好沒退心,後來多聽多聽,慢慢才懂得,這是勾貪瞋癡來斷貪瞋癡,是一個特殊法門。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6-2)(總第35)
◎ 傅味琴 講于 2001.6.4
沒基礎,學高了,反增我慢
提要:
■ 爲了經濟利益而公開密法是不妥當的
■ 修持儀軌能攝身口意叁業
■ 錯了,還能快嗎
■ 沒有斷煩惱功夫,哪會多占便宜
■ 沒有基礎的人學高了反增我慢心
爲了經濟利益而公開密法是不妥當的
現在這麼多…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