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個佛弟子能無知嗎?一個佛弟子能一問叁不知嗎?
佛弟子愚圓滿,也不可能成“愚如來”
釋迦太子成如來是由于智慧圓滿,佛從來沒有講過:“到了末法時期,佛弟子只要愚圓滿,就會成就愚如來。”說愚既然不好,爲什麼有人這麼喜歡愚?愚有好處啊,人一愚,不求多懂,就可以自由散漫了,有說:“你計較他什麼,他本來就笨得要命。”全世界最快活的一天,就是“愚人節”,都做愚事,引得人家哈哈笑,可是只有一天。現在有些人在佛門裏365天過愚生活,不要聽法,不要深入經藏,唸經不求懂,完全跟釋迦佛的教導背道而馳。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4)(總第23)
◎ 傅味琴 講于 2001.5.3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提要:
■ 佛弟子不要幹滅法的工作
■ 學愚怎能開智慧
■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 衆生樣子不脫,永遠是衆生
■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 衆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 人會變虎咬死人,因瞋心願力故
■ 佛教的觀念變成邪見,佛教就不存在了
佛弟子不要幹滅法的工作
所以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大爲操心,這樣發展下去可不得了!在《佛說法滅盡經》裏講,法到最後要滅了,是怎麼滅的?有位法師說:“你們只要一句,連法都不要,叁藏十二部都要成廢紙了,你們在幹什麼,你們知道嗎?你們在幹滅法的工作,在消滅法。”
學愚怎能開智慧
你們到這兒來聽法,是來求智慧,有人一聽到我反對愚,他就聽不進去了,說:“我是來求愚法的,傅老師盡是講智慧。”這種知見歪曲的人會導致心靈歪曲,還想開什麼智慧,修什麼行?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用功的人能一直用功下去,現在這種人很少了,唸經熟了,心就放松了,這些妄想、習氣就會鑽出來,那時候怎麼辦?“心複明照”,心裏要明明朗朗來觀照經文的法義。600卷《大般若經》總攝在《金剛經》裏,《金剛經》再總攝在《心經》裏。《心經》頭一句,“觀自在菩薩”,頭一個字“觀”,觀了才能自在,你不觀哪來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照了才能空。前面一個觀,後面一個照,叫你修觀照般若。
衆生樣子不脫,永遠是衆生
五蘊不空,衆生相空不掉,怎麼能超凡入聖?要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才能成就。現在執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可厲害啦!例如問:“你是誰?”你會說:“我是衆生。”有我相,有衆生相,還不夠哩,“我有業障,是業障衆生。”衆生這頂帽子不脫,永遠是衆生。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不要說修不成法身報身,連個化身都修不成。打個比喻,今天照鏡子,是個老頭子,明天照,是個老頭子,一化身,仍是老頭子,再化,還是老頭子。不把老頭子的觀念觀空,你怎麼會出現小夥子的形象?
衆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一切唯心造啊,你沒有成佛的念頭,看不到自己的佛性,整天“我是衆生,我是衆生”,叁大阿僧祇劫都輪不到你成佛。整個佛法就是一個轉變,觀念能不轉變嗎?外貌是衆生,裏面是佛性,衆生是假相,佛性是真的,別看了假的忘了真的。多少年來,耳朵裏聽到的就是苦啊苦啊,業障啊業障啊,可憐啊可憐啊,小獅子也會變偎竈貓。
人會變虎咬死人,因瞋心願力故
人還會變老虎。我以前從報紙上看到新聞記者的報道,人怎麼會變老虎?科學家有沒有在研究,就不知道了。講這個例子,最多是一個啓發,管它怎麼會變。有個人忽然不見了,也沒死,據說前天有人看到從他家裏出來一只老虎,把隔壁一個鄰居咬死了逃上山去。據調查後說,這個人對鄰居非常恨,經常罵他:“我變老虎就把你咬死!”
佛教的觀念變成邪見,佛教就不存在了
還有一個人,眼睛突然看不見了,瞎了,檢查一點沒病,就是看不見,做心理學研究的人從另一個角度去調查,原來他經常說這句話:“我最討厭看見你,我甯願看不見你。”結果滿願了,看不見他了。好比現在有句話,叫觀念轉變,厲害得很!佛教的觀念轉變成邪知邪見的觀念,佛教就不存在了,哪怕挂著佛門的牌子,也不存在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5)(總第24)
◎ 傅味琴 講于 2001.5.3
“隨文入觀”、“心複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提要:
■ “隨文入觀”、“心複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 真能觀不淨,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 念誦觀空就是禅,修定作觀就是誦
■ 要遵守叁皈戒,不學道教、氣功
■ 封建意識不能在佛門內複活
■ 法義觀熟,以此返照內心
■ 思維法義,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 觀境純一,就是心一境性
“隨文入觀”、“心複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前面講過唸經要隨文入觀,現在又講心複明照,這兩句是用功的要點。如果你想畫龍點睛,少不了這兩句:一個觀,一個照。觀怎麼觀?隨文入觀。比如唸律海十門,唸到一句“糞器死豬腸”,你就要隨文入觀,觀自己的身體是一個裝糞的器具,是皮包的馬桶。現在年輕人沒見過馬桶,老年人都知道,是個油漆的木桶,專供你小便大便,還有一只蓋子,還油漆得很漂亮。以前上海居民一般都用馬桶。清早四點鍾,推來糞車,一聲叫:“倒”,大家知道糞車來了,都去倒馬桶。人皮包的馬桶是什麼?肚皮呀。唸經唸到“糞器”,馬桶臭啊!“死豬腸”,死豬的腸,市場裏有挂出來,觀肚皮裏都裝的腸子和大糞,猶如死豬腸那麼髒。
真能觀不淨,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有人愛清潔,一天洗叁次澡,臉上粉擦得特別厚,自然的皮色也看不見,化妝的技術也不高,只覺得白慘慘的,再塗一點紅的,可沒有血色。我80年代去內蒙古,火車上看女的全是這麼化妝。還有的人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稍微髒了,馬上撣一撣(做拂拭動作),可是她最喜歡吃大腸鮮菇湯。這麼幹淨的人,怎麼喜歡吃大便的通道呢?你真能隨文入觀,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念誦觀空就是禅,修定作觀就是誦
當你唸到觀空咒的時候,“應觀自蘊及聖福田,……一切皆是緣起安立……嗡,薩瓦達馬……行”,自己空掉了,對面佛菩薩空掉了,一切世界上的緣起全部空光了,“行”一下全部空光,這叫隨文入觀。所以念誦中有禅定,禅定中思維的法義,就是念誦。
要遵守叁皈戒,不學道教、氣功
你在唸“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的時候,馬上要起覺心,我永遠不學氣功,不學道教、耶稣教、儒教,我只學佛教。“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氣功書不看,《聖經》不看,老子《道德經》也不聽,“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我不聽!(衆笑)受了叁皈依就要做到叁皈戒,佛法都來不及學,還有時間去學外道典籍?
封建意識不能在佛門內複活
有一年南京居士請我去講法,他們印了很多書,拿一本給我看,我一翻,裏邊有“百忍堂”,要忍到什麼樣?自己的媳婦被壞人拖走也要忍。那麼誰倒黴?他媳婦倒黴。這種封建思想竟然貼上佛教的標簽,像《了凡四訓》這種書能看嗎?封建意識早就被社會推倒了,竟然在佛門裏被佛弟子複活了,這樣做釋迦佛會同意嗎?
法義觀熟,以此返照內心
心複明照,是什麼照?回光返照。世俗上人在臨死前幾天精神特別好,也叫回光返照,那肯定要死了,這是世俗人借用佛教用語。真正回光返照是修行的話,返照什麼?你所聽聞的法義,觀成熟後,用這個觀點來返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思維法義,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你返照自己有我相嗎?有人相嗎?有衆生相嗎?有壽者相嗎?這樣一返照,自然就起妄想寂滅的覺照作用,所返照的形形色色,我們的思維全是法義,法上的智慧,這時候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觀境純一,就是心一境性
問你:“鏡子裏看見的是什麼?”你回答:“我看見什麼什麼。”這時的心就無有散亂,這是比方。鏡子照出來什麼,你能明白,你心沒有離開鏡子。功夫達到純一之境,就是心一境性。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6)(總第25)
◎ 傅味琴 講于 2001.5.3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提要:
■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 道教能在佛門講,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門講了,何必再受叁皈依
■ 佛法的頭腦多一點,少鑽牛角尖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于入定
整部《金剛經》,你的心只有一個境,什麼境?就是《金剛經》的境。那樣子就達到心一境性了,由于你專注一個境,日子長了,就養成一種容易入定的心,在一個境上能夠不移動,不移動就是不起妄念,一般的衆生亂七八糟的妄念可多啦。
道教能在佛門講,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門講了,何必再受叁皈依
我對女生挺客氣,因爲你們一批評要哭鼻子。可是對男衆,尤其是跟我這麼多年的學生,我可經常訓話。以前男衆班有一個新來的,聽課後就問我:“儒教道理也很好,道教道理也很好,你老師爲什麼不主張?”我說道理好能夠在佛門裏講,那麼《聖經》也能講了,氣功也能講了,因爲他們也講“做好事,做好人”。他又要跟我辯,我實在想回去休息,就嚴肅地跟他說:“我是佛教,你別跟我講道教!”這就是佛弟子的本色,佛教就是佛教。
佛法的頭腦多一點,少鑽牛角尖
我昨天累壞了,回到寮房後又想找個人,下來時碰到一個新來的男衆學生,說:“老師,我提一個問題可以嗎?”當然可以喽。“爲什麼阿彌陀佛的佛像都畫紅色的?”(衆笑),我說:“因爲阿彌陀佛是紅光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