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0~19)▪P3

  ..續本文上一頁心,這兒學習修行比較緊張,可能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文殊菩薩生日,要祈求文殊菩薩給我們加持,早開智慧,能夠在這一生中有所成就。上午仍然給大家講文殊法。

  念誦有定的作用,修定也有念誦的作用

  能海上師說:“修定從念誦入手,是爲上法。”不修定,就沒有成就。念誦是修定的前方便,在念誦上得到一點定的前相是可能的。比如修禅定的人,在沒有出神通前,他會出現一些神通的前相,但是神通的前相不等于神通。修行人要止住妄念,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真正得定還要修好觀想。念誦裏有定的作用,修定裏也有念誦的作用,兩者不可分。

  戒定慧叁學以定爲主,佛全在定中

  戒定慧叁學以定爲主,戒是給定鋪平道路,打好基礎,慧是入定後開的智慧。修行關鍵就在定上。到了成佛的境界,無所謂出定入定,全在定裏。所以離開了定,一輩子空忙,當然也不會完全空忙,你可以種善根,可以培福報,可以多聽法得智慧,但那是後得智,並沒有開發根本智。

  有願力還要有定力

  入定有善巧方便,這個方便就是念誦。例如唸佛的同學願生極樂世界,一個是願力,還有一個就是定力,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否則不可能成就。如果有人說得那麼輕巧,“只要唸就能往生”,這就離開了佛經講話,佛說“離經一字,就是魔說”。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就是要修觀

  念了幾十年佛,從不修禅定,僅僅停留在門口,不肯入門,爲什麼不進門呢?這種觀念就不是佛的主張,佛叫發願往生極樂淨土的人應當修觀,就是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十方如來說法一個樣,何必等待留學東西方再學法

  今天我們能修止修觀,發願了生死到彼岸,也就用不著繞圈子。比如,如果國內的大學水平跟國外一樣,那又何必去外國繞圈子?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講的佛法,跟十方如來講的法一模一樣,無有高下,又何必等待留學東方、西方再學法?

  有定就有決定性

  發願往生淨土,釋迦佛贊歎。你發願了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釋迦佛說更好,這是根本法。如果你發願圓滿菩提大悲,生生世世留在娑婆世界,當然更好。無論你怎麼發願,都需要定,沒有定,你把握不住。有定就是有決定性,沒有決定性,你發了願還會退心。班禅大師生前說:“漢地出了很多假和尚,藏地出了很多假活佛,要整頓。”可惜這個工作還沒有做,他就圓寂了。有的活佛今世把握不住,受環境汙染影響,還會墮落的。

  有定力就不會迷

  佛弟子要培福,我們不能說有福氣不好,有人說福氣大就會迷,這不過是片面的道理。有人迷,有人不迷,譬如你們從遠方來聽法,有福氣,可沒有迷嘛。那些打牌搓麻將的是迷掉了,炒股票想發財是迷掉了,就看你善根深不深。善根深就不會動搖,不會受環境迷惑,不動搖的力量就是定的力量。所以能夠學好,修好,戒定慧能夠生根的話,下一輩子也不會動搖,不會迷。這一輩子搖搖擺擺,看見境界就動心,下一輩子可能也會動心。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2-2)(總第16)

  ◎ 傅味琴 講于 2001.4.26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提要:

  ■ 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

   ■ “慮”是濾掉貪瞋癡的念頭

   ■ 法義不懂去念咒,怎麼成佛

   ■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 在弘法事業上有染汙就有罪過

   ■ 僞經不能印不能誦

  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

  要修好定,必須配合念誦。“當其澄神靜慮,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念誦久了出現靜慮境界時,就逐漸沒有妄想了。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沒有妄念,人總要有個念,念分正念、妄念,去除妄念就對了,去除正念成無想定了。腦子裏空空洞洞,是外道修法。如果不要正念,佛爲什麼說法49年?在沒有證阿羅漢果前,你還是有學位,不是無學位。有學學什麼?學正法起正念。怎麼可以把正念否定掉呢?現在有很多把外道知見、世俗知見摻雜到佛教裏來,既迷惑人,又害人。

  “慮”是濾掉貪瞋癡的念頭

  “慮”是慮什麼?就是叫你起正念,濾掉妄念,濾掉貪嗔癡的念頭。念誦出功夫了,你自然會産生這種作用。

  法義不懂去念咒,怎麼成佛

  “諷持經咒”,誦經持咒都是好的。我個人看法,經咒最好不要分開,你可以一心持咒,但也要懂得經文的意義,才叫圓滿。有人不唸經光持咒,後來也出一種境界,得一種力量,不過如此而已。有修成就的爲人唸咒消病障,我說現在醫院多得很,又何必勞你大駕?你趕快自己好好修行成佛。光靠咒怎麼成佛?法義不懂,煩惱斷不盡,連阿羅漢果都證不到。

  佛教傳到中國形成了宗派,也就逐漸出現了不圓滿,同時也出現了經跟咒分開。尤其是現在喜歡唸咒,不大喜歡唸經,聽說咒的力量大,唸咒只要學一句,方便,那佛何必說法?有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咒齊全,開始是經文,最後“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是咒,要知道這個咒啥個意思?就是前面經文的意思,唸咒的人在另外時間也要唸經,唸經不能求好聽,要平和一點,不能使修行走樣變質。

  不要利用佛教搞世俗文化

  佛教文化,佛教爲主,首先是佛教,然後是文化,也可以講佛教本身就是文化。離開了佛教的文化,是世俗文化。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文化來發揚佛教,可不能利用佛教去搞世俗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很多,所謂道教文化,儒教文化,尤其是世俗文化,這些跟我們佛教文化有何相幹呢?

  在弘法事業上有染汙就有罪過

  我們每次搞文藝演出都很辛苦,要排演,同學們看見我來了,高興啊!老師來關心我們了。其實我是去觀察,就怕偏到世俗文化裏去,要絕對清淨。我跟他們說,戲要演得認真,可不能愛好演戲,那僅僅是一個度衆生的方便,表現一下原始佛教當年釋迦佛跟他的弟子怎麼樣生活。演戲化妝可以,可不能愛好化妝,一演完戲馬上洗掉。修行路上尚且要清淨,免受汙染,何況在弘法事業上?對衆生汙染了,就有罪過。佛法的道路,只能給衆生清淨。

  僞經不能印不能誦

  佛教本身就是文化。能海上師說過,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要把握住,經就是經,不能修改一個字。昨天有人給我看了一本名稱有點奇怪的經,尤其是現在,有些不像經的經到處寄。這個人巧妙地按照佛經的格式,佛經的語言,可是整個經裏沒有法義,只是講你唸了這本經有什麼好處,看不出這本經到底在講些什麼,所以我提醒你們不要亂七八糟的僞經都誦。有本僞經,叫《叁世因果經》,唸了有罪過,佛法搞亂了,有亂法罪!所以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話,幫助他去傳播。誦一本僞經有功德嗎?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2-3)(總第17)

  ◎ 傅味琴 講于 2001.4.26

  是非兩面都要說

  提要:

  ■ 心在生滅,世法也如此

   ■ 離開生滅,即到彼岸

   ■ 人世間一切都在生滅

   ■ 生死如瀑流,要切斷也不容易

   ■ 妄念雜亂,染是不清淨

   ■ 般若淨智自然出生

   ■ 佛是非都說,說法也要兩面說

   ■ 無分別要從有分別進入

  

  心在生滅,世法也如此

  誦經會使心安定下去,能夠趨向定。念到成熟了,“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人世間的一切都在生滅,我們的念頭也在生滅,這個念頭起來了,就是生,當第二個念頭生起時,前一個念頭就滅了。如果你前念已滅,後念不起來,也就離開了生滅。可是從小長到大,無論什麼時候心全在生滅。心法如此,色法也如此。人的身體天天在生滅,科學家說人身上有的細胞七天換一次。

  離開生滅,即到彼岸

  人所以能夠活著,是因爲他生滅連得緊。如果脫離了生滅,只有兩種結果:一種凡夫——死亡,一種修行成就——超脫了,超脫以後再也沒有生滅了,就是到彼岸了。

  人世間一切都在生滅

  世間上的一切全在生滅,時間沒有生滅,可是我們爲了知道時間去搞了個鍾表,這個鍾表也是生滅,滴答滴答。新房子可以變老房子,老房子可以變破房子,拆掉就沒有了,原來的土地上又蓋起來了,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後不等于完了,還會繼續投胎,也是生滅,這種生滅就是世間相,世間上就是這個相,一切都在生滅法裏。

  生死如瀑流,要切斷也不容易

  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出世間,要切斷這個生滅。可是這個生滅的力量很大,習慣勢力很強,要切斷也不容易。無始以來,說不出從哪兒開始,即使從釋迦佛降生開始說起,咱們兩千多年來仍然在做衆生。如果不修行的話,生死如瀑流,就像高山上沖下來的瀑布,誰有力量把它切斷?修行人就要有力量切斷生死瀑流。所以這兒講截斷生滅雜染之念。

  妄念雜亂,染是不清淨

  雜,什麼亂七八糟的雜念我們都會想出來。我老了,還會想起童年在鄉下時見到農家孩子不穿衣服,在河邊磨刀,問他幹什麼?他說要殺死猴子。幾十年的今天,還會冒出來,這跟我生活、修行,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叫雜。所有的妄想全是雜亂無章。

  染呢,染就是不清淨,心裏充滿貪瞋癡的念頭,你即使沒有什麼行動,但也造了心業。

  般若淨智自然出生

  能海上師說:“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般若淨智自然出生。”清淨的智慧稱淨智。由于佛法是辯證的,說法教育人是非兩面都講就全面。按照佛說的話,既要告訴大家這樣叫清淨,也要告訴大家那樣叫不清淨。爲什麼現在佛法如此衰落,如此錯見、紊亂?就因爲很多人自己頭腦裏的世俗觀念、迷信觀念,再加上錯誤的話聽得太多了,尤其是說錯的是他的師父,他就以爲百分之百的正確,所以形成了今天知見上的紊亂。

  佛是非都說,說法也要兩面說

  當有人指出錯誤時,別人就會說:“不要講,講了背罪過。”那麼不講兩面,只能講一面,就成了片面。有人關心我,說:“老師,你多講講正確…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