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9)▪P4

  ..續本文上一頁,覺悟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

  世人的快樂常是迷迷茫茫

  世間上的快樂常是迷迷茫茫的快樂,有一年我在武漢,褲子背後口袋裏一摸,怎麼沒了?我相信這個偷我背後口袋裏東西的人一定是高興啊,這麼厚厚的一疊,你看迷迷茫茫也不知道高興點啥,我想等他到沒人的地方拿出來看,全是廢紙,(衆笑)是我上廁用的!

  衆生迷茫,不想想值得哭嗎?

  還有一個長得很高大的婦女,一想起從前的事情,就哭得傷心啊。我莫名其妙,這有什麼好哭的呢?她說:“有的小學生很調皮,叫我“兩粒糖”,”我說,“怎麼叫你“兩粒糖”?”她說:“我姓梁,名字叫蓮棠。”(衆笑)哎喲,叁十幾歲的人了,還哭得這麼委屈,(衆笑)你看這值得氣惱嗎?值得哭嗎?(衆笑)所以衆生是迷迷茫茫,也不知道在過什麼日子,也不知道爲什麼要活著,也不知道高興爲點啥,哭爲點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要爲衆生覺悟而高興

  我們佛弟子應該爲衆生覺悟而高興,爲衆生愚昧而悲哀。衆生沒有得到佛法,爲衆生而哭,衆生能夠聽法修行,爲衆生而歡喜。佛教講無我不是光講講呀!要修起來。我經常給你們講課都是佛法,你們喜歡不喜歡聽啊?(下答:喜歡!)心裏高興不高興啊?(下答:高興!)可惜得很,前幾天有幾個人起了煩惱走了,如果她們能留一個月,說不定個個都不想走。因爲在剛開始的時候,雙方都不了解。

  盡搗亂,還像佛弟子嗎?

  當然走的人本身也有原因,據說有人來到我們佛學苑,又在另外幾個佛學院報了名,所以她走馬看花,看完趕緊走,因爲還要到別處去看看。偏偏這兒佛學苑一報到就要你寫明學幾年,不得不寫啊,來也來了,總不能一到就走,我只能住幾天,得想辦法怎麼樣離開,這幾天盡搗亂,還像佛弟子嗎?留不住的,自由散漫還唱歌。有人說了一句話,“我對你們這些老師真不理解,你們都是大學生,竟然會在傅老師身邊留得這麼久。”你多想想,想通了你也會留下來了。

  小和尚唱起濟公歌,可真的走了

  我從前在四川成都辦佛學院就聽到小和尚在唱“走啊走啊,樂啊樂啊……”唱到後來呢,真的走了。現在這個濟公歌倒很少聽到了,前兩天還聽到有出家人唱流行歌曲!我從前在社會上開禅定班,有一個守則:一進課堂就不准唱“狼(郎)呀,狗(哥)呀”,因爲這兒都是人,沒有狼,狗的,你唱它幹啥?

  換個佛學院也留不住,上街玩去了

  出了家了,到處能挂單,到處有飯吃,參加做佛事還可以拿紅包,錢多了,可以回家娶老婆,因此留不住啊,看看這兒不行,再換一個,那邊不行,再換一個。總想挑一個條件好,能隨便上街,兜裏有錢的地方,其實這樣一個佛學院他也留不住。摩托車一騎,皮鞋一穿,平頂頭嘛,又看不出是個和尚,流行裝一換,“嗚”上街玩去了。

  不要“深入寶山,空手而返”

  究竟是什麼力量,使這麼多的老師放棄了社會上的高工資,在我身邊辛辛苦苦地又學修又幹工作,又不拿報酬,兩點鍾就起床,修定,念經?你想不通,多想想就通了,當然這兒有寶貝啊,否則他們肯留嗎?有那麼傻瓜嗎?有些人可真是“深入寶山,空手而返”。

  那麼能不能第一天就給她們講最高的法,也許她們貪法高也就留下來了。這豈不叫我這個老師,第一天教大學,第二天教高中,第叁天教初中,第四天再補補基礎教小學,這種想法蠢得不得了,將來這種人一事無成。按步驟教就是對你負責,不給你開玩笑呀。

  登初地如鳥出籠

  菩薩十地法中初、二、叁、四地最重要。初地,又稱歡喜地。一登初地啊,如鳥出籠,像籠中的鳥飛出去那樣,自由地飛向太空,最有才華的詩人也描寫不出這時鳥的心情。那種自由啊,解脫啊,這是初地的境界。

  初地歡喜地修布施。至少你學會布施一個微笑的臉,讓人家心情安定下來。歡歡喜喜地團結在一起,學佛法,修行。

  離垢地修持戒

  二地離垢地修持戒

  二地,離垢地,特別要修持戒。垢就是煩惱惡業。持戒的作用就是離開煩惱,離開惡業,不要造惡啊。好比你給別人布施快樂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偷了他200塊錢,那你給他的快樂白給了,他馬上起煩惱了。戒就是不要去惱害衆生,一個修菩薩法的人怎麼能不持戒呢?

  要在律儀戒上持菩薩戒

  有人說:“我只持菩薩戒,不持律儀戒。”不對的,要在律儀戒上持菩薩戒。實際上,他連菩薩戒都搞不懂,他不過拿到一個紅本本,上面寫明“某年某月,受菩薩戒”。菩薩戒一條也搞不清楚,有什麼作用呢?當師的應該要在給弟子授戒前一條一條講清楚,受了戒不能犯。哪可隨隨便便給人授戒,隨隨便便去受戒?

  說“能持”卻不知能持個啥

  叁皈五戒只要受一次,是終身受的。可是那些不懂的居士每次受戒都去參加,說有功德。還有把剛剛初發心的也帶去受戒。法師在問:“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汝今亦盡形壽不殺生,能持否?”初發心的聽不懂只跪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旁邊一個就說:“你快說呀,快說呀,”“說啥呀?”“說“能持”。”“哦,能持。”(衆笑)第二句又來了“如諸佛盡形壽不偷盜能持否?”“能持”。五條問完,每句都是能持,能持點啥?一懂也不懂,這算受戒嗎?所以佛法如今衰落,全是給人搞壞了,不負責任啊!

  戒不能當商品買賣

  有的地方更不對了,授五戒多少錢,菩薩戒多少錢,有規格。更糟的連人都不到,寫了名字花錢買個紅本本,把戒當商品買賣,豈不罪過!跟戒剛剛相背。受戒主要是爲了清淨,不如法不清淨,你得到的戒體也不清淨。

  進了佛門,別做個糊塗人

  經常有人糊裏糊塗去受戒,又糊裏糊塗犯戒,因爲不懂。有時沒有犯戒,他緊張地認爲自己犯戒了。已經犯戒了,他還認爲我沒犯戒。進了佛門,糊裏糊塗,一直糊塗下去,佛弟子變了一個糊塗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個活人,可別變了無錫的泥菩薩,團團轉。因爲無錫做泥人最出名。早期産品不夠標准,泥人在桌上放不平,你一碰它,它會動會轉,所以江蘇人有句話,稱無錫泥菩薩團團轉,後來又換成“爛泥無錫團團轉”,糊裏糊塗的人還不是團團轉?六道裏轉到現在,還想轉下去啊?

  發光修忍,焰慧修精進

  叁地發光地修忍辱

  第叁地叫發光地。可惜咱們肉眼功能太差,修行來的光看不大見,除非是菩薩現神通,或者這個修行人功夫非常好,那顯示一下你才看得見,修什麼能出光啊?修忍辱波羅蜜。你看一個人冒火冒得厲害,頭上會出汗,這就是身體裏的能量在往外放,放得太多了,人像生大病那樣,沒精神了,沒力氣了。如果你不往外發呢?凡事忍辱,不要冒火,平靜一點,能量就不出去了,不會消耗,聚集在裏邊的能量就會發光。光本身也是一種能量,這是我從科學方面來給你們解說。

  修行人的光從覺悟來

  何況修行人修忍辱,本身就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會忍辱嗎?忍不住的,所以修行人這種光從法上來,從智慧來,從覺心來,又稱法光,覺光。

  修外道見光,大都是幻覺

  但是你們千萬不要去聽信外道的話,練氣功的人常說“我會發光”,“我一打坐就見光”,這是幻覺。如果你們想見光,我一秒鍾就能使你見光,想不想,要不要這個方法?你試試看,你朝自己眼睛打一下,一道金光。(衆笑)一個人心裏想得久了,“我要見光”,也會從癡迷狀態中出來,那是幻覺,不是修出來的。

  我年輕時候在上海佛教青年會聽經,有個男居士,其實他也不像居士,不好好地聽經,總是跟旁人說:“我打坐時,有一道金光,一道黑光,一道白光。”有人就告訴了樓上講經的法師,法師說了幾句話:“我們青年會樓下有個居士,老是講放光,放光,我勸他,頭上裝個電燈泡,放放光過過瘾。”

  沒有基礎想一下大成就會發狂的

  所以你們如果遇到這麼一個人,他想學得高,一下子想有什麼大成就,乃至于像米拉日巴那樣空中飛一圈,你趕快離開他,這個人將來要發狂的,不發狂也是一無所獲,這種人假如精進,也叫邪精進。沒有基礎,學什麼高層的法,什麼無上密法,這麼容易嗎?說句風趣話,你天天跟我修禅定,沒多久,你嘴巴裏會甜微微的,這也是蜜,是真正的“蜜”。

  煩惱越修越重,會下地獄

  現在有不少人想修密宗,他們心裏別有居心,一開始就教你密的,那不是宗大師法流。這些人一得到什麼大手印,大圓滿,他就是金剛上師,名和利馬上來,要防止有人以不清淨的心,在密宗裏做卑劣的事情。密宗是以貪斷貪,有人非但不斷貪還掉在貪欲裏去亂搞。我常聽說不少出家人到學密地方去一次回來的已經是金剛上師了,年紀輕輕,喝酒吃肉,還經常帶著被稱爲空行母的走東走西。

  沒有顯教的基礎,沒有戒定慧的基礎,挂起無上乘、金剛乘的招牌,有沒有問題?密法你用錯了那就邪了,所以千萬要冷靜,等你法學到一定程度了,你才會辨別是非好壞。如果修密宗的人修到後來煩惱越來越少,那就是一條正路。修密宗的人修到後來越來越貪,越來越瞋恨心大,越來越癡,死了下金剛地獄。

  要腳踏實地修安忍

  現在年輕人喜歡學密,如果挂上密教牌子,來學的人多,還可以出名了,我爲什麼不幹?因爲爲人要嚴肅,信佛法要信得純正。自稱金剛上師的人,可能連一兩個名詞也不會解說。密教經書裏的字,你照文字解釋恰恰錯了,是另有意義。師父看你水平不夠,也不會跟你講,年紀輕輕不學顯去學密,學到了一點皮毛,作爲一件珍貴的衣服披在身上,你看我有皮有毛。(衆笑)所以忍辱波羅蜜,又稱安忍。要腳踏實地地走釋迦佛的道路,不要一聽到外面這種以神秘迷惑人的話就安忍不住了。

  第四焰慧地修精進

  第四是焰慧地,修精進波羅蜜,精進才出智慧。所以五字真言這本念誦法,就是十地中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