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9)▪P4

  ..续本文上一页,觉悟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世人的快乐常是迷迷茫茫

  世间上的快乐常是迷迷茫茫的快乐,有一年我在武汉,裤子背后口袋里一摸,怎么没了?我相信这个偷我背后口袋里东西的人一定是高兴啊,这么厚厚的一叠,你看迷迷茫茫也不知道高兴点啥,我想等他到没人的地方拿出来看,全是废纸,(众笑)是我上厕用的!

  众生迷茫,不想想值得哭吗?

  还有一个长得很高大的妇女,一想起从前的事情,就哭得伤心啊。我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好哭的呢?她说:“有的小学生很调皮,叫我“两粒糖”,”我说,“怎么叫你“两粒糖”?”她说:“我姓梁,名字叫莲棠。”(众笑)哎哟,三十几岁的人了,还哭得这么委屈,(众笑)你看这值得气恼吗?值得哭吗?(众笑)所以众生是迷迷茫茫,也不知道在过什么日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高兴为点啥,哭为点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要为众生觉悟而高兴

  我们佛弟子应该为众生觉悟而高兴,为众生愚昧而悲哀。众生没有得到佛法,为众生而哭,众生能够听法修行,为众生而欢喜。佛教讲无我不是光讲讲呀!要修起来。我经常给你们讲课都是佛法,你们喜欢不喜欢听啊?(下答:喜欢!)心里高兴不高兴啊?(下答:高兴!)可惜得很,前几天有几个人起了烦恼走了,如果她们能留一个月,说不定个个都不想走。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不了解。

  尽捣乱,还像佛弟子吗?

  当然走的人本身也有原因,据说有人来到我们佛学苑,又在另外几个佛学院报了名,所以她走马看花,看完赶紧走,因为还要到别处去看看。偏偏这儿佛学苑一报到就要你写明学几年,不得不写啊,来也来了,总不能一到就走,我只能住几天,得想办法怎么样离开,这几天尽捣乱,还像佛弟子吗?留不住的,自由散漫还唱歌。有人说了一句话,“我对你们这些老师真不理解,你们都是大学生,竟然会在傅老师身边留得这么久。”你多想想,想通了你也会留下来了。

  小和尚唱起济公歌,可真的走了

  我从前在四川成都办佛学院就听到小和尚在唱“走啊走啊,乐啊乐啊……”唱到后来呢,真的走了。现在这个济公歌倒很少听到了,前两天还听到有出家人唱流行歌曲!我从前在社会上开禅定班,有一个守则:一进课堂就不准唱“狼(郎)呀,狗(哥)呀”,因为这儿都是人,没有狼,狗的,你唱它干啥?

  换个佛学院也留不住,上街玩去了

  出了家了,到处能挂单,到处有饭吃,参加做佛事还可以拿红包,钱多了,可以回家娶老婆,因此留不住啊,看看这儿不行,再换一个,那边不行,再换一个。总想挑一个条件好,能随便上街,兜里有钱的地方,其实这样一个佛学院他也留不住。摩托车一骑,皮鞋一穿,平顶头嘛,又看不出是个和尚,流行装一换,“呜”上街玩去了。

  不要“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么多的老师放弃了社会上的高工资,在我身边辛辛苦苦地又学修又干工作,又不拿报酬,两点钟就起床,修定,念经?你想不通,多想想就通了,当然这儿有宝贝啊,否则他们肯留吗?有那么傻瓜吗?有些人可真是“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那么能不能第一天就给她们讲最高的法,也许她们贪法高也就留下来了。这岂不叫我这个老师,第一天教大学,第二天教高中,第三天教初中,第四天再补补基础教小学,这种想法蠢得不得了,将来这种人一事无成。按步骤教就是对你负责,不给你开玩笑呀。

  登初地如鸟出笼

  菩萨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最重要。初地,又称欢喜地。一登初地啊,如鸟出笼,像笼中的鸟飞出去那样,自由地飞向太空,最有才华的诗人也描写不出这时鸟的心情。那种自由啊,解脱啊,这是初地的境界。

  初地欢喜地修布施。至少你学会布施一个微笑的脸,让人家心情安定下来。欢欢喜喜地团结在一起,学佛法,修行。

  离垢地修持戒

  二地离垢地修持戒

  二地,离垢地,特别要修持戒。垢就是烦恼恶业。持戒的作用就是离开烦恼,离开恶业,不要造恶啊。好比你给别人布施快乐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偷了他200块钱,那你给他的快乐白给了,他马上起烦恼了。戒就是不要去恼害众生,一个修菩萨法的人怎么能不持戒呢?

  要在律仪戒上持菩萨戒

  有人说:“我只持菩萨戒,不持律仪戒。”不对的,要在律仪戒上持菩萨戒。实际上,他连菩萨戒都搞不懂,他不过拿到一个红本本,上面写明“某年某月,受菩萨戒”。菩萨戒一条也搞不清楚,有什么作用呢?当师的应该要在给弟子授戒前一条一条讲清楚,受了戒不能犯。哪可随随便便给人授戒,随随便便去受戒?

  说“能持”却不知能持个啥

  三皈五戒只要受一次,是终身受的。可是那些不懂的居士每次受戒都去参加,说有功德。还有把刚刚初发心的也带去受戒。法师在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亦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初发心的听不懂只跪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旁边一个就说:“你快说呀,快说呀,”“说啥呀?”“说“能持”。”“哦,能持。”(众笑)第二句又来了“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能持否?”“能持”。五条问完,每句都是能持,能持点啥?一懂也不懂,这算受戒吗?所以佛法如今衰落,全是给人搞坏了,不负责任啊!

  戒不能当商品买卖

  有的地方更不对了,授五戒多少钱,菩萨戒多少钱,有规格。更糟的连人都不到,写了名字花钱买个红本本,把戒当商品买卖,岂不罪过!跟戒刚刚相背。受戒主要是为了清净,不如法不清净,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

  进了佛门,别做个糊涂人

  经常有人糊里糊涂去受戒,又糊里糊涂犯戒,因为不懂。有时没有犯戒,他紧张地认为自己犯戒了。已经犯戒了,他还认为我没犯戒。进了佛门,糊里糊涂,一直糊涂下去,佛弟子变了一个糊涂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个活人,可别变了无锡的泥菩萨,团团转。因为无锡做泥人最出名。早期产品不够标准,泥人在桌上放不平,你一碰它,它会动会转,所以江苏人有句话,称无锡泥菩萨团团转,后来又换成“烂泥无锡团团转”,糊里糊涂的人还不是团团转?六道里转到现在,还想转下去啊?

  发光修忍,焰慧修精进

  三地发光地修忍辱

  第三地叫发光地。可惜咱们肉眼功能太差,修行来的光看不大见,除非是菩萨现神通,或者这个修行人功夫非常好,那显示一下你才看得见,修什么能出光啊?修忍辱波罗蜜。你看一个人冒火冒得厉害,头上会出汗,这就是身体里的能量在往外放,放得太多了,人像生大病那样,没精神了,没力气了。如果你不往外发呢?凡事忍辱,不要冒火,平静一点,能量就不出去了,不会消耗,聚集在里边的能量就会发光。光本身也是一种能量,这是我从科学方面来给你们解说。

  修行人的光从觉悟来

  何况修行人修忍辱,本身就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会忍辱吗?忍不住的,所以修行人这种光从法上来,从智慧来,从觉心来,又称法光,觉光。

  修外道见光,大都是幻觉

  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去听信外道的话,练气功的人常说“我会发光”,“我一打坐就见光”,这是幻觉。如果你们想见光,我一秒钟就能使你见光,想不想,要不要这个方法?你试试看,你朝自己眼睛打一下,一道金光。(众笑)一个人心里想得久了,“我要见光”,也会从痴迷状态中出来,那是幻觉,不是修出来的。

  我年轻时候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听经,有个男居士,其实他也不像居士,不好好地听经,总是跟旁人说:“我打坐时,有一道金光,一道黑光,一道白光。”有人就告诉了楼上讲经的法师,法师说了几句话:“我们青年会楼下有个居士,老是讲放光,放光,我劝他,头上装个电灯泡,放放光过过瘾。”

  没有基础想一下大成就会发狂的

  所以你们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他想学得高,一下子想有什么大成就,乃至于像米拉日巴那样空中飞一圈,你赶快离开他,这个人将来要发狂的,不发狂也是一无所获,这种人假如精进,也叫邪精进。没有基础,学什么高层的法,什么无上密法,这么容易吗?说句风趣话,你天天跟我修禅定,没多久,你嘴巴里会甜微微的,这也是蜜,是真正的“蜜”。

  烦恼越修越重,会下地狱

  现在有不少人想修密宗,他们心里别有居心,一开始就教你密的,那不是宗大师法流。这些人一得到什么大手印,大圆满,他就是金刚上师,名和利马上来,要防止有人以不清净的心,在密宗里做卑劣的事情。密宗是以贪断贪,有人非但不断贪还掉在贪欲里去乱搞。我常听说不少出家人到学密地方去一次回来的已经是金刚上师了,年纪轻轻,喝酒吃肉,还经常带着被称为空行母的走东走西。

  没有显教的基础,没有戒定慧的基础,挂起无上乘、金刚乘的招牌,有没有问题?密法你用错了那就邪了,所以千万要冷静,等你法学到一定程度了,你才会辨别是非好坏。如果修密宗的人修到后来烦恼越来越少,那就是一条正路。修密宗的人修到后来越来越贪,越来越瞋恨心大,越来越痴,死了下金刚地狱。

  要脚踏实地修安忍

  现在年轻人喜欢学密,如果挂上密教牌子,来学的人多,还可以出名了,我为什么不干?因为为人要严肃,信佛法要信得纯正。自称金刚上师的人,可能连一两个名词也不会解说。密教经书里的字,你照文字解释恰恰错了,是另有意义。师父看你水平不够,也不会跟你讲,年纪轻轻不学显去学密,学到了一点皮毛,作为一件珍贵的衣服披在身上,你看我有皮有毛。(众笑)所以忍辱波罗蜜,又称安忍。要脚踏实地地走释迦佛的道路,不要一听到外面这种以神秘迷惑人的话就安忍不住了。

  第四焰慧地修精进

  第四是焰慧地,修精进波罗蜜,精进才出智慧。所以五字真言这本念诵法,就是十地中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