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11)
◎ 傅味琴 讲于 2001.4.18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本次提要:
■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 学佛法不难,只要听得懂
■ 能海上师的话简短明了,都是精密摄持
■ 佛法能广开,靠你广学多闻
■ 念头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 思维正法,念念无间,久即相应
法力不足烦恼难去掉
“法缘不及,故力微也。”烦恼是病,法是药,药的力量不够,病治不好,法的力量不足,烦恼就难去掉。有人虽发大心,力量用足,但用法不恰当,一天磕五百个头,昏倒在柱子上,头撞出血,用纱布包了起来(众笑)。这不叫法力,叫头力,用头去拼可不是法,证果成道是靠法的力量。你不听法、不思维、不实践,同学之间也不讨论,吃不深吃不透,过一天算一天,这个法力就不足。
能海上师说:学法贵精密摄持,深印于心,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
学佛法不难,只要听得懂
“学法贵精密摄持,深印于心。”法太广了,心力也摄持不起来,所以要精密摄持。学科学开头容易,后来就繁杂了,学佛法开头难,越学越容易。凡事开头难,因为你样样都陌生。昨天接到广东来的电话,有位同学这次要来常住,她跟我说:“书我看不懂,别人讲的法我也听不懂,唯有傅老师讲的法,我句句听得懂,所以我一定要来。”不要怕广大,不要怕难学,法听懂了就不难了,天天听,天天听得懂,这有什么难的?难就难在听不懂。不论别人怎么样说,乃至取笑我讲来讲去不过戒定慧,我还是保持我的风格,为你们消除学佛法开头的难。我做老师的帮帮你,一开口就让你懂,那不是更好吗?慢慢学广了,再收,越收越小,精密摄持。
能海上师的话简短明了, 都是精密摄持
今天我没有迟到吧,我在房里抓紧抄写能海上师讲过的话来作为提纲,怕准备少了不够讲,可是今天只讲了提纲上的两三句话。你们听了一个小时的课,摄持起来就是能海上师的两三句话,这就叫精密摄持。以后你们再看到这两句话就懂了,用不着再回忆老师过去怎么讲的,我给你们讲了这么多,还不是抓住这两三句话?所以这两三句话就成了我讲一个小时课的精密摄持。
佛法能广开,靠你广学多闻
由于我年轻时学多学广,所以我就能把上师的两三句话作广大的解说。说这怎么训练出来?训练不出来,功到自然成。就像婆婆急产房里的孙子怎么还没有下来,急也没用,等到你听见“哇哇……”,就下来了,自己会下来的。文殊智慧全是自然出生,学不过是一个桥梁,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开了智慧才是自己的东西。
念头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学法贵精密摄持。”既然有精密,自然有广大,因为广大,为方便起见,所以摄持起来。“深印于心”,容易在心里深刻记忆。“念念无间”,念头都在法上,没有间断,法的念头不叫妄想。无间断地去思维法义,就能排除妄念,妄念起不来了,就开智慧了。昨天你们的辅导老师跟我说:“老师总是叫我们讨论,还叫我们说呀,想呀,叫我们去想、想、想,那我们不是没时间打妄想了?”
思维正法,念念无间,久即相应
闻思修,思很重要,思维正法,能排除杂念,“念念无间,久即相应,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名相熟悉了,在这个时候,你就能够随着经文而进入观想。
(第七讲完 2001.4.1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1-1)(总第12)
◎ 傅味琴 讲于 2001.4.25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本次提要:
■ 重复才能熟,熟才能深印于心
■ 抛弃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 一下子去求高,十倒有九个半落空
■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 前世有根机,才能一触即发
■ 速成毕业不顶事
■ 把塔顶放在地上,岂不笑话
■ 把经文摄颂,深印于心,不是方便了吗
■ 能背出能海上师的话就行了
重复才能熟,熟才能深印于心
为什么要精密摄持?精密摄持是便于深印于心,法义必须要熟,不熟你怎么印得进去?要熟那就必须要重复,重复是很重要的。
抛弃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有人说现在人比从前人聪明,那是指某一点,并不是全面,从全面的发展看,现在人远远比不上从前人。把十分力量都集中在一点上,当然这一点会突出,哪怕集中八九分,这一点也会突出。修行可不能那么干,修行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然后再集中一点。如果你抛弃了全面,集中于一点,只在这一点上成就,那算什么成就?对初进佛门的人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强调他那一点包括全面,说起来挺好听,结果耽误了人家。
一下子去求高,十个倒有九个半落空
我年轻时上海有个地方讲密教,我问去听的人听到些什么,说:“这个法好比牛奶提纯成奶油,奶油再提炼成酥油。”这种话听起来很动人,但你必须要有牛奶啊,没有牛奶,奶油哪里来?没有奶油,酥油哪里来?根子还在牛奶上。这是利用众生追求快高神奇的心态来吸引人往那里跑。所以不懂佛法,一下子去求高,在我看来,十个倒有九个半落空的,除非有特殊根机。
从广大中缩成,叫精密摄持
要精密摄持,首先要有一个广大的基础,原始材料都没有,哪来高级的精密摄持?就算有个别得到殊胜的加持,开了智慧,也不过是小智慧,而且加持作用还离不开前世的根机。佛教不可能无中生有的,都是现实主义。
前世有根机,才能一触即发
如果确实能这样的话,为什么别人得不到,就他得到了?不承认三世因果不叫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文盲,开悟后能讲《金刚经》,如果没有前世的种子,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六祖在前世唸《金刚经》、听《金刚经》,不知多少回了,所以一触即发,这是他的根机啊。
速成毕业不顶事
好比没有小学,没有中学,这个大学顶什么用?以前出现过速成中学,速成大学。如今公司聘人,速成大学毕业的不要,为什么?不顶事。
把塔顶放在地上,岂不笑话
所以精密摄持,必须在广大的基础上。好比建宝塔,宝塔建得高,关键在底下大,越上去越小,假如底下小,上面大,行吗?你去试试,把一个玩具宝塔,宝塔顶放在底下,它安立得起来吗?再说,你不要塔身,只要最高的塔顶,你把塔顶放在地上,它仍然这么矮啊,光是一个顶嘛。别人就要笑话你:怎么宝塔顶不放在宝塔上,却放在地上?佛法是全面的,一抓片面就错,不要把这种脱离实际的最快最高最圆满作宣扬,末法时期不能成就,就是这个毛病。
把经文摄颂,深印于心,不是方便了吗
精密摄持有什么优点呢?基础都已经熟了,不精密摄持,你搞得完吗?拿背诵来说,你不精密摄持,每天从早晨背到晚上,也只能保持你不忘记。所以佛经里长行完了,后面都有颂子,就是把长行里广大的法义归结在颂子里。比如《金刚经》如此广大、深奥,最后归结成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把《金刚经》的道理,《金刚经》的修法全部说完了,这就是精密摄持。所以不仅仅密教是精密摄持,显教也有精密摄持。一听到《金刚经》里的一个偈,就想起《金刚经》的法义,你把这四句话通过重复,唸得很熟,心里刻得很深,那不是很方便吗?
能背出能海上师的话就行了
如果你越学越广,却不能精密摄持,讲起来就没有系统,所以一定要精密摄持,而且还要重复,不重复怎能背得出来?我把能海上师的话抄在黑板上,怕你们不太懂,再广大地给你们讲,往往能海上师一句话,我要讲一个小时,如果要你把我所有的话都背出来,能背得完吗?那怎么办?你只要把能海上师的话背出来就行了,至于我的解说,你们理解了就可以了。我从前背能海上师讲法的笔记,早晨走出门,全上海绕一圈,一面走一面背,背到家里已经天黑,我一面洗澡一面还在背,连这些要紧的话都来不及背,再背我讲的话,那背得完啊?所以精密摄持是很重要的。
(第八讲未完 2001.4.25)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1-2)(总第13)
◎ 傅味琴 讲于 2001.4.25
不会观想,谈不上随文入观
本次提要:
■ 摄总须知广义,并非懒惰,越少越好
■ 把法深印于心,一想就抓起来
■ 念念无间,杂念插不进来
■ 不会观想,谈不上随文入观
■ 不听释迦佛教导,不会有成就
摄总须知广义,并非懒惰,越少越好
如果要把能海上师讲的话再精密摄持,也可以缩成四句一个偈,但有原则,要全都明白,你不明白,岂不是开玩笑吗?譬如有人听说《金刚经》所有的法义就在四句里,心想我何必去听讲《金刚经》?我只要念这四句就圆满了,那你能懂吗?说我有文化,我能懂,要你解说,你说:“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道教讲清净无为,佛教也讲无为,所以道教、佛教本是一家,“如梦幻泡影”,泡是泡泡,梦是做梦,幻是变幻。”再问你:“《金刚经》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怎么解说?”你说:“我这四句里没有,问我干什么?”岂不笑话?这四句你也该懂啊。“这里边已经圆满了呀,我还要懂别的干什么?”末法时期就是这样,无知、傲慢、好高骛远、追求神奇、懒惰、越少越好。
把法深印于心,一想就抓起来
重复能够深印于心,照标准我们每天要修四座仪轨六次定,因为天天修,重复了,就能深印于心,然后才能起以后的作用,你前面的工作都没有做,以后的作用咋起来?有人听我讲法,就讨厌我讲话重复,重要的话不重复,难道你真能一听就不忘,你有这样根机吗?这个例子以前讲过今天又讲了,也不能说…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