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各地的學生加起來,人數也不少,不過大多數都是居士,出家同學很少,所以咱們看見出家同學來,高興得不得了,物以稀爲貴啊。
今年元旦第一天我就講整頓道風的話,第一件事情是恭敬出家人,要把佛門對出家人不尊重的現象扭轉過來。我們是佛弟子,要依教奉行,居士應該恭敬出家人,居士不恭敬出家人,沒道理。
居士雖精進,但放不下有什麼用?
不肯放下,就永遠是個居士
能海上師從前講過,一個出家人在茶館聊天喝茶也比居士強。我想不通,出家人應該精進修行嘛,這麼懈怠,居士倒精進修行,怎麼還比居士強呢?因爲我經常講法,講法對我也有幫助,就等于給自己重講一遍,有許多事情要講清楚,自己還要思考思考,慢慢就想通了。居士精進,精進得放不下,有什麼用?非但放不下家,連看電視都放不下,有些人看得迷了,一定要看到熒光屏說“明天見”,他才關。(笑聲)有些居士還去吃肯德基,還去搓麻將,即使你精進,天天唸經,你不肯放下家,只能永遠是個居士,不可能成爲出家人,出家就是出離家庭。
出家了就沒有家,居士不僅執著“我”還執著“我所”,
這樣修行修到哪裏去了
出家了就沒有家,難道出家人沒有親人,沒有父母、子女啊?僅僅是居士放不下,出家人放得下。居士不但執著“我”,連“我所”都放不下,那是很多了,“我的房子,我的汽車,我的冰箱,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我的孫子,還有我的情人”,你這樣修行,修到哪裏去了?
要做一個對世俗沒有感情的人,
成年子女應照顧父母,哪有還要父母照顧的
我常用自己的例子來啓發你們,我是沒感情的,我對房子沒感情,對汽車沒感情,對電視機也沒感情,對兒子女兒都沒感情,我要走就走了。比如說我總是叫我兒女過來,假如我接到一只電話,“爸爸我很想你,你來看看我吧。”笑話不笑話,你幾歲了?成年兒女應該探望父母,還要父母來照顧你?
普賢行願品(7-6) (總第43)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
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提要:
■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 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 放不下煩惱的人,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因爲有愛心就有留戀,有瞋心就要
去算賬
■ 癡心放不下的人,來世還要做鴛鴦
■ 衆生都是我們親人,我們心裏的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
■ 佛弟子不要總以爲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還是很肮髒啊
■ 強調“我就是這個脾氣”,這種傲慢的人,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爲自己是英雄
■ “當依戒依法攝持衆生,弘揚正法,爲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
菩提心
人總是有感情的,對子女總是難放下,
可是不要影響你的修行
有些人很想修行,一直拖到做奶奶了還是修不起來,也不看看後面的日子還有多少,從前有個居士跟師父說:“師父,我很想修行,我肯定要來修行,等兒子娶了媳婦,女兒找到女婿,這兩件事情辦妥了,我就來了。”師父笑笑,“那時你也來不了,孫子爬到你身上來,你還來得了嗎?”人總會有感情,可是不要影響了我們的修行。你不修行,連你自己都度不了,你怎麼去度親人啊?
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所以能海上師這句話,我後來才想明白:比丘即使在茶館裏喝喝茶,不精進修行,可是他放下了家。一個什麼也放不下的人怎能不恭敬一個放得下的人?修行就是修個放下。你對人世間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羅漢。
放不下煩惱的人,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因爲有愛心就有留戀,有瞋心就要去算賬
說起來你們是放不下外面的東西,放不下我所,真正說起來你是放不下你的煩惱。爲什麼你放不下這些東西?因爲你有貪心啊,或者你有瞋恨心也放不下。臨終時你會向阿彌陀佛告假:“我暫時不能去,我要找阿叁算賬,不跟他算賬,我一口氣咽不下。等算了賬,我再去極樂世界。我活著的時候搞不過他,我死了變了鬼也要抓他。”
癡心放不下的人,來世還要做鴛鴦
如果你癡心放不下呢?“但願來世再做夫妻。”什麼夫妻?就是鴛鴦,這麼癡頭怪腦的,不下畜生道才怪呢!所以起煩惱的時候,要斷煩惱,不要去依順煩惱、發展煩惱,覺悟不覺悟就看這個時候。
衆生都是我們親人,
我們心裏的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
無論哪個衆生都是我們的親人,煩惱才是我們的仇人。即使這個人表現不好,我們看不慣、厭惡他,從本性上看,人個個都好,就是身上的煩惱不好。所以我們不要厭惡人,要厭惡他身上的煩惱。作爲一個發菩提心的人,應該是去幫助他、去掉他的煩惱。那麼怎麼樣能斷煩惱呢?簡單扼要一個總綱: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
佛弟子不要總以爲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
照照自己心,還是很肮髒啊
“一切解脫都從潔白善心中出生”。佛教就是淨化人心,衆生心地太肮髒,如果衆生心地是清白的,何用佛教來淨化人心呢?如果世界上都是佛了,還分什麼佛和衆生?佛也沒有了。也就是說,沒有二的時候,一也不存在了,有二才有一啊。所以我們每個佛弟子不要貢高我慢,總以爲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還是很肮髒啊。
強調“我就是這個脾氣”,這種傲慢的人,
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爲自己是英雄
什麼肮髒?貪瞋癡就是肮髒。如果你保留貪瞋癡,你不可能得到解脫。有許多人保留得很厲害,從人間普普通通的話,就可以聽出來。兩個人話不投機,一個人就說:“我就是這個脾氣。”而且說的時候非常的傲慢,意思是告訴人家:我就是這個脾氣,難道你不知道嗎?看你把我怎麼辦?就像強盜個個都認爲自己是英雄。
“當依戒依法攝持衆生,弘揚正法,
爲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菩提心
咱們應該隨時隨刻以佛法來淨化我們的心,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當依戒依法攝持衆生,弘揚正法,爲使正法久住”,這樣一顆心,就是菩提心。從前我們聽完經總要唸,“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不光我自己要發菩提心,還要帶領所有見到聽到法的人都發菩提心。所以今天我講法,你們聽到法了,大家都要回向到菩提心上去。
普賢行願品(7-7) (總第44)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5.10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
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提要:
■ 爲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應認爲法滅不滅跟我沒關系,我走
了,你不走,將來法滅了,你活該
■ 爲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組織僧團,爲使修行人能得解脫,這就是菩提心
■ 製戒有十義,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
■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爲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應認爲法滅不滅
跟我沒關系,我走了,你不走,將來法滅了,你活該
爲使正法久住,這是最大的菩提心。假如說:我聽到佛法了,我修行求解脫,只要我解脫了,等我死了以後,正法滅了,我也不管了,因爲我得度了。(笑聲)或者想:我是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他們不想早去極樂世界,假如我走了,法滅掉了,活該。(笑聲)這些都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使正法一直久住在娑婆世界,傳燈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啊。
爲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組織僧團,
爲使修行人能得解脫,這就是菩提心
所以爲了使正法久住,我們佛弟子就應該要依戒依法。依戒依法就能解脫煩惱,就能出離叁界,發了菩提心以後,依戒依法去弘揚正法攝持衆生,就走上了菩提大道。解脫要依戒依法,走上菩提大道也要依戒依法去攝持衆生,發菩提心的目的爲了正法久住,要正法久住就要依戒依法。
那麼怎麼依戒依法啊?你光戴一頂帽子不夠的,稻草人也有帽子的,起什麼作用?
“組織僧團就是菩提心”,爲了正法久住,就要組織僧團,別以爲這是聲聞乘,不是菩薩乘。組織僧團是爲了使大家在僧團裏好好修行,得到解脫。僧團裏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工作,廚房、庫房、客堂等等,這些都要靠僧團組織起來,這些工作組織好了,大家可以安心修行。
製戒有十義,戒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
修行必須依戒依法,所以要使正法久住,大家都能安定修行,必須要有戒。戒能使你得解脫,能令正法久住。如來製戒,最後的目的就是正法久住。
製戒有十種意義,一,攝取于僧,把修行人組織起來;二,令僧歡喜,僧團要歡歡喜喜;叁,令僧安樂,要讓大家心要安樂;四,未信者信,還沒有信的要使他信;五,信已增長,已經信了,要使他信心增加;六,難調者調,怎麼樣使難調的人調伏呢?要以戒去調伏;七,慚愧者安,奉律修行的善行比丘,容易進入定慧,乃至無漏涅槃;八,斷現有漏,戒的功德能把你現在的煩惱斷掉,你們學的文殊法,裏邊戒很完備,有五戒、八戒還有菩薩戒,你只要照戒的要求去做好了;九,斷當有漏,戒能夠把你後世的煩惱也斷掉,就是使你今生證阿羅漢果;最後,能使正法久住。
所以你們假如發心,要使正法久住,就要依戒,戒定慧我們先說一個戒,要做到攝取于僧,令僧歡喜,令僧安樂,未信者信,信已增長,難調者調,慚愧者安,斷現有漏,斷當有漏,然後才能使正法久住。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聽法就來,
想修行成就,就發菩提心來常住
如我今天只是報一個名相。你們可能已經著急了,傅老師講法真慢啊,聽了幾天,“普賢”兩個字還沒講完了,這樣子講下去,咋辦了?有辦法,你多留幾天。(衆笑)說“我放…
《普賢行願品(40~5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