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各地的学生加起来,人数也不少,不过大多数都是居士,出家同学很少,所以咱们看见出家同学来,高兴得不得了,物以稀为贵啊。
今年元旦第一天我就讲整顿道风的话,第一件事情是恭敬出家人,要把佛门对出家人不尊重的现象扭转过来。我们是佛弟子,要依教奉行,居士应该恭敬出家人,居士不恭敬出家人,没道理。
居士虽精进,但放不下有什么用?
不肯放下,就永远是个居士
能海上师从前讲过,一个出家人在茶馆聊天喝茶也比居士强。我想不通,出家人应该精进修行嘛,这么懈怠,居士倒精进修行,怎么还比居士强呢?因为我经常讲法,讲法对我也有帮助,就等于给自己重讲一遍,有许多事情要讲清楚,自己还要思考思考,慢慢就想通了。居士精进,精进得放不下,有什么用?非但放不下家,连看电视都放不下,有些人看得迷了,一定要看到荧光屏说“明天见”,他才关。(笑声)有些居士还去吃肯德基,还去搓麻将,即使你精进,天天唸经,你不肯放下家,只能永远是个居士,不可能成为出家人,出家就是出离家庭。
出家了就没有家,居士不仅执著“我”还执著“我所”,
这样修行修到哪里去了
出家了就没有家,难道出家人没有亲人,没有父母、子女啊?仅仅是居士放不下,出家人放得下。居士不但执著“我”,连“我所”都放不下,那是很多了,“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我的冰箱,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的孙子,还有我的情人”,你这样修行,修到哪里去了?
要做一个对世俗没有感情的人,
成年子女应照顾父母,哪有还要父母照顾的
我常用自己的例子来启发你们,我是没感情的,我对房子没感情,对汽车没感情,对电视机也没感情,对儿子女儿都没感情,我要走就走了。比如说我总是叫我儿女过来,假如我接到一只电话,“爸爸我很想你,你来看看我吧。”笑话不笑话,你几岁了?成年儿女应该探望父母,还要父母来照顾你?
普贤行愿品(7-6) (总第43)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10
人总是有感情的,对子女总是难放下,
可是不要影响你的修行
提要:
■ 人总是有感情的,对子女总是难放下,可是不要影响你的修行
■ 你对人世间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罗汉
■ 放不下烦恼的人,就去不了极乐世界,因为有爱心就有留恋,有瞋心就要
去算账
■ 痴心放不下的人,来世还要做鸳鸯
■ 众生都是我们亲人,我们心里的烦恼才是我们的仇人
■ 佛弟子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还是很肮脏啊
■ 强调“我就是这个脾气”,这种傲慢的人,就像强盗个个都认为自己是英雄
■ “当依戒依法摄持众生,弘扬正法,为使正法久住”,这样一颗心,就是
菩提心
人总是有感情的,对子女总是难放下,
可是不要影响你的修行
有些人很想修行,一直拖到做奶奶了还是修不起来,也不看看后面的日子还有多少,从前有个居士跟师父说:“师父,我很想修行,我肯定要来修行,等儿子娶了媳妇,女儿找到女婿,这两件事情办妥了,我就来了。”师父笑笑,“那时你也来不了,孙子爬到你身上来,你还来得了吗?”人总会有感情,可是不要影响了我们的修行。你不修行,连你自己都度不了,你怎么去度亲人啊?
你对人世间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罗汉
所以能海上师这句话,我后来才想明白:比丘即使在茶馆里喝喝茶,不精进修行,可是他放下了家。一个什么也放不下的人怎能不恭敬一个放得下的人?修行就是修个放下。你对人世间一切都放下,你就能修成阿罗汉。
放不下烦恼的人,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因为有爱心就有留恋,有瞋心就要去算账
说起来你们是放不下外面的东西,放不下我所,真正说起来你是放不下你的烦恼。为什么你放不下这些东西?因为你有贪心啊,或者你有瞋恨心也放不下。临终时你会向阿弥陀佛告假:“我暂时不能去,我要找阿三算账,不跟他算账,我一口气咽不下。等算了账,我再去极乐世界。我活着的时候搞不过他,我死了变了鬼也要抓他。”
痴心放不下的人,来世还要做鸳鸯
如果你痴心放不下呢?“但愿来世再做夫妻。”什么夫妻?就是鸳鸯,这么痴头怪脑的,不下畜生道才怪呢!所以起烦恼的时候,要断烦恼,不要去依顺烦恼、发展烦恼,觉悟不觉悟就看这个时候。
众生都是我们亲人,
我们心里的烦恼才是我们的仇人
无论哪个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烦恼才是我们的仇人。即使这个人表现不好,我们看不惯、厌恶他,从本性上看,人个个都好,就是身上的烦恼不好。所以我们不要厌恶人,要厌恶他身上的烦恼。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应该是去帮助他、去掉他的烦恼。那么怎么样能断烦恼呢?简单扼要一个总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
佛弟子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
照照自己心,还是很肮脏啊
“一切解脱都从洁白善心中出生”。佛教就是净化人心,众生心地太肮脏,如果众生心地是清白的,何用佛教来净化人心呢?如果世界上都是佛了,还分什么佛和众生?佛也没有了。也就是说,没有二的时候,一也不存在了,有二才有一啊。所以我们每个佛弟子不要贡高我慢,总以为自己很好,要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心,还是很肮脏啊。
强调“我就是这个脾气”,这种傲慢的人,
就像强盗个个都认为自己是英雄
什么肮脏?贪瞋痴就是肮脏。如果你保留贪瞋痴,你不可能得到解脱。有许多人保留得很厉害,从人间普普通通的话,就可以听出来。两个人话不投机,一个人就说:“我就是这个脾气。”而且说的时候非常的傲慢,意思是告诉人家:我就是这个脾气,难道你不知道吗?看你把我怎么办?就像强盗个个都认为自己是英雄。
“当依戒依法摄持众生,弘扬正法,
为使正法久住”,这样一颗心,就是菩提心
咱们应该随时随刻以佛法来净化我们的心,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当依戒依法摄持众生,弘扬正法,为使正法久住”,这样一颗心,就是菩提心。从前我们听完经总要唸,“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不光我自己要发菩提心,还要带领所有见到听到法的人都发菩提心。所以今天我讲法,你们听到法了,大家都要回向到菩提心上去。
普贤行愿品(7-7) (总第4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10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听法就来,
想修行成就,就发菩提心来常住
提要:
■ 为使正法久住,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应认为法灭不灭跟我没关系,我走
了,你不走,将来法灭了,你活该
■ 为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组织僧团,为使修行人能得解脱,这就是菩提心
■ 制戒有十义,能使你得解脱,能令正法久住
■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听法就来,想修行成就,就发菩提心来常住
为使正法久住,这是最大的菩提心,不应认为法灭不灭
跟我没关系,我走了,你不走,将来法灭了,你活该
为使正法久住,这是最大的菩提心。假如说:我听到佛法了,我修行求解脱,只要我解脱了,等我死了以后,正法灭了,我也不管了,因为我得度了。(笑声)或者想:我是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他们不想早去极乐世界,假如我走了,法灭掉了,活该。(笑声)这些都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使正法一直久住在娑婆世界,传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啊。
为正法久住,依戒依法组织僧团,
为使修行人能得解脱,这就是菩提心
所以为了使正法久住,我们佛弟子就应该要依戒依法。依戒依法就能解脱烦恼,就能出离三界,发了菩提心以后,依戒依法去弘扬正法摄持众生,就走上了菩提大道。解脱要依戒依法,走上菩提大道也要依戒依法去摄持众生,发菩提心的目的为了正法久住,要正法久住就要依戒依法。
那么怎么依戒依法啊?你光戴一顶帽子不够的,稻草人也有帽子的,起什么作用?
“组织僧团就是菩提心”,为了正法久住,就要组织僧团,别以为这是声闻乘,不是菩萨乘。组织僧团是为了使大家在僧团里好好修行,得到解脱。僧团里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工作,厨房、库房、客堂等等,这些都要靠僧团组织起来,这些工作组织好了,大家可以安心修行。
制戒有十义,戒能使你得解脱,能令正法久住
修行必须依戒依法,所以要使正法久住,大家都能安定修行,必须要有戒。戒能使你得解脱,能令正法久住。如来制戒,最后的目的就是正法久住。
制戒有十种意义,一,摄取于僧,把修行人组织起来;二,令僧欢喜,僧团要欢欢喜喜;三,令僧安乐,要让大家心要安乐;四,未信者信,还没有信的要使他信;五,信已增长,已经信了,要使他信心增加;六,难调者调,怎么样使难调的人调伏呢?要以戒去调伏;七,惭愧者安,奉律修行的善行比丘,容易进入定慧,乃至无漏涅槃;八,断现有漏,戒的功德能把你现在的烦恼断掉,你们学的文殊法,里边戒很完备,有五戒、八戒还有菩萨戒,你只要照戒的要求去做好了;九,断当有漏,戒能够把你后世的烦恼也断掉,就是使你今生证阿罗汉果;最后,能使正法久住。
所以你们假如发心,要使正法久住,就要依戒,戒定慧我们先说一个戒,要做到摄取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未信者信,信已增长,难调者调,惭愧者安,断现有漏,断当有漏,然后才能使正法久住。
放不下嘛只好回去,想听法就来,
想修行成就,就发菩提心来常住
如我今天只是报一个名相。你们可能已经着急了,傅老师讲法真慢啊,听了几天,“普贤”两个字还没讲完了,这样子讲下去,咋办了?有办法,你多留几天。(众笑)说“我放…
《普贤行愿品(40~5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