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40~52)▪P3

  ..续本文上一页不下”,放不下嘛只好回去,“那我想听法呀。”听法嘛就来,想修行成就,就发菩提心来常住。(众笑)今天嘛就给大家讲到这儿。

  

  普贤行愿品(8-1) (总第45)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12

  

  能在众生心里普及菩提心,这个功德最大了,

  能在发菩提心众生面前供养一盏灯,

  功德胜过在十方佛前供养十万盏灯

  提要:

  ■ 能在众生心里普及菩提心,这个功德最大了,能在发菩提心众生面前供养

   一盏灯,功德胜过在十方佛前供养十万盏灯

  ■ 释迦太子为了解除众生的生老病死苦而出家修道,这颗心就是菩提心

  ■ 中国佛门一开始就混杂了儒教道教思想,从紊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衰落

  ■ 在中国佛门三教混杂的地方,佛教气味都快没了,三教要互相尊重,但没

   必要混起来

  ■ 佛教里找不到儒教道教,儒教道教里也找不到佛教,明明三家偏要说一家,

   这个颠倒也太厉害了

  

  能在众生心里普及菩提心,这个功德最大了,能在发菩提心

  众生面前供养一盏灯,功德胜过在十方佛前供养十万盏灯

  我们继续讲《普贤行愿品》。普是普及,能在众生心里普及菩提心,这个功德最大了,因为众生有了菩提心,将来决定会成佛。一般人只知道供养佛,不知道供养众生,这样的佛弟子觉悟还不够普及。有人供佛供到十万盏灯,这当然功德极大,假如在十方佛,每尊佛面前都供养十万盏灯,这个功德大得没办法算了。可是释迦佛说,这个功德还比不上你在一个发菩提心众生面前供养一盏灯。佛虽然这么说了,如今的佛弟子却不大肯这么做,为什么现在的佛弟子修行修不起来,供养的功德也不大,一切都没有力量,就是因为不肯听佛的话,自己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现象在末法时期非常严重。

  释迦太子为了解除众生的生老病死苦

  而出家修道,这颗心就是菩提心

  我们如果发心,把菩提心普及到每个众生心里,十方如来都会欢喜。发了菩提心就要走上菩提大道,菩提大道非常广大,要有大雄大力才能迈得上去。你不走上菩提大道,你怎么修成菩提呢?每个寺院大雄宝殿里供的都是释迦佛,因为释迦佛有大雄大力,所以他能修成佛道。释迦佛的大雄大力来自于菩提心,他看到众生的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生老病死苦,去出家修道,这就是菩提心。我们学佛就要学释迦佛的榜样。

  中国佛门一开始就混杂了儒教道教思想,

  从紊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衰落

  佛教传到中国历史已久,如今末法时期中国佛门的思想非常紊乱,因为一开始就是儒教、道教、佛教混为一家,好比说,把猫、狗、猴子关在一只笼子里,还很有理由,说“它们都是动物,一家子。”那不紊乱才怪呢。狗喜欢叫,猫喜欢竖尾巴,猴子喜欢抓头皮,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主张,怎么统一?对它们修供养,也很难统一,狗要吃肉骨头,猫要吃鱼,猴子要吃桃子。释迦佛没叫你搞成这么复杂、这么紊乱呀,不听释迦佛的话,能搞得好吗?

  在中国佛门三教混杂的地方,佛教气味都快没了,

  三教要互相尊重,但没必要混起来

  长时期来很多地方儒教、道教、佛教混在一起,究竟使佛教兴起来了,还是使佛教衰败了?看看现实,那些混起来的地方,佛教的气味快没了,儒教、道教的气味却很浓厚。当然,咱们对儒教、道教也要尊重,但是不必要混起来,各有各的特性呀。

  佛教里找不到儒教道教,儒教道教里也找不到佛教,

  明明三家偏要说一家,这个颠倒也太厉害了

  比如说男生宿舍跟女生宿舍当然要分开来,混在一起不出事才怪呢。男女总要分分清,佛教、儒教、道教总要分分清,分不清就会糊涂,就会闹笑话。拿厕所来说,男的就要上男厕所,女的就要上女厕所,全世界都是男厕所女厕所分开来的。假如我傅老师上厕所了,你们男生只能进男厕所去找我,你们能到女厕所来找我吗?(众笑)你女厕所里也找不到我呀。同样道理,你能在儒教、道教里找到佛教吗?你能在佛教里找到儒教、道教吗?明明三家,偏要说一家,这个颠倒也太厉害了。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师父是释迦佛,不是太上老君,也不是孔丘。

  

  普贤行愿品(8-2) (总第46)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12

  

  要培养成佛门龙象,就要学习释迦佛的大雄大力,不出家也得离家,空喊发菩提心行吗?

  提要:

  ■ 要培养成佛门龙象,就要学习释迦佛的大雄大力,不出家也得离家,空喊

   发菩提心行吗?

  ■ 不解脱腿上绳索,能日行千里吗?不修解脱法,又不说法度众生,能行

   菩萨道吗?

  ■ 不断烦恼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当什么博士,佛希望你当个善知识

  ■ 发了菩提心的大乘,哪会去否定解脱乘?解脱法不修,菩萨法修不起,

   充其量是个人天乘

  ■ 拿了幼儿园证书去进大学,那可不是人小志不小,而是狂妄自大

  

  要培养成佛门龙象,就要学习释迦佛的大雄大力,

  不出家也得离家,空喊发菩提心行吗?

  要学释迦佛的大雄大力,你才能迈上菩提大道。第一点,要满胸怀装的是全体众生,我是为了解除众生的苦,所以才学佛修行,才出家;第二点无论世俗人怎么阻挠怎么反对,我仍然要出家修行。你们居士同学发了菩提心,离家来佛学苑接受培养,将来培养成才,广度众生,不出家至少也要离家吧。你没有这种大雄大力,空喊“发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快快成佛”,能顶事吗?

  不解脱腿上绳索,能日行千里吗?

  不修解脱法,又不说法度众生,能行菩萨道吗?

  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离家?为什么要修行?为了要解脱!你自己都解脱不了,你怎么帮助众生解脱?如今的佛弟子往往是自己不求解脱,口里喊得好: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算你是一匹千里驹,四条腿绑起来了,能日行千里吗?非但不能跑,连站也站不起来。有些人,你帮他把绳子解开,他还不要呢,因为他觉得你这是找他麻烦。自己不求解脱,又不求人家帮他解脱,又要人家承认他是千里驹,即使真的是千里驹又起什么作用呢?

  好比有人发心出家了,可他不修解脱法,不求解脱,又不讲经说法度众生,仅仅换了衣服,只是形式上出家。

  不断烦恼就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当什么博士,佛希望你当个善知识

  你们离家来这儿学法也是如此,你很想把自己培养成佛门龙象,可是自己烦恼重,又不想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那你怎么去解脱众生烦恼?即使你将来佛法讲得很好,那叫佛学专家,不叫佛弟子。现在的佛学院很多都是在培养佛学专家,并不是在培养修行人。还有人只想在里面拿个硕士、博士,却不想用佛法改造自己。整个三藏十二部里,佛有没有希望你当硕士博士?佛是希望你当善知识。

  发了菩提心的大乘,哪会去否定解脱乘?

  解脱法不修,菩萨法修不起,充其量是个人天乘

  释迦佛当年大雄大力,发了菩提心,逾城出家,修的是解脱法,最后在菩提树下成佛。可是佛教传到中国来,片面地理解大乘佛教,发了菩提心就否定了小乘。小乘是一般的称呼,应该称为解脱乘、声闻乘、根本乘。修菩萨法的看不起声闻乘,所以形成长期以来居士看不起出家人,居士自以为我是菩萨乘,出家人是声闻乘,他们出家是自己了生死。可再看看你这个修“菩萨法”的居士,菩萨法也不懂,菩萨戒也搞不清楚,又没有什么菩萨的行动,声闻乘又不要,菩萨法又不像,充其量是个人天乘,这样就把修行架空了。

  拿了幼儿园证书去进大学,

  那可不是人小志不小,而是狂妄自大

  正好比没有小学、中学哪来大学?一个小孩子鼓足勇气到大学里去报考。考官说:“你这么小,怎么来考大学?”“人小志不小哇。”拿出毕业证书一看,却是幼儿园的证书。(笑声)真是不脚踏实地的狂妄自大!要知道释迦佛成佛了,他去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还是讲的四谛法呀。

  

  普贤行愿品(8-3) (总第47)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12

  

  发要发菩提心,修要修

  解脱法走在贤圣的道路上

  提要:

  ■ 发要发菩提心,修要修解脱法走在贤圣的道路上

  ■ 离开了世俗,有人还想套进去,得到身解脱了,有人还想投到身不由己里去

  ■ 发菩提心的人应把他人放在前面,可要使菩提产生力量,还是应先提高自己

  ■ “心有大小,法无高下”,没有根本,夸夸其谈,顶什么用?

  ■ 我年轻时,法师总鼓励大家把大乘佛法传到小乘国家去,而如今却把赶经忏

   这一行传过去了

  ■ 希望整个佛法不要被赶经忏淹没了,要抢救佛法,就要发菩提心,如果打

   自己的小算盘,只看眼底下几粒米,能飞得高吗?

  

  发要发菩提心,修要修解脱法走在贤圣的道路上

  所以学习普贤菩萨的“贤”,希望大家都修解脱法走在贤圣的道路上。能海上师主张发要发菩提心,修要修解脱道,修行要讲实际。

  离开了世俗,有人还想套进去,得到身解脱了,

  有人还想投到身不由己里去

  你们同学不管出家还是离家,至少你们得到身解脱了吧:你们在这里,身子就解脱了世俗的束缚,而且还能天天学法修行,培养自己。这么好的条件有的人还想回家呢,离开了束缚,还要再套进去。一回家,马上男朋友找你去跳舞,女朋友要你陪她到超市去,那么绳子又把你绑住了。世俗的生活里身不由己啊,已经身解脱了,还要再投到里边去,就好比已经从戒毒所出来了,还想去吸点毒。

  发菩提心的人应把他人放在前面,

  可要使菩提产生力量,还是应先提高自己

  发菩提心,是把他人放在前面,自己放在后面,但是真正度众生要产生力量,还是“自”在前面,“他”在后面,叫“自他二利”,这是讲真正的利…

《普贤行愿品(40~5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