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50~55)▪P2

  ..續本文上一頁

  我這幾年有深刻體會。每次講法,沒有人說我講經說法講錯了,而且非常贊歎,“老師說得都對”,“老師弘揚的是正法”。但是也聽到另外一些話,“不過老師太正了。”太正也變了不好了,這是因爲他對某些錯誤的現象抱有感情,由于他過去也參加過這種事情,參加的時候還自以爲榮,現在一下子轉變不過來。

  由于盲目崇拜,成了依人不依法

  還有一句話,“傅老師講起法來老是訓人”,我也承認我是訓人,可是也沒有人說我訓錯了,有人說雖沒訓錯,就是訓人不好,連古德的某些話老師都要指出:某句話不對,某句話有一點說不通,某些話有矛盾,某些話有偏見。如果他思想上崇拜那個人,他就接受不了,人都沒有見過面,就說“我是皈依某某大法師的”,一副樣子就了不起,傲慢得很,以別人的名望來作爲自己的傲慢。何必呢?老是把自己這個“我”這麼突出幹什麼呢?有的人佛法還沒有學多少,就對名大的人盲目崇拜,也不知是對是錯,成了依人不依法。

  聽法起歡喜,批一句就怄氣

  有句話“只要一句,樣樣不要。”你們在此地聽課的同學,以及來旁聽的居士,肯定不同意這句話,假如你同意了,那你來聽課幹什麼?有人一聽到批判這句話,即使他也覺得這句話確實不對,但又覺得你批判得過份了,因爲他心中自己樹立起一個偶像,很難倒下去,即使他聽佛法越聽越歡喜,心裏也會怄氣,心想:“你講法就講法,人家說管說,管你什麼事情呢,你不同意就不同意,人家同意就同意,你分析它幹什麼呢?竟然批評到我崇拜的那個人身上去了。”這裏邊肯定有感情。

  愚昧加感情,都來自“自我中心”

  好比一個人,聽到別人在批評某一個人的話,可是這個人剛剛是他好朋友,他不會坐在旁邊越聽越高興,好朋友即使不在場,也幫他爭辯幾句,或者扭轉屁股就走。其實他心裏也明白,“你們說的沒錯,確實有那麼個事情”,他就聽不進去。那些受了邪教影響的,就是強調這種對邪教信仰上的感情。開始是信佛法的,接受了邪教思想後,對佛法一點沒有感情了,如果你一講到他們所接受的邪見不對,他們會招集很多人來圍攻你。這可怕的錯誤和愚昧也都是從自我感情出發,也都來自自我中心。

  誹謗造成了善知識度衆生上的困難

  應該怎麼樣?如果這個人誹謗、胡說八道,敗壞一個充滿菩提心、充滿正知正見善知識的名望,使很多衆生知見偏差,影響了對善知識的信心,造成他度衆生困難,那個時候你應該起來說話,替誰說話?替佛說話,替法說話,替善知識說話,要對叁寶有感情。

  

  人格心理學 (53)

  ——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學 ~ 包括人的情緒、個性、作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

  要善知識依他不依法,善知識就不起作用了

  本次提要:

   ■ 因感情上的崇拜,就會違背佛法而生偏見

   ■ 怕接受佛陀的正見的人,會有成就嗎?

   ■ 理論還得從實際中去觀察,才得明了

   ■ 時代不同,善知識的教授就更爲重要

   ■ 要善知識依他不依法,善知識就不起作用了

   自傲~只看他人短,不看他人長

   只想自己長,不想自己短

  

  因感情上的崇拜,就會違背佛法而生偏見

  講私人感情,對看不起自己的人,就看死他,乃至于聽到他的名字,心裏就像針刺那樣,看見他的照片眼睛就要出火,總是認爲這個人在我這兒不值得一提。自己對某人有感情,有好感,有崇敬的心理狀態,乃至于過去有友誼,哪怕幾句話講得很投機,也種下了種子,不管什麼事情,全幫忙,全幫他說話。

  舉個例子說,聽法師說臨終時中風,往生是沒希望的,不管是大中風小中風,因爲意識模糊,如果意識模糊,即使助念也沒有用,因爲他什麼都不知道,可是由于自己或者很多人,對這個人崇敬,有感情,就說“肯定往生”,佛法道理也不講了,全偏掉了。

  怕接受佛陀的正見的人,會有成就嗎?

  如果這個人是你一向崇拜的——當然是指盲目崇拜,你産生了感情,不僅僅是你把他看成很高很高,你會由于你崇拜他,所以你也高起來了。而且高起來以後,保護自己這種傲慢的心態很牢固,不能受任何的刺激,正確的觀點一律拒絕,好像如果接受了佛陀的正見,他就會像皮球泄了氣,一輩子癱在地上了。如果不改變這種心態能修行成就嗎?

  理論還得從實際中去觀察,才得明了

  所以說“放下我執”,如果光從法相上去解說,還遠遠不夠,人有他的生活環境,有他的時代背景,各個時代人心都不同,形成的家庭氣氛,人際關系,社會狀態都不同,所以還要分析到現實生活中去,否則你仍然抓不著,仍然很難改造自己,因爲你脫離了實際。理論是理論,這個理論還要結合實際,你才能觀察得明了。

  時代不同,善知識的教授就更爲重要

  那佛當年爲什麼不講清楚呢?兩千五百年前佛當年的弟子,在當時的年代,他們沒有這種脾氣沒有這種心態,或者並不強烈。他們有他們當時的習氣當時的風氣,即使講了,那個時代的人也要聽得打瞌睡。佛講:“過兩千五百年以後,這些人喜歡卡拉OK了”,“請問世尊何爲卡拉OK?”(衆笑)

  現代人到老了還在跳迪斯科,跌死了就要哭,所以叫“跌死哭”。(衆笑)這是我的解說。你別說“傅老師這張嘴巴那麼凶,人家跳迪斯科跟你有什麼關系?”我是跟信佛的人講呀,何必跳迪斯科呢?老人骨頭老化了容易跌碎呀,還不如修修禅定。所以無論什麼時代的善知識都是極其重要的,只要他嚴格遵守佛教的原則,弘揚正法,書本上的記載,佛學詞典上的法相名詞,可沒有善知識教授的這些話。

  要善知識依他不依法,善知識就不起作用了

  今天我中午起來,聽到遠處有超度亡人唸佛的聲音,就像無可奈何的叫喊聲,心裏不由起了個念頭:“唸佛爲什麼不好好唸呢,唸佛應該精神飽滿,聲音很平和地唸,這樣才顯示出對佛的恭敬。比如你到佛那裏去,像打瞌睡那樣叫聲:“世——尊——”佛聽了也不會歡喜。我年輕時在居士林唸佛,聲音和雅,充滿朝氣,旁人聽了也歡喜,如今我還保持著我從前唸佛的狀態。我從前有個同事,他去過日本,他告訴我,日本人唸佛那可真是精神抖擻。我說這個話可並不是說唸佛不好,而是說唸佛的人沒有唸好。可能有些人會聽不進去,說我老是喜歡批評人,所以到了末法時期啊,善知識的指導不起作用了,不是他聽善知識的,善知識要聽他的。你聽他的,照他的意思講,他就說你好。這些人都在保護自己的感情,當然這些感情都來自“自我中心”。

  

  人格心理學 (54)

  ——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學 ~ 包括人的情緒、個性、作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

  榮耀圖享受,世智邪辯人會對釋迦佛也不服氣

  本次提要:

   ■ 少年得志傲慢放不下,一輩子沒好日子過

   ■ 榮耀圖享受,世智邪辯人,會對釋迦佛也不服氣

   ■ 說歪風邪氣容易證實,說自己難使人信

   ■ 我有凡夫心態,由緊張引起的障礙,也起源于“自我中心”

   ■ 不被重視,無人要我,所以我是自己進了佛門

  少年得志傲慢放不下,一輩子沒好日子過

  有人說現在出家人很難度,我說居士也難度,現在居士也很傲慢。最好度的是社會上處處倒黴傲慢不起來,這些人心想:“誰都不可憐我,還是進佛門吧,菩薩會可憐我。”進了佛門什麼也不懂,一張白紙好畫最美麗的圖畫。如果你在社會上稍微有一點得意,少年得志,最後的苦境不得了,因爲他養成了傲慢,得志當然以我爲中心,傲慢放不下。中年起風波,晚年失敗,這個人一輩子沒好日子過。

  榮耀圖享受,世智邪辯人,會對釋迦佛也不服氣

  法國從前有個拿破侖,英雄一世,結果失敗了,放逐到孤島上,這個日子難過啊,就像有本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裏的魯濱遜,因爲船壞了,在孤島上,跟猴子鹦鹉一起過日子。其實他的日子還好過,拿破侖的日子可不好過了,回憶當年何等榮耀,如今這般落魄,氣沒地方出,結果在孤島上整天拿刀砍樹,出出氣。曆史上諸葛亮叁氣周瑜,還不是把周瑜氣死了?人家說因爲周瑜太小氣,我說還包括周瑜的傲慢,受不了。一個傲慢的人你氣氣他,當然你要氣得像諸葛亮那樣地厲害,准會被你氣死。諸葛亮有一次派人送給周瑜的禮物,竟然是幾件婦女的衣服,把他這樣的蓋世英雄看成女流之輩,他氣得吐血而死。所以一個人知見、感情不端正,有什麼好處呢?這一生受苦受難,而且人家來度你也很困難,在社會上大名望、大富豪很難度,佛也說大名望,大富豪、有學問的人很難度,這種人世智邪辯,他不服氣呀,乃至對釋迦佛也不服氣。

  說歪風邪氣容易證實,說自己難使人信

  有人總認爲傅老師喜歡說人家,雖然不指名也是說人家,他怎麼不說說自己?其實我也常說自己,不過說得不多就是了。爲什麼?我講我自己,你心裏想:傅老師這是給我們啓發啓發,他可能是編故事編出來的。其實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種景象,有一種敏感,能夠體會得很快,容易使你們得到證實,所以我一說人家,你們都看得見。比如我說現在的寺廟,很多地方都賣門票,“對啊,是賣門票哇”,假如我說,“我從前也幫人家賣戲票。”誰看見了?

  我有凡夫心態,由緊張引起的障礙,也起源于“自我中心”

  我今世能信佛,前世可能也有善根,而且我信佛確實很虔誠很恭敬,可是我照樣有凡夫心態。我從前講話有毛病,我年輕時一直很苦惱,俗稱懷裏揣著兔子生活,或者說自己像牆角一顆小草,那些大人先生只會歧視,而不會關心。我看見人是臉紅心跳的,那當然是緊張的表現了,能逃得了就逃。那時在單位工作早晨一小時的學習我天天遲到,其實我早就到了,我躲到廁所裏去,到最後十五分鍾…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50~5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