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看到兒子和他一樣,因得到佛法而喜悅安詳,就說:「你的母親和妻子爲了你不告而別多麼痛苦,她們在家裏哭得死去活來,你應該回去看看她們啊!」
佛陀也說:「好吧!身爲兒子的也應該回去安父母的心,你還是回去看看吧!」耶舍子就要求父親說:「我心堅意切一定要修行,是不是能請佛陀和我一起回去?」長者說:「也好!你明天與佛陀一道回家,我也很想供養佛陀。」說完,耶舍長者頂禮佛陀後回去了。
耶舍長者抱著安詳歡喜之心,這種喜悅就是一種法喜,是聞法之後的歡喜,因爲這分法喜的心,他真的把所有的煩惱都放下了。人生在世間,到底是爲什麼勞勞碌碌呢?有財富、有地位,什麼都很富足,但是兒子忽然間不見了,這種煎熬痛苦就使人覺悟到: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時,不是我讓別人産生痛苦,就是人家讓我感到痛苦,這種生離死別是早晚會遇到的事,爲什麼人與人之間還要累積這種煩惱呢?不如就放下吧!
這就是耶舍長者的覺悟,因爲這樣,他也證到初果的境界。
學佛就是要把握因緣,一切皆由因緣所生,這是耶舍長者因爲兒子而接觸佛法的因緣。所以,眼前我們有好因緣,真的要好好把握,借佛法掃除煩惱,使心中充滿法喜,這才是我們所要求得的。
立地化生的蟾蜍
聞佛柔軟間,深遠甚微妙;
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我定當作佛,爲天人所欲。
佛經中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佛陀在世講經說法時,除了天、人之外,天上飛翔的群鳥也會歇止在樹枝上,靜悄悄地聞法,乃至地上爬行的獸類,也會靜下來聽經。
一日,一位老公公也來到講經會場,他拄杖而立漸漸聽得入神,遂將全身的力量依附在拐杖上,剛好有只蟾蜍也來聽法,老公公的拐杖正好壓在牠的背上。由于蟾蜍也聽得全神貫注,渾然忘我,所以並不感覺背上的重量愈來愈難負荷,終于,在講經會中,蟾蜍被壓死了。往生後的蟾蜍,立地化生爲天人,他很感恩成就這個福報的蟾蜍前身,于是來到瞻蜍的遺體面前,對著牠恭敬禮拜。
這個故事說明聽聞佛法應虔誠、敬重,以成就信心。所謂「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是學佛者最重要的課程,信心與道心無法分開,學佛必須具足信心,才能培養道心:有了道心,才能開啓愛心,發揮造福人群的功能。
兩百歲出家的老人
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
佛在世時,一次行腳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那天精舍裏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佛陀在開示說道時,忽然問,外面傳來一陣吵雜的聲音。佛陀就對阿難說:「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聲音是怎麼回事?」
阿難出去後,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問之下竟有兩百歲了。這位兩百歲的老人家,駝背得很嚴重,拄著一根拐杖,站在精舍外面一直吵著要見佛陀一面。外面的人阻止他,告訴他:「佛陀正在講經,您老人家重聽,佛陀講經您聽不懂,而且您走路那麼不方便,現在進去會引起騷動。」但是這位老人還是一直要求,他說:「我的年紀已經這麼大了,我今天沒見到佛陀,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阿難就把這件事禀告佛陀。佛陀聽了慈悲的說:「趕快扶老人家進來。」阿難就很恭敬地扶著老人家進來見佛。老人駝著背,拄著拐杖,慢慢走到佛陀座前,他見到佛陀很高興,淚流滿面,跪在佛陀面前一直叩拜磕頭。
佛陀就問:「老人家,你幾歲了?」這位老人伸手比出兩個指頭,手還一邊顫抖個不停,原來老人已經兩百歲了。佛陀說:「你年紀這麼大了,有什麼事情要找我呢?」老人家悲苦的說:「我到底是造了什麼業,爲什麼要活這麼?死也死不了,從年幼一直到現在都是那麼貧窮困苦,受盡了風霜折磨。怎麼樣才能解脫?生死事大,我要怎麼樣改變自己的命運?我活得這麼久,家人都離我而去了。」
佛陀告訴他說:「老人家,你知道嗎?一切都是因緣啊!你在過去生中,本來是一位很富有的人,只是你的心很執著,嗜財如命,有貧窮的人向你乞討,你總是分毫不舍,忍心看著窮人受苦而不救。就是因爲你前世悭貪,所以今生雖然長壽,卻在生活中受盡折磨。」
老人聽了猛然醒覺:「原來如此!我相信佛陀所說的因果,如今對于這麼多的坎坷磨難,我已經心甘情願接受。」
接著,老人又說:「佛陀啊!我想請求您收我爲弟子,讓我盡此一生誠心忏悔,希望來生在年少時就能聽聞佛法,順利依止佛陀的教法修行。」佛陀微笑回答:「修行當然不分年齡大小,年輕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但是你要發願舍去悭貪,培養喜舍之心,從今以後以至來生來世廣結善緣,度苦解難。」
老人虔誠的雙手合十:「佛陀啊!我一定依教奉行。」就在那一天,佛陀爲他圓頂,成爲兩百歲出家的老比丘。
地藏菩薩孝親的故事
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叁惡道諸罪苦衆生,
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七月是幸福月,也是感恩月,從《地藏經》的內容即可感受到這種意境。佛陀行將入涅槃之際,思及尚未報答母恩,所以在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結夏發居期間,到忉利天去爲母親說法,講出了這部地藏經。
地藏經的第一品就講到有位長者子,因見到「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千福莊嚴,因而發願盡未來際廣度一切衆生。接著是婆羅門女的母親往生了,她知道母親平常好殺生,甚至毀謗叁寶,這種業報很可能會墮入地獄!爲此她很煩惱,于是決定爲母親布施種福,廣結善緣,她又很虔誠到寺廟裏跪求,希望母親能早日脫離苦難。
當時寺院裏有一尊非常莊嚴的佛像,那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雖然只是見到佛像,但是婆羅門女仍然非常恭敬的禮拜,她一直擔心母親不知流落何方,又無處可問,因此淚漣漣的跪在地上仰望佛像,口中說道:「佛啊!您的名號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者,無所不知,您肯定知道一切衆生造作的業感報應,如果您還住世的話,我就可以向您請教母親的去處,可惜……。」
她虔誠悲切地祈求,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響應,她很驚詫:「請問是回方神佛的聲音?.」空中之聲又說:「我就是你在禮拜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因爲你對母親非常孝順,又至心懇切地祈求,所以我要回答你的問題。婆羅門女十分激動,以致撲拜昏倒在地,周圍的人趕緊把她扶起來,醒來後,她還是很悲切的祈求指引。
當時覺華定自在如來就指示說:「你回家後只要一心默念我的名號,即可知道母親的去處。」她回家後依照佛的指示,一天一夜之中接續不斷的虔誠默念佛名,在不知不覺中,她似乎到了一個海水湧沸的地方,看到很多罪人,還有很多青面獠牙的夜叉,手拿著各種武器在追逐罪人。鬼卒們追逐撲打,使得罪人跌人海裏,此外還有鐵狗、鐵蛇追逐罪人,眼前所見都是非常恐怖的形態。
眼見這些令人怖畏的景象,她還是一心念佛。那時有一位名叫無毒的鬼王出現了,他向婆羅門女雙手合十問道:「聖女,請問您到這裏來做什麼呢?」婆羅門女就問鬼王這是什麼地方?鬼王說:「這裏是大鐵圍山西面的第一重大海,後面還有第二重、第叁重海,叁海之內就是大地獄,所有的罪人都要經過這一重海,進去以後一層比一層恐怖,治罪的刑具也愈可怕。」
婆羅門女再問:「哪一種人才會來到這裏呢?」無毒鬼王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乘著威神之力而來,比如大菩薩即可來去自如:另一種是受業力牽引的罪人,因爲在生時造作惡業,生命結束後就會受業力牽引來到地獄受報。」
婆羅門女很著急的問:「那麼我的母親到哪裏去了呢?」無毒鬼王就說:「您的母親在世時曾造了什麼業呢?」婆羅門女回答:「我的母親好殺生而且又毀謗叁寶,其它無善可言。」無毒鬼王又問:「您的母親是什麼名字?」她說:「我的母親屬婆羅門種,名叫悅帝利。」無毒鬼王隨即合掌說:「悅帝利罪女已生天叁日了,因爲你的孝親之行,爲她布施造福,所以她已承福生天了,而且同時所有受罪之人也都生天了。」
婆羅門女聽了非常歡喜,然後就醒過來了。她趕緊來到佛前感謝佛的指引,並且發願說「若是母親能夠水得安樂解脫,我發願盡未來際要度盡一切菩薩衆生!
這是地藏經中的一段經文,婆羅門女即地藏菩薩的前身,她本著一番孝思爲母親造福,廣修供養,救濟布施,並且發願要廣度衆生,這都是因感念母親的深恩而發的大願。
平常人通常只爲自己發願,發願之後往往又不了了之。而地藏菩薩在因地時不斷的身體力行,也不斷的發願,而且他所發的願都是大願大愛,要度盡一切衆生,所以一項完成之後,更發盡未來際無窮的心願。可見利益衆生、發心發願,是菩薩無時無刻之立志,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的,並且時時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則時時吉祥。
我們若想成佛,一定要先學習菩薩的大願,人人若有像菩薩一樣的大願,我們的社會一定會很祥和。人人彼此都能造福,造福的人群當然就構成祥和的社會,而這都源自于一念感恩心,因此學佛者必定要時時保有感恩心。
釋迦族滅國之因
一切皆無常,必有敗壞事;
合會必有離,有命皆必死;
隨所做事業,若善若不善;
一切有生者,命皆不久住。
慈濟醫院有幾位護理同仁,想爲銅門村山崩遭活埋的人舉行念佛會,念佛回向給罹難者。俗語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功德和修行一樣,主要還是得靠自己啊!
在佛陀本生經裏有這段記述:佛在過去生裏發了大願,也種過很多善因。他的福慧具足,所以能夠修道成佛化導衆生的心.不過,雖然他已具有大福慧,但是仍然有頭痛症。有一天…
《生死皆自在·第叁章 因緣生,因緣滅——生與死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