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P2

  ..续本文上一页,也看到儿子和他一样,因得到佛法而喜悦安详,就说:「你的母亲和妻子为了你不告而别多么痛苦,她们在家里哭得死去活来,你应该回去看看她们啊!」

   佛陀也说:「好吧!身为儿子的也应该回去安父母的心,你还是回去看看吧!」耶舍子就要求父亲说:「我心坚意切一定要修行,是不是能请佛陀和我一起回去?」长者说:「也好!你明天与佛陀一道回家,我也很想供养佛陀。」说完,耶舍长者顶礼佛陀后回去了。

   耶舍长者抱着安详欢喜之心,这种喜悦就是一种法喜,是闻法之后的欢喜,因为这分法喜的心,他真的把所有的烦恼都放下了。人生在世间,到底是为什么劳劳碌碌呢?有财富、有地位,什么都很富足,但是儿子忽然间不见了,这种煎熬痛苦就使人觉悟到: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时,不是我让别人产生痛苦,就是人家让我感到痛苦,这种生离死别是早晚会遇到的事,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要累积这种烦恼呢?不如就放下吧!

   这就是耶舍长者的觉悟,因为这样,他也证到初果的境界。

   学佛就是要把握因缘,一切皆由因缘所生,这是耶舍长者因为儿子而接触佛法的因缘。所以,眼前我们有好因缘,真的要好好把握,借佛法扫除烦恼,使心中充满法喜,这才是我们所要求得的。

  立地化生的蟾蜍

   闻佛柔软间,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欲。

   佛经中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佛陀在世讲经说法时,除了天、人之外,天上飞翔的群鸟也会歇止在树枝上,静悄悄地闻法,乃至地上爬行的兽类,也会静下来听经。

   一日,一位老公公也来到讲经会场,他拄杖而立渐渐听得入神,遂将全身的力量依附在拐杖上,刚好有只蟾蜍也来听法,老公公的拐杖正好压在牠的背上。由于蟾蜍也听得全神贯注,浑然忘我,所以并不感觉背上的重量愈来愈难负荷,终于,在讲经会中,蟾蜍被压死了。往生后的蟾蜍,立地化生为天人,他很感恩成就这个福报的蟾蜍前身,于是来到瞻蜍的遗体面前,对着牠恭敬礼拜。

   这个故事说明听闻佛法应虔诚、敬重,以成就信心。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是学佛者最重要的课程,信心与道心无法分开,学佛必须具足信心,才能培养道心:有了道心,才能开启爱心,发挥造福人群的功能。

  两百岁出家的老人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佛在世时,一次行脚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那天精舍里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佛陀在开示说道时,忽然问,外面传来一阵吵杂的声音。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

   阿难出去后,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问之下竟有两百岁了。这位两百岁的老人家,驼背得很严重,拄着一根拐杖,站在精舍外面一直吵着要见佛陀一面。外面的人阻止他,告诉他:「佛陀正在讲经,您老人家重听,佛陀讲经您听不懂,而且您走路那么不方便,现在进去会引起骚动。」但是这位老人还是一直要求,他说:「我的年纪已经这么大了,我今天没见到佛陀,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阿难就把这件事禀告佛陀。佛陀听了慈悲的说:「赶快扶老人家进来。」阿难就很恭敬地扶着老人家进来见佛。老人驼着背,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佛陀座前,他见到佛陀很高兴,泪流满面,跪在佛陀面前一直叩拜磕头。

   佛陀就问:「老人家,你几岁了?」这位老人伸手比出两个指头,手还一边颤抖个不停,原来老人已经两百岁了。佛陀说:「你年纪这么大了,有什么事情要找我呢?」老人家悲苦的说:「我到底是造了什么业,为什么要活这么?死也死不了,从年幼一直到现在都是那么贫穷困苦,受尽了风霜折磨。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事大,我要怎么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活得这么久,家人都离我而去了。」

   佛陀告诉他说:「老人家,你知道吗?一切都是因缘啊!你在过去生中,本来是一位很富有的人,只是你的心很执着,嗜财如命,有贫穷的人向你乞讨,你总是分毫不舍,忍心看着穷人受苦而不救。就是因为你前世悭贪,所以今生虽然长寿,却在生活中受尽折磨。」

   老人听了猛然醒觉:「原来如此!我相信佛陀所说的因果,如今对于这么多的坎坷磨难,我已经心甘情愿接受。」

   接着,老人又说:「佛陀啊!我想请求您收我为弟子,让我尽此一生诚心忏悔,希望来生在年少时就能听闻佛法,顺利依止佛陀的教法修行。」佛陀微笑回答:「修行当然不分年龄大小,年轻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但是你要发愿舍去悭贪,培养喜舍之心,从今以后以至来生来世广结善缘,度苦解难。」

   老人虔诚的双手合十:「佛陀啊!我一定依教奉行。」就在那一天,佛陀为他圆顶,成为两百岁出家的老比丘。

  地藏菩萨孝亲的故事

   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

   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

   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七月是幸福月,也是感恩月,从《地藏经》的内容即可感受到这种意境。佛陀行将入涅槃之际,思及尚未报答母恩,所以在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结夏发居期间,到忉利天去为母亲说法,讲出了这部地藏经。

   地藏经的第一品就讲到有位长者子,因见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千福庄严,因而发愿尽未来际广度一切众生。接着是婆罗门女的母亲往生了,她知道母亲平常好杀生,甚至毁谤三宝,这种业报很可能会堕入地狱!为此她很烦恼,于是决定为母亲布施种福,广结善缘,她又很虔诚到寺庙里跪求,希望母亲能早日脱离苦难。

   当时寺院里有一尊非常庄严的佛像,那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虽然只是见到佛像,但是婆罗门女仍然非常恭敬的礼拜,她一直担心母亲不知流落何方,又无处可问,因此泪涟涟的跪在地上仰望佛像,口中说道:「佛啊!您的名号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者,无所不知,您肯定知道一切众生造作的业感报应,如果您还住世的话,我就可以向您请教母亲的去处,可惜……。」

   她虔诚悲切地祈求,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响应,她很惊诧:「请问是回方神佛的声音?.」空中之声又说:「我就是你在礼拜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因为你对母亲非常孝顺,又至心恳切地祈求,所以我要回答你的问题。婆罗门女十分激动,以致扑拜昏倒在地,周围的人赶紧把她扶起来,醒来后,她还是很悲切的祈求指引。

   当时觉华定自在如来就指示说:「你回家后只要一心默念我的名号,即可知道母亲的去处。」她回家后依照佛的指示,一天一夜之中接续不断的虔诚默念佛名,在不知不觉中,她似乎到了一个海水涌沸的地方,看到很多罪人,还有很多青面獠牙的夜叉,手拿着各种武器在追逐罪人。鬼卒们追逐扑打,使得罪人跌人海里,此外还有铁狗、铁蛇追逐罪人,眼前所见都是非常恐怖的形态。

   眼见这些令人怖畏的景象,她还是一心念佛。那时有一位名叫无毒的鬼王出现了,他向婆罗门女双手合十问道:「圣女,请问您到这里来做什么呢?」婆罗门女就问鬼王这是什么地方?鬼王说:「这里是大铁围山西面的第一重大海,后面还有第二重、第三重海,三海之内就是大地狱,所有的罪人都要经过这一重海,进去以后一层比一层恐怖,治罪的刑具也愈可怕。」

   婆罗门女再问:「哪一种人才会来到这里呢?」无毒鬼王说:「有两种人。第一种是乘着威神之力而来,比如大菩萨即可来去自如:另一种是受业力牵引的罪人,因为在生时造作恶业,生命结束后就会受业力牵引来到地狱受报。」

   婆罗门女很着急的问:「那么我的母亲到哪里去了呢?」无毒鬼王就说:「您的母亲在世时曾造了什么业呢?」婆罗门女回答:「我的母亲好杀生而且又毁谤三宝,其它无善可言。」无毒鬼王又问:「您的母亲是什么名字?」她说:「我的母亲属婆罗门种,名叫悦帝利。」无毒鬼王随即合掌说:「悦帝利罪女已生天三日了,因为你的孝亲之行,为她布施造福,所以她已承福生天了,而且同时所有受罪之人也都生天了。」

   婆罗门女听了非常欢喜,然后就醒过来了。她赶紧来到佛前感谢佛的指引,并且发愿说「若是母亲能够水得安乐解脱,我发愿尽未来际要度尽一切菩萨众生!

   这是地藏经中的一段经文,婆罗门女即地藏菩萨的前身,她本着一番孝思为母亲造福,广修供养,救济布施,并且发愿要广度众生,这都是因感念母亲的深恩而发的大愿。

   平常人通常只为自己发愿,发愿之后往往又不了了之。而地藏菩萨在因地时不断的身体力行,也不断的发愿,而且他所发的愿都是大愿大爱,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一项完成之后,更发尽未来际无穷的心愿。可见利益众生、发心发愿,是菩萨无时无刻之立志,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并且时时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则时时吉祥。

   我们若想成佛,一定要先学习菩萨的大愿,人人若有像菩萨一样的大愿,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很祥和。人人彼此都能造福,造福的人群当然就构成祥和的社会,而这都源自于一念感恩心,因此学佛者必定要时时保有感恩心。

  释迦族灭国之因

   一切皆无常,必有败坏事;

   合会必有离,有命皆必死;

   随所做事业,若善若不善;

   一切有生者,命皆不久住。

   慈济医院有几位护理同仁,想为铜门村山崩遭活埋的人举行念佛会,念佛回向给罹难者。俗语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功德和修行一样,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啊!

   在佛陀本生经里有这段记述:佛在过去生里发了大愿,也种过很多善因。他的福慧具足,所以能够修道成佛化导众生的心.不过,虽然他已具有大福慧,但是仍然有头痛症。有一天…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