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P3

  ..续本文上一页,舍利弗以此请问佛陀:「世尊是天人师,已经超越三界,为什么还会有身体病痛的业报呢?」

   佛陀即为弟子们说了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因为干旱多年,地面上的作物无法生长,必须从很远的地方运输粮食。那时一斤黄金才能换到一斤米,粮食非常缺乏,较贫困的人无钱买米,因为饿得受不了,只好到坟场捡死人的白骨,洗净煮了拿来充饥,那是多么凄惨的旱灾!饿死的人不在少数。

   那时,有一群人住在一个大池塘边,池塘里有很多鱼,这群人就围住池塘,不让其它人进入,他们依靠池塘里的鱼,勉强维持着生活。有一天,衬里的人跑到池里捕鱼,鱼儿被网上来,有大的、有小的,等开了网,里头的鱼拚命的跳跃,做着垂死挣扎。旁边有个四岁的孩子,看到有那么多鱼在那儿挣扎乱跳,他觉得很有趣,随手拿了根小竹枝往鱼的头上敲,鱼跳起来,他就敲一下,乐得直拍手。

   当时,有两条较大的鱼就怨怒的互相对话:「人生活在陆上,鱼在水中,根本可以互不侵犯,为什么人类要来侵犯鱼界的众生呢?我们不犯人类,而人类竟然把我们抓上陆地,让我们呼吸困难,又要遭受煎炸、粉身碎骨之苦,这样的仇恨,将来一定要报!」

   佛陀说:「大家知道吗?过去无量劫前,因为有这种恩怨,所以将来迦毗罗卫国会被两个人消灭,一个是毗琉璃王,另一个是两舌的梵志,这位梵志唆使毗琉璃王,因此发动大军灭了释迦族。」

   「那时的两条大鱼就是现在的毗琉璃王和两舌梵志,迦毗罗卫国所有的人,就是当时村子里的捕鱼人。当时那个见杀欢喜的孩童,看到鱼被抓起来高兴得拍手欢呼,又因为好玩敲打鱼头,所以惹来头痛的毛病,那个孩童就是我!」

   佛陀已万德圆满,也还有除业要受报,要等果报尽了,业才会消啊!佛陀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凡夫,若说我们念佛就能把功德回向给他人,这实在还差得很远。但是,护理同仁们因同情落难者的遭遇而虔诚念佛,这是因为罹难者的示现而启发人们的爱心,所以成就了引人为善的功德,这倒是真的。

  修道人与水鬼

   应行善行,勿行恶行;

   行善法者,此世来世,皆得安乐。

   我们学佛,应该知道「为善得福,为恶得祸」的因果关系。所以,不只是自己要注意言行、天天积善,更要注意避免产生恶念而造了恶业。同时,若是看到别人为善,我们要随喜赞叹,这也是随喜功德。

   假使看到别人行恶,我们更要用心,善巧的去劝导,让他远离恶业而向善,这也是我们的本分事。如果我们知恶而去做,或是知道别人做恶而不去劝导,这就不对了!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能让我们作为警惕——离舍卫国城外三十里处,有一位修道人,他每天都得进城去化缘,作为生活的资粮。另外在城内,有位从事杀猪卖肉的生意人,虽然做的是杀生的生意,却也十分乐善好施,而且对这位修道人特别投缘,每次修道人到城里来,这位生意人就殷勤供养,甚至给他很多的日用品和食品,让这位修道人每次都满载而归。

   这位生意人已经上了年纪,当无常来临时,就一命呜呼往生了。往生之后,他堕落在恒河水边成为鬼身,时时遭受空中降下的铁刀铁链所伤,那铁刀铁链就像雪片般不断下降,刺得他全身干疮百孔,痛苦不堪。

   他心中一直怀恨着,他想:「以前我经常乐善布施,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后来自己悟到可能是杀业所致,于是又想:「我对那位修道人的供养是有求必应,他明明知道我杀生卖肉是造恶业,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告诉我?让我做错事后还不知道有错,也不知道要改过。」因此,他恨极了这位修道人。

   有一天,这位修道者乘坐一条满载客人的船只,要渡过恒河。当船只行到河中央,这个水鬼就现出半个身子,用力的拉扯船只,想要让这条船翻覆。船上的人吓得惊慌惨叫,眼看着船就要沉了。

   这时,船上有一位贤者,看到水鬼如此凶恶,就问他说:「你为什么拉住这条船不肯放?我们和你有什么过节呢?」水鬼露出凶恶阴森的目光,指着那位修道人说:「就是他,就是这个修道人,我在生时虔诚的供养他,他有求、我必应,而他明知道我做了错事,竟然不肯指示我,一点也没有法的布施,令我死后堕入鬼身,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因此我恨!我一定要把他拖下水来,无论如何我要打翻这条船。」

   这位贤人很冷静的说:「你看看自己,你在生时杀猪卖肉,现在就要受到这么大的业报,堕为鬼身受尽痛苦。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怀着恨心,要害这位修道人,你想,这样你的业还会加重多少?何况船上还有这么多无辜的人,假如再被你害死了,那你所受的痛苦不知道还有多久啊!既然已经知道造恶会招祸,怎么不赶快改过来呢?解开你的恶念吧!解开恨意,你就可以立即解脱了。」

   水鬼听了,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啊!我不该冤冤相报,不该怀恨他没有指点我,一切皆有业,我应该好好承受过去错误所结的果报,不要再害人了。」水鬼想通之后,他双手合掌,起了一分惭愧忏悔的心,一时心中的恨和怨都消除了。也就在剎那之间,他转了鬼身,飘飘然的离开恒河边,得到解脱了。

   这个小故事,无非是在启示我们:学佛要知道什么是善,善的事要赶快做:也要知道什么是恶,恶念必须小心防范。此外,这个故事也教示我们:不只是自己要行善,看到别人为善也要随喜,假如看到他人造恶时,则必须用心劝导,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事。

   还有,既然知道错了,就不要再造错误的业。知错之后就应立即改过,不要怨恨别人,把恨的恶念消除掉,业就容易消除。总之,善恶还是在我们的一念心,要怎样修正自己的言行,怎样保护众生,使之避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学佛没有其它,就是「守护一念心」,所以,还是要多用心!

  饿鬼与天人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人生为善最美,恶则丑陋,以善念行事的人,让人看了就会觉得很可爱,可爱即是乐受,不可爱即是苦受。彼此相见有欢喜心,就会相处得很祥和,假使心怀不善,让人看了不欢喜,与人相处必定感到痛苦。

   何谓善?简单的说,有付出之心和行动,就是善念的发挥,佛陀在世时也是教人要体念众生,怜悯悲苦之人。

   佛陀时代有一则故事——当时,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经,有一位很年轻的长者子常常去听经,他觉得佛陀的教育既实在又很有智慧,因此一心向道。可是,家里的老母亲却很下高兴,不喜欢儿于常去亲近佛陀,但是她非常疼爱儿子,所以也不忍心禁止儿子去闻法。

   有一天,长者子向母亲提出要求:「我想出家为沙门!」他的母亲哪里能接受呢?于是对他说:「我还在世时,绝对不许你出家,而且这段时间你要认真做生意,不可以分散心思,要赚很多钱才行,等我阖眼之后,要修行才由得你去。现在你不可以再亲近佛陀,只要一心一意赚钱就可以了。」

   长者子很孝顺,不得已只好答应老母亲的要求,顺着她的意思去做。他日日夜夜都专心于赚钱的贸易,但是赚来的钱母亲都舍不得花用,有沙门来托钵她也不肯布,有时甚王大声辱骂出家人。若是乞丐来到门口,她就叫人打走乞丐,总之非常怪贪,没有一点儿施舍心。

   她把儿子赚的钱换作金银,埋在房子四周,尽管儿子赚再多的钱,她总是说不够用,这样经过很多年,她终于一病不起而往生了。老母亲往生后,长者子就到僧团出家修行。

   长者子出家后跟随在佛陀的身边十年。他非常用心的接受教法,后来,他找到一个清静之地,就向佛陀请求到那里筑草屋静修,佛陀答应了他的请求。

   有一天,草屋外面来了一位衣着褴褛、蓬头垢面的女人,全身像诐火烧过一样非常丑陋,她向着草屋里一直跪拜,啼哭不止。修行者出来问她说:「你从哪里来?为何这般模样?又为何啼哭?」她说:「尊者,还认得我吧?二十年前我是你的母亲,因为我悭贪、嫉妒,又阻碍你去修行,世间的恶业无所不做,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受尽了种种苦楚煎熬。现在若想要解脱我的苦难,唯有仗着尊者您的力量啊!」

   修行者听了心里非常悲苦,没想到自己出家那么久,而母亲却在饿鬼道里受苦,他问道:「我要如何才能救您?」她说:「我生前把金银都藏在房子周围的地窖中,请您将我所有的东西拿去布施造福,施给贫困急难的众生,或供养有道的修行人,我才能解脱。」

   于是,修行者照着母亲所说的话去做,举行了一次无遮大法会,把地窖里所有的金银换成粮食、物品,于四十九日内,凡是饥饿、贫困的人来了,一律有求必应,就把所有的家产完全布施出去。

   法会圆满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穿着一套洁净的白衣来到尊者面前,向他叩头道谢,感谢尊者为她造福,让她得以免除地狱、饿鬼之苦,而且托儿子修行之福,已可往生善处了!

   故事中的长者子出家修行,他的母亲是否就能因而解脱呢?如果没有布施造福,一样无法转变业力啊!平时我们要鼓励别人行善修慧,自己更做个模范,能够以爱心无所求的付出,这样的人必须能够得到解脱。

  多欲为苦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生活若离开了爱,人生就像是冬天的冰雪:但是,如果把爱用于贪爱或私爱,那就像炉炭中的热火,容易毁灭自己、破坏家庭,甚至会扰乱社会秩序。

   记得一则民间故事:有一个住在山区的家庭,以农牧维生。这家的主人从小就很勤俭,很认真的工作,他以经营山地及田地为生,妻子儿女也跟着他克勤克俭,辛勤劳作。因为他们以勤俭起家,所以尽管农作物很丰富,也有一群羊可以出售,但是自家人都舍不得享用。

   主人年纪大了之后,渐渐的会想:「自己养了一大群羊,却从来不…

《生死皆自在·第三章 因缘生,因缘灭——生与死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